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结合电子类《物理》《电工基础》《电子电路》等课程和第二课堂《创新活动》等课程的授课实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養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大胆改革课本内容,改变课程评价制度,利用探索法、实验法开展创新性课程改革,授课改革,评价改革和学生培养目标改革。2003年,接手新高一开始,就着手对高一新生进行创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教学尝试。高一(2)班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专业课程开设有《物理》《电工基础》《电子电路》等,结合往届学生《物理》《电工基础》《电子电路》等课程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不容易理解”,“死记硬背的公式过多,具体应用于生活内容过少”,“理论多,实验少”“《电子电路》听不懂”等学习特点,从这届高一教授《物理》《电工基础》等课程开始,就逐渐引入创新教学方法,并对课程内容、授课形式、讲授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了大胆改革。
关键词:实验法 创新性课程改革 授课改革 评价改革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并强调“这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开发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新,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有的潜质,开发这种潜质应当是教育本来的功能。然而,“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审视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还十分强大,“灌输性”“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模式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克服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种种弊端,构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模式,进行基础课程改革,是创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研究对象
华强职业技术学校高一、高二学生
二、研究方法
结合本人教授的《物理》《电子电路》《电工基础》等课程和第二课堂《创新活动》等课程的授课实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大胆改革课本内容,改变课程评价制度,利用探索法,实验法开展创新性课程改革,授课改革,评价改革和学生培养目标改革。
三、研究内容
从2003年我接手新高一开始,我就着手对高一新生进行创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教学尝试。我所任教的高一(2)班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类专业课程开设有《物理》《电工基础》,结合往届学生《物理》课程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不容易理解”,“死记硬背的公式过多,具体应用于生活内容过少”,“理论多,实验少”等学习特点,我从这届高一教授《物理》课程开始就逐渐引入创新教学方法,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华职学生《物理》课程学习重点在力学,运动学以及电学,电磁理论等方面,我在和科组领导,同事讨论协商后,将电磁理论部分,力学中的力矩,力偶等知识点全部省略,把教学重点放在力学,运动学上,电学部分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电学部分在以后的《电工基础》课程进行具体学习,引进新内容,讲授部分原子物理学,当代新物理学知识;《电工基础》中重点讲授基尔霍夫定律,简单直流电路工作原理、电容、正弦交流电等内容,省略磁场和磁路、相量法以及瞬态过程等内容,加强对于万用电表原理及操作内容的考察;《电子电路》课程重点讲授晶体二极管及整流电路、晶体三极管和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等内容,删减正弦波振荡器、直流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发光LED,计时电路设计,EWB电子电路软件平台的应用等新内容。
2.授课形式改革
在授课形式上,我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进行改进,针对华职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行为习惯,方法不科学,学生学习不预习,不复习的特点,我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前给每个小组布置课本内容,要求学生按照分组进行协作,提前在课下进行预习,在每节新课上课时留给学生5~10分钟时间,把我提前预留的课本内容公开讲授给其他同学,然后我针对学生的讲授进行点评和补充。当然,这种授课方法并非我发明,学校很多同事也在采用。这种方法实施了半个学期,基本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上讲台讲授一次。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方法热情很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准备,认真讲解。学生讲解的形式也很多样化,有板书,有PowerPoint幻灯片,还有部分学生采用了动画,网页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授课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电子专业课程的热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讲授方法改革
电子类课程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但是学校的教学条件限制了电子类课程教学的实验环节,所以以往的课程讲授多是采用理论 练习的方式,针对这些情况,我自费购买了很多与电子类课程相关的教学VCD,自编了很多简易的课堂小实验,利用现有条件自制了一些教学教具,并且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充分利用教学多媒体手段,基本实现“教学无纸化”,并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理论 实验 多媒体教学方法,更多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我购买了全套《物理学家小传》教学VCD,在讲授力学和运动学时给学生放映牛顿,瓦特等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在讲授电学部分时给学生放映麦克斯韦,欧姆,伏特等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在介绍原子物理学,新物理学内容部分给学生介绍爱因斯坦、波耳、居里夫人、杨振宁、霍金等物理学家。在讲授加速度内容时,我带领学生在新洲路测量过往车辆的加速度;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内容时,我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要学生利用橡胶小球,秒表和自由落体公式测量所在教学楼层距离地面的高度;在讲授动量内容时,带领学生自制降落伞,研究生鸡蛋落地时所受到的动量并进行分析、计算;在学习浮力内容时,教学生自制氢气球,具体体会浮力的作用;利用易拉罐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压力等。在讲授电学部分内容时,我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动画,让学生对电流,电压,电路等有了形象的认识。讲授物理学新兴学科内容时,带领学生,利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对深圳市的地标进行具体观测。通过以上具体的改革,把原本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对电子类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改变了学生“物理难学,电子不懂”的心里障碍。 4.教学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有非常巨大的导向作用。通过让个体在起点时就明确知道自己在达到终点时的评价标准和内容可以引导个体(即被评者)的行为,通过让个体在向某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不断与评价标准和内容对照以及通过在终点进行达标与否的评价,还可以帮助被评者通过反思、调整,不断改善,并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
