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一个看问题太深刻的人,一个讲话太尖锐的人。
陈丹青先生在2005年6月的一个演讲中说:“鲁迅先生是百年來中国唯一好玩的人物。”并且认为“今天的社会中对鲁迅感兴趣的年轻人恐怕不多了”,其实,并不尽然。
我的一个外国朋友并不了解鲁迅,对他的印象是:他是一个作家,写的东西很艰涩,而且多半很悲。而如果真正了解鲁迅,他会觉得鲁迅的思想成就和影响是不可企及的,他那过于清醒而发人深省的言语掩藏在触手可及的油墨之下,时时给我们以警示和启发。
面对当时的现实社会,鲁迅自知医不好“病入精神”的众人,也知道仅以革命烈士的慷慨赴死无法唤醒世人早已麻木的意识。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太多的刀光剑影和生灵涂炭早已使人们心灰意冷。纵使他再多热情,哪怕付出生命,也不过是再在那血光火色上添加微不足道的一笔。毕竟,在战争面前,生命是如此渺小,渺小到如残烛般可怜。
但是,鲁迅无法忍受这大众的苦难,更不能忍受众人面对苦难所表现出的默然。于是,他拿起他的笔,饱蘸着他热到发冷的热情,揭露那近乎残酷的真实,撕毁一切朽腐、愚昧、奴性和道貌岸然;他不断摧毁人们心中业已建成的“属于奴隶的安全感”,只是为了让世人加快脚步去寻找“作为人的尊严的精神家园”。对于社会的种种矛盾与纷争,鲁迅有许多的困惑、忧虑、苦闷和彷徨,但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他从来没有停止过精神探索的脚步。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便是中华民族精神进步之路上的先行者,他一个人苦苦跋涉在精神的漫漫荒野,披荆斩棘,顾不得被棘刺豁开的道道伤口。他蘸着那伤口的鲜血,写下警醒世人的文字,而正是他用血写成的文字,将他推到民族精神革命的风口、浪尖。
从某种角度讲,他是一个出色的病理学家,成功地在一个个“东亚病夫”的病历上描绘了当时畸形的中国社会。从当时这病态的社会中,提炼出的文字令人感到可笑和悲哀,更令人感到警醒和震撼。
鲁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的光荣,是知识分子的楷模。他包容偏激,为民族命运而忧愤,他亲和那最为精粹、最为动情的思想华章。作为当代的年轻人,实不该忘却在那个时代特殊社会环境下,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食粮。
陈丹青先生在2005年6月的一个演讲中说:“鲁迅先生是百年來中国唯一好玩的人物。”并且认为“今天的社会中对鲁迅感兴趣的年轻人恐怕不多了”,其实,并不尽然。
我的一个外国朋友并不了解鲁迅,对他的印象是:他是一个作家,写的东西很艰涩,而且多半很悲。而如果真正了解鲁迅,他会觉得鲁迅的思想成就和影响是不可企及的,他那过于清醒而发人深省的言语掩藏在触手可及的油墨之下,时时给我们以警示和启发。
面对当时的现实社会,鲁迅自知医不好“病入精神”的众人,也知道仅以革命烈士的慷慨赴死无法唤醒世人早已麻木的意识。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太多的刀光剑影和生灵涂炭早已使人们心灰意冷。纵使他再多热情,哪怕付出生命,也不过是再在那血光火色上添加微不足道的一笔。毕竟,在战争面前,生命是如此渺小,渺小到如残烛般可怜。
但是,鲁迅无法忍受这大众的苦难,更不能忍受众人面对苦难所表现出的默然。于是,他拿起他的笔,饱蘸着他热到发冷的热情,揭露那近乎残酷的真实,撕毁一切朽腐、愚昧、奴性和道貌岸然;他不断摧毁人们心中业已建成的“属于奴隶的安全感”,只是为了让世人加快脚步去寻找“作为人的尊严的精神家园”。对于社会的种种矛盾与纷争,鲁迅有许多的困惑、忧虑、苦闷和彷徨,但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他从来没有停止过精神探索的脚步。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便是中华民族精神进步之路上的先行者,他一个人苦苦跋涉在精神的漫漫荒野,披荆斩棘,顾不得被棘刺豁开的道道伤口。他蘸着那伤口的鲜血,写下警醒世人的文字,而正是他用血写成的文字,将他推到民族精神革命的风口、浪尖。
从某种角度讲,他是一个出色的病理学家,成功地在一个个“东亚病夫”的病历上描绘了当时畸形的中国社会。从当时这病态的社会中,提炼出的文字令人感到可笑和悲哀,更令人感到警醒和震撼。
鲁迅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的光荣,是知识分子的楷模。他包容偏激,为民族命运而忧愤,他亲和那最为精粹、最为动情的思想华章。作为当代的年轻人,实不该忘却在那个时代特殊社会环境下,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食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