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的视觉在感知物象时,最先映入的是色彩,随后才会关注形态,之后引发情感。爱娃·海勒曾在《色彩的性格》一书中提到“色彩能够唤起人们自然的、无意识的反应和联想。”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表达出朴素大方、文静典雅、华丽富贵、热烈兴奋等不同的语义信息。本文通过探究设计中色彩语义的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不同色彩语义的表现力,通过干预从而提高设计者的色彩敏感性,使得设计作品更能引发情感共鸣。
关键词:设计;色彩语义;情感
一、 解析色彩语义
“色彩学”作为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艺术学科中重要的一环,色彩元素在平面视觉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早的色彩科学研究基于19世纪牛顿的现代光学实验。语义学涉略语言、逻辑、心理等学科的术语,是一门主要研究自然语言中词语含义以及逻辑系统中符号意义的学科。色彩语义一方面通过人视觉上的刺激产生联想,另一方面观者根据经验对物象色彩进行感知和联想。通过对色彩学和语义学相通点及方法的配合使用,去发现色彩语义在设计创作中的使用规律及方法,将更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
色彩语义源自色彩对人的刺激,导致多种生理和经验上的联想,进而产生的特定心理感受。其产生多受人心理效果、象征效果、文化效果、政治效果、传统效果和创造性效果的影响。色彩语义源自无意識的经验联想,例如在看到红绿两个苹果时,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红苹果是成熟的。但当我们置身自然中,绿色在我们心中变成了生机和希望。色彩的象征源于人经验的固化,其与心理联系十分密切,比如绿色在不同的环境里可以象征希望也可以象征妒忌。此外,不同文化、宗教、民族等都会对色彩语义产生影响。拿绿色举例,沙漠中的民族,绿色就是生命;伊斯兰教中绿色是神圣的色彩;蓝色在英国有忧郁的含义。色彩语义就是一门语言艺术,千人千意,不尽相同。
二、 色彩语义的功能
(一) 强调功能
自然中花朵色彩大多鲜艳夺目,很少有深色暗沉的,这是为了吸引蜜蜂、昆虫为其授粉,以满足其繁殖的需要。色彩语义表现出的强调作用在设计中极为常见,如红色有醒目、刺激等象征,因此报警按钮、紧急制动开关都是红色的。
(二) 抚慰功能
歌德就绿色的抚慰功能曾说过:“对于那些自己需要长时间逗留的房间,人们选择绿色的壁纸”。人长时间的处于高纯度的红、黄色环境中,会感到疲惫,反之,接近大自然的明亮浅色,绿、蓝等会使人身心愉悦、放松。这就使得医院的病房和用品多采用浅色,以达到安抚病患身心的作用。
(三) 警示功能
色彩语义中的警示功能常常表现在强烈的色彩对比里,例如:大自然中剧毒的动物金环蛇,它的身体是由黄色和黑色搭配出的环状,具有强烈的视觉刺激,起到警示天敌的作用。在社会中,道路警示标志也常常使用黄色和黑色来设计。此外,除了黄色和黑色,红与白、蓝与白、黑与白的搭配也具有色彩的警示作用。
(四) 隐蔽功能
色彩语义中的隐蔽功能主要表现在色彩与环境的相互协调上。大自然里的动物让自己隐蔽于环境中,以达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如:变色龙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颜色;枯叶蝶落在枯黄的树叶上,利用颜色很好地隐蔽自己免受天敌的危害。
三、 影响色彩语义的因素
(一) 年龄对色彩语义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人在出生后一个月就会产生识别颜色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色彩认知力逐步提升,由色彩引发的情感也开始孕育和发展。有研究统计发现,婴儿对黄色和红色比较喜爱,青少年和儿童大多偏爱鲜艳的颜色。由于缺乏经验的累积和情感的体验,他们的色彩感受大多是由生理刺激直接引发的。随着年龄的增大,情感经验的增长,使其联想的能力不断提升,色彩语义愈加丰富。
(二) 民族地区对色彩语义的影响
世界上有上百个国家,上千种民族,不同的民族、国家因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情感体验,这使得人们对色彩语义的理解天差地别,对色彩的喜爱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中国黄色代表着智慧和权利,在俄国黄色没有被赋予好的意义,“黄色的屋子”专指精神病院;无独有偶,绿色在信仰伊斯兰的国家中,被看作是神圣的色彩大受欢迎,而西欧国家却将其看作是嫉妒的色彩弃之如履。
(三) 社会心理对色彩语义的影响
