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连年的扩招必然影响其课堂教学效果,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现状,并从师资、理念、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高职高专院校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高专;课堂教学;教师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进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而高职高专学校属于第三批、第四批录取,生源质量不是多高,所以在高职高专学校的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让众多老师无奈的情况,比如上课玩手机、讲笑话,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而下面却睡倒一片的情形屡见不鲜。作为老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喜欢上课,让课堂充满活力,把“三声”(掌声、笑声、辩论声)引进课堂,这将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把“万能钥匙”、“万事通”,学生的知识就是从老师嘴里得到的,老师理应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股脑地向学生灌输,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是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这种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这个中心环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捆在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太小,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培养人才
(一)要改变教师的态度与观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受理念支配的,教师只有更新了教学理念,才可能有全新的教学行为,才可能设计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或操作型高技术人才”。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强调“应用型”,说明培养目标定位在企业第一线的职业人才,而不是企业高层人才,这一点区别于本科培养目标;应用型“高技术”强调必须掌握企业第一线所必须的知识、技术和能力,“高技术”确定了与中专及一般的职业培训的区别。这个培养目标定位是基于三个理由:一是由市场需求结构决定的。据调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是比较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中基层人才需求数量大大高于高层人才需求数量,中基层应是本科以下学历层次的培养目标。二是由高职高专教学资源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无论是生源的文化基础、教学内容、修学年限,还是师资队伍状况等教学条件,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目前均有一定差距,故不能脱离实际,盲目与本科培养目标攀比。三是由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职业技术教育便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绝对不是精英教育,决定了其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只能是掌握企业各种实用职业技能的人才,而不是研究企业的专家、学者或企业管理的策划大师。当然,这个培养目标定位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毕业生今后工作中不能成为专家、学者或大师。
(三)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在我国高等教育系列中,高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存在心理劣势的,部分学生抱有自暴自弃的想法,在心底里没有把学习当回事,每天得过且过。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人生使命感和自信心,把技能学习与学生日后的就业和生活结合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今天学习的技能就是明天竞争的基础,生活从来不会怜悯没有信心和勇气的人,但生活会青睐有准备的人。比如《经济法》课程中,在讲到企业法律制度时请他们认真地思考:“如果我要创办企业,我要创办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我的企业将采取如上的哪种组织形式?理由是什么?我创办这样一家企业的可能性有多大?面临着什么困难?如何解决?”实践证明,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因为就业离他们并不远,而他们完全有可能通过创业来就业,创业需要他们必须懂得市场经济的知识、法律的知识等,因此在观念上,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因为需要是最好的动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发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自信心和人生使命感。
(四)教师应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是在教师单一的“教”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长此以往使学生缺少了主动思考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在高职教育中,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的核心,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的一切教学目的都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师生建立互动交流,在学生中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其激发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意识,形成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正确的职业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职教育中,教师要抛去长期传统教育模式中所形成的教学主体地位和心理优越感,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营造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成学生自由的学习行为、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在知识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课堂理论教学方法应由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启发式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优点是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步骤:即“布置课题、分析案例报告、课堂案例讨论、经验总结”。高职高专与本科虽都比较重视案例教学,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本科的案例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案例分析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脚点是为什么这样做;高职高专案例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案例的结果结论上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包括经验、方法、技巧,更注重今后运用这些经验、方法和技巧的能力,落脚点为应该如何做。同时,案例要求尽量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客观事实,以能够吸引学生。可以要求学生课外查找资料。教学时围绕这一问题,首先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分析案例或思考问题。教师和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事先设定或临场提出的问题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这种方法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很有帮助。而对于教师来讲,难点在于问题及案例的设计以及如何在解释之后引导、启发学生。
(二)可以采取课堂辩论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对某一具体事实中的争论性问题的辩论来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等。其突出特点是能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通过交流讨论,不断碰撞出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讲授《合同法》诚实守信的内容时,某教师以“诚信经营与企业成本的关系”为题组织辩论。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思考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要求与企业目标的关系。实践证明,通过课堂辩论,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分析问题也比以前更全面了。为了组织好课堂辩论,教师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热点问题,如在《刑事诉讼法》讲授中,让学生以“许霆案引发的法律思考”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按他们所持观点自由组合成不同的派别,并于课后搜集资料,然后进行课堂辩论。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就是很好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观点最终形成的过程。通常在课堂辩论前派别还会有调整,由于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之展示自我的动力促使课堂辩论时精彩纷呈,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辩论结束时教师再对学生辩论的结果及对问题的回答进行归纳,做出结论性描述。通过上述实践,高职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应用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