第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应同时指导并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之中。当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同步一致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易于实现,而当两者不同步、不一致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并且可能导致不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而是评价指导、影响教育教学实践的现象。
第二,教育评价改革已落后于新课程改革实践。从理论上讲,教育评价改革应该与新课程改革实践同步甚至先行,而现实则不是这样。在一些地方,由于原有评价标准、内容、方法没有改革,已出现用昨天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已对课程改革产生不利的影响。
职业高中的学生较普高不同,笼罩在他们心头的更多的是自我否定和自卑情绪,但是职高学生比普高学生更期望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很注意对学生的“赞扬性,肯定性”评价,不轻易否定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针对以往学校的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采用期末笔试结业考试,结合期中 平时 期末成绩进行总评的模式,我在和科组领导讨论后,征得教学处同意,把《物理》课程评价模式改为平时表现 理论考核 实验考察相结合,具体内容是: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成绩作为平时成绩,期中、期末笔试和平时测验作为理论考核成绩,在期末笔试的同时增加了实验考察内容,要求学生从给定的实验内容中选择具体实验,进行具体实验操作,上交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考察成绩,然后把3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总评;对于《电子电路》课程评价模式改为平时表现 理论考核 教学软件平台相结合,具体内容是: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成绩作为平时成绩,期中,期末笔试和平时测验作为理论考核成绩,再期末笔试的同时增加了EWB电子电路教学软件操作考察内容,要求学生从给定的电子电路中选择具体电路,进行具体软件操作,上交线路图作为考察成绩,然后把3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总评。
5.教学目标及对学生期望值的改革
以往华职的电子类课程教学目标,总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物理学的各种概念、公式、定律、理论等,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期望也是希望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起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框架,掌握电子课程的基本知识架构,但是职高与普高比较,课程学时短,学习任务重,内容多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很短的两学年,甚至一学期内,学生不可能对物理学、电学的理论框架有比较明晰的思路和构架,更何谈建立经典物理学理论框架呢?而《电工基础》和《电子电路》是很多高等学校开设的课程,以职高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要想在一、两年内掌握电子类课程的基本知识框架也非易事。所以,我们在教授学生物理课程的开始就不能把教学目标制定过高,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值也不能过高。我在电子类课程教学计划中对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期望值进行了重新定位,电子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科学以及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和生活中的常见物理现象,初步养成学生的科学观和世界观;《物理》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值是能够认知简单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利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具备较科学的世界观,初步建立正确的电学知识,能够看懂这样进行评价改革,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有利于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实验,结合我对《物理》课程的改革心得体会,我认为必须从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办学体制、课程结构、教材教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彻底的变革。主要应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
1.教育观念创新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不少,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材、教法以及学校管理机制等方面。教育观念创新应突出树立以下四种观念:
(1)树立人本教育观念;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3)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念
(4)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
2.教育目标创新
课程改革应围绕对学生“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这12个字展开。在教育上要突出三个层面:一是思想层面;二是道德层面。重德、务实、宽容。重德,即注重对学生社会公德、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的培养。务实,即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宽容,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胸襟开阔,有容乃大;三是知识技能层面,要突出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教学过程创新
课程是基本框架,教材是基本依托,课堂是主渠道。课程改革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的基本模式应是“激趣、求异、探究、迁移”八个字。激趣,就是激发兴趣,使学生进入状态,思维活跃。求异,就是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观察认识、思考问题。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成为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迁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原理和方法,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
4.考试制度与教学评价创新
学校教育离不开考试,高考、中考、日常考试等。要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使考试成为引导、开展课程改革的杠杆。其中,日常考试是经常的,又比较容易突破,要抓好这个环节的改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和期望目标也要进行改革,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这样那样,要学会“换位思考”,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学生成长特点,给予学生恰当的教学评价。5.教师的改革创新
