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生命:山根彰正与他的备前烧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tney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闻“备前烧”之名的人,可能会对这略带神秘感的名字小有疑惑。作为12世纪日本平安时代末期出现在冈山县备前市伊部一带的制陶方式,它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这种陶器以其朴实平和,闲寂幽雅受到人们的喜爱。最近,本刊记者采访到日本备前烧大师山根彰正,听他讲起了他和备前烧的那些事儿。
  备前烧,大朴不雕的古陶艺
  第一眼见到山根彰正,就被他温润儒雅的气质所吸引。今年63岁的他,一脸孩子般干净的笑容,一个简单的握手,把初次见面的生分化解于无形。
  出生于日本陶艺世家的山根彰正,3岁时从兵库搬到了冈山县,从此与备前烧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日本六大千年古窑之一,备前烧以其地理得名,备前,冈山地名也,烧,意指烧制——这个介于兵库与神户之间的地方,连接四国,靠近濑户内海,其优良的水土,为烧制陶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传统的备前烧不上釉、不绘彩,全靠火焰和手艺烧制,它以“赤松木”为燃料,在1250摄氏度的高温里炼造十多天,让赤松木的油脂与灰烬自然落在陶器上,形成天然沉静的古彩。
  “一般来说,一窑会用去200万日元的柴,加上温度难以掌控,目前烧制更多的是使用电窑。”山根先生告诉笔者,“现在,备前烧主要作香炉用于庙宇和祭祀,也可以作茶器和花器。用备前烧盛放食物保鲜时间长,盛放啤酒还会有很多泡沫,饮用起来口感细滑。而因为备前烧偏于碱性,长期使用也会对人体的健康有益。不过,因为备前烧价格昂贵,日本一般家庭使用得并不多。”
  山根彰正从中学时期开始学习备前烧,师从日本备前烧五大国宝级人物之首的金重陶阳。毕业后,他亦有幸拜访了不少大师,并在他们的启发下开始尝试制陶的风格化。
  在山根彰正的房间,我看到了加有玻璃粉烧制的备前烧赤褐色随形大盘,盘中微凹处,绿中隐蓝、蓝中透紫、冰润莹透,若百年之物,如同清泉在深潭涌动,又疑似九寨沟五彩湖再现,着实好看。
  山根先生介绍说,“这是在烧制陶器坯时,撒上日本特制的玻璃粉末实现的。我在泥土里添加了淡灰、粉绿、黛青、晶白等颜色的玻璃粉,试着创新烧制方法,而玻璃粉的使用,让它跟传统的备前烧感觉很不一样,传统的备前烧气质朴实,而这样的方式则为它带来了非常亮丽的效果,算是古陶新法的尝试。”
  双城记,东瀛古陶缘结上海
  为了在制陶艺术上走得更远,山根先生6年前来到了中国,“那个时候挺低潮的,朋友们都觉得备前烧的样子不够好看,没人愿意买。”他回忆说,打不开中国市场的时候,他做过服装生意,结果落下了被人卷款而逃的结局,“但我自己始终是自信的,觉得情况一定会变好。”在大板道茶馆,他认识了赏识他的朋友,然后开始转运。在那里,他的作品得以向公众展示,此外,他还在茶馆里成立了陶艺教室,教人做陶。
  2009年末,他被邀请担任清华大学陶艺专业的客座教授,并在北京举办了陶艺展。2010年,山根与画家彭鸣亮的结识,为他的陶艺事业打开了一个新出口:二人开始了首度合作——以彭鸣亮的抽象画符号为创意,山根彰正古朴精到的备前烧技艺为呈现,“去定格一种有新生命意义的备前烧古陶器艺术品”。
  “当时两个人一拍即合,彭鸣亮想突破平面的限制,尝试艺术衍生品,而我也很喜欢他的作品”,山根彰正说,“他的画线条飘逸秀美,结构舒展灵动,块面明亮通透,隐约可见马蒂斯和毕加索的痕迹。”
  第一次合作的作品是一个茶壶,不过两人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合作却困难重重。作为平面画家,彭鸣亮对于创作成型的东西有着近乎完美主义的要求,但在实践成型过程中,山根又不得不克服一些技术和操作上的困难去平衡与折中,“以一起制作茶壶为例,他来提出抽象的造型概念,而我则要从茶壶的正面、侧面各个角度去考虑茶壶的立体呈现,做出来之后,他又觉得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因而不满意。所以当时做得很辛苦。另外,因为陶器本身对于烧炉的严格要求,我的作品烧制都需要带回日本完成,合作的那大半年,我们两个人就经常往返于中日两国,聊天啊沟通啊,挺不容易的。”
