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中锋或是前锋,你的脑海里首先会出现哪位球星的身影备出现哪些精彩的镜头,是梅阿查一提着球裤罚进点球还是莱昂尼达斯的倒挂金钩?是巴斯滕的零角度凌空抽射还是比埃霍夫用头顶出的弧线,是巴蒂势大力沉的重炮轰门还是罗纳尔多的钟摆式过人,是希勒雷霆万钧的头球还是伊布眼花缭乱的盘带?是克雷斯波心有灵犀的无球跑动还是德罗巴硬桥硬马的身体冲撞?
进球是足球比赛最大的魅力之一,肩负进球重任的前锋是球队的主角,他们是球迷和教练们的宠儿。是战绩和观赏性的源泉。绿苗场上涌现过无数载入史册的锋线巨星,但是足球发展到今天,笼罩在前锋身上的一些光环逐渐褪去了。现在谈到前锋时,人们是否会想到愈发流行的单前锋战术(争夺去年世界杯和今年欧洲冠军杯的四支球队,都只采用了一名前锋)?是否会想起保莱塔和库伊特在锋线上的孤立无援碌碌无为?是否会想到斯帕莱蒂在罗马队采用的更为极端的“无锋阵型”?是否会想起卡卡击败各路中锋。成为本届冠军联赛的最佳射手?是否想起德罗巴的笨拙停球和劳尔的积极防守?是否会想起吉拉迪诺在米兰的艰难处境?
前锋这个角色发生的变化,跟足球整体风貌的变化脱离不了关系,通过前锋在不同年代的不同表现,可以一窥足球的渊源和流向。
中锋的起源
查普曼的WM阵型是现代足球的基石,WM引入和重新塑造的一些位置沿袭至今,比如中后卫、组织者和边锋,还有就是中锋。WM战术体系影响深远,它的问世,离不开规则的变动、天才的头脑以及查普曼的从谏如流。
1925年2月11日,纽卡斯尔和博里进行了一场互交白卷的甲级联赛,这已是纽卡斯尔队该赛季的第6场零比零。英格兰足总坐不住了,他们认为进球少的罪魁祸首是越位规则,开始酝酿修改。4个月后,也就是1925年6月15日,英格兰足总在会议上通过了新规则。新的越位规则为:在传球给进攻球员的瞬间,该球员前方的防守方队员如果不足两人,那么这名球员为“越位”,之前为三人。
1925-26赛季是新规则生效的第一个赛季,阿森纳队开局不利,他们在纽卡斯尔输了个04,纽卡斯尔队的中前卫名叫斯班塞,25年后他告诉著名的足球记者布赖恩·格伦威尔,他在这场比赛里实际上踢的是中后卫。
阿森纳马上就要同西汉姆联交手,一位名叫巴肯的队员意识到战术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他向查普曼建议把中前卫布特勒的位置后撤到两名后卫之间,一起组成三后卫防线,布特勒尽管本人不太愿意,还是照着这么做了。为了弥补布特勒回撤引起的空缺,巴肯又建议他自己的位置也相应后撤,在前锋的身后进行活动。查普曼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他没有完全按照巴肯说的做,而是选择了另外一名球员内尔。完成战术调整之后阿森纳如愿击败了西汉姆联,他们开始连战连捷,步入了辉煌时期,从此之后阿森纳和WM阵型一起载人了史册。
阿森纳的做法说明:
首先,WM阵型是从235阵型调整而来,中前卫(布特勒)回撤到后卫线,两名后卫的位置推至边路。原来的左前卫和右前卫则向内收,看管进攻方的内锋。边锋和中锋的位置向前移,两个内锋保持拖后的纵深,成为三个锋线尖刀人物身后的组织者。
其次,WM体系有很多种调整,但三后卫是这种战术体系的根基,新规则实行后球队不能像从前那样依赖造越位来进行防守,出现了人盯人,防守变得更有组织,投入的人数也逐渐增多,现代足球防守的雏形逐渐显露了出来。
总体而言。相比于235阵型里5名前锋拥挤在一起的混沌,WM阵型让边锋和中锋的划分更为明确,边锋在这种体系中成为关键因素,大多数进攻通过边锋的边路传中发起,抢点射门成了中锋的主要任务。跟过去相比,中锋和盯人后卫之间发生了更多的身体对抗,因此需要具备更强壮的体格,而且内锋已经位置回撤。中锋显得形单影只,跟现在的单前锋有些类似。
WM让中锋从脚法华丽的控球大师逐渐转变成身高体壮的撞城锤。中锋位置在WM问世之前肯定就已存在,但是至少可以说,WM让这一位置的要求和职责发生了明显变化,查普曼本人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在为新的战术体系寻找球员时,他购买了一个又一个中锋,但始终没有找到特别满意的人选。
