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探究不仅限于课堂,物理课外实验也可以成为物理教材的重要内容,使物理课堂得到有效的拓展和延伸。推行课外物理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教师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摒弃课堂“专制”,正确认识开展课外物理实验的优势;适时指导课外实验,有效拓展和延伸物理课堂。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8-0066-02
[作者简介]王国华(1973—),男,江苏张家港人,本科,江苏省张家港第八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和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然而,由于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与平均分等学校考评制度的存在,在现行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已退缩到从属、验证性的地位,给许多学生留下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所有实验都要在课堂上,一定要利用实验仪器才能完成。课堂物理实验也往往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进度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别等原因,变得“规矩”,基本上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可见,传统的“重课堂、轻课外”的做法与新课程改革理念背道而驰。
课外实验是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补充和延伸。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可以大大丰富感性认识,加强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课外小实验或观察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动脑能力,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物理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应重视课外小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作用,通过适度开展学生课外实验与实践活动来弥补传统课堂将实验限制在课堂的不足,给学生提供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摒弃课堂“专制”,正确认识开展课外物理实验的优势
课外实验不受时间、教材的限制,可根据学生的喜好、能力、实验条件而改变,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体验空间中发挥想象,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课堂实验由于课堂教学要兼顾教学进度和学生的达成率,不可能过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摒弃物理实验课堂“专制”,推行课外实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学生通过课前实验,可降低自学中遇到问题的难度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例如在自学摩擦力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做“筷子提米”等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到摩擦力的存在,并初步认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课前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生通过课后实验,及时巩固、加深对课堂所学概念的理解
课外实验与课堂教学是密切联系的。课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化与活化在课堂上已掌握的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以后,教师可以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学生:“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如果直接让学生直接回答,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学生认为落在手后面。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时会有障碍。如果能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抓住反馈及时矫正,学生便容易接受。所以教师可不妨先让学生猜想可能是什么答案,再引导学生平时坐公交车时做实验验证,并分析其中的道理。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调节教学内容、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尽快纠正偏差,才能做到讲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通过课外实验,能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实验题让学生进行设计并在课余完成。例如:利用注射器,你能做哪些实验?给你一支削好的长铅笔,请用它设计两个物理小实验。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可以从力学、运动学、光学、热学、电学等方面来考虑,如在太阳光或灯光下,将一支铅笔笔直立在地面上,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将铅笔芯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过一段时间铅笔芯的另一端也发热,说明“铅笔芯是热的良导体”;将导线的一端与铅芯的一端接好,另一端在铅笔芯上滑动,改变铅笔芯连入电路的长短,发现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此实验能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二、适时指导课外实验,有效拓展和延伸物理课堂
课外实验虽然是学生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但同样离不开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教师在实验前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加强指导和督促;每一阶段要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成果展示,通过交流与展示提高学生的成就感。通过互相交流可以营造崇尚科学、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不让课外实验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一)课外实验用品的选择
进行课外实验首先需要合适的实验器材。如何寻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是学生碰到的主要问题。由于每个学生探究的问题不同,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没有必要一一帮他们解决。教师通过科学家欧姆和发明家爱迪生的事迹,触发学生寻找实验器材和自制实验仪器的灵感,让学生主动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身边很多小东西都能成为物理实验的器材。
(二)制定相应的课外实验课题
课外小实验可以不受大纲、教材的限制。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分阶段给出一张课外小实验课题清单,供同学选做;也可让能力强的学生自定课题。实验的形式按课题内容的不同可独立,也可分组合作。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土电话;再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制小孔照相机;在学习透镜成像规律后,让学生开展近视眼的问卷调查活动。这些小制作、小调查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领略成功的欣喜,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
(三)及时做好情况的反馈和问题的解决工作
开展课外实验,要经常了解学生实验的开展情况,加强督促,抓好落实。由于课余时间和学生探究能力的限制,实验实施过程中有些细节和困难需要教师及时地做出点拨,否则实验可能不能顺利完成,或即使完成也起不到相应的效果。学生借助实验笔记形式可及时向教师反馈实验进展。教师从中了解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批语或当面指导的方式指出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或难点的解决方法。
总之,现代中小学教育既要为高等教育培养输送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学子,也要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初步掌握一定实践与探究能力的学子。做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衔接工作,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腾飞,扎扎实实做好物理教学工作,是我们奋战在一线上的物理教师的职责。如果物理实验能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课外的实验探究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张晓明.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开展策略[J].中学物理,2013(3).
[2]刘福宽.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之新思路[J].物理教学探讨,2007(2).