  尽管制作的过程不乏艰辛,但成形后的古陶茶壶,壶式雅致,颇有古意,让人耳目一新。它打破了中国茶壶传统的、重心在中间、追求平衡与完美的方式,在不平衡中追求平衡,整个壶身富有一种向前冲的力量感,颇具现代审美情趣。
  而在材质上,它抛弃了紫砂或瓷器的局限,用日本国宝级的陶土来调整水质,真正做到了“中国设计,日本制造”。而多少年前,彭鸣亮曾被人鼓励道,“哪一天你按你油画上那个饱满的‘臀部’弧线设计一把茶壶,也许会很好看呢。”嘿,生活的走向真是巧妙,当年的一句期望就在这个茶壶中实现了。
  随着彼此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两人之后的合作顺利了不少。“我已经学会了从彭先生的状态和精神上去理解他的想法和设计、创作作品的灵感与初衷。所以挺开心的。”山根说。
  千年窑,漫漫的回归创新路
  山根先生去过中国很多地方,只要水灵的地方他都很倾心,尤其喜欢云南和苏州。他年轻时喜欢开车,现在的爱好则是收藏手表,“手表的机械制作方式给我带来了很多陶艺创作的启发,我曾经制作过做工精细、装饰性强的香炉,就是从手表设计上获得的灵感。”山根先生收藏的手表多种多样,有百达翡利、爱彼等世界顶尖品牌,也有很时髦可爱的卡通造型的手表。
  创作的时候,山根并没有十分固定的作息时间,基本上以灵感为引导,灵感来了就开始工作,有时一做就十多个小时。创作之外,他还一直保持着一颗童心:最爱看漫画。山根也很喜欢打高尔夫,年轻的时候能够打下80 杆,如今保持在100 杆左右,他说自己还曾制作过一系列高尔夫球袋状的酒壶。
  作为备前烧制作的大师,山根坦言,随着技艺的日臻成熟,整个人心会更沉着自信,他信仰佛教、爱谈禅,他把备前烧比喻成自己的孩子,“我通过制作备前烧,能够体会女人们孕育生命的感觉。在做的过程中,什么都不想,只是纯粹地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而做备前烧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想好的东西未必会如期成型,它们在窑里随着温度发生着窑变,有时会有意料之外的发青、发金,这是种偶然的创造性的喜悦,但又不是一切都听从于偶然,窑火从哪里通过,灰尘怎样落下,泥坯放在何处以及如何放置,都会影响到最后的成形。有时你会看到非人力之巧所能及之奇色。这就是它奇妙的地方。”
  当问起他对中国陶瓷的看法时,山根先生露出了学生一样谦卑的态度:“我对中国的陶瓷文化非常尊重乃至是崇拜,也在中国学习到了很多,我一直认为真正的陶瓷在中国。像中国1000多年前制作出的天目茶碗,现在的濑户烧、常滑烧仍然在模仿和学习,但至今日本无人能及。包括我现在所做的备前烧,也是属于中国1200年时的烧制工艺,由中国通过朝鲜传到日本。只是如今中国人已经忘记了,日本还留存着。而如今,正是中国古陶瓷回归的脉络。”山根补充说:“景德镇的瓷艺和宜兴的陶艺在世界上都很出名。不过在我看来,陶和瓷还是应该向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发展,比如瓷器应该精准细腻,陶器则强调质朴刚健。但现在的中国,好像陶和瓷都在向着瓷器的方向在发展。”
  对于当下日本与中国艺术的看法,山根谈道,两国的气质不大一样,日本艺术发展稳步缓慢,中国特别是上海则是透露着现代时尚的气息。“这从两国年轻人的眼光里就能看出来,中国、上海还会大步向前发展,日本可能会发展比较缓慢,所以我选择在上海成就事业。”
  对于未来的创作状态,山根说自己希望能进一步拓宽想象力,打破常规,探索新的未知的领域:“我会从宏观的角度去反思自己的创作,比如太阳升降、地球的公转自转会如何影响温度、湿度、泥土等等,毕竟,我是在宇宙空间里用女娲造人的泥在重塑新生命。”
其他文献
如今能够从事艺术工作无疑是令人艳羡的行当。无论是想在各种艺术机构就业谋职,抑或是作为各类艺术经纪人或进行独立的艺术创作,前期的深入学习自然必不可少。于是,去国外读艺术成为很多国内艺术生的梦想。  即便你的绘画功底扎实,但报考国外的艺术院校,或许你就是会输给那些连明暗交界线都搞不清楚的洋考生!若想入国外艺术院校的法眼,那么作品独特的思想和表达方式成为最重要的环节。  本刊在新学年伊始的10月,为读者
期刊
收藏界的“状元”与“榜眼”  500年前,欧罗巴的文艺复兴如火如荼,中国明代的江南艺术圈春意盎然,那是人类艺术史上最美好的时光。我预测,如果彼时有艺术杂志评选“世界收藏家排行榜”,“状元”和“榜眼”非美第奇与项元汴莫属!  今日的香港人说香港是李家的城,那么,昔日的意大利人可以说“翡冷翠”就是美第奇家的翡翠。美第奇家族以银行业、商业发家。13世纪成为贵族、佛罗伦萨的首富与实际掌权者。这个家族还诞生
期刊