中锋的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匈牙利队普斯卡什、科奇士和希代古提等人组成的锋线无坚不摧,他们组成的M进攻体系,是中锋这一位置发展演变的结果,位置回撤的中锋可以被视为那种经典的中场组织者的起源。
1930年世界杯时,进攻型中前卫还显赫一时,但是在1954年世界杯之前就已经行将没落,注意力被转移到了中锋身上,最后匈牙利队发展出了“回撤中锋”。查普曼引入了第三名后卫,让中锋的面貌发生了改观。高大强壮的球员才能踢好中锋,但是匈牙利缺乏身强力壮的中锋,布达佩斯一支甲级队的教练布克维面对这个问题时采取了回避方式,他的做法是把中锋后移到中场,中锋的角色由两名内锋承担,w被完全颠倒。威力十足的M横空出世了。
布克维手下的中锋帕罗塔什首先尝试了这种踢法,但他的心脏总有问题,于是天降大任,希代古提获得了命运的垂青。这种中锋后撤战术大获成功,后来成为了古斯塔沃·塞贝岑执教的匈牙利国家队的战术基石,希代古提也成为了那支匈牙利队前场的战术核心。
主教练塞贝岑让中锋希代古提位置后撤,埋伏在科奇士和普斯卡什的身后。三人组成了三叉戢,从而组成了M进攻阵型,1953年匈牙利国家队在温布利大胜英格兰队,采用的阵型大致为MM或者3214,其中这个1就是希代古提,希代古提频频回撤到中场拿球,将中后卫吸引出来。他身披传统中锋所穿的9号球衣。却不像中锋那样顶在禁区里,而是频频出现在中场,神出鬼没的跑动让习惯了盯防中锋的英格兰队中后卫摸不着头脑。当时希代古提的位置就相当于现在的“前腰”,尽管中锋和“前腰”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希代古提在前锋身后策动进攻。同时自己也可以亲自操刀解决战斗,他在这场比赛里上演了帽子戏法。科奇士和普斯卡什两人充当进攻箭头,充分利用了希代古提创造出的空间。匈牙利的攻击手跑位熟练,不断交叉换位,火力十足,最后以6.3大胜马修斯和拉姆塞领衔的英格兰队。一败涂地的英格兰人不甘受辱,几个月后远征布达佩斯试图挽回颜面。结果输的更惨,17。
匈牙利队让中锋回撤的做法得到了巴西队的仿效,流行开来后并经历过漫长的岁月,诞生出一代又一代太师级的中场指挥官,普拉蒂尼、济科、鲁伊·科斯塔,还有齐达内,在历史发展脉络中,他们传承着希代古提的衣钵。
锋线球员的分类
关于前锋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名词,如中锋、射手、目标球员、二中锋、小前锋、攻击手,9号半,还有影子前锋,简直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不同的术语有的是指场上位置,有的是指球员的技术类型,它们源自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理解、乃至不同的偏好。比如射手(striker)是根据球员的职责来进行 命名,而中锋(centre-forward)则是着眼于场上的位置,两者的描述对象是同一个,这两个词也常常混用,“striker”常常也被翻译成中锋。
所有的前锋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中锋和二前锋。
中锋(相近的词有射手和目标球员)通常是个以进球为己任的纯粹杀手,往往身材高大而且头球出色。球员需要具备灵敏的嗅觉、精湛的射门技术、以及过硬的身体素质,代表球员有希勒、特雷泽盖、维耶里和巴斯滕。比较另类的是亨利和因扎吉。亨利的技术风格独具特色,被他的队友称为“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中锋,也是最不像中锋的中锋”,安切洛蒂说自己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没能意识到亨利可以被培养成中锋,在安切洛蒂手下亨利踢的是中场边路。亨利身材高大却头球很差,速度奇快,脚下技术细腻,被阿森纳主帅温格赋予了充分自由。亨利不会待在禁区里等待机会,他招牌式的进攻是从中场左路开始高速带球,在人群当中闪挪腾跃后将球送进大门。他还善于给队友送出妙传,他自己对此也十分满意,2002-03赛季亨利贡献了23次助攻,“这的确是我表现最佳的一个赛季。我攻入了41粒球,但最令我满意的是英超赛场上的23次助攻。”因扎吉更是一个奇迹,他刚刚在冠军杯决赛和欧洲杯预选赛上连续梅开二度。身体瘦弱几乎一碰就倒,盘带技术也上不了台面,带起球来磕磕绊绊,但因扎吉对进球有着近乎狂热般的渴望,在禁区内的灵感超人一筹,世界足坛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内斯塔曾说过,意甲里两个前锋最难防,一个是罗纳尔多,一个是因扎吉。
