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瓒的文人风骨及其艺术表达

来源 :西江文艺·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hu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丈三画里空疏处,一望空疏尽是诗。”“盖自诗法既变,而以清新为尚,莫克究古雅。处士之诗,不求工,而自理致,冲淡萧散,尤负气节。见于国朝风雅,而与虞、范诸先辈垺,今板行于世,故弗论。”
  【关键词】:画学研究;文人画;山水画
  倪瓒(1301--1374),江苏无锡人,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有朱阳馆主、如幻居士、无住庵主、荆蛮民以及懒瓒、东海瓒等,而题画最常用的是“云林”这个号。倪瓒出身于富裕之家,但不善理财。家有园林之胜,其中筑有收藏书画文物的清秘阁。常以高价广收古书画及鼎彝等物,藏之“秘阁”以为清玩。如此家底渐薄。又因倪家富甲乡里,官府频频“光顾”,勒索之事多有发生。而倪瓒性本高洁,更“不为谄曲以事上官”,于是视财物为累赘,“斥卖田宅,尽散交亲”。他因为欠租遭到官衙的拘禁。之后,他便弃家隐迹江湖。走上了一条“飘然于五湖三泖间”的人生路。
  元代政權的腐败,与倪瓒孤傲绝俗的品格决定他不可能去追求仕途。但于经史之学,及诸子百家等,倪瓒均有深入研究。《元处士云林先生墓志铭》记其所居清秘阁曰:“中有书数千卷,悉手所校定,经史诸子,释老岐黄,纪胜之书,尽日成诵。古鼎彝名琴,陈列左右,松桂兰竹,香菊之属,敷纡缭绕。而其外则乔木脩篁,蔚然深秀。”
  倪瓒于经史之学无所不通,但不为仕途。他与黄公望五十而后开始作画的情况不同,绘画与他相伴一生。倪瓒青少年时沉湎于诗书画,并有一诗记述当时的学画情形:我初学挥染,见物皆画似;郊行及城游,物物归画笥;为问方厓师,孰假孰为真?墨池挹涓滴,寓我无边春。;初学画是画似与其后来不单单追求形似的风格有了很大不同。倪瓒晚年常扁舟箬笠往来于湖泖,喜欢投宿寺院,结交僧、道,他那种出世的思想与他那概括而简练、幽邃而清淡的画风之间,可能也有着某种隐约的联系。
  中国画,有大空、小空。大空往往构成画之“疏体”,小空为画之“活眼”或“窗口”。大空、小空均为画之最有生机与最活络的部分。中国画的空,空的如天成的那样自然,空的富有生气、富有诗意,因此获得在审美上的很高价值。倪瓒山水画面空疏,故其所作,向有“疏体”之称。并与同时代王蒙的“密体”山水形成强烈对比。倪瓒画的空,空中有灵气,疏中有秀气。他所描绘的空疏景色,如抚琴者得弦外之音,吟诗者得言外之境,与艺术的审美境界的无限广阔取得一致。后人总结其作品:“疏林坡岸,浅水遥岑。”恰到好处。
  倪瓒画学董源、巨然,兼用荆浩、关仝画法。因为其长期生活在太湖一带,其作品也带有强烈的地域面貌。他的布局,往往近景是平坡,上有竹树,其间有茅屋或是幽亭,中景是一片平静的水,远景是坡岸,其上或有起伏的山峦,章法极简。传世作品如《虞山林壑图》、《渔庄秋霁图》、《松树亭子图》、《西林禅室图》等,笔墨不多意境幽深,做到“疏而不简”、“简而不少”的长处,山水画笔墨淡雅,景物萧疏,寂静的画面予人以一种天老地荒之感。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到:“作云林画需用侧笔,有轻有重,不得用圆笔,其佳作在笔法秀峭耳。”倪瓒常用干笔皴擦,特别是他的折带皴,最为别致,也最有特点。有的作品,在明洁的水墨中,用上千而毛棘的“渴笔”,利落而有变化,在以干笔为特色的黄、王、倪三家中,倪瓒在精神上最为萧散淡泊。为一般画家所不及。
  方薰在《山静居画论》中说:“迂客画,可匹陶靖节诗、褚河南字,皆洗空凡想,独运天机。倪自然为法,不假造作,是三家者,可为艺林鼎足矣。”如方薰所言,其画,法在自然,意在象外,是因为倪云林不仅是一位山水画家,而且又是一位饱学之士,文人的高情所系,包容着作者的情藻,和对事物的独特见解。传统的文人画,历来以“逸品”为最高的品味,要想达到“逸”的境界,就要求艺术家在制作时要摆脱世俗社会名利心的羁绊,甚至还要摆脱表现技巧的羁绊,从而能够脱然无累,自由自在的进如到艺术创作状态。逸品往往以“淡”为艺术特征。这“淡”按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解释——“是由有限以通无限的连接点。”
  倪瓒蔑视低俗的单单追求形似的绘画,并对自己的画格极为自信。他写过两段著名的题跋:
