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ttc_t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讲究以学生为主体,这确实高度体现当前的教改的潮流和趋势。但是,事情总要有个“度”,如果一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启发的功能,似乎也就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是否就有了放任自流的弊病了呢?目下,就有一种通病,似乎教师讲课便不是以学生为主体,便不符合当今教改的潮流和趋势。我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固然是主体,而教师却是这主体的组织者。教师出色的讲课,能将学生直接带入知识的殿堂,领略历史的韵味,感悟人生的真谛;能让学生在抑扬顿挫、激情洋溢的讲述中遨游历史长河,激发爱国情怀;在逻辑缜密、丝丝入扣的讲述中,养成严谨学风,培养思维能力;在古今一体,中外相连的讲述中认识客观规律,造就完美品格。本文试在这一方面作些探讨,仅供参考。
  一、 知能联系——讲“实”
  历史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也就是说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保持思维活动的积极状态,在历史教学中具有特殊意义。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学生从丰富的历史史实经过抽象的思维过程来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属性,揭示这些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学生的思维活动一般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联想、对比、推论、判断而进行的。学生年龄愈大,年级愈高,思维的发展便愈显著。因此,高三的历史复习课积极启发学生思维就愈显必要和重要。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理性学习兴趣。例如,在复习日本明治维新一课中,教师可联系中国历史和亚洲革命风暴,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在19世纪六十年代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亚洲其他国家的反殖民斗争却失败了?還可联系19世纪60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强国的状况:美国发生了南北战争;俄国正面临一系列危机而进行废除农奴制的改革;德国正在进行统一活动,与丹麦、奥地利作战;法国正在准备对普鲁士作战。同时,在中国,资本主义列强正集中在东方的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进一步控制清政府,大力渗入中国……。通过联想和比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明治维新一课的内容,还能将日本历史置于整个世界历史的大背景中,深化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这一历史概念的理解,附带强化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
  二、 史识史论——讲“透”
  在历史课的教学过程中,仅仅使学生获得一些历史知识、历史观念,使他们对人类历史的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上是很不够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一步在生动的直觉的基础上进行抽象的思维,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使他们掌握历史概念。高三的历史复习课,尤其要重点讲清概念。
  学生在掌握历史概念过程中,常常会犯以今度古、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的错误。如将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与共产党的土地政策相混淆,把新民主主义革命说成是无产阶级革命,又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混为一谈。将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仅理解为是农民向国家缴纳地税,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无疑与教师的讲述讲解的到位与否有很大关系。如果教师在讲述中忽略了历史教学的具体性的特点,论多史少、以论代史、以概念来解释概念,都会产生以古度今的错误。例如讲述“平均地权”这一概念时,轻描淡写:“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是解决国计民生的一种方法。”而学生却并不了解民生主义,只好妄加推断,用他们熟悉的土地改革臆测平均地权的内容,结果形成了错误的理解。如果教师在讲概念时没有抓住最本质的特征,没有与相类似的概念进行比较,学生就很容易将类似的概念相混淆,犯张冠李戴的错误。如果教师在讲述了概念的含义后,不经常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补充、完善,学生当然也就只知其一,不及其余,只能以偏概全了。要防止上述错误的产生,教师首先必须在充分感性的讲述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概括,最后得出结论。
  其次,教师在讲课时,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把概念的主要特征讲清楚、讲透彻。如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应从产生的社会背景、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等几方面去分析,指出前期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五四后的新文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革主义的斗争,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学生好通过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掌握了不同历史时期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就不至于把不同性质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相互混淆起来。
  三、 拓展延伸——讲“活”
  我们在传授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从点到面,从面到体,多维思维,多层面、多角度把握历史现象间的联系,尤其要启发学生不拘泥于教材中某些观点,在对教材进行理性分析后提出新颖而富有创新的见解,培养发散思维、批判思维的能力。
  知识结构的构筑方法是多种多样、多层次的,可以按高中《历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体系建立学科知识体系,也可以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三方面建立历史学科的知识结构,还可以以历史概念为中心来建立知识结构。
  我们经常使用的知识结构主要是指陈述性知识的体系。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每一知识点都可以相应纳入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科技的结构体系中。但这个体系只用一个时间纬度来分析历史,一般情况下,还应加上空间的纬度,即同一时间不同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如唐朝前期(7—8世纪)世界其他地区的历史发展状况是:东亚日本大化改新、西亚阿拉伯帝国崛起、东欧的东罗马帝国兴盛、西欧的法兰克王国发展。
