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影响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国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尤其是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设置,已经成为中外人文交流与对话的重要模式。但现今孔子学院面临这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如何在新的国家战略、教育事业发展、国家政策出台下办好孔子学院,以及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中国文化传播工作,讲好这个故事,是亟待解决的课题。目前孔子学院在一些中国文化活动的设置与开展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本文尝试通过对2019年孔子学院开设的文化活动进行调查分析,寻找其规律及提升空间,从而思考新形势下海外中国文化活动设置的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转型升级;海外文化活动
一、中国文化域外传播途径
随着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中国,中国文化的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中国文化域外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文化年活动、优秀的文学影视作品等,其中,文学影视作品的传播存在着文化传统差异、意识形态差异、政治经济制度差异、语言差异等诸多跨文化传播障碍;中国文化年活动依托节日氛围,在多个国家举办过不同规模的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以来,通过与当地国家机构的合作,以文艺演出、展览、文体比赛、讲座等多种形式,专注于中国文化的域外传播,创立了多个文化活动品牌专题,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了中外人民的友谊;而孔子学院作为近年来规模大、范围广、稳定性强的一个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在汉语的国际推广与促进中外文明交流对话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形式的复杂化,孔子学院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也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选取孔子学院这一重要中国文化传播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以孔子学院官方网站作为数据来源进行分析,试图分析在孔子学院当今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活动设置的方式方法的创新路径。
二、孔子学院转型升级研究概述
2018年11月,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马箭飞在山东大学孔子学院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上表示,孔子学院面临新的发展需要,新的历史起点要求我们加强统筹谋划,加大改革创新,不断推动孔子学院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文化传播作为孔子学院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顺应转型升级形势,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自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正式设立以来,孔子学院为国际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的推广发挥了重要的旗舰作用。十余年间,学界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了诸多研究。其中主要是论述某一区域(如“一带一路“、非洲等)、单一国别(如美国等)孔院或者单一孔院在教学情况、师资情况、承办项目或活动、资金状况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也有利用大数据,从整体上或者就某一区域(如“一带一路“等)论述现有孔子学院(课堂)地理分布,提出优化布局建议;还有通过文献计量学综述相关研究成果的研究。现有研究以个案情况分析为主,同时提出应用性分析或者建议为主,深层次理论解析较少。
三、孔子學院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调查
本研究选取孔子学院总部官方网站上2019年孔子学院(课堂)文化活动的新闻报道进行统计,旨在找到现今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域外传播的模式,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结合当今形式,以问题为导向,试图找到能够使中国文化传播活动走出困境的模式,为海外中国文化传播者提供意见参考。
(一)不同地区孔子学院文化活动设置现状分析
通过对2019年466条孔子学院文化新闻报道进行统计,平均每所孔院开展文化活动的数量(文化活动开展率)以大洋洲最高,美洲次之,非洲最低。具体如下:
亚洲国家中韩国有28所孔子学院(课题),泰国有27所,开展文化活动报道最多的是泰国35次,韩国6次。活动出现频次最高的五项为歌曲、舞蹈、书法、舞龙舞狮、乐器。非洲地区以坦桑尼亚(6次)、南非(5次)、塞拉利昂(5次)、赤道几内亚(4次)的文化活动报道为多,而非洲孔子学院(课堂)开设最多的为肯尼亚,拥有4所可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此外埃及有2所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非洲开设项目频次前五名为歌曲、武术、舞蹈、书法、杂技,其中武术开设频次在非洲所有文化活动频次的近30%,为五大洲中最高,且教授的学生的武术表演曾登上国内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美洲国家中美国孔子学院开设文化活动新闻报道最多,占美洲地区总数的约53%。开展活动出现频次前五名分别为舞蹈、舞龙舞狮、歌曲、武术、乐器。欧洲国家中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位居前列,这几国开设孔子学院(课堂)数量也较多,此外,法国孔子学院有18所,报道却只有3次。该地区项目出现最高的有歌曲、乐器、舞蹈、书籍、书法。其中值得注意是是,书籍/古籍相关活动在欧洲总数的约8%,为五大洲中最高。大洋洲中开展文化活动报道最多的是澳大利亚,有五次报道,其有20所孔子学院(课堂),其次新西兰和斐济分别有2次报道,两国拥有孔子学院(课堂)数量分别是3所和1所。
(二)不同文化层级的孔子学院文化活动设置现状分析