[3]李燕.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小实验作用之初探[J].新课程,2010(7).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712(2014)08-0066-02
[作者简介]王国华(1973—),男,江苏张家港人,本科,江苏省张家港第八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和实验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然而,由于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与平均分等学校考评制度的存在,在现行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实验已退缩到从属、验证性的地位,给许多学生留下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所有实验都要在课堂上,一定要利用实验仪器才能完成。课堂物理实验也往往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进度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别等原因,变得“规矩”,基本上不能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可见,传统的“重课堂、轻课外”的做法与新课程改革理念背道而驰。
课外实验是课堂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补充和延伸。学生通过课外实验可以大大丰富感性认识,加强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课外小实验或观察性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动脑能力,把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物理知识的学习充满乐趣,也能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教师应重视课外小实验和探究性实验对初中物理教学的作用,通过适度开展学生课外实验与实践活动来弥补传统课堂将实验限制在课堂的不足,给学生提供多观察、多动手、多思考的机会,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摒弃课堂“专制”,正确认识开展课外物理实验的优势
课外实验不受时间、教材的限制,可根据学生的喜好、能力、实验条件而改变,可以让学生在自由的体验空间中发挥想象,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课堂实验由于课堂教学要兼顾教学进度和学生的达成率,不可能过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应摒弃物理实验课堂“专制”,推行课外实验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一)学生通过课前实验,可降低自学中遇到问题的难度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例如在自学摩擦力之前,教师可布置学生做“筷子提米”等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体会到摩擦力的存在,并初步认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课前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
(二)学生通过课后实验,及时巩固、加深对课堂所学概念的理解
课外实验与课堂教学是密切联系的。课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化与活化在课堂上已掌握的物理知识。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以后,教师可以用这样一道题目来检测学生:“你坐在向前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上抛,问当钥匙落下来时是落在手里,还是落在手后面。”如果直接让学生直接回答,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学生认为落在手后面。这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时会有障碍。如果能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抓住反馈及时矫正,学生便容易接受。所以教师可不妨先让学生猜想可能是什么答案,再引导学生平时坐公交车时做实验验证,并分析其中的道理。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调节教学内容、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尽快纠正偏差,才能做到讲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学生通过课外实验,能加强创新思维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实验题让学生进行设计并在课余完成。例如:利用注射器,你能做哪些实验?给你一支削好的长铅笔,请用它设计两个物理小实验。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可以从力学、运动学、光学、热学、电学等方面来考虑,如在太阳光或灯光下,将一支铅笔笔直立在地面上,会出现铅笔的影子,说明“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将铅笔芯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过一段时间铅笔芯的另一端也发热,说明“铅笔芯是热的良导体”;将导线的一端与铅芯的一端接好,另一端在铅笔芯上滑动,改变铅笔芯连入电路的长短,发现灯泡的亮度发生改变,此实验能说明滑动变阻器的原理。
二、适时指导课外实验,有效拓展和延伸物理课堂
课外实验虽然是学生在课外或家里完成的,但同样离不开教师适时、适度的指导。教师在实验前要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加强指导和督促;每一阶段要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成果展示,通过交流与展示提高学生的成就感。通过互相交流可以营造崇尚科学、创新学习的良好氛围,不让课外实验流于形式,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一)课外实验用品的选择
进行课外实验首先需要合适的实验器材。如何寻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是学生碰到的主要问题。由于每个学生探究的问题不同,教师不可能面面俱到,也没有必要一一帮他们解决。教师通过科学家欧姆和发明家爱迪生的事迹,触发学生寻找实验器材和自制实验仪器的灵感,让学生主动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身边很多小东西都能成为物理实验的器材。
(二)制定相应的课外实验课题
课外小实验可以不受大纲、教材的限制。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分阶段给出一张课外小实验课题清单,供同学选做;也可让能力强的学生自定课题。实验的形式按课题内容的不同可独立,也可分组合作。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制作土电话;再如,在学习光的直线传播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制小孔照相机;在学习透镜成像规律后,让学生开展近视眼的问卷调查活动。这些小制作、小调查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后生活,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领略成功的欣喜,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
(三)及时做好情况的反馈和问题的解决工作
开展课外实验,要经常了解学生实验的开展情况,加强督促,抓好落实。由于课余时间和学生探究能力的限制,实验实施过程中有些细节和困难需要教师及时地做出点拨,否则实验可能不能顺利完成,或即使完成也起不到相应的效果。学生借助实验笔记形式可及时向教师反馈实验进展。教师从中了解存在的问题,再通过批语或当面指导的方式指出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或难点的解决方法。
总之,现代中小学教育既要为高等教育培养输送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学子,也要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初步掌握一定实践与探究能力的学子。做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衔接工作,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腾飞,扎扎实实做好物理教学工作,是我们奋战在一线上的物理教师的职责。如果物理实验能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课外的实验探究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张晓明.初中物理课外实验开展策略[J].中学物理,2013(3).
[2]刘福宽.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之新思路[J].物理教学探讨,2007(2).
[3]李燕.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小实验作用之初探[J].新课程,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