所处时代、生活方式、财富积累、思想意识、社会制度等因素的不同,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色彩审美标准、趣味及意识。例如:古时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的金黄色,在现在已经失去了原本权威的象征,普通百姓也可以使用。时代不断地变迁,色彩语义及其美学价值也会发生改变,这不正如古典主义时代的离经叛道,在现代却大放异彩。
同一时代,相同地区的人们对色彩的理解和偏爱极易受到社会心理的影响,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流行色彩”的产生。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新的艺术流派、思潮,甚至是自然界中的异常现象、社会中的政治动荡等社会心理变动都可能导致人们色彩心理的改变。这使得设计者在利用色彩时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研究社会心理对色彩的影响,尝试去归纳总结色彩所诠释的不同语义,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社会心理需求。
(四) 个体差异对色彩语义的影响
色彩语义是由客观物质引发的一种主观心理,它源自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共同反应。对色彩的理解和偏爱,不单单因为性别、年龄、地区、种族的不同,即使以上条件相同,也会因为个体的成长经历、性格特征、气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
爱娃·海勒在《色彩与性格》一书中曾提出:偏爱蓝色的人大多性格内向、忧郁,中规中矩,遇事冷静;喜爱红色的人性格常常热情、奔放,有极强的好胜心;钟情绿色的人很多性格固执、保守;喜爱紫色的人心细,热衷浪漫,具有魅力。据此可知,个体不同的情感经验使其对色彩的喜爱和解读各不相同。色彩语义,主要体现在由色彩引起的视觉现象和心理体验,色彩语义的差异性由个体不同的生活体验、性别年龄、地区种族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
四、 结语
色彩作为设计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不仅能直接地传达出视觉要素,还能赋予作品鲜明的性格。因此,深入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色彩语义,分析不同色彩的属性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色彩的语义规律,从而推进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色彩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2]爱娃·海勒著,吴丹译.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高梅杰,天津市,天津工业大学。
关键词:设计;色彩语义;情感
一、 解析色彩语义
“色彩学”作为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艺术学科中重要的一环,色彩元素在平面视觉通信中发挥重要作用。最早的色彩科学研究基于19世纪牛顿的现代光学实验。语义学涉略语言、逻辑、心理等学科的术语,是一门主要研究自然语言中词语含义以及逻辑系统中符号意义的学科。色彩语义一方面通过人视觉上的刺激产生联想,另一方面观者根据经验对物象色彩进行感知和联想。通过对色彩学和语义学相通点及方法的配合使用,去发现色彩语义在设计创作中的使用规律及方法,将更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
色彩语义源自色彩对人的刺激,导致多种生理和经验上的联想,进而产生的特定心理感受。其产生多受人心理效果、象征效果、文化效果、政治效果、传统效果和创造性效果的影响。色彩语义源自无意識的经验联想,例如在看到红绿两个苹果时,我们会下意识地认为红苹果是成熟的。但当我们置身自然中,绿色在我们心中变成了生机和希望。色彩的象征源于人经验的固化,其与心理联系十分密切,比如绿色在不同的环境里可以象征希望也可以象征妒忌。此外,不同文化、宗教、民族等都会对色彩语义产生影响。拿绿色举例,沙漠中的民族,绿色就是生命;伊斯兰教中绿色是神圣的色彩;蓝色在英国有忧郁的含义。色彩语义就是一门语言艺术,千人千意,不尽相同。
二、 色彩语义的功能
(一) 强调功能
自然中花朵色彩大多鲜艳夺目,很少有深色暗沉的,这是为了吸引蜜蜂、昆虫为其授粉,以满足其繁殖的需要。色彩语义表现出的强调作用在设计中极为常见,如红色有醒目、刺激等象征,因此报警按钮、紧急制动开关都是红色的。
(二) 抚慰功能
歌德就绿色的抚慰功能曾说过:“对于那些自己需要长时间逗留的房间,人们选择绿色的壁纸”。人长时间的处于高纯度的红、黄色环境中,会感到疲惫,反之,接近大自然的明亮浅色,绿、蓝等会使人身心愉悦、放松。这就使得医院的病房和用品多采用浅色,以达到安抚病患身心的作用。
(三) 警示功能