  四、 联系现实——讲“新”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问题、人口剧增等,仅靠某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近几年高考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重点考查考生对文科各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的主旨。学生的这种综合能力不可能自动形成,它需要教师在长期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述加以培养。因此我们在高三历史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史学的社会功能,把讲授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史学理论与国内外时事、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社会现象、关注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例如,我们可以针对国家统一、中国西部开发、“神舟”5号飞船载人上天、朝鲜半岛核问题,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寻找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问题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命题研究,切入口宜小不宜大,力求新颖、不落俗套,不要停留在简单的原因、必要性、意义等角度,多考虑从背景分析、对策研究、趋势展望等设问切入。通过对这些现实问题的解答,我们要让学生从中找到规律,形成思路,切实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五、 引人入境——讲“情”
  历史是逝去的昨天,它不可能再现,需要历史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因此,历史教师的语言功底是至关重要的。历史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生动形象;要精粹洗练,逻辑性强。讲述事件与人物,要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分析问题要如层层剥笋,深入浅出;总结归纳须要点明晰,一目了然。而要真正让语言有飞扬的神采,还须教师用心去体验历史,用情去感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显示自己鲜明的感情倾向,将喜怒哀乐褒贬注入教学中,用生动的历史去拨动学生的情怀,叩击学生的心扉,做到以声传情,创设特定的历史意境,使学生“观史如身在其中”,内心产生一定的体验,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最终深刻地理解历史,感悟人生。这样,高三的历史教学才有真正的内涵,才不是单纯的应试教育。如果真正能够通过课堂讲述搭建起一个让学生可以站在上面登高而望远的历史教学的平台,岂非我们一大快事?
其他文献
毕业后在高中教课有13年多了,担任班主任工作有7年多了,尤其是担任班主任工作这些年,我的感想最多,收获最大,我也愿意把我的感悟说出来,让大家给我批评、指导一下。  在班级工作中,班主任的角色集决策与管理、组织与协调、教导与服务于一身,班主任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大千世界,我们要处理好学生与学生、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理想等多方面的问题,决定了他必須是一个综合素质高的多面手,结合班主任工作的过程
期刊
摘要: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及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其教学思路可分为:课前参与、课堂导学、课后延伸三步骤,课堂导学又可分为:激发兴趣、授之以法、导学点拨、探究创新四个环节。  关键词:创新 语文课堂 自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确立“创新教育”的全新学生观,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当前,
期刊
对于小学生们来说,爱玩爱闹是他们的天性,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约束他们待在课堂上,却不能够让他们真正融入课堂。因而,如何以合理的方式对孩子们提供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小学语文课程为基础,以新课程改革标准为导向,结合平时的课堂教学实践,从小班化教学经验中“如何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兴趣、师生互动塑造和谐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吸引力以及角色扮演吸引学生全员参与”等多种教学方式入手
期刊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还要使其会学知识。要让学生克服对单词学习的畏难情绪,树立信心,就必须在初中英语入门教学中逐步渗透音标教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让学生掌握较纯正的语音;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探究,掌握音标、单词的发音规律,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习效率,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教学现状 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学规律  2011年版义务教育《英
期刊
一、案例呈现——为什么小组合作这么乱  《用手来测量》是选自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内容,上课伊始就学习了“拃”的概念(把大拇指到中指的距离叫做一拃)。经过反复训练,进入分小组测量桌子高度的环节。于是,分成两人一小组测量桌子的高度。结果问题来了:①有些小组不知道愣愣地看着其他小组,不知道干什么。②测量时,分工不明,争抢角色直到下课。③做记录时,胡乱记一通,很开心。教室炸开了锅,场面完全失控。  叶
期刊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
期刊
加强思维迁移,有助于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思维迁移能力,并且不让其走入死胡同呢?我深有感触的记得我曾经上过的一堂课——《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材分析:“分数比大小”是在学完“分一分(一)”和“分一分(二)”,对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有了初步认识之后,对于分数的进一步认识。  教学目标:①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②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
期刊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中心幼儿园是一所公办省级优质园,原为兴化市新生中心小学附属幼儿园,2014年移址新建,2017年秋成为独立法人单位。园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园内环境优雅,绿树成荫,园外,水乡风情,车路河穿行而过。自然与现代气息相融合,是宜教乐学的摇篮宝地。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完善的设施仅仅是物质基础,办一流幼儿园,必须坚持内涵发展,以人为本,扎扎实实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幼儿教师是履行保教职责的专业人
期刊
“留白”是中国艺术审美的一个重要观点,显示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 “无画处皆成妙境”。由此我想到,语文课堂教学是一种开放性、多向性、艺术性很强的信息交流活动,必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和展示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也可以像绘画艺术中的画家一样“
期刊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作好情感铺垫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