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原理简述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e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诗歌有一定的节奏,有一定的旋律;音、意、视觉的节奏旋律会和谐共振。
  关键词:诗歌;原理;节奏;旋律;音、意、视觉;和谐共振
  本文所说原理,仅指非常适用于诗歌,而不同时非常适用于其他文体的原理。
  例如,比喻是一种修辞,诗歌常常用到,但诗歌之外的文体也大量使用,比喻就不在本文论述范畴;
  又如,真情实感于诗歌极其重要,但散文、小说,甚至绘画、音乐,也不能缺失真情实感,真情实感就也不在本文论述范畴。
  一、节奏原理
  节奏,指用反复、对应等形式把各种变化因素加以组织,构成前后连贯的有序整体。
  例如,火车行进中发出的“咣当、咣当”声,不停反复,就是一种节奏。
  节奏本指声音层面的变化。节指停止,奏指奏响。后来,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周期变化和情感周期变化,乃至生活的周期变化等,也都被认为是一种节奏。例如,人们常说生活节奏等。
  诗歌节奏原理,本文指诗歌的语言有鲜明的节奏。
  例如,《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仅从字数看,《静夜思》每个句子都是五个字,四句构成五个字的周期反复,形成节奏。
  平时,我们很少说话句子字数一样多。一旦我们说话句子字数一样多,就很容易被”当作“是诗歌。汉语诗歌,特别是古典汉语诗歌,句子字数大量一样多。
  为什么句子字数一样多,容易被”当作“是诗歌呢?因为,一方面我们日常说话也有节奏,但节奏不会如诗歌一样整齐鲜明,如字数一样多等;另一方面,我们天生喜欢有鲜明节奏的事物,有鲜明节奏的事物意味着重复,意味着有清晰的规律,容易把握。
  注意,节奏鲜明也不全是诗歌。如顺口溜:
  感情深,一口闷;
  感情浅,舔一舔;
  感情厚,喝个够;
  感情铁,喝出血。
  当然,从广义讲顺口溜也是一种诗歌。只是由于顺口溜在文字形式上、语言风格上,有其俚俗、欢愉等特征,回味性弱,难以产生优美等的心灵共振,所以,在我们习惯于了那些高雅美好的诗歌是诗歌后,我们常将其排除在了一般意义的诗歌之外。
  诗歌的节奏鲜明不只在字数方面,还有其他如语音、语义等多个方面。一般来讲,语句越是节奏鲜明,语义越是多层次交织,越有回味性,越能营造出一种氛围,就越容易和读者产生心灵共振,越会被认为是诗歌。
  诗歌的节奏同音乐节奏有点类似,但又有很大不同:一是义不同,二是音不同。
  诗歌有语义,可以直接表达思想,音乐没有语义,无法直接表达思想;诗歌声音层面可变化范围有限,音乐则无比丰富。
  唱歌则介于诗歌和音乐之间。注意,歌词广义讲也是一类诗歌,是更适合唱的诗歌。中国古人诗歌和歌词曾是一回事。
  二、旋律原理
  旋律,指一种有规律的,错落有致的连续节奏变化。
  旋律原本指音乐的音高、音量等变化,后来不仅指音乐,还包括了生活社会等其他一切事物的连续节奏变化。例如,常有人说社会主旋律等等。
  诗歌的旋律原理,本文指诗歌的语言有明显的错落有致连续节奏变化。
  汉语诗歌中,最直观的旋律变化是字数变化。
  例如,《声声慢·寻寻觅觅》部分(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大家仅看句子字数,就能感受到清晰的错落节奏变化。
  例如以句子为单位,四字句、六字句、三字句、七子句等不同的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变化很有规律。
  实际上,我们说话也有一定旋律,只是不像诗歌那么节奏清晰,那么错落有致。
  诗歌的旋律不只在字数方面,还有其他如语音、语义等多个方面。
  三、音意视觉和谐共振原理
  诗歌同一般的语言不同,音上通常有鲜明的节奏和旋律,有音乐美;同音乐也不同,有直接的语义;写在纸张等媒介上,不同于一般的文体,常常分行,有清晰的视觉节奏变化。
  诗歌音意视觉和谐共振原理,本文指诗歌音的节奏与旋律和意的节奏与旋律和视觉的节奏与旋律彼此相互作用,和谐共振。
  例如,《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诗歌前三句异常工整,各方面节奏都非常鲜明。
  前三句每句句内,都有三个外部非远景,是意的节奏;每个景物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算一组,共三组,是三个视觉组的节奏;每两个字两个读音,共三组,是三个二音组的节奏。
  例如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枯藤”、“老树”、“昏鸦”是三个可引起悲伤感的景物,也是三个二字组和二音组。三个景物和三个二字组、二音组和谐匹配,就在读者脑海里交织作用,产生共振回响。
