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漫话之十四 平和“素三彩”与“交趾香合”(上)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8年10月一1999年2月。由日本国里千家茶道资料馆、MOA美术馆、朝日新闻社和福建省博物馆联合筹办的《交趾香合一福建省出土遗物和日本的传世品特别展》,先后在日本国京都里千家茶道资料馆和热海市MOA美术馆内隆重举办。这是继1994年在日本举办的《唐物天目——福建省建窑出土天目与日本传世天日展》之后。再次举办的福建古代茶具展览。展览受到了日本茶道、考古界及新闻媒体的广泛瞩目和欢迎。开幕式当天,作为展览会活动的组成部分,日本茶道、考古界学者云集京都,举行有关交趾瓷的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福建发现生产交趾香合的窑址,意义重大,破解了交趾香合产地不明的历史悬案,为中日茶文化交流续写了新的篇章。
  
  消失的平和外销瓷
  
  闽南九龙江上游,有一处山明水秀气候宜人的瓜果之乡——平和县。它是福建特种名茶“平和奇兰”的产地,还是明清时期烧制贸易瓷器的重要产地。明·嘉靖(公元1522年~公元1567年)《平和县志》云,瓷器“精者出南胜官寮,粗者出赤草埔山隔”;明·万历(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漳州府志》也称“瓷器出南胜者。殊胜它邑,不胜工巧,犹可玩”,但是,平和南胜的这些瓷器,400年后竟在神州大地销声匿迹。究其原因,窃以为产品悉数外销,或至今仍埋在地下,未见天日。
  当时外销的条件是存在的。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公元1620年)景德镇瓷业因原料危机。招致窑工造反,斗争如火如荼。景德窑瓷业生产为此几近歇业。而从17世纪80年代就与中国进行大宗瓷器贸易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此时急于寻找能代替景德镇的外销瓷生产基地。瓷业发达、海外交通便利的闽南漳州成了首选目标。公元1621年~公元1632年间,东印度公司3次派员赴漳州收购瓷器,动辄上万件。此间也不乏日本商人前来定烧瓷器。平和县的南胜、五寨地处九龙江上游,其瓷器产品可沿花山溪直下漳州月港,从这里远销世界各国。学者们的研究表明,平和南胜等处窑口正是明清时期销往东南亚及世界各国的“吴须手”、“吴须赤绘”、“克拉克瓷”、“汕头器”等著名贸易瓷的重要产地。
  
  田坑窑重现“素三彩”
  
  1992年春,平和南胜村民林添元在该镇法华村田坑一座俗称“内窑”的小山丘作业时。在山坡、路旁发现大批烧瓷模具:匣钵、陶范、支钉及烧残瓷器标本。一处遗物分布范围达1000平方米的明代废弃窑址被发现了。
  1997年秋,省考古队正式发掘田坑窑。在325.8平方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包括残窑炉、储土坑、工作台面、建筑基址、石护基以及附属磨坊遗址等遗迹多处,还有大量窑具、成品和半成品瓷器标本。
  田坑窑出土的这一大批半成品瓷器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清一色的未施釉小瓷盒(口径2.3~5.6厘米)。盒子形态各异,器身刻划或模印各种精美的动、植物纹样,根据某些成品盒施“黄、绿、紫”三色釉。初步认定,这些瓷盒釉色可能属于明清时期烧制的“素三彩”器系列。
  关于“素三彩”,一般是指明清两代景德镇民窑生产的以黄、绿、紫三色釉为主的瓷器新器种,其工艺受唐、宋三彩的影响,至明·正德年问(公元1506年~公元1522年)已烧制得极为精致。素三彩瓷有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色彩中不用红色,一般用白、蓝、绿、黄等颜色,统称“素色”。其二,此类瓷器装饰工艺是先用高温烧成素瓷,然后再在胎上浇釉作底色,待釉水干后,再剔出花纹、图案。填以所需彩釉,再经二次入窑,以低温烧成。
  传世的明、清素三彩器(或称“华南三彩”)较为罕见,其精品有碗、钵、炉等,仅见于故宫博物院等国内少数收藏单位。平和田坑窑出土素三彩瓷盒,印证了史志关于南胜生产瓷器的记载,填补了明清时代福建生产此类瓷器的空白。但是,此类素三彩盒究竟作何用途、为何国内不见。这些都是令人费解的问题。
  
