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探索乡村旅游游客需求及旅游体验的影响因素和设计策略,本文运用体验理论,对东北地区乡村旅游典型代表的黑龙江雪乡进行实地调研,结合文献分析、案例分析等,从改革开放以来进行分类总结论证了乡村旅游体验各要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及影响程度,对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提出可行性建议,从而使设计介入乡村,增强游客体验性,提高游客满意度和促进该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为日后东北地区乡村旅游改造再设计提供參考。
关键词:乡村改造;旅游体验;设计;改革开放
一、演变概况
1949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住宅经历的几轮翻新建设,住宅样式较传统民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设规模扩大,建设质量方面也有了很的提高,生活配套设施从匮乏到完备,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均得到了改善。1978—1991年:对外开放的初步开放阶段,优先发展入境旅游作为挣取外汇的主要手段。其基本定位是事业属性,承担的是外事接待功能,且不具备现代产业的特征;1992-2011年对内开放与加快改革阶段,推动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发展,主要对假日制度和旅游发展方针进行改革;2012年至今:双向开放和深化改革阶段: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促进旅游性新业态发展。
二、总体特点
1.缺乏统一保护,大拆大建
大多数乡村景观设计规划中,往往只注意到建筑的更新换代,没有较多考虑到硬质化建设以外的或者较为乡土的一些元素的保护,如古树,古戏台等往往被直接不加保护的铲平或者破坏掉。更有一些村镇领导为了增加自己的政绩,一味的照搬城建设的模式,将建筑建设的越来越高耸,广场建设和的越来越宽广,更是大拆大建奉行,使得乡村原来的景观风貌和乡土特色消失殆尽。从而,乡村变得越来越四不像,既没有城市的大气恢弘与多元,也丧失了乡村原有的原始风貌。
2.缺乏当地特色,同质化严重
各个乡村原有的比较本土的乡土文化与乡土特色逐渐的在消失,乡村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各个景观要素日益趋同,使得各个村落没有了自己的特色,拥有一样的风貌。在不同的规划项目中,我们看到图纸后很难区别出这是在北国边陲还是南国小镇,是水乡还是山地,是平原还是滨海,乡村建设越来越难突出主题,找到自己的特色。
3.缺乏统一系统规划,资源利用不合理
现今的乡村建设中,往往不经过前期同一系统规划,村民自拆自建现象十分严重,从而造成乡村的建筑布局不合理,景观结构混乱的现象。有相关知识的缺乏,一切设计规划知识粗略的认为是简单的绿化种植,虽然一些乡村的绿化建设是起到了绿化景观的一些基本的作用,但是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得乡村的景观建设不够科学,不够高效,一些较好的资源没能得到良好的保护。
三、实证分析—中国雪乡研究对象
1.场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乡村环境与气候、地理、风俗、习惯、经济水平、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使建筑与当地气候条件高度协调、加强建筑的宜居性,做到因地制宜。对建筑进行保温与隔热设计从而实现建筑节能设计的最优化。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村镇发展严重落后,大量的土地资源处于闲置或荒废状态,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应用。国家统计局统计,50岁以上老年人占村镇人口70%,60岁以上占老年人占44%,70%家庭中大部分子女外出打工,老人在家留守。
2.雪乡乡村旅游体验营建思路
随着热播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在雪乡取景,游客蜂拥而至,农家客栈、店铺也越来越多,皮货商、小商品、马爬犁等当地特色项目带来不小经济利益,也引来了一些不遵纪守法得商家租用当地人的房产后专门宰客,给当地的声誉造成很大的影响,不少当地人也深恶痛觉。
雪乡在乡村旅游体验设计方面的产品开发核心设计应该是与冰雪和森林有关,并且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具有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特殊体验和纪念品产品:(1)加强中国雪乡旅游产品规划设计。(2)注重自身优势,拓展周边体验项目。(3)旅游产品开发要充分考虑配套体验设施和项目建设。(4)实施有效的定价策略。
四、乡村旅游体验影响因素及营造策略
1.构建本土化真实乡村体验舞台
旅游者对景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感知程度对旅游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满足旅游者深度体验、享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乡村人文生活,旅游区公共产品要立足于为旅游者提供可持续和原生态环境体验基础,在为游客提供旅游全方位、开放性的体验基础上,开发乡村旅游景区公共产品设施及服务。
2.打造个性化体验道具
