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妇女是占人口总数一半数量的巨大人力资源。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将中国妇女人力资源转化、提升为高素质人才资源,是我国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妇女人才;男女平等;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C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9-0064-02
一、实现男女平等是挖掘妇女人力资源的重要前提
彻底消除性别歧视、切实地实现男女平等,是妇女实现真正意义解放的重要标志,也是造就千百万高素质妇女人才重要的前提条件。然而,人类社会中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由来已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将严重地影响和阻碍这一转化。所以,彻底地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1.人类社会重男轻女现象的起源。人类社会中重男轻女现象及其理念的产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究其原因,用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最根本的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所决定的。当人类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代,身强体壮的男子担负起笨重的生产劳动,男子是当时最重要的生产力;连年的征战使男子成为捍卫家园的卫士;土地开发、水利工程修建、房屋的建造等强体力劳动,使男子成为人类生存的依靠……。由此,男子成为当时社会的中心和家庭的支柱,漫长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发展迟缓的生产力水平是人们重男轻女思想产生的根源,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是剥削阶级统治和麻痺劳动人民的工具。客观地说,重男轻女现象尽管是极为落后和愚昧的,但人类社会所经历这一历史阶段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男性的体力优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降低,而女性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后,实现男女平等已不单是女性的要求,这更应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必然。
2.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男女平等作为奋斗的目标之一。尽管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但人类社会的进步阶级绝不应消极地依赖生产力的提高等待自然地实现男女平等。在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上,历代的剥削阶级与人类社会新兴的进步阶级一直持有不同的态度。自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共产党一直高举反帝、反封建、爱国、科学、民主的大旗,把妇女解放事业作为解放全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之奋斗。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就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尽管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党在党内、革命军队及一切革命组织内也照样实行男女平等,并建立了妇女组织的工作机构。如在建党初期的1922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就明确地规定了党中央有专职委员领导妇女运动,此后,从中央到党的基层组织均设置专门做妇女工作的妇女工作部、妇女工作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并注重妇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占中国人口一半数量的广大妇女得到了真正的解放,她们终于摆脱了几千年被压迫的命运,成了新中国的主人,实现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焕发了聪明才智,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真贯彻执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这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中国妇女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生力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
3.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挖掘妇女人力资源的前提。人类社会是由男人、女人共同组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由生产力发展低下的社会进入了具有高度社会文明、高新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21世纪。在人类创造的所有社会文明中都凝聚着历代妇女的辛勤汗水和智慧,妇女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妇女将继续发挥出越来越不可缺失的重要作用。所以,实现真正意义的男女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种种现象,这是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的社会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开发占人口数量一半的广大妇女人力资源、影响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把实现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纳入统筹发展的重要思想。我们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我国社会生活中男女两性协调发展的问题,才有可能把巨大的妇女人力资源提升为高素质人才资源。
二、实现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转化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我们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实现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的转化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
1.认识上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我们对实现真正意义的男女平等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差距较大。一是受封建思想观念影响较深,对社会上存在的重男轻女现象普遍缺乏应有的重视。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中国是世界上封建体制持续时间较长,受封建文化思想影响较广较深的国家之一,特别是新中国的建立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直接进入的社会主义社会,尽管我们经过了60多年的努力,人们思想上仍有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残余,这是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要认真彻底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二是人们对重男轻女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危害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反思过去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时,人们普遍把注意力放在长达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的闭关锁国、不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问题上,而很少有人从封建社会长期地压迫、歧视、阻碍妇女直接进入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找原因。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来认识,广大妇女也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她们有无穷的聪明才智、有钻研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发明的创造力、有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而旧中国却对占人口总数一半的广大妇女人力资源视而不见并加以歧视,不能充分地发挥她们在促进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这严重地压抑了广大中国妇女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性。实际上,这也是旧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2.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男轻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妇女的发展并一直在着力解决男女平等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仍是发展中的国家,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男女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的问题。诸如妇女参与政治和决策的比例偏低,即使一些优秀的妇女人才参与到政策和决策层次中的岗位,一般也处于决策权力的边缘,很难充分体现广大妇女的真正意愿;妇女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普遍,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相比,妇女在就业上受到歧视、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与男性存有较大的差距;女性的经济地位普遍偏低,特别是贫困地区妇女的生存条件仍有较多的问题,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男女平等重要的基础条件。在我们寄希望将广大妇女人力资源转化为高素质人才资源之前,先要将广大妇女的人力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好,如果连这一基础条件都没有实现,全面提升妇女人才素质的期望是不现实的。
