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家一定是个魔术师”

来源 :作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xxz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咱那个》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类似于卷珠帘式的书写,是这篇小说最出彩的叙事方式。文章一开头,就抛出了一个最吸引人的悬念:已经故世的亲人,在家乡风俗中甚至不能提名道姓的“咱那个”,突然通过微信与姑姑“我”联系了,并且其中所描述的生活细节,是那样的细腻与真实。这就好比一挂原本遮挡住过去与现实的珠帘,被作者用巧妙的笔触唰地卷了起来,引诱读者的目光穿越悬念与矛盾制造的藩篱,一路追寻了过去。
  但是,珠帘总是影影绰绰的,即便卷起,也不会卷得空无挂碍,因而也就不会让人一目了然。在此,又类似于相声中的包袱,抖出一个,你以为这是事情的真相了,又接着抖出一个。这其中的山水起伏,可真叫一个绝!
  高手与普通作者的区别就在于,同样的一件事情,高手叙事可以拆开揉碎了写,最后自成一派,毫无断痕。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形容吧,写作高手就是一个锔瓷匠,可以将满地的陶碎瓷片用自己独特的语言、炉火纯青的技法做粘贴剂,一阵打磨淬炼之后,碎片得以恢复如新,毫无裂痕,成为源自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文艺精品。反之,不擅长叙事的人,就像是一个鲁莽的破坏者,将原本完整精美的瓷器,分拆成无数个难以还原的碎片。
  文清丽老师自然是个中高手,仅以一个关键词“咱那个”,辅以几个重要的关联词“意外、亡灵、微信、文学”,就构成了一篇精彩好看的小说。读者在一个又一个悬念的带动下,激动地等待谜底的揭晓。
  个人最爱,文中张子轩的读书笔记。感谢文清丽老师分享给大家如此精彩细腻独到的阅读体验。
  结局与整篇文章一样,显得有些扑朔迷离。是一种意犹未尽却又画龙点睛的写法,让人觉得,这是意料之中,却又出乎意外的结局。
  “好作家一定是个好魔术师”,我深以为然,在此,谨以文清麗老师文本中的这句话,致敬她本人。
其他文献
刘十一在弟兄中排行十一。  在牙子爷爷的安排下,哥哥们都学成了一门手艺,木匠、铁匠、画匠、泥水匠、轱辘匠、毛毛匠、毡匠,轮到他学了井匠。刘十一其实想跟四哥学画匠,整天山呀水呀,花鸟鱼虫在笔尖上或开或鸣,或游或立。  母亲心疼刘十一,毕竟最小的一个,也有让他自己选一门手艺学的意思。牙子爷爷却一口咬定,只能井匠。还说亲兄弟一个刘字掰不开,到头来你唾他的臭,他唾你的臭,弟兄也不弟兄!刘十一抱怨说,呆在暗
期刊
周簌的诗  倾 听  我比南山寺的钟声醒来得更早  一座小村庄荡在南山脚下  像炊烟一样柔软  天空澄明。奔腾的马车卸下絮状云朵  在乡村小径,紫牵牛藏着自己寂静的紫  丝瓜花藤攀爬在一架竹篱上  在这初秋的清晨。我倾听你  所有料峭的深紫里,都是你的余音袅绕  所有蓬松的金黄,都是你的虎啸之睡眠  麻雀之诗  两只灰扑扑的麻雀在雨中低飞  在透亮的雨丝中  两把剪刀一样,剪——  那些愁结和乱
期刊
北宋元祐四年(1089)七月,两位年过半百者在杭州相遇。一位57岁,另一位54岁,两人面庞都有了霜色,印着人生偃蹇的烙印,但一双眼睛都还炯然有神,那是历经坎坷后的通透与淡然。  57岁的是刘景文,54岁是时任杭州知州的苏轼。苏轼第一次在杭是北宋熙宁四年(1071)至七年(1074),由于反对王安石新法,“自乞补外”,任杭州通判(在州府的长官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那一年苏东坡36岁。
