张志公语文教育现代化思想研究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ooo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志公先生是在语文教学研究中富有革新意识的一位语文教育家,他对“语文教育现代化”这个跨世纪的课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他在研究传统语文教育的基础上,吸收国外母语教育和港台地区语文教育的经验,根据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对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内容、意义、途径以及构想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论述,对我国语文教育的理论建树和改革实践都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张志公;语文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
  张志公是一位卓越的语文教育改革家,他从20世纪70、80年代以来一直满腔热情地关心并扶植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改革,呼唤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语文教育体系。语文教育坚持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为了尽快建立起既符合语文教育客观规律又适合我国国情的语文教育体系,以便更好地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新型人才。张志公先生大力倡导语文教育的开放性与现代化,积极参与并指导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和理论建设。
  一、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张志公先生提出,要使语文教育现代化,“必须方方面面都要现代化”[1]。具体来看,“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思想现代化是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前提。按张志公先生的论述,教育思想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其一,要有现代化的目的观。其二,教师要有“教育超前观”。其三,现代化的学生观。
  教育要求的现代化。张志公先生首先从“认识论”的高度提出“教育要求发展论”。他认为,要根据不同时代提出不同要求,从未来社会要求人们的素质方面着眼,提出以下三方面的要求。其一,发展智力的要求。其二,加强口语训练。其三,速读速写能力的培养。
  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其一,语言规范化、标准化的教育。其二,加强应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其三,重视文学教育。张志公先生把重视文学教育看作是同现代化建设接轨的重要内容。其四,重视语文知识教育。
  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张志公先生认为,在语文教育现代化的实施中轻视方法,“不仅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于影响下一代的面貌,所以我们决不能轻视研究方法的重要性”。[2]首先,他认为,要解决在方法问题上历来存在着不讲究方法和易把方法定型化、程式化两种倾向。其次,张志公先生主张根据语言文字规律、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寻求正当的方法,形成若干有用的有效的模式。第三,要坚持教学原则的现代化。他指出,“文”“道”“统一”都得现代化。第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师资队伍的现代化。建立和培养现代化的师资队伍是实现语文教育现代化的保证与关键。张志公先生反复告诫教师:“要搞教学现代化,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程度,就得严格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自己有本钱。所以,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3]并给教师指出修养的具体内容。
  二、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意义
  首先,“语文教育现代化”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张志公先生把“语文教育现代化”的问题放在世界大背景下,放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加以考察和研究。时代的发展,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培养现代化的人,即培养适应时代的需要、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科学头脑和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语文工具的人。
  其次,“语文教育现代化”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我国语文教育长期以来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张志公先生多次引用叶圣陶先生的话慨叹道:“六十多年来语文教学基本没有什么改变。”他认为语文教学质量之所以不高,问题在于因循守旧,症结在于“缺乏科学研究”,因而一再呼吁语文教育必须走科学化、现代化之路。
  第三,“语文教育现代化”是语文教育自身理论建构的需要。
  张志公先生提出要加强科学研究,加强理论研究。语文教学现代化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过程中,广泛吸收现代教育理论,吸取国外母语教学的经验,结合我国汉语文的特点,建立起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语文教育理论体系。
  三、语文教育现代化的途径
  (一) 明确语文教育现代化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
  张志公先生认为研究与落实语文教学现代化,要把它放在昨天、今天、明天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来考虑。他指出,要明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其一,现代化与科学化。“现代化的核心是科学化。”其二,现代化与民族化。他认为汉语教育现代化是以传统的民族的语文教学为基础的,批判地继承。其三,现代化与文言文。首先,要正确认识文言文。其次,要妥善处理文言文教学。
  (二) 加强学习研究,不断创新
  这方面张志公先生是我们的榜样。第一,我们要像他那样,广泛吸收古今中外带有科学性的教育思想,建立现代化的汉语文教育新模式。第二,要像张志公先生那样,大胆尝试,大胆探索。在建立新的语文及语文教学新体系方面,张志公先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三) 要主动将语文教学与现代化建设接轨
  张志公先生是语文教学改革派、创新派,时时关注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履,不断提出新的改革思想。1994年,在“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讨会”上,作了题为《语文教学要同现代化建设接轨》的讲话,及时提出了“接轨”的理论。第一,语文教学要同学制改革接轨。第二,要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接轨。第三,要跟信息社会、信息交流接轨。总之,张志公先生认为,语文教学要同现代化建设接轨,不能等待,要主动去接轨。
  四、语文教育现代化的“一条龙”教育改革方案
  针对传统教育把各级教育教学零散相加的状况,张志公先生提出把幼儿教育到高中教育看成一个教育系统。为了适应时代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培养出能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学生,张志公做了一条龙的统筹规划:从幼儿教育,到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再到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阶段,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应当统筹规划,有计划地进行。各阶段的教学重点既要相互区别以突出阶段性,各阶段之间又要相互呼应以突出语文教学的连续性。传统语文教育的好经验得到继承的同时,避免遗传传统教学的弊端,使语文教育向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一大步。
  虽然在张志公先生以前也有一些教育家提出一条龙的设想,但是张志公先生的设想比较完备合理且独具特色。该设想的鲜明特点体现在:第一,从幼教到高中的连贯衔接教学,可以使学段之间不至于脱节或在教授中出现不必要的重复浪费,维护了教学的整体性和效率性。第二,思想教育与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时进行,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第三,按照科学的实用的语文知识系统,填充以知识和实践来组织教材,重点突出语言教学。第四,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巩固、相辅相成。第五,突出了语文的工具性,为其他学科提供了帮助。这个设想蕴含着先进的语文教育理念,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推崇学习的。
  张志公先生的语文教育现代化思想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他总结了现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后结合社会和时代背景,又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历与多年来形成的教育思想,审慎地提出的改革方案,也是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是中国语文教育的重要突破,也是语文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张志公先生纪念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3]张志公.张志公自选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庄文中编.张志公论语文教学改革[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 .
