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傅勇:中美可互换经济刺激方案
经济学博士傅勇近日发表文章指出,在美国接近8000亿美元的刺激总额中,只有四成左右的资金用在了基础设施等投资上,除了大规模减税,还有大量资金被用在了转移支付、公共卫生、社会救济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总是大于减税和转移支付。在美国,家庭的消费率很高,这意味着投资乘数会相当大,应该增加投资和公共工程的投入才是美国刺激方面的重点。美国的刺激方案可能更适用于中国,而中国的方案则恰相反,更适用于美国。中国从上到下,对投资的热情高涨,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领域却没有争取到必要的发展资金。这一点在过去长期存在,也是当前刺激方案给人的突出印象。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模式的问题在于投资相对消费过多。政府应该将资源更多地下放到家庭,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社会保障,就像美国的刺激计划那样。(摘自:《环球财经》2009年第4期)
点评:这个建议有点像奇思妙想,有趣,同时也颇有些道理。细细想来,其实它所要表达的,就是一种“藏富于民”与“拉动内需”的思路——这,也正是不少经济学家_直以来所热烈探讨和倡导的。
刘煜辉:抛售美债是一种制衡的筹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目前表示,美国人既然选择了定量宽松政策不负责任地稀释债务,短期内中国可以考虑非常规手段予以回击以求自保。在此情形下,中国庞大的美债外储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得不作为一种制衡的工具和筹码来使用了,尽管存在风险。既然美联储作为美国国债的绝对多头进场,想压低中长期利率,那么,美联储入场中国就应该直接抛售,至少最近半年可以如此,此举可阻挠国债利率的下降,延缓通缩与通胀预期的过快切换,也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当然中国的行动应该是适度和理性的,为防止美元急速贬值,中国必须同时甚至先期就要做出对冲风险的机制安排。大举买人能源和矿产资源,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国家战略利益的冲突使得现实操作性很差,例如澳洲否决了中国五矿的收购。但有一个市场值得考虑,那就是国际油品衍生市场,这个市场流动性很好,可以有效对冲中国抛美债导致美元迅速贬值(失控)风险。如果真能做出如此安排,美联储印刷货币疯狂买债是不能不有所顾忌的。(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3月31日)
罗奇:预计中国GDP增长5%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认为,中国必定将会受到出口需求降低的影响,中国政府坚持2009年8%增长率的决定,并不是一个让人觉得非常好的决定。他分析,中国在GDP出口和进口所占的比重非常大,2007年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占到中国经济的60%以上。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不可能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过程中使得自己继续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绿洲”。2008年第四个季度,很多经济指标都在下降。鉴于这样一个经济衰退的状态,2009年对于中国来说,实现8%的经济增长率几乎是不可能的。他预计,中国的GDP增长是5%,而这对中国来说也已经是非常出色的成绩了。(摘自:搜狐财经2009年3月23日)
点评:8%的GDP增长率似乎是中央政府和不少经济学家的·{理底线,与之相对应的是,“保八”守卫战也在轰轰烈烈地开打,不少国内经济经学家对8%的目标亦持乐观态度。例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就认为,2009年的GDP增长甚至可能达到9%。但愿中国能够创造此般“经济奇迹”。不过,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罗奇先生的预测,还是让人不免对8%的目标有些许疑虑。2009年的中国经济何去何从,且让时间给出答案。
范剑平:新一轮救市应着力“放松管制”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日前撰文指出,假如中国需要出台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其重点应该跟第一轮有明显的区别。。总体来讲,第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体现的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在政府和国有企业手中的倾向,要大于放松政府管制、把资源更多交给市场和中小企业的倾向。到第二轮的时候,要更多考虑怎样能够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同时,培育中国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政府的力量只是让经济止跌,—定要靠市场的力量,靠社会投资,形成新的增长点,才有可能使经济真正走上复苏之路。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要考虑治本,在增加民间投资、增加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方面更多地出台一些政策,为真正走出这场金融危机创造体制性的活力,这才是根本。(摘自:《中国企业家》2009年4月15日)
巴曙松:救企业近救银行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日发表文章指出,金融危机一来,各国政府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率先救银行,殊不知,就算政府给钱再多,只要银行仍然担心危机蔓延而腊贷,货币就只能在银行系统之间循环,无法真正刺激实体经济,而后者才是真正要救助的对象。结果,政府把政策看似放得很松,但企业的手头依然很紧。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在不干扰银行贷款的自主权、不破坏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建立适当的机制,把资金直接注入实体经济部门。这样做,中国是有优势的。在这轮金融风暴中,欧美国家的银行系统出现了问题,需要国家注资去拯救;而中国的银行系统受到的冲击较小,而且在经过了一轮改革之后,资本充足率处于历史的新高,不良率处于最低点,所以中国的银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这样中国政府就不必将大量的财政资金注入银行,而是可以将这笔资金直接注入实体经济,更加直接有效地刺激经济。(摘自:《竞争力》2009年3月20日)