  诗歌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每一句都描写了一个方向的景物,三个句子写了三个方向的景物,就构成了三个落寞意组的节奏;三句每句共六个字,每句一样长,又是三个六字大音组的节奏;三句书写时分成三大行,长度完全一样,还是三大行视觉的节奏。三句三个大的景物组和三个大音组和三大行彼此和谐交织,相互作用,就产生了共振回响。   前三句句内有句内节奏,句间有句间节奏,总体上看非常工整。
  第四句“夕阳西下”,句子的内外节奏开始变化,不同于前三句。语义上只一个景物,并且,一下跳跃到远景;语音上则变为“夕阳”、“西下”两个二音组;视觉上变为四个字,只有两个二字组,全句少了两个字。
  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语义上,突然概括性地写了人的落寞状况,加入作者态度;语音上,则因语义分割为两部分“断肠人”和“在天涯”,句内成了两个三音组;视觉上,全句又回到六个字,字数等同前三句,句内则变成两个三字组,不同于前三句中每句的三个二字组。
  显然,诗歌前三句语义、语音、视觉节奏是一致的,内部结构每句都是三个并列关系,都是三个并列二字意组、音组,六个字一句,句子长度一样;而到第四句和第五句,一切发生了变化,全句语义上都变成了一个偏正关系,语音视觉上则变得参差交错,先是两个二字意组、音组构成四字句,接着最后一句是两个三字意组、音组回到六字句。全篇下来,音的节奏、意的节奏、视觉的节奏就交织变化,形成了音意视觉的和谐共振与旋律变化。
  音意视觉和谐共振的心理基础是通感联觉。所谓通感联觉,本文指各种感觉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种感官的刺激作用引发另一种感觉感受。
  例如,低沉的声音给人的是声音感受,却同时可以给人位置低和重量重的感受。显然,低和沉本不是听觉的感受范畴,是视觉和触觉的感受范围,但声音却给人了这些感受,就是听觉带动了视觉和触觉感受。
  通感联觉许多人会单独说通感,或单独说联觉。本文之所以把通感和联觉合并在一起说,是因为无论通感还是联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有人从心理层面定义,有人从修辞方面定义,而且,即使一些人方向相同,他们中不同的人表述的范畴也不一定相同。所以,为简要阐述一种诗歌共振于人的心理根源,本文把不同人有时说的同一范畴的概念就放在一起来说,都叫做了通感联觉。当然,方便起见,有时也只写作了通感,或只写作了联觉,本文均是指同一概念。
  通感联觉心理现象跟自然界不同类事物发生时的正相关有关。即自然界发生了事物A,往往会发生B,于是人们感受到到A时,就常会预设将感受到B,甚至,无论是否发生了B,都常会感受到B。
  各类事物中,声音的节奏很容易和人的情绪情感产生通感联觉。例如我们听到摇滚音乐铿锵有力的节奏,我们许多人会情不自禁地情绪被带动,身体会有节奏地摇摆起来;又如我们听到悲伤的音乐,心中会泛起悲伤的波澜,呼吸会走向深长。
  诗歌是节奏的语言,诗歌的语音节奏会通感联觉出人的情绪情感节奏或某些通用节奏,通感联觉出的节奏和语义节奏产生共振,或和语义节奏通感联觉出的情绪情感节奏共振,就产生了心灵回响,产生了所谓的诗意。
  例如上述《天净沙·秋思》第一句“枯藤老树昏鸦”,语音三个音组通感联觉出情绪情感节奏,或某个通用节奏,三个语义景物又通感联觉出悲凉的情绪感覺节奏,两组联觉出的节奏叠加共振,振幅加大,读者的悲凉感被强化,就产生了诗意。
  诗歌的音的节奏旋律非常简单,远不如音乐丰富,通感联觉出情绪情感等感受较弱,因此,诗歌深层次节奏旋律的关键点在语义。语义若能产生恰到好处的节奏旋律,加之诗歌的语音、视觉节奏,诗歌就很有感染力。
  《天净沙·秋思》在音上、视觉上比较容易掌握,稍微学习过元散曲结构的人都能写出来,但在语义上写出其境界,让语义的内容和音的节奏旋律产生心灵共振回响,则难之又难。
其他文献
五里的路程,他歇歇停停,坐在田垄上,望着村子里仅剩的几座砖瓦房,不愿起身。身旁飞驰的汽车一次次扬起尘土,夕阳的余晖渐渐没了踪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那张城镇改造图已深深地扎在他的心里,图纸中布满了密麻的红点标记,可他一眼就可以找到曾经属于他,未来却不知会属于谁的那一个红点,简单的标记似乎就否定了他半生的博弈,否定了他半生的理想。  面对现实的人们总会有不同的想法,哪怕是那些一同在村中出生、泥土
期刊
主题实践活动作为一项德育活动课程,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国家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北京市通州区芙蓉小学对主题实践活动课程开展课程化建构,以暑期主题实践课程为突破口,从课程统整入手,用主题实践活动引领课程校本化开发。  活动准备:确定主题  根据前期对师生、家长的访谈与调查,确定了本次暑期主题實践活动的主题——“荷”你有约,清凉一夏。并制定了七大主题,包括诗意芙蓉、魔法世界、