  揭开“交趾瓷”之谜团
  
  事情竟有这般凑巧。1997年春天,日本京都里千家茶道资料馆学艺部长、古陶瓷专家赤沼多佳女士一行在闽南的一次学术考察活动中,看到平和田坑窑出土的素三彩瓷盒标本。她认真考察之后,大喜过望,声称田坑窑出土的素三彩瓷盒,与17世纪开始风靡日本国被称为“交趾香合”一类茶道具,无论在胎质、造型、纹饰、釉色诸方面均有相似之处,说明平和南胜的田坑可能是此类“交趾瓷”的产地之一。
  交趾即今越南北部的HANOI的古地名,古时贸易船携带包含素三彩在内的陶瓷器运销日本。故称“交趾烧”、“交趾瓷”、“交趾香合”,“绿、黄、紫釉的组合产生鲜烈的色彩,且造型多样化是其引人之处”(富山佐藤美术馆《交趾烧展——本多弘氏收藏》特展图录)。除了日本,交趾烧还行销东南亚各地。日本多弘氏收藏的120件交趾烧精品中。多半在印尼的sulawesi岛出土,据说在该岛交趾烧香合是用来装槟榔的容器。在日本。关于交趾烧的产地,长期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平和田坑出土交趾烧香合的消息传到日本,引起日本茶道陶瓷界人士极大关注,为了进一步了解窑址情况,日本东洋陶瓷学会理事长犹崎彰一先生率团专程赴平和考察了南胜、五寨窑。日本最大的茶道流派、里千家十五世家元千宗室先生专此致函福建省博物馆馆长。信中说。“……在(日本)茶道美术中包含有许多诸如绘画、书法、金工、陶瓷器等在内的中国美术,在陶瓷器内,有被称作‘交趾瓷器’的作品,是在贵国称作‘素三彩’的一种。其器种主要为香合,也就是盛香的小盒,既是盛香的容器又是观赏的对象。自17世纪初起,一直为茶道界所重视,并且在日本传存的交趾瓷不多,现存只有小花瓶和文房用具等。而在17世纪的日本,将越南北部称为交趾,即考虑是把交趾这一地名作为素三彩作品的种类、名称使用,其原委至今不明。再进一步推测是由于将地名作为‘素三彩’名称使用,以至于交趾瓷器的窑址不明。在一般见解中甚至有认为是越南或泰国产的倾向。处于这种情况下,在贵国福建省内明确了交趾瓷器之窑址,对以茶道史与茶道美术为研究主题的茶道资料馆来说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喜讯,希望能够将这一新发现加以充分的调查、研究之后,向日本介绍。”
  千宗室先生还热情资助了1997秋福建省考古队对平和田坑窑的科学发掘,并与日本热海市MOA美术馆一道热情邀请福建省博物馆把出土的田坑窑素三彩香合在日本举办展览。为筹办好此次展览,茶道资料馆顾问林屋晴三先生和赤沼多佳女士以及MOA美术馆的高柳熏先生等日本朋友风尘仆仆,多次来往于京都、福州之间,终于促成了1998年金秋的“交趾香合”在日本的展出。
  (未完待续)
其他文献
茶色生香舞两岸。细看中国地图,福建和台湾恰似两片碧绿的茶叶,镶嵌在海峡的两岸。“以一叶之轻、承众生之福”的茶叶将海峡两岸从历史到现在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近年来,许多台商来到一水之隔的福建投资种茶,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引进了先进的制茶设备,对福建茶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振兴。目前在闽台资茶叶企业达69家,两岸爱茶人开展了茶叶优良品种、生产技术与设备、经营管理
期刊
“禅意透大干,茶中有真义”。  2008年7月21日,一场以“悲愿与感恩”为主题的奉茶祭活动在成都文殊院举行。作为禅宗的道场,又适逢四川地震之余,普茶与茶席设计也成为这次活动禅茶一味的重要内容。  成都文殊院的前身为信相寺,1682年开始,慈笃和尚结第于此,入定而现火光,世人仰其道行,认定其为文殊菩萨应身,始康熙帝亲书“空林”二字并颁赐《龙藏》五千四百余册。此后文殊院影响日盛。  在物质飞速发展的
期刊
4月17日下午,由福州市政府主办,福州市农业局、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承办的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盟成立大会举行。福州市人民政府陈奇副市长在会上提出要从原产地保护、茶文化交流、科技研发、品牌运作、旅游推介等多方面推进福州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福州茉莉花茶的春天即将来临    “抱团”力闯更大市场    福州茉莉花产业联盟由35家茉莉花茶生产、销售及科研单位组成,与会的产业联盟代表共同签署了福州茉莉花茶产业联
