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生都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一篇文采斐然的文章,却往往事与愿违。有不少考生,作文不分轻重,平均用力,整篇文章没有“出彩”之处,致使阅卷老师没能留下深刻印象,也就能难得高分,如何才能让高考作文“出彩”?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立意新颖独特,力避俗套
作文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与立意是否正确、深刻、新颖。文章立意如果巧妙而与众不同,“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那就会在千万份试卷中脱颖而出,获得喝彩。例如,2005年北京市高考作文“安”,一考生写《说“安”》,开篇写道:“古人造字,喻形寓意。何为‘安’也?室中有女即为安。”中间指出不少人对“女子”的误解。作者通过对王昭君、西施及武则天的举例,谈论了女子同样能使家安、国安,得出结论:“室中有女便为安,有女子的家才像个家。有女子的家便是个安定的家,安祥的家,安逸的家,安然的家。”这篇独辟蹊径的文章,立意新颖,分析有理有据,让阅卷的老师眼为之一亮,得高分应是在情理之中。
二、巧拟题善点题
话题作文,自主拟题。标题是文章内容与读者情感之间的第一媒介。一个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犹如一双又美丽又明亮的大眼睛,让人一见钟情,激起读者阅读的愿望。但有些考生要么直接用“话题”作为题目,要么草草拟就一个题目。放弃了一次展示才华的绝好机会,同时,犯了话题作文的大忌。
如何拟题,匠心独运。可巧妙引用,例如,“诚信”话题——“一句话,一辈子”、《若为诚信故,一切皆可抛》。可运用修辞,例如“诚信”话题——《守住你的金矿》。可化用数学公式,例如“诚信”话题——《诚实 信用=财富》。可巧设意境,例如,“自信”话题——《坐看流星划空时》。
有好的标题,还要有好的内容,这方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还要善于点题。点题,就是把中心句放在文章的显要处,如开头或结尾,或总结性的词句后面,在形式上,亦可单独成段,如此,能引起阅读者的重视。例如,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把点题句放在首段:“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句话,提纲挈领,既抒写了对故都之秋的怀念、眷恋,又寄寓着对淡泊、恬静、悠闲生活的向往,同时,又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思、落寞之情,可称全文“文眼”。《雄关赋》(作者峻青)的点题句在结尾:“而真正坚固的雄关,只有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这,就是信念。”这句点睛之笔,从眼前的“雄关”,联想到心中的“雄关”,表达了对祖国事业坚贞不渝的信念。
考生的作文,宜于醒目位置点题,因为阅卷老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领会一个很含蓄的题旨。
三、开头要精彩
文章开头好,能让阅卷老师另眼相看,起到先声夺人的积极效果,名家名篇即是范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使读者浮想联翩,欲求其因。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开头生动形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的痣一点。”用比喻句点明“小屋”与“山”的关系。2005年湖北一考生在《近观与遥望》的开头写道:“庐山需要近观,近观其清溪怪石,七彩洞岩千姿百态;庐山需要遥望,遥望其烟云环绕,水雾缭绕。麦田需要近观,近观朵朵麦穗饱满欲坠;麦田需要遥望,遥望滚滚的麦浪,向蓝天泼撒金黄。生活需要近观,阳光的绚丽,小鸟的欢鸣,路人的微笑,点点的细节让生活那么快乐美好;生活需要遥望,当你站在命运的山巅上,遥看那曾经让你无比痛苦的挫折——原来它们是那么渺小。”这段开头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妙笔生花,文采斐然,启人思考又紧扣题旨。好的开头,可故事新编,推陈出新;可巧设题记,提纲挈领;可妙用诗句,诗意盎然;可引用名言,充满哲理。
四、结尾要画龙点睛
“龙”画毕,点“睛”即飞。古人说:“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作文结尾是留给阅卷老师总体印象的关键之处,须多下功夫。首尾呼应式的结尾,是极常见的一种收束方法,这种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浑然一体的感觉。还有的结尾,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如《故都的秋》,结尾写到:“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神来之笔,一锤定音,余音袅袅,令人回味。再有抒情议论式的结尾,这种方式,能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作者情感的波澜,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结尾写到:“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结尾使读者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又与前文浑然一体,结尾方式,不一而足。考生采用哪种方式,要根据行文与自已平时的积累而定。