  “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今迂来游城邑,索画者必欲依彼所指授,又欲应时而得,鄙辱怒骂。无所不有。冤矣乎,讵可责僧人以不髯也!”
  “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辩为竹,真没奈览者何!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
  通过倪瓒这两段跋能看出其当时的绘画心境,他不在乎自己所画之物似与不似,而是通过绘画这种手段去抒发胸中逸气。由于绘画是以追求表现自己的个性为主,至于形似与否、别人理解与否,他认为无需辩解更无需多言。空,在绘画艺术上极为重要,在表现上极为微妙。空白运用得当将会使有限的画面显得具有无限的广阔。也因为倪瓒对“逸”的推崇与艺术上的表现,一言以蔽之,画面的空灵疏秀是一种艺术美,超越了“神、妙、能。”正因为它是美,中国的传统文人画家,都在不同的程度地追求着这种艺术美。
  元四家中,倪瓒在士大夫的心目中地位最高,他的画到了明代,“江南人家以有无为清浊”;清人在《一峰道人遗集序》中直言不讳,“元代人才,虽不若赵宋之盛,而高士特著,高士之中,首推倪黄。”所以在明清画家中,倪瓒的诗、文、书、画都受到了极大重视,并对文人画的影响产生了新高度。
  文献参考:
  [1]王伯敏,山水画纵横谈,[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1
  [2]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1.
  [3]舒士俊,水墨的诗情,[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4]刘中玉,元代文人画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徐英槐,中国山水画史略,[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9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约翰·安德鲁斯在《帕梅拉》中担任的三个角色,指出在18世纪英国父权制社会下,作为父权制代表的父亲时时刻刻以其背后的男性权威控制着女性的言行举止,揭示在当时社会女性无法摆脱男性的权威,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的现状。  【关键词】:帕梅拉;父亲形象;父权制  18世纪的英国是父权制社会,男性一直处于中心和主宰地位,女人必须崇拜和服从。而男人的主导地位不仅体现在当时的经济、政治和所有意识
期刊
【摘要】:唐诗与唐传奇并称一代之奇,两者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但唐朝毕竟是以诗歌作为精神生活最高形式的时代,因此“诗人气”可以说是唐传奇的底色。而“诗笔”便是唐传奇能够散发独特魅力的原因之一。在唐传奇中诗歌的嵌入是“诗笔”最常见的显性体现。本文旨在从叙事、抒情以及无形的意境渲染角度对诗歌在唐传奇中承担的功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唐诗;传奇;功用  诗文结合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一大传统艺术特色,在
期刊
错过的年华,在田间开出斑驳的幽兰花,却荒芜了轮回的春夏。我在家乡的山丘上望眼欲穿了一年年的等待,最终迎来了一场爱情盛宴的凋零。  28的年华在我们家乡已是负担累累。每年过年,父母,姐弟,都以大龄剩女的眼神投我以焦急,可总被我故作忽略的回应打发。并非是我不理解家人的压力与急切,而是在我内心深处,有一种美丽的忧伤,叫等待。  我将他定义为心中的恋人。因为他从未正式承诺过我什么。只是青梅竹马的同村长大,
期刊
【摘要】:《二十四诗品》不仅描绘了二十四种诗歌意境,而且每一品中都有关于创作技巧的谈论。此前著作多从内容上去研究其文艺美学意义,隐藏在其中的创作论却少有论述。从创作主体的修养、意境的创作、创作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来论述创作主体的修养问题中“道”、“气”理论、创作意境的入思路径、重点的主体的自我修养。  【关键词】: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创作论  《二十四诗品》是“以诗论诗”的佳作,每品皆由十二句的四
