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日平均气温对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影响,为降低气温导致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深圳市2013-2017年气象监测数据和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监测资料,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日均气温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以及对循环系统主要疾病死亡的滞后效应和累积效应.以日均气温中位数(24.7℃)为参照,分别计算高温和低温情况下气温每上升或下降1℃时相对危险度.结果 极端高温对于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及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和脑血管病、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极端低温显著增加循环系统疾病总死亡(RR=1.603,95 CI%= 1.123~2.288)、≥65岁人群(RR=1.706,95 CI%= 1.080~2.696)和男性人群(RR= 1.800,95CI%=1.163~2.785)循环系统疾病及脑血管疾病(RR=1.985,95 CI%= 1.170~3.434)的死亡风险,但对于女性、<65岁人群循环系统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极端低温可增加深圳市居民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在极端低温期间应加强男性、≥65岁人群和脑血管疾病等敏感人群防寒能力,降低由气温导致的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