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学术力作

来源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3599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是一个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演变过程,也是后进国家普遍追求的目标。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化研究在中国已成为“显学”。但是,通观学术界对中国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尚存在一些明显的薄弱环节。其中,对于中国共产党是否形成了现代化的比较系统的理论,应该怎样概括这一理论的总体框架,学术界尚无有分量的研究成果。曲阜师范大学李安增教授所著《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版)一书,不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纵向维度,而且从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实践的横向维度,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这一很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课题,全书近50万字,既有中共现代化理论形成发展史的梳理、理论内容框架的建构,又有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还有对其特点、价值和功能的分析,从而较好地弥补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领域的学术欠缺,成为一部研究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学术力作。
  
  一、系统考察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就具有鲜明的现代化导向,一直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即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而努力进行着理论探索和实践活动。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是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而形成、发展和完善的。《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研究》一书牢牢把握这一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和国情特点,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作者指出,中国作为“晚发外生型”国家,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是西方侵略与霸权威胁、文明示范及中国历史遗产张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发展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早期的现代化理念、新民主主义的现代化构想、以四个现代化为核心的经典现代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理论。这一理论形成发展的过程,是对以往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或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超越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的民族特点和国情相结合而创生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过程。
  
  二、科学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的研究体系
  
  该书把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作为一个整体,紧密联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在对中国共产党重要历史文献和党的领导人相关著述认真梳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这一理论框架,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坐标,全面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的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动力机制、环境创设、战略选择,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作为现代化事业领导核心的历史必然性,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角色转化的必要性以及其自身建设的现代化取向,概括了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经验。这一理论框架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意义。首先,与一般关于现代化研究的著述把现代化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分割开来的观点不同,作者充分肯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对中国现代化前提条件的创设——现代民族国家的肇建进行了必要论证,并将其作为本书的立论前提和基础。其次,按照回答什么是现代化和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逻辑关系,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的基本框架。作者从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以及政治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回答了什么是现代化的问题;又从中国现代化的体制依托、动力机制、发展战略、环境创设、执政党建设等方面,回答了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这一概括和分析既符合历史实际,也具有合理的内在逻辑结构。再次,该书着力于整体把握、宏观建构和多向度综合分析。既不是单纯地从某一视域来研究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的内容,也不是就某一代领导集体的现代化思想进行单向度的考察,而是把中国共产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现代化道路所面临的各种主客观要素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力求深入揭示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形成、发展、完善所呈现出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特点与规律。
  
  三、合理运用了多种研究方法
  
  在研究中,作者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综合运用中共党史学、发展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同时借鉴了西方现代化研究中的一些方法,对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与一般思想史著作的研究方法相比,《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研究》一书呈现出两个明显的特色:一是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在对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形成发展过程进行纵向考察的同时,把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放在世界现代化大潮中来观照和评价。而在纵向研究与横向研究相结合的过程中,又贯穿了比较研究的方法。既把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与中国各党派的现代化主张进行了比较,又把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理论与西方现代化理论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现代化理论进行了比较,从而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的特点和理论价值。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结合。本书既有对中国共产党关于现代化的重要文献和党的领导人相关著述进行的系统研究和梳理,又有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现代化建设实践特别是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这种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互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增加了理论研究的历史厚重感,而且凸显了实践研究的现实意义。
  总之,《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研究》一书是具有学术创新意义和实践价值的学术力作。它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回答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尤其对于当前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当然,书中的某些思考和认识,只能说是作者的一家之言,难免会有某些缺陷与不足。即便如此,该书对推进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作用还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
  
  [责任编辑:文 义]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以来,成都市作为国务院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单位,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以推进城乡一体化为核心、以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为保障的科学发展总体战略,逐步形成了一种“成都模式”。本研究报告将围绕成都市在乡镇机构改革、党内民主、基层民主、城乡统筹、政务公开、公共服务和农村治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制度创新,对“成都模式”进行初步的比较研究和理论总结。    一、乡镇机构改革:重塑国家与乡村
期刊
[内容提要]作为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丰富、深刻的科学内涵:体现在理论上,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在价值上,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在制度上,就是创建了能承载理想政治价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态。这四者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共同书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上。  
期刊
[内容提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存在和发展所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关系。综观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哲学发展史,没有一种哲学真正把人与自然统一起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它的重要起点是《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在《手稿》中,马克思从多个角度对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进行了完整的论述。  [关键词]马克思 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
期刊
[内容提要]村庄的社会性质对村庄的社会秩序产生重要影响。在两湖平原和湘南农村,由于村庄社会关联、农民行动单位和村庄价值生产能力有所不同,乡村“混混”对村庄社会秩序的影响也有所不同。在两湖平原农村,本土“混混”危害村庄内部秩序。外来“混混”也会在村民的引入下危害村庄秩序;而在湘南农村,本土“混混”一般不会危害本村。外来“混混”进入村庄也会受到村民的一致抵制。  [关键词]乡村“混混” 村庄秩序 两湖
期刊
[内容提要]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震撼,李大钊依据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担负起了宣传科学社会主义主张的重任,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李大钊强调,社会主义在精神上与民主、自由相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民主的必经阶段;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极大地、公平地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利益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实业;中国的社会主义不仅具有科学社会主义普遍性,而
期刊
[内容提要]南非1996年宪法是普通法系、大陆法系与南非习惯法冲突与融合的产物,是南非结合本国国情综合借鉴西方宪法的结果。它深受英、美、法、德等西方四国宪法的影响,是混合法的典型。西方四国宪法对南非现行宪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宪法关于国家形式、法院体系、公民基本权利这三个方面的规定上。从宪政发展来看,西方国家将持续对南非产生影响,南非宪法将继续向着有南非特色的混合法的方向演进。但是,随着南非民主与法治
期刊
[内容提要]全球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国际政治深受影响,也促使各国制定相应的对外战略和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战略的不断调整体现了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过程。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对外战略体系宜从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更明确和具体地认识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对自身进行更加清晰明确的国际定位:进一步拓展对外战略的范畴和领域;积极建设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为对外战略的谋划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全球化 中国
期刊
[内容提要]“城市偏向”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早期都曾采用过的发展战略。当前,我国“城市偏向”在多种城乡制度设计上的弊端日益显现,严重制约了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建设步伐。因此,必须对户籍制度、农地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逐步走向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城市偏向 城乡统筹 对策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
期刊
[内容提要]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局限等因素使得允许农村土地流转成为当前顺应社会发展的理想选择,但土地流转的用途、主体、监管、价格和农民保障等问题却不容忽视。科学的土地流转价格离不开全面分析各种因素和选择合理的评价方法;健全农村社保既需要农民和集体参与。又需要国家支持,而国家加大支持的资金来源可借助于证券市场“大小非”减持和征收资本利得税,也可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这是一举多得。  [关键词]农村 土地流
期刊
[编者按]2008年11月,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SWP)机关刊物《国际社会主义评论》(International Socialist Review,简称ISR)刊发了编辑乔尔·戈伊尔(Joel Geier)的时评,认为此次经济危机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典型周期性危机,而是一场国际范围的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在这场系统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工人的阶级意识正逐渐觉醒,社会主义左派的复兴将迎来历史性机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