  [5]韦文娟.关于语文教育现代化的思考[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1.
  [6]张彤辉.张志公语文教育理论及实践[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0.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以及工业化的逐步加快,我国农民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远离家乡涌入城市,这就使农村社会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群体--“留守妇女”。而大量农村留守妇女的存在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需要去解决,所以本文以黑龙江省兰棱村为例,对农村留守妇女面临的感情危机进行剖析,旨在解决留守妇女的婚姻质量问题。  【关键词】:农村留守妇女;婚姻质量  一、农村留守妇女的生活现状  丈夫长
期刊
【摘要】:目前,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的是大范围的城市开发和城市拆迁,对于西安市来说,近代的建筑遗址没有像古建筑遗址那样得到重视。因此,当前历史建筑与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与规划设计已经越来越成为设计中的重要研究课题。西安市的七贤庄地区,位于明城墙内的东北部,对于这一地带的景观保护是当下重中之重的问题。  【关键词】: 遗址保护;历史建筑重振;环境保护  1.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历史背景  1.1研究对象
期刊
【摘要】:为了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展示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艺术。今年来有很多的民歌比赛相继举行。本文以原生民歌走进专业院校能的意义为依据,从什么是原生民歌比赛、原生民歌走进专业院校的原创性、原生民歌在专业院校比赛的规范性、为什么要在专业院校举办原生民歌比赛四方面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原生民歌比赛;原创性;规范性;意义  一、原生民歌比赛  (一)原
期刊
【摘要】:在大多数读者心中,鲁迅是经典作家,却不是经典翻译家。他不像林纾、朱生豪那样所有作品问世时即轰动一时,成为经典。至于学界对于鲁迅“翻译家”的定位,至今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鲁迅是一个在翻译实践中摸索的开拓型翻译革命者。鲁迅从1903年的翻译处女作《斯巴达克魂》开始,一直持续到1936年最后一篇未尽译本《死魂灵》,在这33年的翻译实践中,他有一半时间从事翻译和翻译的组织
期刊
【摘要】:本文透过分析后殖民的理论,主要从归化和异化两个角度出发。在归化中进一步从几个具体翻译方法来分析葛浩文的翻译手法,从而更好理解莫言作品获奖原因及在后殖民背景下中国翻译及文化的出路。  【关键词】:后殖民理论;《红高粱家族》;翻译策略  一 后殖民翻译理论及《红高粱家族》中翻译策略分析  后殖民翻译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崛起的一种解构性的理论批评话语,它源自于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承袭了后
期刊
【摘要】:《茶花女》是于1848年问世的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品,1899年由林纾和王寿昌译  入中国,并于198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是第一部翻译到中国来的外国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巨大且深远的影响,而此部翻译作品也成了多年来学者们热议的话题,学者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对林纾的《巴黎茶花女遗事》进行了研究探索,主要集中在对其主人公的形象研究、悲剧命运研究等着重于内容的
期刊
【摘要】: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受制于译者意识形态并在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历史语境下进行。意识形态作为制约翻译的重要因素,对译者的翻译策略起着操控作用。因鲁迅生活年代的复杂性,其翻译活动必定和意识形态密不可分,因此本文将从意识形态与翻译的关系的角度,研究意识形态对鲁迅翻译策略的影响。  【关键词】:意识形态;操控;鲁迅;翻译策略  一、引言  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提出后,翻译研究的中心应该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艺术设计充斥着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使得设计管理学科在当代的艺术设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对设计管理学科分析认识,利用对比的手法,使得读者对设计管理有较强的认识  【关键词】:艺术设计;创新;服装设计  一、早期的设计管理学科认识  早期的人们认为设计管理学科是无聊乏味的,空虚的,毫无头绪的,甚至有些不认可的。设计管理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大学的时候对于此课就有所
期刊
【摘要】:满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那时其称为“肃慎”,“挹娄”是其在汉代时期的称谓,“勿吉”是其在南北朝时期的称谓,“靺鞨”是其在隋唐时期的称谓,“女真”是其在辽、宋、元以及明时期的称谓。在十六世纪末,女真族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族。满族散居于全国各地,以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足最多,因此对东北地区
期刊
【摘要】:清初,石涛在其画理提出 “蒙养”“生活”概念,“一画论”为石涛画理核心,上述这对概念则应当是“一画”重要构成,全面厘清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经梳理, “蒙养”有:修养(修习)说、矛盾统一说、造化说(自然山川)、比德说、生命力说、天蒙说、童蒙说等,其释义随着时代文化、思想演变具有极强生成特性,从而得以丰富与延伸。  【关键词】:石涛;画语录;蒙养;生活;笔墨  数百年来,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