特色服务设施是乡村旅游产品的支撑架构,它是促成游客体验的有效道具。调研发现我国现有历史文化乡村旅游景区服务设施基本齐全,但尚存在导视信息缺失、导游产品品陈旧以及部分公共设施使用方式的原始等问题。伴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模式正逐渐渗透到旅游行业中,高新技术辅导下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呈现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等多样化发展趋势,景区中以旅游产品为纽带的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应更高效与便捷。
3.打造互动体验载体
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观众式”的被动消费模式,他们希望通过新颖的互动方式,主动参与到当地文化特色活动,深刻地体验景区旅游资源的形式与内涵。互动式的体验活动可以引导旅游者的行为,不仅有助于游客实现自我价值,打破固有思维,更加真实的感受景区旅游资源与文化魅力,而且在展现景区旅游资源的同时,为旅游观光增添人情味和趣味性,在观光结束后给旅游者留下深刻记忆,增强旅游体验,提高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
4.为贫困民众而设计
“为贫困民众设计”是一种能体现公正原则正确事业,而其践行的过程则主要是平等原则的显现;最为重要的事,设计还能为贫困民众创造有尊严的生活;设计还直接作用于贫困民众的生活与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旧有额生活面貌,并倡导积极、健康的新理念。设计可以为贫困民众引入时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素质修养、弘扬设计文化,并带动和激发他们创新、创造、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和热情,培养他们摆脱贫困得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设计自身也裨益,能为设计实践乃至学科的发展提出新的课题,激励设计巧思和创新的源泉。
5.村落开放空间的包容性及村庄交往空间的更新策略
从公众参与、低能高效、乡土情感层面,提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针对性设计策略,以避免村路建设中因生搬硬套而造成的结构性浪费。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包容性设计研究、实践构架探索,是从人文关怀角度对国家整体包容性战略的一种新的回应;同时,所具备的动态性、开放性特点,并不会改变作为以农业为核心的乡村属性。
6.设计介入乡村社区营造策略模式
通过资源普查与战略定位,将服务设计与系统设计介入社区营造。如台中埔里镇桃米社区营造,其中有建立生态传播符号—“青蛙共和国”,带动当地手工制品的发展;生态课堂—加强村民自觉营造意识;生态民宿体验—建立社区就业体系;纸教堂—社区精神凝聚场景。在社区营造中找到了结合美学、感性游憩与创意的第四级产业。
东北广大农村具有肥沃的土地,淳朴厚重的地域文化及独特的气候环境,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新农村应挖掘村落景观的旅游价值,弱化不利因素,提高村落景观旅游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路,王姝力.历史文化乡村旅游产品游客体验影响因素研究[J].装饰,2018.
[2]朴莹.东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与意义[J].才智,2017.
关键词:乡村改造;旅游体验;设计;改革开放
一、演变概况
1949年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农村住宅经历的几轮翻新建设,住宅样式较传统民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设规模扩大,建设质量方面也有了很的提高,生活配套设施从匮乏到完备,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均得到了改善。1978—1991年:对外开放的初步开放阶段,优先发展入境旅游作为挣取外汇的主要手段。其基本定位是事业属性,承担的是外事接待功能,且不具备现代产业的特征;1992-2011年对内开放与加快改革阶段,推动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发展,主要对假日制度和旅游发展方针进行改革;2012年至今:双向开放和深化改革阶段: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促进旅游性新业态发展。
二、总体特点
1.缺乏统一保护,大拆大建
大多数乡村景观设计规划中,往往只注意到建筑的更新换代,没有较多考虑到硬质化建设以外的或者较为乡土的一些元素的保护,如古树,古戏台等往往被直接不加保护的铲平或者破坏掉。更有一些村镇领导为了增加自己的政绩,一味的照搬城建设的模式,将建筑建设的越来越高耸,广场建设和的越来越宽广,更是大拆大建奉行,使得乡村原来的景观风貌和乡土特色消失殆尽。从而,乡村变得越来越四不像,既没有城市的大气恢弘与多元,也丧失了乡村原有的原始风貌。
2.缺乏当地特色,同质化严重
各个乡村原有的比较本土的乡土文化与乡土特色逐渐的在消失,乡村的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各个景观要素日益趋同,使得各个村落没有了自己的特色,拥有一样的风貌。在不同的规划项目中,我们看到图纸后很难区别出这是在北国边陲还是南国小镇,是水乡还是山地,是平原还是滨海,乡村建设越来越难突出主题,找到自己的特色。
3.缺乏统一系统规划,资源利用不合理