三、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转化的途径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富民强国的根本方针。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的转化是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充实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妇女的迫切希望。而这一转化的实现必须依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实现。
1.实现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的转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全国妇联制定的将广大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转化的战略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核心?鸦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要求。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主题,妇女事业的发展,广大妇女素质、地位的提高,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正确处理男、女两性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广大妇女素质、实现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的转化,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树立有利于妇女人才成长的新观念。推动妇女成才,必须全方位摆脱我国文化中残存的压抑妇女的封建说教和传统观念,全面树立新的妇女人才观。就女性而言,要走出自卑和从属心理,树立自信、自立和进取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今社会生活之中,主导自身命运,自觉成长成才。就男性而言,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主动转变“男尊女卑”思想,走出妇女只应“相夫教子做家务”的认识误区,积极做妇女解放的推动者,给女性人才及其劳动以更多的尊重与支持;就全社会而言,应充分认识妇女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意义,进一步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增强提高妇女人才素质的主动性,为妇女人才成长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为妇女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政府通过制定科学、合理政策提高妇女的地位。一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追求男女平等,给予妇女人才成长必要的政策倾斜与保障。二是改革人才管理模式、创新妇女人才机制。强化妇女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女性人才价值评价机制,建立有利于优秀妇女人才快速成长、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女性人才流动机制。三是充分发挥妇联、大专院校等在妇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为妇女人才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四是从社会需要出发,建立各类不同层次的女性人才库,主动向社会各界推荐妇女人才。
4.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以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当前,有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尚有不够完善之处,需要有关部门加以完善。同时,已经出台的有关法律仍然面临缺少可操作性、法律与现实脱节以及妇女普遍存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实际问题。法律体系的完善、严肃执行法律和严格依法办事是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保证。
5.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妇女队伍的整体素质。妇女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造就千百万妇女人才的基础。要根据妇女文化层次、需求、愿望,全面开展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要结合妇女的社会身份、心理特点、家庭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要注重教育培训与为妇女办实事并重的原则,不断增强妇女的实践能力和素质;还要努力扩大妇女受教育面,加大对妇女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责任编辑宫秀芬
[关键词]妇女人才;男女平等;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C9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10)09-0064-02
一、实现男女平等是挖掘妇女人力资源的重要前提
彻底消除性别歧视、切实地实现男女平等,是妇女实现真正意义解放的重要标志,也是造就千百万高素质妇女人才重要的前提条件。然而,人类社会中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社会现象由来已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这将严重地影响和阻碍这一转化。所以,彻底地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人类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1.人类社会重男轻女现象的起源。人类社会中重男轻女现象及其理念的产生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究其原因,用马克思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最根本的是由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所决定的。当人类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生产力极为低下的时代,身强体壮的男子担负起笨重的生产劳动,男子是当时最重要的生产力;连年的征战使男子成为捍卫家园的卫士;土地开发、水利工程修建、房屋的建造等强体力劳动,使男子成为人类生存的依靠……。由此,男子成为当时社会的中心和家庭的支柱,漫长的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发展迟缓的生产力水平是人们重男轻女思想产生的根源,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是剥削阶级统治和麻痺劳动人民的工具。客观地说,重男轻女现象尽管是极为落后和愚昧的,但人类社会所经历这一历史阶段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男性的体力优势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逐渐降低,而女性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后,实现男女平等已不单是女性的要求,这更应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必然。
2.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男女平等作为奋斗的目标之一。尽管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是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但人类社会的进步阶级绝不应消极地依赖生产力的提高等待自然地实现男女平等。在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上,历代的剥削阶级与人类社会新兴的进步阶级一直持有不同的态度。自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共产党一直高举反帝、反封建、爱国、科学、民主的大旗,把妇女解放事业作为解放全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为之奋斗。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起,党就高度重视妇女工作,尽管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党在党内、革命军队及一切革命组织内也照样实行男女平等,并建立了妇女组织的工作机构。如在建党初期的1922年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就明确地规定了党中央有专职委员领导妇女运动,此后,从中央到党的基层组织均设置专门做妇女工作的妇女工作部、妇女工作委员会等工作机构,并注重妇女干部的培养和使用。新中国成立后,占中国人口一半数量的广大妇女得到了真正的解放,她们终于摆脱了几千年被压迫的命运,成了新中国的主人,实现了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焕发了聪明才智,为中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正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认真贯彻执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这些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妇女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中国妇女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的生力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妇女才能成为社会的主人。