色彩语义中的警示功能常常表现在强烈的色彩对比里,例如:大自然中剧毒的动物金环蛇,它的身体是由黄色和黑色搭配出的环状,具有强烈的视觉刺激,起到警示天敌的作用。在社会中,道路警示标志也常常使用黄色和黑色来设计。此外,除了黄色和黑色,红与白、蓝与白、黑与白的搭配也具有色彩的警示作用。
(四) 隐蔽功能
色彩语义中的隐蔽功能主要表现在色彩与环境的相互协调上。大自然里的动物让自己隐蔽于环境中,以达到保护自己的作用。如:变色龙根据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颜色;枯叶蝶落在枯黄的树叶上,利用颜色很好地隐蔽自己免受天敌的危害。
三、 影响色彩语义的因素
(一) 年龄对色彩语义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人在出生后一个月就会产生识别颜色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色彩认知力逐步提升,由色彩引发的情感也开始孕育和发展。有研究统计发现,婴儿对黄色和红色比较喜爱,青少年和儿童大多偏爱鲜艳的颜色。由于缺乏经验的累积和情感的体验,他们的色彩感受大多是由生理刺激直接引发的。随着年龄的增大,情感经验的增长,使其联想的能力不断提升,色彩语义愈加丰富。
(二) 民族地区对色彩语义的影响
世界上有上百个国家,上千种民族,不同的民族、国家因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情感体验,这使得人们对色彩语义的理解天差地别,对色彩的喜爱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在中国黄色代表着智慧和权利,在俄国黄色没有被赋予好的意义,“黄色的屋子”专指精神病院;无独有偶,绿色在信仰伊斯兰的国家中,被看作是神圣的色彩大受欢迎,而西欧国家却将其看作是嫉妒的色彩弃之如履。
(三) 社会心理对色彩语义的影响
所处时代、生活方式、财富积累、思想意识、社会制度等因素的不同,会使人们产生不同的色彩审美标准、趣味及意识。例如:古时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的金黄色,在现在已经失去了原本权威的象征,普通百姓也可以使用。时代不断地变迁,色彩语义及其美学价值也会发生改变,这不正如古典主义时代的离经叛道,在现代却大放异彩。
同一时代,相同地区的人们对色彩的理解和偏爱极易受到社会心理的影响,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流行色彩”的产生。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新的艺术流派、思潮,甚至是自然界中的异常现象、社会中的政治动荡等社会心理变动都可能导致人们色彩心理的改变。这使得设计者在利用色彩时必须深入生活、深入研究社会心理对色彩的影响,尝试去归纳总结色彩所诠释的不同语义,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社会心理需求。
(四) 个体差异对色彩语义的影响
色彩语义是由客观物质引发的一种主观心理,它源自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共同反应。对色彩的理解和偏爱,不单单因为性别、年龄、地区、种族的不同,即使以上条件相同,也会因为个体的成长经历、性格特征、气质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
爱娃·海勒在《色彩与性格》一书中曾提出:偏爱蓝色的人大多性格内向、忧郁,中规中矩,遇事冷静;喜爱红色的人性格常常热情、奔放,有极强的好胜心;钟情绿色的人很多性格固执、保守;喜爱紫色的人心细,热衷浪漫,具有魅力。据此可知,个体不同的情感经验使其对色彩的喜爱和解读各不相同。色彩语义,主要体现在由色彩引起的视觉现象和心理体验,色彩语义的差异性由个体不同的生活体验、性别年龄、地区种族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所造成。
四、 结语
色彩作为设计中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不仅能直接地传达出视觉要素,还能赋予作品鲜明的性格。因此,深入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色彩语义,分析不同色彩的属性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效果,才能更加准确地把握色彩的语义规律,从而推进设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色彩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
[2]爱娃·海勒著,吴丹译.色彩的性格[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高梅杰,天津市,天津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