现今的乡村建设中,往往不经过前期同一系统规划,村民自拆自建现象十分严重,从而造成乡村的建筑布局不合理,景观结构混乱的现象。有相关知识的缺乏,一切设计规划知识粗略的认为是简单的绿化种植,虽然一些乡村的绿化建设是起到了绿化景观的一些基本的作用,但是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使得乡村的景观建设不够科学,不够高效,一些较好的资源没能得到良好的保护。
三、实证分析—中国雪乡研究对象
1.场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乡村环境与气候、地理、风俗、习惯、经济水平、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使建筑与当地气候条件高度协调、加强建筑的宜居性,做到因地制宜。对建筑进行保温与隔热设计从而实现建筑节能设计的最优化。四季分明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温暖。村镇发展严重落后,大量的土地资源处于闲置或荒废状态,得不到合理的开发应用。国家统计局统计,50岁以上老年人占村镇人口70%,60岁以上占老年人占44%,70%家庭中大部分子女外出打工,老人在家留守。
2.雪乡乡村旅游体验营建思路
随着热播真人秀《爸爸去哪儿》在雪乡取景,游客蜂拥而至,农家客栈、店铺也越来越多,皮货商、小商品、马爬犁等当地特色项目带来不小经济利益,也引来了一些不遵纪守法得商家租用当地人的房产后专门宰客,给当地的声誉造成很大的影响,不少当地人也深恶痛觉。
雪乡在乡村旅游体验设计方面的产品开发核心设计应该是与冰雪和森林有关,并且要特别注意的是要具有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特殊体验和纪念品产品:(1)加强中国雪乡旅游产品规划设计。(2)注重自身优势,拓展周边体验项目。(3)旅游产品开发要充分考虑配套体验设施和项目建设。(4)实施有效的定价策略。
四、乡村旅游体验影响因素及营造策略
1.构建本土化真实乡村体验舞台
旅游者对景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感知程度对旅游体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满足旅游者深度体验、享受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乡村人文生活,旅游区公共产品要立足于为旅游者提供可持续和原生态环境体验基础,在为游客提供旅游全方位、开放性的体验基础上,开发乡村旅游景区公共产品设施及服务。
2.打造个性化体验道具
特色服务设施是乡村旅游产品的支撑架构,它是促成游客体验的有效道具。调研发现我国现有历史文化乡村旅游景区服务设施基本齐全,但尚存在导视信息缺失、导游产品品陈旧以及部分公共设施使用方式的原始等问题。伴随着智慧旅游的发展,“物联网+”的发展模式正逐渐渗透到旅游行业中,高新技术辅导下的旅游产品开发应呈现信息化。智能化、人性化等多样化发展趋势,景区中以旅游产品为纽带的人与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也应更高效与便捷。
3.打造互动体验载体
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观众式”的被动消费模式,他们希望通过新颖的互动方式,主动参与到当地文化特色活动,深刻地体验景区旅游资源的形式与内涵。互动式的体验活动可以引导旅游者的行为,不仅有助于游客实现自我价值,打破固有思维,更加真实的感受景区旅游资源与文化魅力,而且在展现景区旅游资源的同时,为旅游观光增添人情味和趣味性,在观光结束后给旅游者留下深刻记忆,增强旅游体验,提高重游意愿和推荐意愿。
4.为贫困民众而设计
“为贫困民众设计”是一种能体现公正原则正确事业,而其践行的过程则主要是平等原则的显现;最为重要的事,设计还能为贫困民众创造有尊严的生活;设计还直接作用于贫困民众的生活与生活方式,潜移默化的改变旧有额生活面貌,并倡导积极、健康的新理念。设计可以为贫困民众引入时尚的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素质修养、弘扬设计文化,并带动和激发他们创新、创造、创业的主观能动性和热情,培养他们摆脱贫困得能力。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对设计自身也裨益,能为设计实践乃至学科的发展提出新的课题,激励设计巧思和创新的源泉。
5.村落开放空间的包容性及村庄交往空间的更新策略
从公众参与、低能高效、乡土情感层面,提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针对性设计策略,以避免村路建设中因生搬硬套而造成的结构性浪费。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包容性设计研究、实践构架探索,是从人文关怀角度对国家整体包容性战略的一种新的回应;同时,所具备的动态性、开放性特点,并不会改变作为以农业为核心的乡村属性。
6.设计介入乡村社区营造策略模式
通过资源普查与战略定位,将服务设计与系统设计介入社区营造。如台中埔里镇桃米社区营造,其中有建立生态传播符号—“青蛙共和国”,带动当地手工制品的发展;生态课堂—加强村民自觉营造意识;生态民宿体验—建立社区就业体系;纸教堂—社区精神凝聚场景。在社区营造中找到了结合美学、感性游憩与创意的第四级产业。
东北广大农村具有肥沃的土地,淳朴厚重的地域文化及独特的气候环境,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新农村应挖掘村落景观的旅游价值,弱化不利因素,提高村落景观旅游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路,王姝力.历史文化乡村旅游产品游客体验影响因素研究[J].装饰,2018.
[2]朴莹.东北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与意义[J].才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