对于中国艺术市场,如果说2012年堪称“香港年”,因中国嘉德和北京保利进军香港使其“回归”亚洲的拍卖中心,那么2013年则堪称“国际化元年”,佳士得和苏富比进军内地,把“国际化”的挑战摆到了内地买家与同行面前。中国艺术市场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初级阶段:“海外回流”  回顾“国际化”的历程,我们会不无惊讶地发现:中国艺术市场虽然独具中国特色,但其繁荣成长的历程从一开始就得益于国际化。今年是苏富比亚
期刊
十七八岁的少年们,一般是如何打发漫长暑假?玩iPad游戏、体育运动、旅游、打工、复习功课准备高考或是躺着发呆?没错,这些假期活动很常见。但是这个年龄,于炎热高温里单枪匹马跑去四处募捐艺术品,然后组织小型拍卖会,最后把成交所得全部捐给国际慈善机构——这个就不太常见。关于这个不太常见的暑期档好人好事,我们还是给它一个从头开始的叙述吧。  相遇:柳钰媛和Quest Bridge  1994年,也就是小2
期刊
郑宝成是一位非科班出身的雕塑家,他的作品跨越了民间和学院派之间的鸿沟。他以人的身体作为表达主体,这些身体被赋予从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到超现实主义各类风格,它们都探讨了一个共同的议题,即灵与魔的身体政治。  早期的雕塑中,郑宝成喜爱一种男欢女爱的浪漫主义主题,男女像一对天使般的灵体,他们享受拥抱、接吻等各类爱的姿势。郑宝成使用了他早期擅长的根雕形式,并把一部分以爱为题的根雕翻铸成青铜雕塑。显然有关爱的
期刊
李旭简介  艺术评论家,策展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曾长期就职于上海美术馆,从事策展及理论研究工作。  我们很欣喜地获知:大型艺术展“时代肖像—— 当代艺术30年”于8月17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隆重开幕了,本次展览以肖像为主线索,涵盖绘画、雕塑、装置、录像和摄影等作品形态,全景式呈现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当代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您作为这次大展的策展人,能否先跟读
期刊
9月26日,今年新成立的佳士得上海公司将举办其首次拍卖会。这次拍卖会极具象征意义:这是佳士得、苏富比两大国际拍卖巨头相继进入中国内地的历史性事件,而佳士得更引人注目的是其上海公司完全是佳士得的独资企业,因此这次拍卖会无疑成为全球艺术圈与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拍卖会即将举行的主场——静安香格里拉酒店,佳士得中国执行董事蔡金青女士就拍卖会的细节回答了笔者的问题。  首拍展示全方位服务  财富堂:你们为佳士
期刊
沈舜安是一位中青年山水画家,人很聪明好学。举凡山水、花鸟、人物都画得相当不错。而今,在国画这个圈子里,也已渐露头角,因而所画作品,自然而然渐为世人所关注。  翰墨世家 幼承庭训  1961年在上海出生的沈舜安自小受家庭影响,可谓幼承庭训,因其父亲沈梅芳是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早在1954年,沈梅芳24岁时创作品作的《丰收》就在上海市美术作品展上荣获一等奖。沈老先生对中国画颇有研究,既长于版画、漫画,
期刊
伦敦苏富比的前董事长、拍卖师彼得·威尔逊有句名言:“拍卖场的一半像剧场,一半像赌场。”——既是剧场,就有悲欢离合;既是赌场,就有高低跌宕。本文介绍的十位艺术家,他们曾经是剧场里的明星,却没料到曲终人散之时,曾经的天价成了镜花水月。在他们身上下注的收藏家,曾经是赌场上的大赢家,却没料到当最后的钟声响起,只落得个“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乐”。  对一个姑娘最大的赞美,就是追求她。对一件艺术品最大的赞美,
期刊
杜斯伯格与蒙德里安是荷兰“风格派运动”的一对Twins,但是今天人们只知蒙德里安,而不知杜斯伯格,两人的名气已是云泥之别。  始于20世纪初期的风格派运动,追求艺术的“抽象和简化”。风格派的艺术家把艺术元素简化到极致: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色彩只剩下红黄蓝和黑白灰。  蒙德里安与杜斯伯格都是风格派运动的灵魂人物,1917年,他们一起创办了著名的《风格》杂志。风格派运动的风起云涌与杜斯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