尤努斯:捐款100万不如设立一个社会企业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总裁默罕默德·尤努斯日前表示,在慈善活动中,有人捐100美元、1000美元,也有^捐100万,还有人捐10亿。他表示,可以把捐出来的钱用来建立一个社会企业。这样的企业可以自给自足经营得很长久,可以不断满足更多需要帮助的对象。而单纯的慈善行为,钱捐出去后确实可以满足—定的需求,但对这些慈善企业来说捐出去用掉了,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c而把它变成社会企业之后,这个钱就可以无限次地循环下去,社会企业也会持久地存在下去。“社会企业”绝不是一个理想化的问题,而是一个效率问题。与慈善捐款相比,社会企业的救助效率更高。(摘自:《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3月31日)
隆国强:要保出口份额更要保出口企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日前在《中国新闻周刊》举办的“新闻中国”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出口形势严峻,应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出口目标:保出口份额,也要保出口企业。隆国强指出,出口企业可以让它们瘦下来,但是不能让它们死掉。保出口份额是保眼前,保出口企业是保未来。随着市场的复苏,如果企业还在,就可以重新扩大规模,组织生产来抢占国际市场的份额。隆国强表示,保出口企业,一是要解决出口企业的融资问题;二是要引导中国的出口企业,利用好国内的市场。大量的出口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依然十分严峻。除了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应该考虑,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来做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摘自:《经济参考报》2009年3月31日)
李扬:未来国内投资应有六大转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日前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投资也要应时而变。
2009年以后的投资,总的说来就是要有选择地投,并在以往基础上呈现六大变化:一是投资的区域梯度转移。2008年以来,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因此国家的投资政策应当适应并促进这种转移。二是投资的行业转移。目前中国的制造业、采矿业和基础设施等行业的投资仍在高速增长,证实中国总体仍处在城镇化的进程之中。但像科技服务业、金融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领域投资的高速增长,则显示出中国正向“后工业化”社会转移的特征。三是投资的资金结构。中国长期以来保持着间接融资为主的格局,股权类资金供应不足。要通过金融创新,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解决投资资金来源的结构失衡问题。四是投资的主体结构。政府把钱投出去以后,民间和企业资金应及时跟进,否则宏观经济就有再次波动的风险。五是要提高投资项目的商业可持续胜。六是要放松对一些行业的准人限制。这同样构成经济刺激方案能否尽快起效的关键因素。(摘自:中国广播网2009年4月13日)
经济学博士傅勇近日发表文章指出,在美国接近8000亿美元的刺激总额中,只有四成左右的资金用在了基础设施等投资上,除了大规模减税,还有大量资金被用在了转移支付、公共卫生、社会救济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力总是大于减税和转移支付。在美国,家庭的消费率很高,这意味着投资乘数会相当大,应该增加投资和公共工程的投入才是美国刺激方面的重点。美国的刺激方案可能更适用于中国,而中国的方案则恰相反,更适用于美国。中国从上到下,对投资的热情高涨,但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领域却没有争取到必要的发展资金。这一点在过去长期存在,也是当前刺激方案给人的突出印象。众所周知,中国经济模式的问题在于投资相对消费过多。政府应该将资源更多地下放到家庭,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社会保障,就像美国的刺激计划那样。(摘自:《环球财经》2009年第4期)
点评:这个建议有点像奇思妙想,有趣,同时也颇有些道理。细细想来,其实它所要表达的,就是一种“藏富于民”与“拉动内需”的思路——这,也正是不少经济学家_直以来所热烈探讨和倡导的。
刘煜辉:抛售美债是一种制衡的筹码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目前表示,美国人既然选择了定量宽松政策不负责任地稀释债务,短期内中国可以考虑非常规手段予以回击以求自保。在此情形下,中国庞大的美债外储从某种程度上讲,不得不作为一种制衡的工具和筹码来使用了,尽管存在风险。既然美联储作为美国国债的绝对多头进场,想压低中长期利率,那么,美联储入场中国就应该直接抛售,至少最近半年可以如此,此举可阻挠国债利率的下降,延缓通缩与通胀预期的过快切换,也影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当然中国的行动应该是适度和理性的,为防止美元急速贬值,中国必须同时甚至先期就要做出对冲风险的机制安排。大举买人能源和矿产资源,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国家战略利益的冲突使得现实操作性很差,例如澳洲否决了中国五矿的收购。但有一个市场值得考虑,那就是国际油品衍生市场,这个市场流动性很好,可以有效对冲中国抛美债导致美元迅速贬值(失控)风险。如果真能做出如此安排,美联储印刷货币疯狂买债是不能不有所顾忌的。(摘自:《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3月31日)
罗奇:预计中国GDP增长5%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认为,中国必定将会受到出口需求降低的影响,中国政府坚持2009年8%增长率的决定,并不是一个让人觉得非常好的决定。他分析,中国在GDP出口和进口所占的比重非常大,2007年中国的出口和进口占到中国经济的60%以上。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不可能在全球经济衰退的过程中使得自己继续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的“绿洲”。2008年第四个季度,很多经济指标都在下降。鉴于这样一个经济衰退的状态,2009年对于中国来说,实现8%的经济增长率几乎是不可能的。他预计,中国的GDP增长是5%,而这对中国来说也已经是非常出色的成绩了。(摘自:搜狐财经2009年3月23日)