期刊
那年你十六岁,穿着泛白的牛仔裤和沾满泥浆的运动鞋,肩膀撑出瘦削的线条,额头上已有些粉红色的青春痘。你在樱花树下塞着耳机不急不慢地等巴士,背景是慢拍歌谣,哼哼地唱个没完。你总是挤不上那一班巴士,然后落寞地回到长椅上,当巴士轰隆驶过时,你突然看见了对面的那棵绿茸茸的无花果树。  “那棵安静而又美好的植物”,那时的你在心里默念。在所有雨季还没有到来之前,对面的无花果树在原地静默地生长着,脊椎里却想要抽出
期刊
有人问泰戈尔三个问题:世界上什么最容易?什么最难?什么最伟大?泰戈尔回答:“指责别人最容易,认识自己最难,爱最伟大”。  不平等从来不是你无作为的借口,指责他人把一切归于旁人更会使你裹足不前。常听人感叹:世界不平等,凭什么自己的父亲是农民;有人抱怨:不公平,真倒霉;有人诉说:都是社会的错,好失败。我们常常逃避自我,无法正视自我。让心灵笼上雾霾,让人走向灵魂的孤岛。毛泽东同志说:“牢骚太胜防肠断,风
期刊
现阶段林业经济管理还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经济含量低等缺陷,无法实现产业化发展.因此,需要从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出发,探索适合的林业经济管理对策,创新管理模式来实现林业经济
摘要:《洛丽塔》讲述了一个中年恋童癖亨伯特和自己14岁的继女洛丽塔乱伦的故事。亨伯特·亨伯特是一个恋童癖者,他把这归咎于初恋童友安娜贝尔的死。他把“九到十四岁”、“粗俗”“阴险狡黠”的女孩定义为性感少女并对她们着迷。中年时期为了接近性感少女洛丽塔,娶了洛丽塔守寡的母亲即房东太太后成为洛丽塔的继父。洛丽塔的母亲被撞死后,亨伯特开车开始畅游美国的乱伦生活。一年后洛丽塔和中年剧作家奎尔蒂私奔,被抛弃后嫁
每次读古诗文,总被古人那可爱的情怀所感染。有极端如阮籍猖狂,末路穷途驾车空流泪的凄凉;也有像嵇康猖獗,身死犹弹《广陵散》的悲情;有如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也有像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但令我最难忘的莫过于诗人那些稀松平常却不乏趣味的情感。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道:“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在诗歌中多有体现。初读韦应物在《秋夜寄丘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诗
期刊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要求,规范涉税专业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务院有关决定,国家税务总局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发布了《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逐步完善,房产与地籍测绘是不动产登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数据整合是新形势下的基本要求,有效推动了房产与地籍测绘数据的整合与共享,推动了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改革。传统的不动产登记下,房地产与地籍测绘所包含的数据量庞大,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且在登记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不动产登记中房地产与地籍测绘数据的整合,有效提升了不动产登记的效率。
摘要:生态反乌托邦小说《疯癫亚当》延续了人造病毒瘟疫席卷世界后的故事。作品通过对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反思了两性之间的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了男性统治女性与人类统治自然两种行为间的联系,致力于基于“伙伴关系”的两性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界其他物种间关系的构建,体现了阿特伍德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关键词:疯癫亚当;生态女性主义;男权统治;伙伴关系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当代加拿大最受关注的作家之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