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从理论上明确提出学生的学习,学生的能力素质提升是教学的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拓展知识来源,改变学习环境。为保障教学范式改革,教学管理相应地在管理理念、教学组织保障和课程评价等方面产生变革。
[关键词]学生中心;教学范式;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160 — 02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
1.1教学范式改革背景
在高等教育经过了规模快速增长的阶段后,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日益受到重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才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统教学,更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通常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的理论更新和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被提出并引起热烈的讨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政府改革意愿强烈,希望通过发展教育来增加国家实力,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之中》一书激起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由此掀开。1995年论文《从教到学的转变:本科教学新范式》明确提出美国高等教育从“传授范式”到“学习范式”的转变。此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被大众接受,教学范式改革相关研究不断深入,部分实践取得良好效果。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尚未形成十分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对于我国而言,该理论从另一个角度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借鉴。
1.2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
千百年来书本作为信息量最大的载体,在教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教师作为掌握专业知识的权威,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中心,“知识(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教学范式被广泛接受,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通常居于次要被动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则明确地将学生作为主体,将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从理念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范式。
1.2.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学”可以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传统教学范式中,教师的“教”是中心,通常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的主要方式是记忆和理解。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中,更为强调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是一个手段,是学生学习的辅助。区别于传统教学范式,新范式明确了学是目的,教是手段。教学方式更为多样化,凡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方法都可以采纳。在传统教学范式中,学生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师的讲授水平和自身的学习领悟,学生之间属于竞争的关系,缺乏交流。在新范式中以提升学习效果为目标,将竞争式学习转向共生式学习。教学中除了讲授教学法更多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及交互式教学等。布鲁姆等学者根据认知水平的不同,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将学习评价分为记住、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传统教学范式主要关注前两个层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目的,将探索更高层次学习的实现,从而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1.2.2教材与信息载体
在传统教学范式中,教材,特别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书籍,居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具有经典性和权威性,作为学习的对象,教材本身就是目的。在此观念下,传统的教学范式围绕教材展开,理解记忆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存疑、应用和创新则明显不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强调将教材从目的还原为手段,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更加容易便捷,教材的知识来源和学习工具的功能有了替代。在教学效果的衡量上,也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等的培养,并不仅仅是对教材的掌握,教材作为知识信息的一个载体,同其他如网络等信息载体一样,都是学习的一个手段而并非目的。
1.2.3教室与学习环境
在传统教学范式下,学习过程是由课程组成的,课程又被分解成若干学时的课堂,大部分的教学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教室完成。教室作为学习的地点,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常规的教室由讲台、黑板以及课桌椅组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部分教室新添了多媒体设备,但其基本结构设计依然是为讲授式教学服务的。讲台、黑板以及多媒体设备位于教室的前端,教师的讲授通常在这个区域完成,该区域也便于教师查看和掌控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座位编排通常为“横排式”或“秧田式”,学生在各排就坐,对该课程感兴趣、学习认真、课堂表现活跃的学生选择坐在前排,而对课程不那么积极的学生选择坐在后排,前排的学生能够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也便于交流,后排学生选择和教师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课堂活动和交流更多采取旁观的态度。在讲授式教学中,通过减小教室面积控制学生人数,可以使教师增强对课堂的掌控,加强师生交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范式中,该教室安排并不完全试用于其它教学方式,如合作学习中,通常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圆桌式的围坐将为讨论提供便利。新范式中,教室不再是唯一的学习环境,大量在线网络课程使一个空间中只要有电脑或相应的播放设备就能开展教学,而通讯网络的普及也让师生的交流不再限于面对面的教室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中,教室这个学习环境将随着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改变,随着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变化而拓展。
2.因教学改革引发的教学管理变革
2.1教学管理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将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新要求。在传统教学范式下,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规范的施行以及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的督促来开展教学管理,衡量教师的工作量,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对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的综合性的评价。以教师的工作量来间接衡量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范式中被证明是有效的,一个教师教授更多的课程,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备课、教学、批改作业以及学术研究上,通常能带来更大的教学产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并不否定传统的教学管理,但教学管理的视角和理念却发生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学的目的被更明确地提了出来,教师的教不是目的,教材不是目的,分数不是目的,目的是学生的学习,是学习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是教学对学生的观点、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在新的理念下,教学管理不是规范,而是引导,不是衡量量的多少,而是评价质的变化。要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提供支持,教学管理不能再局限于约束性和规范性的刚性管理,而是要加强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为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支持和帮助。 2.2课堂教学的组织保障与课程评价
2.2.1培养方案与课程选择
