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例小细胞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寻找影响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 SCLC)控制及复发转移的标志物,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

方法

研究纳入2013—2018年间234例SCLC患者,通过电子病例系统收集患者临床特征以及预后相关实验室检查指标。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R软件绘制列线图可视化预测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史、分期、肝转移、脑转移、骨转移、一线化疗≥4周期、胸部放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乳酸脱氢酶(LD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癌胚抗原等11个因素与患者的PFS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发现吸烟史、胸部放疗、一线化疗≥4周期、治疗前LDH水平是SCLC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治疗前血清LDH≥215.7(U/L)组中位PFS期优于LDH<215.7(U/L)组(10.8个月:9.0个月,P=0.001),肝转移患者中LDH水平表达增高。自抽样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为0.638(95%CI为0.594~0.682),模型分辨率良好。

结论

胸部放疗、吸烟史、一线化疗周期数、治疗前LDH水平是SCLC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临床工作中可根据患者治疗前LDH水平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

其他文献
目的肢端恶性黑色素瘤(MM)主要包括手足掌侧和甲下病变,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不同类型MM中的应用,评价其在不同类型黑色素瘤中的结果及两组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自2012—2019年间收治的111例行SLNB的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病理证实手足掌侧MM 84例(A组),甲下MM 27例(B组)。所有患者通过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并符合SLNB手术指证。术前采用
目的总结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SLN)假阴性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分析病理漏检的可能原因,探讨提高SLN检出率的方法。方法收集2009—2018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及北京南郊肿瘤医院SLN活检假阴性的皮肤恶性黑色素瘤39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通过复阅原HE切片、薄切组织块、加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多重复核,分析漏检的可能原因。结果39例SLN假阴性病例,假阴性率26%。原发灶部位下肢
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发生恶性转化所致的恶性肿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癌症,倾向于早期转移,而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黑色素瘤发生侵袭转移涉及复杂的分子机制,这些分子水平的异常改变影响着肿瘤细胞的生长调控、代谢、运动性和逃逸的能力。在这里,我们回顾了黑色素瘤发生侵袭转移时在基因水平、表观遗传和一些生物大分子方面的主要机制,包括一些常见通路(MAPK/ERK, Wnt/β-catenin, PI3
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倡导下,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于2020年4月对黑色素瘤指南进行了修订。这次修订在2019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和精准医学基本原则,以及资源可及性的考虑,结合了我国黑色素瘤患者的实际特点,对新药物和新研究结果进行了更新,并且引入了更多中国文献证据。新版指南从诊断、手术、辅助治疗、晚期治疗、黏膜来源黑色素瘤治疗对黑色素瘤的规范化诊治进行了阐述。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有远处转移,其中骨髓转移因诊疗难、预后差逐渐引起临床重视。警惕胃癌骨髓转移的早期征象,确定诊断后积极对症治疗,条件允许时尽早行病因治疗至关重要。目前已有回顾性研究阐述胃癌骨髓转移的临床特点,但最佳治疗方法尚未得到系统论证。本文将对胃癌骨髓转移的临床特征与诊疗进行综述。
目的探索Ki-67表达水平对早期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预后是否有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肾癌黑色素瘤内科收治的Ⅰ~Ⅲ期皮肤黑色素瘤患者,将Ki-67以25%表达水平分为4组,分别用0(0~24%)、1(25%~49%)、2(50%~74%)和3(≥75%)表示。同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灶部位、肿瘤厚度、溃疡,Clark分级、基因突变、AJCC第8版分期、乳酸脱氢酶水
妇科肿瘤脑转移发生率低,但预后不佳。随着对脑转移瘤研究的深入,手术及放疗技术的提高,新药物治疗方式的出现,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选择包含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性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本文对目前妇科肿瘤脑转移的治疗及预后做一综述。
目的比较有无2019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与预后,以指导合并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的临床救治工作。方法收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2020年2月19日至3月16日收治的确诊的1 183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组(A组)和未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组(B组),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预后。结果共纳入1 183例,其中A组538例(占45.48%),
目的观察分析一线接受生物化疗的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生存情况,探索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间南京鼓楼医院一线治疗接受生物化疗的30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资料。30例均采用替莫唑胺或达卡巴嗪联合顺铂方案的化疗,并序贯IL-2、GM-CSF和IFN-α细胞因子治疗。总结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信息,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5例
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极大地改变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模式,为广大患者带来了临床获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NSCLC的标准治疗,但仍不可避免出现耐药。近几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及联合治疗在晚期NSCLC一线及二线治疗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临床研究表明EGFR突变NSCLC患者接受免疫治疗的疗效不甚理想,此类患者是否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尚无定论。本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