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星堆古遗址距今已有4800至2600年的历史,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化遗址。三星堆文化遗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是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文物群体之一。
“三星堆文化的青铜铸造技术和玉石工艺,共同代表三星堆文明的最高水平。是中原夏商文化与蜀文化交流融汇、互补互融的产物。”1929年以来,三星堆遗址出土各类玉石器上千件,其中出土的玉石礼器种类繁多、工艺娴熟、制作精美,形制各异。
中国玉文化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称,中华玉文化具有八千年的悠久历史。
距今8200—74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被认定为迄今所知中国年代最早的玉器,其中所发掘的玉玦,是目前世界上所见最早的玉耳饰,为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具有明确形态与观念特征的人工琢磨的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礼仪功能、宗教功能、经济价值和装饰功能,还具有丰富的艺术设计、文字记载价值。
“君子比德于玉”,在古代社会玉象征智慧、纯洁、真诚,玉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诗经》、《礼记》中便有很多以玉喻人的品性、节操的描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时期玉器的佩戴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矩不许越级佩戴,表明一定的身份地位,以示身份高低贵贱。
古人认为,玉是日月山川之精华,可以和自然界各种神灵沟通,也可以作为辟邪、敛葬使用。甚至认为食玉可以长寿,穿玉衣入葬可使尸体千年不朽。
“圭璧祀日月星辰”,“沉马及璧以礼水神也”,“天子之望祭山、海,祭毕,例有埋玉璧”,古代还用玉祭祀日月星辰、大山名川,以祈求福祉、平安。
在原始宗教中,玉器又被作为沟通人、神之间的法器。古人认为,天地及东、南、西、北四方,各一方有一位神,所以定期用玉献祭。《周礼》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三星堆出土的玉石器中以礼器的数量最多,礼器种类繁多,自成体系,包括璋、璧、瑗、环、琮等,另外还有大量的具有礼仪用途的玉制兵器和工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有关三星堆玉石器的发现、渊源、类别、断代、历史文化价值很多专家学者发表了较多的专题论述。
祭祀之礼器——玉璋
夏商周时期玉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成为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的重要器物之一。玉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玉璋,即《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载“六器”中的礼器之一。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与玉圭相似。(玉圭,古玉器,为瑞信之物。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
《说文解字》谓“半圭为璋”,可以说,玉璋是玉圭从上端尖锋处垂直切下之一半者物。由于其形状和圭相似,所以文献中常常将圭、璋并称。《周礼大宗伯》中记载:“(天子)以玉作六器,以礼天下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黄礼北方。”玉璋分为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五种。赤璋是专门祭南方之神朱雀的礼器;大璋、中璋、边璋是天子巡守用的;中璋、牙璋是作符节器用的。
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分别出土过3件玉璋,为迄今所知最古老玉璋。郑州二里岗、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都曾出土过玉璋。“玉璋出土的地域范围在各种礼制性玉器中是最广泛的,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东起山东,北至陕北,西南达四川,南及香港、越南等地……”
据文献资料表明,玉璋盛行于夏和商代,到商代晚期时几乎已在中原销声匿迹,但在蜀地不仅是祭祀的器物,而且还衍生出多种变体。
1986年发掘的广汉三星堆一号和二号祭祀坑出土玉器的质料、形制类型乃至工艺与中原都有不同。牙璋更是三星堆遗址中出土最多的且颇具特色的一种玉石礼器。
在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共出土四十件玉璋。其中本文开篇那件玉璋是一号祭祀坑出土,通长38.2厘米,器身呈鱼形,两面各刻有一牙璋图案,在张开的“鱼嘴”中,镂刻有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器身制作精美,可谓匠心独具、巧夺天工。鱼鸟合体的主题,寓意深刻,据有关专家推测可能与古史传说中古蜀王鱼凫氏族有关。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通长25.2,宽7.2厘米。射端分芽开叉,多齿状扉棱向器身两侧充分展开,恍若张开的翅膀,极为美观漂亮。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一件长54. 4厘米、宽8.8厘米的玉璋,该玉璋上宽下窄,镂刻了两组对称的图案,图案中人物姿势各异、穿戴不同,大山隆起,亦有云纹、圆圈和方形符其他图案纹饰。黄剑华、陈宗祥等学者对这件非同寻常的玉璋的图案内涵都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总之三星堆出土的玉璋与古蜀的文化联系密切,为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宗教、造型艺术、工艺美术、地域特色等研究提供了翔实而珍贵实物资料。