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通常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要求、课程设置与学分结构等内容。随着教学管理制度从学年制到学分制的转变,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选课权。在培养方案中,通常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选修课程通过板块或者模块进行分类管理,方案中对学分、课时、板块等内容有详细的规定,但是具体到每一门课程的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安排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在课程选择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内在的学习需求和具体的课程相匹配,而更多地从学分获取的难易和课程口碑的好坏来选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中,要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制定修订过程中更多地从学生学习而不是教师教授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课程信息和选课指导,避免因人设课,加强课程选择和更新,以支持学生的选课和学习。
2.2.2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讲授式教学被千百年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并非要否定该教学方法,而是在此之外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权,而是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尝试多种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教学管理中,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支持教师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手段,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数字化信息和教育资源来支持和改进教学。
2.2.3课程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估
课程的评价一般通过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学校教师或行政人员对课程的评价来获得。“学评教”是高校比较通行的做法,通过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该做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并且从学生满意度的角度出发来评价教师也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学校教师或行政人员具备更好的专业性,但评价人数和人员精力有限,不能对所有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其评价对课程评估更多是参考和辅助的作用。但是这两种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估的方式都忽视了课程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评价不应单单指向教师的教授,而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在各种评价和评估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往往是缺失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从学生学习效果,学生能力提高的角度出发,衡量学习产出,而不仅仅是衡量教学投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衡量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与在教师帮助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对课程的评价应该从评价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知识体系是否得到新的构建,是否掌握了课程学习方法,以及更高要求的是否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终生学习等内容展开。
结论和启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从理论上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的教学和知识(教材)的传授只是手段。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学生中心的角度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做出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若要实现,除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之外,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建立和教学规范施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保障,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都将产生变革。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面对和参与教学范式改革和教学管理变革,明确目标、转变理念,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尝试,在传统继承和改革创新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Barr, R. B., & Tagg, J. (1995). 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A new paradigm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 27,(6):12-26.
〔2〕王文静.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24.
〔3〕〔美〕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第2版)〔M〕. 明廷雄 彭汉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杨 赫〕
[关键词]学生中心;教学范式;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5 — 0160 — 02
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
1.1教学范式改革背景
在高等教育经过了规模快速增长的阶段后,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日益受到重视。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才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传统教学,更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通常以教师作为教学的中心。但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心理学、脑神经科学的理论更新和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被提出并引起热烈的讨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政府改革意愿强烈,希望通过发展教育来增加国家实力,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之中》一书激起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由此掀开。1995年论文《从教到学的转变:本科教学新范式》明确提出美国高等教育从“传授范式”到“学习范式”的转变。此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断被大众接受,教学范式改革相关研究不断深入,部分实践取得良好效果。虽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尚未形成十分完备的理论体系,但对于我国而言,该理论从另一个角度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借鉴。
1.2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
千百年来书本作为信息量最大的载体,在教学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教师作为掌握专业知识的权威,自然而然地成为教学中心,“知识(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教学范式被广泛接受,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通常居于次要被动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则明确地将学生作为主体,将学习作为教学的目的,从理念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范式。
1.2.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教学”可以分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传统教学范式中,教师的“教”是中心,通常采用讲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的主要方式是记忆和理解。而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中,更为强调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只是一个手段,是学生学习的辅助。区别于传统教学范式,新范式明确了学是目的,教是手段。教学方式更为多样化,凡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方法都可以采纳。在传统教学范式中,学生学习效果取决于教师的讲授水平和自身的学习领悟,学生之间属于竞争的关系,缺乏交流。在新范式中以提升学习效果为目标,将竞争式学习转向共生式学习。教学中除了讲授教学法更多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体验学习教学法及交互式教学等。布鲁姆等学者根据认知水平的不同,建立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将学习评价分为记住、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传统教学范式主要关注前两个层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目的,将探索更高层次学习的实现,从而真正提升教学效果。
1.2.2教材与信息载体