3.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是挖掘妇女人力资源的前提。人类社会是由男人、女人共同组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人类社会由生产力发展低下的社会进入了具有高度社会文明、高新科学技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21世纪。在人类创造的所有社会文明中都凝聚着历代妇女的辛勤汗水和智慧,妇女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在今后的社会发展中,妇女将继续发挥出越来越不可缺失的重要作用。所以,实现真正意义的男女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具体的社会活动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种种现象,这是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的社会问题,也是直接影响开发占人口数量一半的广大妇女人力资源、影响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把实现男女平等、协调发展纳入统筹发展的重要思想。我们只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我国社会生活中男女两性协调发展的问题,才有可能把巨大的妇女人力资源提升为高素质人才资源。
二、实现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转化所面临的问题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我们面对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实现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的转化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
1.认识上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我们对实现真正意义的男女平等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差距较大。一是受封建思想观念影响较深,对社会上存在的重男轻女现象普遍缺乏应有的重视。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中国是世界上封建体制持续时间较长,受封建文化思想影响较广较深的国家之一,特别是新中国的建立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直接进入的社会主义社会,尽管我们经过了60多年的努力,人们思想上仍有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残余,这是我们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要认真彻底加以解决的一个问题。二是人们对重男轻女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危害认识不足。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反思过去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时,人们普遍把注意力放在长达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的闭关锁国、不接受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问题上,而很少有人从封建社会长期地压迫、歧视、阻碍妇女直接进入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找原因。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来认识,广大妇女也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她们有无穷的聪明才智、有钻研各种先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发明的创造力、有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而旧中国却对占人口总数一半的广大妇女人力资源视而不见并加以歧视,不能充分地发挥她们在促进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这严重地压抑了广大中国妇女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性。实际上,这也是旧中国经济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2.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男轻女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妇女的发展并一直在着力解决男女平等的问题。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我们在这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我国仍是发展中的国家,在社会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男女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的问题。诸如妇女参与政治和决策的比例偏低,即使一些优秀的妇女人才参与到政策和决策层次中的岗位,一般也处于决策权力的边缘,很难充分体现广大妇女的真正意愿;妇女在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普遍,与同等条件的男性相比,妇女在就业上受到歧视、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与男性存有较大的差距;女性的经济地位普遍偏低,特别是贫困地区妇女的生存条件仍有较多的问题,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男女平等重要的基础条件。在我们寄希望将广大妇女人力资源转化为高素质人才资源之前,先要将广大妇女的人力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好,如果连这一基础条件都没有实现,全面提升妇女人才素质的期望是不现实的。
三、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转化的途径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的富民强国的根本方针。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的转化是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充实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妇女的迫切希望。而这一转化的实现必须依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来实现。
1.实现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的转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全国妇联制定的将广大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转化的战略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核心?鸦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要求。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主题,妇女事业的发展,广大妇女素质、地位的提高,是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中,正确处理男、女两性的全面、协调发展是促进生产力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提高广大妇女素质、实现妇女人力资源向高素质人才资源的转化,是提高生产力水平的需要,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树立有利于妇女人才成长的新观念。推动妇女成才,必须全方位摆脱我国文化中残存的压抑妇女的封建说教和传统观念,全面树立新的妇女人才观。就女性而言,要走出自卑和从属心理,树立自信、自立和进取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今社会生活之中,主导自身命运,自觉成长成才。就男性而言,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主动转变“男尊女卑”思想,走出妇女只应“相夫教子做家务”的认识误区,积极做妇女解放的推动者,给女性人才及其劳动以更多的尊重与支持;就全社会而言,应充分认识妇女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与意义,进一步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氛围,增强提高妇女人才素质的主动性,为妇女人才成长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为妇女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政府通过制定科学、合理政策提高妇女的地位。一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在承认和尊重性别差异的前提下追求男女平等,给予妇女人才成长必要的政策倾斜与保障。二是改革人才管理模式、创新妇女人才机制。强化妇女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女性人才价值评价机制,建立有利于优秀妇女人才快速成长、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建立女性人才流动机制。三是充分发挥妇联、大专院校等在妇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作用,为妇女人才提供更多的学习实践的机会。四是从社会需要出发,建立各类不同层次的女性人才库,主动向社会各界推荐妇女人才。
4.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以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当前,有关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尚有不够完善之处,需要有关部门加以完善。同时,已经出台的有关法律仍然面临缺少可操作性、法律与现实脱节以及妇女普遍存在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实际问题。法律体系的完善、严肃执行法律和严格依法办事是保障妇女合法权益的保证。
5.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妇女队伍的整体素质。妇女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造就千百万妇女人才的基础。要根据妇女文化层次、需求、愿望,全面开展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育培训;要结合妇女的社会身份、心理特点、家庭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教育培训;要注重教育培训与为妇女办实事并重的原则,不断增强妇女的实践能力和素质;还要努力扩大妇女受教育面,加大对妇女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
责任编辑宫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