【关键词】高职高专;课堂教学;教师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进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而高职高专学校属于第三批、第四批录取,生源质量不是多高,所以在高职高专学校的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让众多老师无奈的情况,比如上课玩手机、讲笑话,老师在讲台上讲得唾沫横飞而下面却睡倒一片的情形屡见不鲜。作为老师应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喜欢上课,让课堂充满活力,把“三声”(掌声、笑声、辩论声)引进课堂,这将是本文要论述的重点。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源泉,是把“万能钥匙”、“万事通”,学生的知识就是从老师嘴里得到的,老师理应处于教学的中心地位。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就成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股脑地向学生灌输,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是昏昏欲睡,死气沉沉。这种教学往往忽略了学生这个中心环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捆在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太小,极大地影响了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培养人才
(一)要改变教师的态度与观念
正确的教学理念是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的前提和关键。因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受理念支配的,教师只有更新了教学理念,才可能有全新的教学行为,才可能设计出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二)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
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或操作型高技术人才”。其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强调“应用型”,说明培养目标定位在企业第一线的职业人才,而不是企业高层人才,这一点区别于本科培养目标;应用型“高技术”强调必须掌握企业第一线所必须的知识、技术和能力,“高技术”确定了与中专及一般的职业培训的区别。这个培养目标定位是基于三个理由:一是由市场需求结构决定的。据调查,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结构是比较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中基层人才需求数量大大高于高层人才需求数量,中基层应是本科以下学历层次的培养目标。二是由高职高专教学资源条件的特点所决定的。无论是生源的文化基础、教学内容、修学年限,还是师资队伍状况等教学条件,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目前均有一定差距,故不能脱离实际,盲目与本科培养目标攀比。三是由职业技术教育自身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职业技术教育便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绝对不是精英教育,决定了其高职高专培养的人才只能是掌握企业各种实用职业技能的人才,而不是研究企业的专家、学者或企业管理的策划大师。当然,这个培养目标定位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毕业生今后工作中不能成为专家、学者或大师。
(三)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使命感
在我国高等教育系列中,高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存在心理劣势的,部分学生抱有自暴自弃的想法,在心底里没有把学习当回事,每天得过且过。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人生使命感和自信心,把技能学习与学生日后的就业和生活结合起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让学生意识到今天学习的技能就是明天竞争的基础,生活从来不会怜悯没有信心和勇气的人,但生活会青睐有准备的人。比如《经济法》课程中,在讲到企业法律制度时请他们认真地思考:“如果我要创办企业,我要创办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我的企业将采取如上的哪种组织形式?理由是什么?我创办这样一家企业的可能性有多大?面临着什么困难?如何解决?”实践证明,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因为就业离他们并不远,而他们完全有可能通过创业来就业,创业需要他们必须懂得市场经济的知识、法律的知识等,因此在观念上,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因为需要是最好的动力。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发现了自我价值,增强了自信心和人生使命感。
(四)教师应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是在教师单一的“教”的理念下进行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长此以往使学生缺少了主动思考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在高职教育中,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的核心,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学生展开,教师的一切教学目的都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因此师生建立互动交流,在学生中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使其激发出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意识,形成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正确的职业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在高职教育中,教师要抛去长期传统教育模式中所形成的教学主体地位和心理优越感,置身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营造自然、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成学生自由的学习行为、自主的探究精神、合作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这些在知识领域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课堂理论教学方法应由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启发式的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优点是用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在具体的案例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四个步骤:即“布置课题、分析案例报告、课堂案例讨论、经验总结”。高职高专与本科虽都比较重视案例教学,但二者的侧重点不同,本科的案例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案例分析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落脚点是为什么这样做;高职高专案例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案例的结果结论上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包括经验、方法、技巧,更注重今后运用这些经验、方法和技巧的能力,落脚点为应该如何做。同时,案例要求尽量是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客观事实,以能够吸引学生。可以要求学生课外查找资料。教学时围绕这一问题,首先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分析案例或思考问题。教师和学生通过解决一系列事先设定或临场提出的问题达到教与学的目的。这种方法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自己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很有帮助。而对于教师来讲,难点在于问题及案例的设计以及如何在解释之后引导、启发学生。
(二)可以采取课堂辩论教学法
这种教学方法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对某一具体事实中的争论性问题的辩论来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等。其突出特点是能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让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通过交流讨论,不断碰撞出思维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在讲授《合同法》诚实守信的内容时,某教师以“诚信经营与企业成本的关系”为题组织辩论。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思考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要求与企业目标的关系。实践证明,通过课堂辩论,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分析问题也比以前更全面了。为了组织好课堂辩论,教师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热点问题,如在《刑事诉讼法》讲授中,让学生以“许霆案引发的法律思考”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然后按他们所持观点自由组合成不同的派别,并于课后搜集资料,然后进行课堂辩论。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过程就是很好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观点最终形成的过程。通常在课堂辩论前派别还会有调整,由于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加之展示自我的动力促使课堂辩论时精彩纷呈,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辩论结束时教师再对学生辩论的结果及对问题的回答进行归纳,做出结论性描述。通过上述实践,高职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实践应用能力都会得到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