期刊
【摘要】:新闻与文学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文学中会采用创造与虚构的手法,但是在新闻更注重的是事件的真实性。要求新闻写作中的文学性必须适度应用,加强对新闻真实性的重视,这样才能吸引受众更多的关注,并在心中产生共鸣。现对新闻与文学的联系、新闻文学性写作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新闻写作中文学性应用应注意真实性几个方面阐述,为创作出更优秀的新闻作品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新闻写作;文化性;实践  新闻不仅要
期刊
【摘要】:《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古老的诗歌集,成书经历了很长时间,而这期间内,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繁盛,在当时的日本甚至形成了汉文学潮流。《万叶集》就诞生于汉文学在日本大兴盛行的时期,“万叶”的得名、和歌的分类和记录等都深深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内容上,《万叶集》里的和歌不仅借鉴汉诗增加了表现题材,更是通过汉诗丰富了自己的主题。  【关键词】:《万叶集》;汉文学;汉诗;影响  《万叶集》是日本现存最古老
期刊
【摘要】:2012年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文学界为之欢欣鼓舞,许多针对莫言作品英译的研究也纷至沓来,其中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所译的作品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统观近些年对莫言小说英译研究的成果,向读者揭示莫言小说英译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莫言小说;英译本;研究综述  引言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中国文学可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而在此过程中,葛浩文的翻译功不
期刊
【摘要】:本文试以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理论为基础,阐述雨果小说《悲惨世界》中沙威这一人物的心路历程。在“本我”的快乐被主人公让·冉那让打破后,沙威来到了“自我”选择的分岔路口,最终在“超我”的逼迫下精神崩溃、跳河溺亡。而沙威身上所体现出的“平庸的恶”,在“三我”视域下则可解释为其潜意识中力比多(即原欲)获得满足后,“云集了各种沸腾的兴奋”,最终导致了自我人格的完全丧失。  【关键词】:弗洛伊德;三我
期刊
【摘要】:布尔加科夫的小说《大师与玛格丽特》中的文学时间及时间构造一直以来都是从社会学和文艺美学方面进行研究,本文将从结构语言的角度对小说中的时间构造及使用的时间词及谚语进行语义分析,找出其文学时空构造的特点及语言手段对小说情节结构构造的作用意义  【关键词】:时间结构;文学时间;时空观;时间概念词  《大师与玛格丽特》被认为是20世纪俄语世界中最优秀的小说之一,是一部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手法上都
期刊
【摘要】:在《劝导》中,作者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自觉追求幸福的女性,也有不同的男性形象,如腐朽无能的沃尔特·艾略特,邪恶虚伪的威廉·沃尔特·艾略特,不成熟的男主角温特沃斯上校,以及男性群体在莱姆突发事件中的无力,与女性冷静果断的对比之下,衬托出女性的智慧。  【关键词】:爵士;伪君子;男主人公;智慧  美国评论家威尔逊说“一百多年以前,英国曾发生过几次趣味上的革命,文学的趣味的翻新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