在传统教学范式中,教材,特别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书籍,居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具有经典性和权威性,作为学习的对象,教材本身就是目的。在此观念下,传统的教学范式围绕教材展开,理解记忆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存疑、应用和创新则明显不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强调将教材从目的还原为手段,自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信息获取更加容易便捷,教材的知识来源和学习工具的功能有了替代。在教学效果的衡量上,也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素质等的培养,并不仅仅是对教材的掌握,教材作为知识信息的一个载体,同其他如网络等信息载体一样,都是学习的一个手段而并非目的。
1.2.3教室与学习环境
在传统教学范式下,学习过程是由课程组成的,课程又被分解成若干学时的课堂,大部分的教学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教室完成。教室作为学习的地点,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常规的教室由讲台、黑板以及课桌椅组成,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部分教室新添了多媒体设备,但其基本结构设计依然是为讲授式教学服务的。讲台、黑板以及多媒体设备位于教室的前端,教师的讲授通常在这个区域完成,该区域也便于教师查看和掌控整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座位编排通常为“横排式”或“秧田式”,学生在各排就坐,对该课程感兴趣、学习认真、课堂表现活跃的学生选择坐在前排,而对课程不那么积极的学生选择坐在后排,前排的学生能够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也便于交流,后排学生选择和教师保持一定的距离,对课堂活动和交流更多采取旁观的态度。在讲授式教学中,通过减小教室面积控制学生人数,可以使教师增强对课堂的掌控,加强师生交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新范式中,该教室安排并不完全试用于其它教学方式,如合作学习中,通常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小组之间有更多的交流合作,圆桌式的围坐将为讨论提供便利。新范式中,教室不再是唯一的学习环境,大量在线网络课程使一个空间中只要有电脑或相应的播放设备就能开展教学,而通讯网络的普及也让师生的交流不再限于面对面的教室中。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中,教室这个学习环境将随着课程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改变,随着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变化而拓展。
2.因教学改革引发的教学管理变革
2.1教学管理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将对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出新要求。在传统教学范式下,通过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教学规范的施行以及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的督促来开展教学管理,衡量教师的工作量,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对教学效果缺乏有效的综合性的评价。以教师的工作量来间接衡量教学效果在传统教学范式中被证明是有效的,一个教师教授更多的课程,投入更多的时间在备课、教学、批改作业以及学术研究上,通常能带来更大的教学产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并不否定传统的教学管理,但教学管理的视角和理念却发生变化。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学的目的被更明确地提了出来,教师的教不是目的,教材不是目的,分数不是目的,目的是学生的学习,是学习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是教学对学生的观点、思想和行为的改变。在新的理念下,教学管理不是规范,而是引导,不是衡量量的多少,而是评价质的变化。要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提供支持,教学管理不能再局限于约束性和规范性的刚性管理,而是要加强先进教学理念的传播,教师教学技能的培养,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为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支持和帮助。 2.2课堂教学的组织保障与课程评价
2.2.1培养方案与课程选择
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所制定的实施人才培养活动的具体方案,通常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要求、课程设置与学分结构等内容。随着教学管理制度从学年制到学分制的转变,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选课权。在培养方案中,通常将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类,选修课程通过板块或者模块进行分类管理,方案中对学分、课时、板块等内容有详细的规定,但是具体到每一门课程的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安排等有待进一步完善,学生在课程选择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内在的学习需求和具体的课程相匹配,而更多地从学分获取的难易和课程口碑的好坏来选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中,要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在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的制定修订过程中更多地从学生学习而不是教师教授的角度出发,给予学生更多的课程信息和选课指导,避免因人设课,加强课程选择和更新,以支持学生的选课和学习。
2.2.2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讲授式教学被千百年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并非要否定该教学方法,而是在此之外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并非否定教师的主导权,而是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尝试多种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带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教学管理中,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支持教师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手段,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设备,数字化信息和教育资源来支持和改进教学。
2.2.3课程评价与学习效果评估
课程的评价一般通过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学校教师或行政人员对课程的评价来获得。“学评教”是高校比较通行的做法,通过学生对教师和课程的评价来评估教师的教学,该做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并且从学生满意度的角度出发来评价教师也具有一定的可信性。学校教师或行政人员具备更好的专业性,但评价人数和人员精力有限,不能对所有课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其评价对课程评估更多是参考和辅助的作用。但是这两种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估的方式都忽视了课程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评价不应单单指向教师的教授,而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在各种评价和评估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往往是缺失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从学生学习效果,学生能力提高的角度出发,衡量学习产出,而不仅仅是衡量教学投入。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衡量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与在教师帮助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对课程的评价应该从评价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知识体系是否得到新的构建,是否掌握了课程学习方法,以及更高要求的是否能够进行自主学习与终生学习等内容展开。
结论和启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从理论上明确了学生的学习才是教学的目的,教师的教学和知识(教材)的传授只是手段。要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学生中心的角度出发,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环境等方面做出改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若要实现,除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之外,教学管理过程中的规章制度建立和教学规范施行,课堂教学的组织保障,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价都将产生变革。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面对和参与教学范式改革和教学管理变革,明确目标、转变理念,在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尝试,在传统继承和改革创新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Barr, R. B., & Tagg, J. (1995). From teaching to
learning—A new paradigm for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Change: The magazine of higher learning, 27,(6):12-26.
〔2〕王文静.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24.
〔3〕〔美〕肯·贝恩.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第2版)〔M〕. 明廷雄 彭汉良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杨 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