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阵子,各式各样的写作班,忽然遍地开花。我身边好多朋友,不拘以前是干什么的,忽然都开始热衷于写作。但写作这事,真的和别的事不太一样,不是仅仅通过了解一些技巧,或通过简单的重复劳动就能写好的。
在我看来,阅读的才华远比写作的才华更为重要,而写作的才华,也一定是和阅读的才华相生相伴的。
举一个例子,毕飞宇的《小说课》中,有一段关于《水浒》的解读,说的是林冲杀人,施耐庵是这么写的:
“(林冲)将尖刀插了,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丟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头去。”
看完这段,我们先停一停,请问各位,你在这段里,读出了什么?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读时,看到此处,只是一带而过。这有什么出奇的呢?比起“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样浓墨重彩的段落,简直是稀松平常,无非就是做了一些零碎事情,连一点形容词的渲染也无。可是,就是这样简淡到近乎白描的段落,却不能细看,一看之下,简直堪称可怕,说是背后冒凉气都毫不为过。
可怕在哪里呢?可怕,就可怕在这种平淡,这种冷静。这是刚刚杀完了三个人的林冲,一个被逼到了命运的绝路之上,还处在极度暴怒之中的林冲,这不是一次有预谋的杀人,而是激情之下的杀人。而你再看林冲的反应,却冷静得就像是做家务似的,按部就班地处理现场:先用仇人的脑袋做了祭品,再换掉血衣,把酒葫芦扔了,甚至还没忘记喝掉那一点残余的剩酒。这就够变态了,然后他提起枪,往东走了。
他为什么往东走?这一句很容易被忽略掉。很简单,因为城在西边,往西走就是进城,自投罗网,所以他往东走。这就是林冲。一个“往东走”这么简单地句子,就把林冲这个人的性格,他的冷静,他的可怕,他的决绝,都写出来了。但是,作者写出来了,读者却能不能看出来呢?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拼阅读才华的时候了,看得出来,你就会毛骨悚然,看不出来,你就会觉得稀松平常,一带而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老掉牙的诗谁都听过。它很清晰地点出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通常都误会了它的重点,以为读书的重点在于“万卷”,要读得多,自然写得好。其实不然,读书的重点不在多,而在于“破”。
“破”不是让你非得读很多遍,把书都翻烂了,而是要读破书中的精义,要破开它表面的字句,看出作者藏在字句下面的东西。看出这么写到底好在哪里,又不好在哪里。
人家的书,写得好在哪里,你都看不出来,你反而能写得好,这有可能吗?阅读的重要,一方面是帮助你训练直觉,训练理解力,另一方面,是帮你建立一个好的写作标准,好的文字是什么质感,好的结构是怎么去编排的。
很多人,只是把阅读当作消遣,所以就老是在一些浅显的东西里,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打转,但是又幻想自己只要书读得够多,自然就一定写得好,这是没道理的。
有阅读才华的人,通常都是一种神来之悟,能把一些毫不相关的东西连接起来,却又令你觉得真是天作之合,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个除了本身的记忆力好,知识量储备得多以外,生理上的基础,大概就是脑神经触突特别多,所以各种信息的交流密度就比别人也快很多。
你看到这里,也不要就灰心气馁,心想自己没有才华,就自我放弃吧。不必如此,因为,阅读的才华,除了少数天才以外,几乎没有人是与生俱来的,这绝对是可以锻炼的,可以提高的,而提高的方式,我个人经验,认为有以下三条:
首先,你要学会去给自己找问题,去寻找文字中的蛛丝马迹,去揣摩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多问一问,他为什么这么写?换了我,我会怎么写?然后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这些问题,搞不好就被你发现了一个大冰山。先学会提问题,这是找到答案的第一步。
其次,你要学会写书评,写读书笔记。读完一本书,有什么所得,琢磨出什么,想到些什么,就随手写下来。哪怕一开始啥也写不出来,那么,能在书上做个标记,画个重点,写个疑问,也总比啥也没有的强。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去想,去表达,时间长了,阅读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第三,学会去看别人的读书笔记。不管你看没看懂,去看看别人怎么说,搞不好就能给你点化出一些思路。慢慢地,你就能找到感觉了,今天解一个穴,明天解一个穴,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任督二脉被打通了,再看以前看不懂的书时,也能看出自己的心得,颇觉趣味无穷了,这种感觉真是千金不换,幸福无比。