三星堆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是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文物群体之一。
“三星堆文化的青铜铸造技术和玉石工艺,共同代表三星堆文明的最高水平。是中原夏商文化与蜀文化交流融汇、互补互融的产物。”1929年以来,三星堆遗址出土各类玉石器上千件,其中出土的玉石礼器种类繁多、工艺娴熟、制作精美,形制各异。
中国玉文化
中国素有“玉石之国”的美称,中华玉文化具有八千年的悠久历史。
距今8200—7400年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被认定为迄今所知中国年代最早的玉器,其中所发掘的玉玦,是目前世界上所见最早的玉耳饰,为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具有明确形态与观念特征的人工琢磨的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礼仪功能、宗教功能、经济价值和装饰功能,还具有丰富的艺术设计、文字记载价值。
“君子比德于玉”,在古代社会玉象征智慧、纯洁、真诚,玉具有社会道德含义的特殊物品。《诗经》、《礼记》中便有很多以玉喻人的品性、节操的描述。“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玉之美,在其质,由其质。“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封建等级制度森严的时期玉器的佩戴必须遵循一定的规矩不许越级佩戴,表明一定的身份地位,以示身份高低贵贱。
古人认为,玉是日月山川之精华,可以和自然界各种神灵沟通,也可以作为辟邪、敛葬使用。甚至认为食玉可以长寿,穿玉衣入葬可使尸体千年不朽。
“圭璧祀日月星辰”,“沉马及璧以礼水神也”,“天子之望祭山、海,祭毕,例有埋玉璧”,古代还用玉祭祀日月星辰、大山名川,以祈求福祉、平安。
在原始宗教中,玉器又被作为沟通人、神之间的法器。古人认为,天地及东、南、西、北四方,各一方有一位神,所以定期用玉献祭。《周礼》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三星堆出土的玉石器中以礼器的数量最多,礼器种类繁多,自成体系,包括璋、璧、瑗、环、琮等,另外还有大量的具有礼仪用途的玉制兵器和工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有关三星堆玉石器的发现、渊源、类别、断代、历史文化价值很多专家学者发表了较多的专题论述。
祭祀之礼器——玉璋
夏商周时期玉被赋予越来越多的文化内涵,成为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的重要器物之一。玉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玉璋,即《周礼?春官?大宗伯》所载“六器”中的礼器之一。呈扁平长方体状,一端斜刃,另一端有穿孔,与玉圭相似。(玉圭,古玉器,为瑞信之物。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长条形,上尖下方,也作“珪”。)
《说文解字》谓“半圭为璋”,可以说,玉璋是玉圭从上端尖锋处垂直切下之一半者物。由于其形状和圭相似,所以文献中常常将圭、璋并称。《周礼大宗伯》中记载:“(天子)以玉作六器,以礼天下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黄礼北方。”玉璋分为赤璋、大璋、中璋,边璋、牙璋五种。赤璋是专门祭南方之神朱雀的礼器;大璋、中璋、边璋是天子巡守用的;中璋、牙璋是作符节器用的。
璋始见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分别出土过3件玉璋,为迄今所知最古老玉璋。郑州二里岗、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都曾出土过玉璋。“玉璋出土的地域范围在各种礼制性玉器中是最广泛的,以中原地区为中心,东起山东,北至陕北,西南达四川,南及香港、越南等地……”
据文献资料表明,玉璋盛行于夏和商代,到商代晚期时几乎已在中原销声匿迹,但在蜀地不仅是祭祀的器物,而且还衍生出多种变体。
1986年发掘的广汉三星堆一号和二号祭祀坑出土玉器的质料、形制类型乃至工艺与中原都有不同。牙璋更是三星堆遗址中出土最多的且颇具特色的一种玉石礼器。
在三星堆遗址一号祭祀坑共出土四十件玉璋。其中本文开篇那件玉璋是一号祭祀坑出土,通长38.2厘米,器身呈鱼形,两面各刻有一牙璋图案,在张开的“鱼嘴”中,镂刻有一只活灵活现的小鸟,器身制作精美,可谓匠心独具、巧夺天工。鱼鸟合体的主题,寓意深刻,据有关专家推测可能与古史传说中古蜀王鱼凫氏族有关。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通长25.2,宽7.2厘米。射端分芽开叉,多齿状扉棱向器身两侧充分展开,恍若张开的翅膀,极为美观漂亮。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堆二号坑出土的一件长54. 4厘米、宽8.8厘米的玉璋,该玉璋上宽下窄,镂刻了两组对称的图案,图案中人物姿势各异、穿戴不同,大山隆起,亦有云纹、圆圈和方形符其他图案纹饰。黄剑华、陈宗祥等学者对这件非同寻常的玉璋的图案内涵都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总之三星堆出土的玉璋与古蜀的文化联系密切,为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宗教、造型艺术、工艺美术、地域特色等研究提供了翔实而珍贵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