综上所述,作文出彩,似能够找出几条规律,只要考场上多加注意,考生平时勤于练习,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杨艳春,女,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一、立意新颖独特,力避俗套
作文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题与立意是否正确、深刻、新颖。文章立意如果巧妙而与众不同,“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那就会在千万份试卷中脱颖而出,获得喝彩。例如,2005年北京市高考作文“安”,一考生写《说“安”》,开篇写道:“古人造字,喻形寓意。何为‘安’也?室中有女即为安。”中间指出不少人对“女子”的误解。作者通过对王昭君、西施及武则天的举例,谈论了女子同样能使家安、国安,得出结论:“室中有女便为安,有女子的家才像个家。有女子的家便是个安定的家,安祥的家,安逸的家,安然的家。”这篇独辟蹊径的文章,立意新颖,分析有理有据,让阅卷的老师眼为之一亮,得高分应是在情理之中。
二、巧拟题善点题
话题作文,自主拟题。标题是文章内容与读者情感之间的第一媒介。一个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魅力四射,犹如一双又美丽又明亮的大眼睛,让人一见钟情,激起读者阅读的愿望。但有些考生要么直接用“话题”作为题目,要么草草拟就一个题目。放弃了一次展示才华的绝好机会,同时,犯了话题作文的大忌。
如何拟题,匠心独运。可巧妙引用,例如,“诚信”话题——“一句话,一辈子”、《若为诚信故,一切皆可抛》。可运用修辞,例如“诚信”话题——《守住你的金矿》。可化用数学公式,例如“诚信”话题——《诚实 信用=财富》。可巧设意境,例如,“自信”话题——《坐看流星划空时》。
有好的标题,还要有好的内容,这方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因此,在写作过程中,还要善于点题。点题,就是把中心句放在文章的显要处,如开头或结尾,或总结性的词句后面,在形式上,亦可单独成段,如此,能引起阅读者的重视。例如,散文名篇《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把点题句放在首段:“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这句话,提纲挈领,既抒写了对故都之秋的怀念、眷恋,又寄寓着对淡泊、恬静、悠闲生活的向往,同时,又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思、落寞之情,可称全文“文眼”。《雄关赋》(作者峻青)的点题句在结尾:“而真正坚固的雄关,只有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这,就是信念。”这句点睛之笔,从眼前的“雄关”,联想到心中的“雄关”,表达了对祖国事业坚贞不渝的信念。
考生的作文,宜于醒目位置点题,因为阅卷老师往往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领会一个很含蓄的题旨。
三、开头要精彩
文章开头好,能让阅卷老师另眼相看,起到先声夺人的积极效果,名家名篇即是范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开头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使读者浮想联翩,欲求其因。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开头生动形象:“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的痣一点。”用比喻句点明“小屋”与“山”的关系。2005年湖北一考生在《近观与遥望》的开头写道:“庐山需要近观,近观其清溪怪石,七彩洞岩千姿百态;庐山需要遥望,遥望其烟云环绕,水雾缭绕。麦田需要近观,近观朵朵麦穗饱满欲坠;麦田需要遥望,遥望滚滚的麦浪,向蓝天泼撒金黄。生活需要近观,阳光的绚丽,小鸟的欢鸣,路人的微笑,点点的细节让生活那么快乐美好;生活需要遥望,当你站在命运的山巅上,遥看那曾经让你无比痛苦的挫折——原来它们是那么渺小。”这段开头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妙笔生花,文采斐然,启人思考又紧扣题旨。好的开头,可故事新编,推陈出新;可巧设题记,提纲挈领;可妙用诗句,诗意盎然;可引用名言,充满哲理。
四、结尾要画龙点睛
“龙”画毕,点“睛”即飞。古人说:“好的结尾,犹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作文结尾是留给阅卷老师总体印象的关键之处,须多下功夫。首尾呼应式的结尾,是极常见的一种收束方法,这种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浑然一体的感觉。还有的结尾,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如《故都的秋》,结尾写到:“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神来之笔,一锤定音,余音袅袅,令人回味。再有抒情议论式的结尾,这种方式,能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作者情感的波澜,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作者:魏巍)结尾写到:“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结尾使读者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又与前文浑然一体,结尾方式,不一而足。考生采用哪种方式,要根据行文与自已平时的积累而定。
综上所述,作文出彩,似能够找出几条规律,只要考场上多加注意,考生平时勤于练习,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杨艳春,女,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