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基本功,没近路走,但是你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困而求知,无论天分高低,总会逐渐看到自己的进步。
在我看来,这才是学习阅读,也就是学习写作的正路。
在我看来,阅读的才华远比写作的才华更为重要,而写作的才华,也一定是和阅读的才华相生相伴的。
举一个例子,毕飞宇的《小说课》中,有一段关于《水浒》的解读,说的是林冲杀人,施耐庵是这么写的:
“(林冲)将尖刀插了,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丟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头去。”
看完这段,我们先停一停,请问各位,你在这段里,读出了什么?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读时,看到此处,只是一带而过。这有什么出奇的呢?比起“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那样浓墨重彩的段落,简直是稀松平常,无非就是做了一些零碎事情,连一点形容词的渲染也无。可是,就是这样简淡到近乎白描的段落,却不能细看,一看之下,简直堪称可怕,说是背后冒凉气都毫不为过。
可怕在哪里呢?可怕,就可怕在这种平淡,这种冷静。这是刚刚杀完了三个人的林冲,一个被逼到了命运的绝路之上,还处在极度暴怒之中的林冲,这不是一次有预谋的杀人,而是激情之下的杀人。而你再看林冲的反应,却冷静得就像是做家务似的,按部就班地处理现场:先用仇人的脑袋做了祭品,再换掉血衣,把酒葫芦扔了,甚至还没忘记喝掉那一点残余的剩酒。这就够变态了,然后他提起枪,往东走了。
他为什么往东走?这一句很容易被忽略掉。很简单,因为城在西边,往西走就是进城,自投罗网,所以他往东走。这就是林冲。一个“往东走”这么简单地句子,就把林冲这个人的性格,他的冷静,他的可怕,他的决绝,都写出来了。但是,作者写出来了,读者却能不能看出来呢?到了这个时候,就是拼阅读才华的时候了,看得出来,你就会毛骨悚然,看不出来,你就会觉得稀松平常,一带而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老掉牙的诗谁都听过。它很清晰地点出了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我们通常都误会了它的重点,以为读书的重点在于“万卷”,要读得多,自然写得好。其实不然,读书的重点不在多,而在于“破”。
“破”不是让你非得读很多遍,把书都翻烂了,而是要读破书中的精义,要破开它表面的字句,看出作者藏在字句下面的东西。看出这么写到底好在哪里,又不好在哪里。
人家的书,写得好在哪里,你都看不出来,你反而能写得好,这有可能吗?阅读的重要,一方面是帮助你训练直觉,训练理解力,另一方面,是帮你建立一个好的写作标准,好的文字是什么质感,好的结构是怎么去编排的。
很多人,只是把阅读当作消遣,所以就老是在一些浅显的东西里,在自己的舒适区里打转,但是又幻想自己只要书读得够多,自然就一定写得好,这是没道理的。
有阅读才华的人,通常都是一种神来之悟,能把一些毫不相关的东西连接起来,却又令你觉得真是天作之合,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个除了本身的记忆力好,知识量储备得多以外,生理上的基础,大概就是脑神经触突特别多,所以各种信息的交流密度就比别人也快很多。
你看到这里,也不要就灰心气馁,心想自己没有才华,就自我放弃吧。不必如此,因为,阅读的才华,除了少数天才以外,几乎没有人是与生俱来的,这绝对是可以锻炼的,可以提高的,而提高的方式,我个人经验,认为有以下三条:
首先,你要学会去给自己找问题,去寻找文字中的蛛丝马迹,去揣摩很多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多问一问,他为什么这么写?换了我,我会怎么写?然后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去回答这些问题,搞不好就被你发现了一个大冰山。先学会提问题,这是找到答案的第一步。
其次,你要学会写书评,写读书笔记。读完一本书,有什么所得,琢磨出什么,想到些什么,就随手写下来。哪怕一开始啥也写不出来,那么,能在书上做个标记,画个重点,写个疑问,也总比啥也没有的强。有意识的训练自己去想,去表达,时间长了,阅读的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第三,学会去看别人的读书笔记。不管你看没看懂,去看看别人怎么说,搞不好就能给你点化出一些思路。慢慢地,你就能找到感觉了,今天解一个穴,明天解一个穴,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任督二脉被打通了,再看以前看不懂的书时,也能看出自己的心得,颇觉趣味无穷了,这种感觉真是千金不换,幸福无比。
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基本功,没近路走,但是你踏踏实实地走下去,困而求知,无论天分高低,总会逐渐看到自己的进步。
在我看来,这才是学习阅读,也就是学习写作的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