教師是实施新课程的主力军。但是,纵观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其整体素质同开展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很不适应的。如何使教师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应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增强教师对实施创新教育的认识和紧迫感。“科教兴国”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只有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培养大量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在世界各个领域拿金牌的人才,才算是真正担负起了兴国的任务。二是培养教师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开展课程改革,要求高,难度大,要求教师观念新颖、思维活跃、才艺多样、随机应变。三是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供宽松的环境。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为课程改革提供宽松的环境,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大胆实验、探索,并建立完善相应的奖励机制和条例。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转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关键词:实验法 创新性课程改革 授课改革 评价改革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并强调“这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开发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新,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有的潜质,开发这种潜质应当是教育本来的功能。然而,“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审视我们今天的中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还十分强大,“灌输性”“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模式还是普遍存在的。所以,克服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种种弊端,构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模式,进行基础课程改革,是创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研究对象
华强职业技术学校高一、高二学生
二、研究方法
结合本人教授的《物理》《电子电路》《电工基础》等课程和第二课堂《创新活动》等课程的授课实践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并且在授课过程中大胆改革课本内容,改变课程评价制度,利用探索法,实验法开展创新性课程改革,授课改革,评价改革和学生培养目标改革。
三、研究内容
从2003年我接手新高一开始,我就着手对高一新生进行创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和教学尝试。我所任教的高一(2)班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电子类专业课程开设有《物理》《电工基础》,结合往届学生《物理》课程学习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难学,不容易理解”,“死记硬背的公式过多,具体应用于生活内容过少”,“理论多,实验少”等学习特点,我从这届高一教授《物理》课程开始就逐渐引入创新教学方法,并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大胆改革。
1.教学内容改革
华职学生《物理》课程学习重点在力学,运动学以及电学,电磁理论等方面,我在和科组领导,同事讨论协商后,将电磁理论部分,力学中的力矩,力偶等知识点全部省略,把教学重点放在力学,运动学上,电学部分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电学部分在以后的《电工基础》课程进行具体学习,引进新内容,讲授部分原子物理学,当代新物理学知识;《电工基础》中重点讲授基尔霍夫定律,简单直流电路工作原理、电容、正弦交流电等内容,省略磁场和磁路、相量法以及瞬态过程等内容,加强对于万用电表原理及操作内容的考察;《电子电路》课程重点讲授晶体二极管及整流电路、晶体三极管和放大电路、负反馈放大电路等内容,删减正弦波振荡器、直流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发光LED,计时电路设计,EWB电子电路软件平台的应用等新内容。
2.授课形式改革
在授课形式上,我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进行改进,针对华职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学习行为习惯,方法不科学,学生学习不预习,不复习的特点,我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提前给每个小组布置课本内容,要求学生按照分组进行协作,提前在课下进行预习,在每节新课上课时留给学生5~10分钟时间,把我提前预留的课本内容公开讲授给其他同学,然后我针对学生的讲授进行点评和补充。当然,这种授课方法并非我发明,学校很多同事也在采用。这种方法实施了半个学期,基本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上讲台讲授一次。学生对于这种授课方法热情很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准备,认真讲解。学生讲解的形式也很多样化,有板书,有PowerPoint幻灯片,还有部分学生采用了动画,网页的形式。通过这样的授课形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电子专业课程的热情,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讲授方法改革
电子类课程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验相结合,但是学校的教学条件限制了电子类课程教学的实验环节,所以以往的课程讲授多是采用理论 练习的方式,针对这些情况,我自费购买了很多与电子类课程相关的教学VCD,自编了很多简易的课堂小实验,利用现有条件自制了一些教学教具,并且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充分利用教学多媒体手段,基本实现“教学无纸化”,并在课程教学中采用理论 实验 多媒体教学方法,更多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我购买了全套《物理学家小传》教学VCD,在讲授力学和运动学时给学生放映牛顿,瓦特等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在讲授电学部分时给学生放映麦克斯韦,欧姆,伏特等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在介绍原子物理学,新物理学内容部分给学生介绍爱因斯坦、波耳、居里夫人、杨振宁、霍金等物理学家。在讲授加速度内容时,我带领学生在新洲路测量过往车辆的加速度;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内容时,我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要学生利用橡胶小球,秒表和自由落体公式测量所在教学楼层距离地面的高度;在讲授动量内容时,带领学生自制降落伞,研究生鸡蛋落地时所受到的动量并进行分析、计算;在学习浮力内容时,教学生自制氢气球,具体体会浮力的作用;利用易拉罐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压力等。在讲授电学部分内容时,我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动画,让学生对电流,电压,电路等有了形象的认识。讲授物理学新兴学科内容时,带领学生,利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对深圳市的地标进行具体观测。通过以上具体的改革,把原本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起来比较轻松,对电子类学科的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改变了学生“物理难学,电子不懂”的心里障碍。 4.教学评价改革
教育评价有非常巨大的导向作用。通过让个体在起点时就明确知道自己在达到终点时的评价标准和内容可以引导个体(即被评者)的行为,通过让个体在向某一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不断与评价标准和内容对照以及通过在终点进行达标与否的评价,还可以帮助被评者通过反思、调整,不断改善,并最大限度地达到目标。
