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办学从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需求的同时,生源素质降低、学生住宿紧张、师资配置紧缺以及教育资源被稀释的问题不容忽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引起突发事件,甚至群体性事件。
关键词:预防;处置;群体事件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对于创建和谐平安校园而言一项非常严峻的工作任务。高校群体性事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高校内部管理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及学校周边环境因素等。
一、大学生群体事件的特点
1.目的比较单纯。虽然部分高校群体事件是由于高校学生利益受损引起,但总的来说,高校学生参与群体性事件,出发点是为了表达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的责任感,并没有社会群体性事件那样明显的利益诉求。
2.行为较少暴力性。在有些高校群体性事件中,有学生采取了打砸、破坏校内公共设施等比较极端的做法,但是总的看来,出现这些行为并不是大学生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目的,只是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学生受现场情绪感染,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模仿、升级、并逐步失去了平时应有的辨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发泄。
3.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方面,大学生关心国家,关注社会发展,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强;另一方面,性格和心理还不成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不够,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往往比较偏激,有时受网络信息的影响,易图一时之快,采取过激行动。因此,大学生尤其要提高理性认识群体性事件并合法合理维权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忽略自己作为主人的责任,看待网络言论,也要学会辩证分析,不能让自己的现实行为跟着网络情绪走。
二、校园群体性事件的预防
1.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建立信息网络,及时掌握思想动态。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会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和蔓延的过程。当国际、国内发生重大事件,例如:2015年巴黎暴恐事件、2014年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等,或者校内发生了较有影响事件的时候,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决策、早平息”。
2.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严防有害信息传播。学校要加大对网络论坛的监控和管理,防止不良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及时删除有害的信息,对乱发有害信息的学生加强引导。网上校内论坛信息有利于我们发现学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哪些方面有建议和意见,缓解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
3.建立多层次矛盾化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在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学生中的热点问题,认真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校园内的特殊群体,如贫困生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有利于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对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以及学生与其他方面的各种矛盾及时调处,防止扩大。
4.合理决策,尊重和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高校以学生为主体,教职员工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学校各层面在研究与学生有关的规章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多倾听学生的各类意见,做到信息通畅,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时采纳,合理的要求要尽快解决,对不合理或虽然合理但目前没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5.加强法制和校纪教育,形成依法办事的氛围。通过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其懂法和守法,善于利用法律和法规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不是通过闹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处置对策
1.初级阶段的处置对策。一是收集信息,争取早发现。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党委各部门、各级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关注学生对某个敏感事件的反应,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不稳定因素,做好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力争做到早发现,为顺利处置打好基础;二是认真研判,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学校职能部门要对发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认真研究,同时上报学校党委及上级公安部门。发挥班团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将不稳定因素可能引发的事件处置在萌芽状态;三是跟踪动态,改进相关工作。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加以研究并改进,提高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
2.暴发阶段的处置对策。一是领导亲临一线,沉着指挥。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学校党委和相关院系领导及工作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既能及时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又能形成现场的指挥中心,便于调动一切资源和果断进行处置,稳定广大学生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迅速查明情况,及时报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应迅速查明聚集的原因、人數、挑头人及主要诉求等情况,迅速向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汇报,同时向主管部门和上级公安部门报告;三是果断进行处置,力争在校内解决。对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迅速调动校内一切有利于稳定参与者情绪的资源,做好化解情绪,控制事态发展的工作,防止学生走出校园,造成更大的影响;四是认真听取学生诉求,合理解释和解决相关问题。领导要重视他们的意见,对学生的合理要求给予明确答复,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解决。对于不合理要求,要认真、细致和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进一步分化核心人物,防止再次出现群体性事件。
3.善后阶段的处置对策。研究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要追究责任。对有关工作认真总结和整改,提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对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人员开展法制宣传,让大家了解参加群体性事件是违法行为。因组织者、有破坏行为的参与者可能涉嫌违法,要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适当处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预案,使之更加实用和便于操作。