点评:8%的GDP增长率似乎是中央政府和不少经济学家的·{理底线,与之相对应的是,“保八”守卫战也在轰轰烈烈地开打,不少国内经济经学家对8%的目标亦持乐观态度。例如,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就认为,2009年的GDP增长甚至可能达到9%。但愿中国能够创造此般“经济奇迹”。不过,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罗奇先生的预测,还是让人不免对8%的目标有些许疑虑。2009年的中国经济何去何从,且让时间给出答案。
范剑平:新一轮救市应着力“放松管制”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日前撰文指出,假如中国需要出台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其重点应该跟第一轮有明显的区别。。总体来讲,第一轮经济刺激计划体现的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在政府和国有企业手中的倾向,要大于放松政府管制、把资源更多交给市场和中小企业的倾向。到第二轮的时候,要更多考虑怎样能够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同时,培育中国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政府的力量只是让经济止跌,—定要靠市场的力量,靠社会投资,形成新的增长点,才有可能使经济真正走上复苏之路。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政策要考虑治本,在增加民间投资、增加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活力方面更多地出台一些政策,为真正走出这场金融危机创造体制性的活力,这才是根本。(摘自:《中国企业家》2009年4月15日)
巴曙松:救企业近救银行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近日发表文章指出,金融危机一来,各国政府几乎都无一例外地率先救银行,殊不知,就算政府给钱再多,只要银行仍然担心危机蔓延而腊贷,货币就只能在银行系统之间循环,无法真正刺激实体经济,而后者才是真正要救助的对象。结果,政府把政策看似放得很松,但企业的手头依然很紧。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在不干扰银行贷款的自主权、不破坏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建立适当的机制,把资金直接注入实体经济部门。这样做,中国是有优势的。在这轮金融风暴中,欧美国家的银行系统出现了问题,需要国家注资去拯救;而中国的银行系统受到的冲击较小,而且在经过了一轮改革之后,资本充足率处于历史的新高,不良率处于最低点,所以中国的银行业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并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这样中国政府就不必将大量的财政资金注入银行,而是可以将这笔资金直接注入实体经济,更加直接有效地刺激经济。(摘自:《竞争力》2009年3月20日)
尤努斯:捐款100万不如设立一个社会企业
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格莱珉银行总裁默罕默德·尤努斯日前表示,在慈善活动中,有人捐100美元、1000美元,也有^捐100万,还有人捐10亿。他表示,可以把捐出来的钱用来建立一个社会企业。这样的企业可以自给自足经营得很长久,可以不断满足更多需要帮助的对象。而单纯的慈善行为,钱捐出去后确实可以满足—定的需求,但对这些慈善企业来说捐出去用掉了,钱的生命也就完结了c而把它变成社会企业之后,这个钱就可以无限次地循环下去,社会企业也会持久地存在下去。“社会企业”绝不是一个理想化的问题,而是一个效率问题。与慈善捐款相比,社会企业的救助效率更高。(摘自:《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3月31日)
隆国强:要保出口份额更要保出口企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隆国强日前在《中国新闻周刊》举办的“新闻中国”论坛上表示,目前我国出口形势严峻,应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出口目标:保出口份额,也要保出口企业。隆国强指出,出口企业可以让它们瘦下来,但是不能让它们死掉。保出口份额是保眼前,保出口企业是保未来。随着市场的复苏,如果企业还在,就可以重新扩大规模,组织生产来抢占国际市场的份额。隆国强表示,保出口企业,一是要解决出口企业的融资问题;二是要引导中国的出口企业,利用好国内的市场。大量的出口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依然十分严峻。除了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应该考虑,有更多的资金投入来做中小企业特别是出口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摘自:《经济参考报》2009年3月31日)
李扬:未来国内投资应有六大转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日前指出,目前中国经济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投资也要应时而变。
2009年以后的投资,总的说来就是要有选择地投,并在以往基础上呈现六大变化:一是投资的区域梯度转移。2008年以来,沿海产业向内陆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因此国家的投资政策应当适应并促进这种转移。二是投资的行业转移。目前中国的制造业、采矿业和基础设施等行业的投资仍在高速增长,证实中国总体仍处在城镇化的进程之中。但像科技服务业、金融业、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领域投资的高速增长,则显示出中国正向“后工业化”社会转移的特征。三是投资的资金结构。中国长期以来保持着间接融资为主的格局,股权类资金供应不足。要通过金融创新,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解决投资资金来源的结构失衡问题。四是投资的主体结构。政府把钱投出去以后,民间和企业资金应及时跟进,否则宏观经济就有再次波动的风险。五是要提高投资项目的商业可持续胜。六是要放松对一些行业的准人限制。这同样构成经济刺激方案能否尽快起效的关键因素。(摘自:中国广播网2009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