传播学中对于文化分层认可度较高的方式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中国概况、物质遗产和物质非遗产;行为文化主要指日常行为习惯、民风民俗;精神文化除了文学艺术外,也包括孝、礼、俭、谦、勤等价值观。通过对2019年官方网站上的文化活动报道以此作为分类标准,得到以下结果:60个国家(地区)381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共设置了95项文化活动,1292次,物质文化39项,424次,行为文化出现最多,共59项,开展815次,精神文化最少,共6项,开展52次。其中,物质文化以乐器、剪纸、服饰、茶、美食等出现最多,行为文化舞蹈、歌曲、书法、武术、舞龙舞狮等出现最多,而精神文化以诗朗诵的形式出现最多。
四、问题与思考 (一)文化活动设置面临的问题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活动出现的形式仍然以歌舞、乐器、剪纸、服饰、武术等表层、中层文化为主,涉及深层次精神文化的活动设置只占总数的4%,且多以诗词朗诵的形式出现,涉及哲学、价值观等内容非常少,而多数文化活动如出现频率较高的剪纸、舞龙舞狮、中国结等,即使在中国国内,也仅仅作为节日的一种民俗活动出现,与海外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相关性低,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差,这就导致学生即使亲身参与中国文化活动,对中国文化活动的理解也较多只停留于表面,较少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中。同时,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受众规模更多停留于孔子学院内部的学生,真正走出学院,走向大街小巷的活动少之又少;此外,由于缺少以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关系角度进行的区域化、国别化的文化活动需求分析研究,以及文化活动标准化研究与效果评估测试,文化活动的开展没有固定的标准与教材,大都凭借教师的授课经验及文化感受设置,效果也难以保证。
(二)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职业”模式的思考
孔子学院面临的严峻形式,尤其是中国文化活动传播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危机提醒我们,在文化活动设置中更应注意跨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在文化传播方面也能够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在潜移默化中使世界了解我们,理解我们,从而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软实力。
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职业”模式在文化活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广阔的探索空间,如孟加拉国南北大学孔子学院开設中国企业招聘会,泰国普吉中学孔子课堂开展导游培训活动,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开展“青年·文化·社会”科研实践研讨会等,在对中国企业、中国人文地理文化等进行传播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就业等提供平台。在分析中国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基础上,对文化活动设置进行区域性、国别性区分,有针对性地、以需求为导向地在当地进行中国文化传播活动,鼓励一线文化活动传播者成功案例分享,致力于文化活动标准化研究、效果评估测试与文化教材的研发。
此外,加强多方合作,与地方高校、地方社区、地方企业等建设合作机制,让中国文化活动元素更加多元化,精准化。着力完善能够融入本土的、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职业”文化课程设置,构建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开展的理论体系,顺应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新形势,积极应对孔子学院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更好地使中华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王辉.新时代孔子学院的发展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6-05(006).
[2]李宝贵.新时代孔子学院转型发展路径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05):27-35.
[3]李万青.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现状分析———以国家汉办官网报道为例[J].戏剧丛刊,2015.
关键词:转型升级;海外文化活动
一、中国文化域外传播途径
随着中国逐渐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中国,中国文化的国际化步伐日益加快。中国文化域外传播的途径主要包括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海外中国文化中心、中国文化年活动、优秀的文学影视作品等,其中,文学影视作品的传播存在着文化传统差异、意识形态差异、政治经济制度差异、语言差异等诸多跨文化传播障碍;中国文化年活动依托节日氛围,在多个国家举办过不同规模的活动,不仅展现了中国的形象,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在海外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以来,通过与当地国家机构的合作,以文艺演出、展览、文体比赛、讲座等多种形式,专注于中国文化的域外传播,创立了多个文化活动品牌专题,稳步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合作,深化了中外人民的友谊;而孔子学院作为近年来规模大、范围广、稳定性强的一个中国语言文化传播机构,在汉语的国际推广与促进中外文明交流对话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形式的复杂化,孔子学院在部分国家和地区也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选取孔子学院这一重要中国文化传播途径进行调查研究,以孔子学院官方网站作为数据来源进行分析,试图分析在孔子学院当今面临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活动设置的方式方法的创新路径。
二、孔子学院转型升级研究概述
2018年11月,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马箭飞在山东大学孔子学院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上表示,孔子学院面临新的发展需要,新的历史起点要求我们加强统筹谋划,加大改革创新,不断推动孔子学院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文化传播作为孔子学院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顺应转型升级形势,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自2004年全球首家孔子学院正式设立以来,孔子学院为国际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的推广发挥了重要的旗舰作用。十余年间,学界对其发展状况进行了诸多研究。其中主要是论述某一区域(如“一带一路“、非洲等)、单一国别(如美国等)孔院或者单一孔院在教学情况、师资情况、承办项目或活动、资金状况等方面的发展现状;也有利用大数据,从整体上或者就某一区域(如“一带一路“等)论述现有孔子学院(课堂)地理分布,提出优化布局建议;还有通过文献计量学综述相关研究成果的研究。现有研究以个案情况分析为主,同时提出应用性分析或者建议为主,深层次理论解析较少。