高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努力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事、因地、因时、因人、因情制宜,讲究方法策略,使预防和处置工作稳妥扎实,把问题和矛盾控制在校内,解决在萌芽之中,维护学校稳定的局面,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
关键词:预防;处置;群体事件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对于创建和谐平安校园而言一项非常严峻的工作任务。高校群体性事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高校内部管理因素、学生自身因素及学校周边环境因素等。
一、大学生群体事件的特点
1.目的比较单纯。虽然部分高校群体事件是由于高校学生利益受损引起,但总的来说,高校学生参与群体性事件,出发点是为了表达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和作为社会未来建设者的责任感,并没有社会群体性事件那样明显的利益诉求。
2.行为较少暴力性。在有些高校群体性事件中,有学生采取了打砸、破坏校内公共设施等比较极端的做法,但是总的看来,出现这些行为并不是大学生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目的,只是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学生受现场情绪感染,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模仿、升级、并逐步失去了平时应有的辨别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一种发泄。
3.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一方面,大学生关心国家,关注社会发展,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强;另一方面,性格和心理还不成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不够,对社会事件的看法往往比较偏激,有时受网络信息的影响,易图一时之快,采取过激行动。因此,大学生尤其要提高理性认识群体性事件并合法合理维权的能力。大学生不能忽略自己作为主人的责任,看待网络言论,也要学会辩证分析,不能让自己的现实行为跟着网络情绪走。
二、校园群体性事件的预防
1.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建立信息网络,及时掌握思想动态。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会有一个酝酿、发生、发展和蔓延的过程。当国际、国内发生重大事件,例如:2015年巴黎暴恐事件、2014年昆明火车站暴恐事件等,或者校内发生了较有影响事件的时候,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决策、早平息”。
2.加强计算机网络管理,严防有害信息传播。学校要加大对网络论坛的监控和管理,防止不良信息在校园网上传播,及时删除有害的信息,对乱发有害信息的学生加强引导。网上校内论坛信息有利于我们发现学校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哪些方面有建议和意见,缓解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
3.建立多层次矛盾化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在工作中,应密切关注学生中的热点问题,认真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校园内的特殊群体,如贫困生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有利于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对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以及学生与其他方面的各种矛盾及时调处,防止扩大。
4.合理决策,尊重和不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高校以学生为主体,教职员工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学校各层面在研究与学生有关的规章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利益,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要多倾听学生的各类意见,做到信息通畅,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时采纳,合理的要求要尽快解决,对不合理或虽然合理但目前没有条件解决的问题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5.加强法制和校纪教育,形成依法办事的氛围。通过对学生的法制教育,让大学生了解相关法律知识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其懂法和守法,善于利用法律和法规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不是通过闹事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处置对策
1.初级阶段的处置对策。一是收集信息,争取早发现。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党委各部门、各级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关注学生对某个敏感事件的反应,及时发现学生中的不稳定因素,做好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力争做到早发现,为顺利处置打好基础;二是认真研判,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学校职能部门要对发现的不稳定因素进行调查分析、认真研究,同时上报学校党委及上级公安部门。发挥班团干部、学生党员的作用,将不稳定因素可能引发的事件处置在萌芽状态;三是跟踪动态,改进相关工作。对学生反映的问题,要加以研究并改进,提高学生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
2.暴发阶段的处置对策。一是领导亲临一线,沉着指挥。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学校党委和相关院系领导及工作人员必须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既能及时掌握事态发展情况,又能形成现场的指挥中心,便于调动一切资源和果断进行处置,稳定广大学生情绪,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将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迅速查明情况,及时报告。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应迅速查明聚集的原因、人數、挑头人及主要诉求等情况,迅速向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领导小组汇报,同时向主管部门和上级公安部门报告;三是果断进行处置,力争在校内解决。对大规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按照“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原则,迅速调动校内一切有利于稳定参与者情绪的资源,做好化解情绪,控制事态发展的工作,防止学生走出校园,造成更大的影响;四是认真听取学生诉求,合理解释和解决相关问题。领导要重视他们的意见,对学生的合理要求给予明确答复,承诺在一定时间内解决。对于不合理要求,要认真、细致和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同时进一步分化核心人物,防止再次出现群体性事件。
3.善后阶段的处置对策。研究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对相关责任人要追究责任。对有关工作认真总结和整改,提升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对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人员开展法制宣传,让大家了解参加群体性事件是违法行为。因组织者、有破坏行为的参与者可能涉嫌违法,要根据事态的严重程度适当处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预案,使之更加实用和便于操作。
高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努力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事、因地、因时、因人、因情制宜,讲究方法策略,使预防和处置工作稳妥扎实,把问题和矛盾控制在校内,解决在萌芽之中,维护学校稳定的局面,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