第一,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应同时指导并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之中。当教育教学实践改革和教育评价改革同步一致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易于实现,而当两者不同步、不一致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并且可能导致不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指导教育教学实践,而是评价指导、影响教育教学实践的现象。
第二,教育评价改革已落后于新课程改革实践。从理论上讲,教育评价改革应该与新课程改革实践同步甚至先行,而现实则不是这样。在一些地方,由于原有评价标准、内容、方法没有改革,已出现用昨天的评价标准来衡量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参与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已对课程改革产生不利的影响。
职业高中的学生较普高不同,笼罩在他们心头的更多的是自我否定和自卑情绪,但是职高学生比普高学生更期望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很注意对学生的“赞扬性,肯定性”评价,不轻易否定学生,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针对以往学校的电子类课程的教学评价采用期末笔试结业考试,结合期中 平时 期末成绩进行总评的模式,我在和科组领导讨论后,征得教学处同意,把《物理》课程评价模式改为平时表现 理论考核 实验考察相结合,具体内容是: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成绩作为平时成绩,期中、期末笔试和平时测验作为理论考核成绩,在期末笔试的同时增加了实验考察内容,要求学生从给定的实验内容中选择具体实验,进行具体实验操作,上交实验报告作为实验考察成绩,然后把3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总评;对于《电子电路》课程评价模式改为平时表现 理论考核 教学软件平台相结合,具体内容是:学生平时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成绩作为平时成绩,期中,期末笔试和平时测验作为理论考核成绩,再期末笔试的同时增加了EWB电子电路教学软件操作考察内容,要求学生从给定的电子电路中选择具体电路,进行具体软件操作,上交线路图作为考察成绩,然后把3部分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总评。
5.教学目标及对学生期望值的改革
以往华职的电子类课程教学目标,总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物理学的各种概念、公式、定律、理论等,教师对学生的教学期望也是希望学生能够初步建立起经典物理学的理论框架,掌握电子课程的基本知识架构,但是职高与普高比较,课程学时短,学习任务重,内容多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很短的两学年,甚至一学期内,学生不可能对物理学、电学的理论框架有比较明晰的思路和构架,更何谈建立经典物理学理论框架呢?而《电工基础》和《电子电路》是很多高等学校开设的课程,以职高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要想在一、两年内掌握电子类课程的基本知识框架也非易事。所以,我们在教授学生物理课程的开始就不能把教学目标制定过高,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值也不能过高。我在电子类课程教学计划中对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期望值进行了重新定位,电子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科学以及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常识和生活中的常见物理现象,初步养成学生的科学观和世界观;《物理》课程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期望值是能够认知简单常见的物理现象,并利用物理知识进行解释,具备较科学的世界观,初步建立正确的电学知识,能够看懂这样进行评价改革,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有利于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心得体会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要有效地实施新课程实验,结合我对《物理》课程的改革心得体会,我认为必须从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办学体制、课程结构、教材教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彻底的变革。主要应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
1.教育观念创新长期以来,基础教育领域的陈旧观念和思维定势不少,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材、教法以及学校管理机制等方面。教育观念创新应突出树立以下四种观念:
(1)树立人本教育观念;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
(3)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念
(4)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
2.教育目标创新
课程改革应围绕对学生“保护天性,张扬个性,完美人生”这12个字展开。在教育上要突出三个层面:一是思想层面;二是道德层面。重德、务实、宽容。重德,即注重对学生社会公德、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的培养。务实,即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宽容,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胸襟开阔,有容乃大;三是知识技能层面,要突出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教学过程创新
课程是基本框架,教材是基本依托,课堂是主渠道。课程改革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教学的基本模式应是“激趣、求异、探究、迁移”八个字。激趣,就是激发兴趣,使学生进入状态,思维活跃。求异,就是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善于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观察认识、思考问题。探究,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获得知识和能力,成为知识和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迁移,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原理和方法,获得新知识,形成新能力。
4.考试制度与教学评价创新
学校教育离不开考试,高考、中考、日常考试等。要通过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使考试成为引导、开展课程改革的杠杆。其中,日常考试是经常的,又比较容易突破,要抓好这个环节的改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和期望目标也要进行改革,不能一味地要求学生这样那样,要学会“换位思考”,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和学生成长特点,给予学生恰当的教学评价。5.教师的改革创新
教師是实施新课程的主力军。但是,纵观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其整体素质同开展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很不适应的。如何使教师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应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增强教师对实施创新教育的认识和紧迫感。“科教兴国”不能只是口头上的,只有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培养大量创新人才,特别是培养在世界各个领域拿金牌的人才,才算是真正担负起了兴国的任务。二是培养教师驾驭课程改革的能力。开展课程改革,要求高,难度大,要求教师观念新颖、思维活跃、才艺多样、随机应变。三是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供宽松的环境。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要为课程改革提供宽松的环境,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大胆实验、探索,并建立完善相应的奖励机制和条例。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转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