三、孔子學院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调查
本研究选取孔子学院总部官方网站上2019年孔子学院(课堂)文化活动的新闻报道进行统计,旨在找到现今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域外传播的模式,分析其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结合当今形式,以问题为导向,试图找到能够使中国文化传播活动走出困境的模式,为海外中国文化传播者提供意见参考。
(一)不同地区孔子学院文化活动设置现状分析
通过对2019年466条孔子学院文化新闻报道进行统计,平均每所孔院开展文化活动的数量(文化活动开展率)以大洋洲最高,美洲次之,非洲最低。具体如下:
亚洲国家中韩国有28所孔子学院(课题),泰国有27所,开展文化活动报道最多的是泰国35次,韩国6次。活动出现频次最高的五项为歌曲、舞蹈、书法、舞龙舞狮、乐器。非洲地区以坦桑尼亚(6次)、南非(5次)、塞拉利昂(5次)、赤道几内亚(4次)的文化活动报道为多,而非洲孔子学院(课堂)开设最多的为肯尼亚,拥有4所可孔子学院和1所孔子课堂,此外埃及有2所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非洲开设项目频次前五名为歌曲、武术、舞蹈、书法、杂技,其中武术开设频次在非洲所有文化活动频次的近30%,为五大洲中最高,且教授的学生的武术表演曾登上国内湖南卫视春节联欢晚会。美洲国家中美国孔子学院开设文化活动新闻报道最多,占美洲地区总数的约53%。开展活动出现频次前五名分别为舞蹈、舞龙舞狮、歌曲、武术、乐器。欧洲国家中英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位居前列,这几国开设孔子学院(课堂)数量也较多,此外,法国孔子学院有18所,报道却只有3次。该地区项目出现最高的有歌曲、乐器、舞蹈、书籍、书法。其中值得注意是是,书籍/古籍相关活动在欧洲总数的约8%,为五大洲中最高。大洋洲中开展文化活动报道最多的是澳大利亚,有五次报道,其有20所孔子学院(课堂),其次新西兰和斐济分别有2次报道,两国拥有孔子学院(课堂)数量分别是3所和1所。
(二)不同文化层级的孔子学院文化活动设置现状分析
传播学中对于文化分层认可度较高的方式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主要包括中国概况、物质遗产和物质非遗产;行为文化主要指日常行为习惯、民风民俗;精神文化除了文学艺术外,也包括孝、礼、俭、谦、勤等价值观。通过对2019年官方网站上的文化活动报道以此作为分类标准,得到以下结果:60个国家(地区)381所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共设置了95项文化活动,1292次,物质文化39项,424次,行为文化出现最多,共59项,开展815次,精神文化最少,共6项,开展52次。其中,物质文化以乐器、剪纸、服饰、茶、美食等出现最多,行为文化舞蹈、歌曲、书法、武术、舞龙舞狮等出现最多,而精神文化以诗朗诵的形式出现最多。
四、问题与思考 (一)文化活动设置面临的问题
根据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文化活动出现的形式仍然以歌舞、乐器、剪纸、服饰、武术等表层、中层文化为主,涉及深层次精神文化的活动设置只占总数的4%,且多以诗词朗诵的形式出现,涉及哲学、价值观等内容非常少,而多数文化活动如出现频率较高的剪纸、舞龙舞狮、中国结等,即使在中国国内,也仅仅作为节日的一种民俗活动出现,与海外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相关性低,实践性和应用型较差,这就导致学生即使亲身参与中国文化活动,对中国文化活动的理解也较多只停留于表面,较少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中。同时,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受众规模更多停留于孔子学院内部的学生,真正走出学院,走向大街小巷的活动少之又少;此外,由于缺少以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关系角度进行的区域化、国别化的文化活动需求分析研究,以及文化活动标准化研究与效果评估测试,文化活动的开展没有固定的标准与教材,大都凭借教师的授课经验及文化感受设置,效果也难以保证。
(二)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职业”模式的思考
孔子学院面临的严峻形式,尤其是中国文化活动传播在部分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危机提醒我们,在文化活动设置中更应注意跨文化传播的方式方法,在文化传播方面也能够以平等互利为原则,在潜移默化中使世界了解我们,理解我们,从而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软实力。
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职业”模式在文化活动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广阔的探索空间,如孟加拉国南北大学孔子学院开設中国企业招聘会,泰国普吉中学孔子课堂开展导游培训活动,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开展“青年·文化·社会”科研实践研讨会等,在对中国企业、中国人文地理文化等进行传播的同时,也能够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就业等提供平台。在分析中国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基础上,对文化活动设置进行区域性、国别性区分,有针对性地、以需求为导向地在当地进行中国文化传播活动,鼓励一线文化活动传播者成功案例分享,致力于文化活动标准化研究、效果评估测试与文化教材的研发。
此外,加强多方合作,与地方高校、地方社区、地方企业等建设合作机制,让中国文化活动元素更加多元化,精准化。着力完善能够融入本土的、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职业”文化课程设置,构建孔子学院文化活动开展的理论体系,顺应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文化新形势,积极应对孔子学院转型升级带来的挑战,更好地使中华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王辉.新时代孔子学院的发展路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6-05(006).
[2]李宝贵.新时代孔子学院转型发展路径探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05):27-35.
[3]李万青.孔子学院文化传播活动现状分析———以国家汉办官网报道为例[J].戏剧丛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