期刊
除去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蒙古族史诗《江格尔传》和新疆的《玛纳斯传》作为口头文学代表着民间文学意义上的史诗外,汉民族并没有作为叙事传统的史诗记录自己的历史。在当代诗人中,張况的写作体现出对日常性与自我关照的超越,这种致力于建立史诗版图、为历史寻找诗意的实践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化诗学意义。  众所周知,抒情传统将历史作为叙述背景进入诗歌,而且往往是琐碎的片段。张况不满足于片段式的记叙,当然他追求的也绝
期刊
一  1858年,科考未第的郑观应不想再把精力放在寻章觅句的科举考试上,他在叔父郑廷江的引荐之下去到上海,到新德洋行当学徒。这一年,他16岁。1859年,他转到宝顺洋行。不久他独立到天津办差,年纪轻轻已表现出有头脑、会办事的出色能力。自津返沪,他即掌管洋行丝楼兼轮船揽载。1873年,他已升任太古洋行轮船公司总买办。  1877年底,他与太古的合同即将到期,老东家已经在竭力挽留。  这一天,盛宣怀来
期刊
当黎明降临在新年的第一天,李永恒决定去购买一段记忆。  记忆储存师的工作室开在一条僻静的小巷里。五年前,当这个神秘的人在工作室门口挂上“收购记忆”的牌子时,城里所有的人都被吸引了,小巷里热闹了很多日子。但是,没有一个人愿意来尝试出售自己的记忆。几个月之后,李永恒成为他店里的第一个顾客。他卖掉了自己的爱情记忆。  希尔恩——记忆储存师——正在检查记忆储存罐。那是一些看起来像玻璃一样的器皿,但你如果以
期刊
文学走出权力膜拜的阴影之后,却不幸地落进市场的饕餮之口。许多作家“嗅觉灵敏”,跟随市场而“怪力乱神”。文清丽则是其中的“异数”,不疾不徐,潜行于文字的寂静之林。读她的小说,分明感觉温暖人性、抚慰人心的书写使命充盈其间。她新近发表在《作品》杂志上的中篇小说《咱那个》,正是这种使命的具体实践。  “咱那个”是现实的溺亡者,是附体于学生张子轩身上的魂灵,是“爱人”在虚拟世界的“签名”,是每个人都抹之不去
期刊
良马逐,利艰贞。  ——语出《周易》  一  骆玉珠现在越来越像当地人了。她弯下身子在菠萝地里摘菠萝的时候,身后会有人喊一声:“阿妹,挑两个甜的给我包起来!”去镇子上卖菠萝,一辆三轮车的无眼菠萝,一上午就卖了个精光。  不知道是她长得漂亮,买的人多,还是她越来越难看,黑了胖了,像地道的云南农家妇女,惹得买菠萝的人信任。  三个月,不抹防晒霜,抡圆了膀子,在紫外线强烈的云南菠萝地里,起早贪黑,进货卖
期刊
要去莫斯塔尔吗  莫斯塔尔是什么?  一首歌,还是一种饼干的名字?  倪小丫的购物袋里装满了小南瓜和土豆,沉得很。闺蜜林晨的电话打来时,她正在拼命追赶地铁。好不容易找了个空隙坐下来,接通,林晨的声音很模糊,时断时续,但掩饰不住兴奋劲儿。倪小丫无意间瞥了一下窗外灰扑扑的站台,一个胡子拉碴的流浪汉在垃圾桶旁乱翻腾。莫斯塔尔——林晨依旧孩子气地嚷嚷。倪小丫喉咙干咳了一声,问,莫斯塔尔是什么?电话挂断了。
期刊
打开地图,一条条河流如人体的毛细血管,蜿蜒流淌。当河谷开展,河流绵延之时,那条液体之虫便越过城镇,穿过山丘,从高处到低处,一直处于紧张的摸索状态。直至接近大海,它才嬗变为一只蝴蝶,振动翅膀,融于海天之间。  河流是一个变幻不定的世界,或幽绿或银白,是一个比人类安居的陆地更为神秘的世界。河流不仅会流过空间,也会穿过时间。有时,河流近在咫尺——以瀑布的形式挂在人的头顶;有时,河流又远在天边——当它跃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