期刊
由云南省政府主办。省农业厅、省商务厅、省政府新闻办、省贸促会等10多家单位联合承办的第四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日前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本届茶博会以“健康云茶、世界共享”为主题,成为云南省展示茶叶的品牌窗口。  自2006年起,云南茶博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四届,2007年底以来,云南的主要茶种普洱茶遭遇市场低迷,并一直延续至今,此时举办的第四届茶博会似乎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茶界的风向标。
期刊
壹    闲情意趣,随遇而安。  随意者,心随众意也。  随意茶,以清淡为美,似君子之交,淡如清水;宛若清水芙蓉,浣纱西施,翩翩天仙,无雕饰,不做作,天然浑成。  茶以随意,有李白诗为证:“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为人处世,贵在随意。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宁静致远,忧乐天下,不骄矜,不固执,不自以为是,胸怀坦荡,从善如流。    贰    美意者,善意也。  美意茶,是东方美人。  你从大唐盛
期刊
初到武夷山游玩的人,在饱览了如梦如画的武夷山水美景之后,都会被告知一定要到当地的茶庄、茶馆品尝一道正宗的岩骨花香大红袍,观赏一场最地道、最传统的武夷茶艺表演。  的确,无论是在一个个独具建筑特色的武夷茶楼,还是在一座座星际宾馆酒店的茶室里,欣赏武夷茶艺小姐们出水芙蓉般的典雅气质和娴熟的技艺,方能从中走进武夷茶文化所蕴含的博大意境——心灵的净化、生活的情趣、人生的淡泊,在这一道道独具韵味的茶艺流程中
期刊
“天下名山,必产灵草,江南地暖,故独宜茶,大江以北,则称六安”,明代茶学名家许次纾一句经典名言,引出了“六安瓜片”的丽影精魂,同时开启了这种片茶近600年的传奇经历。    传奇名茶,香飘古今    “六安瓜片”历史悠久,为中国十大经典绿茶之一。早在唐代, “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庐州六安(茶)”的描述。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对六安片茶有一番盛赞,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嘉靖
期刊
立己立人 强国强种    1910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张天福出生在上海一户福州籍的名医家庭。他出生时恰逢钱江大潮,这似乎预示着他的一生也将如钱塘的潮起潮落般不平静。  作为名医世家的独子,20岁的张天福却立志与农结缘,因为当时的中国农业十分落后,人民缺衣少食,而福建三大特产“茶、纸、木材”的发展衰败不堪,怀着复兴农村的伟大抱负,张天福毅然报考了金陵大学农学专业,并以第一名的成绩位居榜首。  考入金陵
期刊
01“春梦了无痕”——维最喜晨昏与茶私语    维在繁华市中心的写字楼拥有自己的公司,白领丽人说的就是她,但又不全是。因为,被城市高楼切割的天际线,可以辨认的蓝天白云,你要努力抬眼望,才能看得到。而维经历无数的痛苦,今天的美丽才如此天成与淡定。她不仅仅可以看到自然的美好,而且能够沉下心来,享受与交流。写字楼里的女子,常通过咖啡来传递心灵的细腻机理,而维通过茶。  “从来佳茗似佳人”,也许到我们这个
期刊
春天,你喝到的第一杯新茶来自哪里?你的回答可能是云贵深山,也许是杭州西湖,或是四川蒙顶山,总之,你说不清楚。  大自然却把这份礼物赐给了美丽的南疆大地——广西。  早春三月,当中国大多数的茶产地还处在抽芽或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身在广西的茶人,却可以悠悠然地喝到一杯杯春天里清香四溢的新茶、绿茶、好茶。  广西地处中国美丽的南疆,雨水充沛,具有优越的茶叶种植气候和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历史。特别是广西春茶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