二前锋(相近的词有拖后前锋、二中锋、小前锋、影子前锋和做球手)是像博格坎普、皮埃罗、迪米凯莱和穆图那样的球员,过去劳尔在和莫伦特斯一起搭档时,踢的差不多也是个二前锋。他们在场上的位置通常靠后一些,活动范围也更大,能够把握机会自己解决战斗,但还要善于在中前场穿针引线,给锋线搭档创造出得分机会。这类球员通常身材不高但快速灵活,技术全面,盘带出色。迪米凯莱曾说:“我更喜欢踢二中锋,对方的后卫集中注意力去对付中锋,我会充分利用好这一点。”一个高大的善于把握机会的中锋,再加上一个灵巧的善于创造机会的二前锋,这种互补的锋线组合曾是意大利国家队的传统,率队获得1982年世界杯的烟斗教练贝尔佐特酷爱这种搭配,参加1994年世界杯时巴乔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把意大利带进了决赛,当时他踢的就是二前锋,和他搭档的是马萨罗。
有些天赋异秉的球员无所不能,很难被严格地归到中锋或二前锋当中,像中前场几个位置都游刃有余的小罗。其次,有时候为了全局考虑,教练会让球员去踢自己不怎么得心应手的位置,埃里克森和弗格森都曾让鲁尼顶在阵型的最顶端。另外,就像马特乌斯踢过多个位置一样,一些锋线球员经历过转型。总之,无论指的是场上位置还是技术特点,中锋和二前锋之间都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速度奇快的埃托奥来到巴萨后曾和小罗、久利一起组成了三叉戢,克鲁伊夫评价说,“原本他是个二前锋,踢中锋现在取得了成功。”身材袖珍的萨维奥拉也曾出现在中锋位置上,这是因为他自己天赋过人,身边出任边锋的队友,如小罗和路易斯·加西亚能够内切后给他提供短传。更令人称奇的是国际米兰的当家花旦伊布拉希莫维奇,体格惊人让最强壮的后卫也占不了便宜,技术华丽一次次将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射门得分易如反掌,送出妙传不费吹灰之力,还能承担一部分组织者的职责,这真是足球场上的一朵奇葩。
锋线的发展趋势
《国际足联1998年世界杯技术报告》中谈道:
“绝大多数球队在阵容中包括两名中锋,但是他们的职责差别很大。一些球队采用了两名中锋,他们努力获得射门位置,利用中场和边后卫创造的机会射门。这类组合包括德国队的比埃霍夫和克林斯曼,巴西队的罗纳尔多和贝贝托,荷兰队的博格坎普和克鲁伊维特。在其他球队中,只有一名前锋是突在最前面的“终结者”,他的同伴则为其扯动出空间,提供传球和创造进球良机。选择这种锋线组合的有智利队(萨拉斯和萨莫拉诺),意大利队(维耶里和皮埃罗或巴乔),以及克罗地亚队(苏克和弗拉奥维奇或尤尔契奇)。”
“在1998年世界杯上有一点逐渐变得明朗,那就是现在的中锋必须能做球控球,为同伴创造机会,同时自己不浪费机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中锋位置得到了保留,如果一名球员能够展现出上文提到的那些才能,他就不必参与防守——进球数节节上升的话,所有人都会满意。”
“现在成为顶级球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教练进行的讨论以及对比赛和训练进行的观察表明,球员的全面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球员必须能攻善守;在必要情况下他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去理解乃至去踢不同的位置。那种纯粹的“专家”仍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可以把某项任务完成得特别出色,并且不被安排其他职责(例如苏克、维耶里和罗纳尔多),但是他必须能够一直把某项任务完成得非常不错,以使得教练无法舍弃他。如果他的表现“打了盹”,那么一名更为全面的球员马上会取代他。”
这几段话比较好的概括了锋线球员的发展趋势一一随着时间的流逝,前锋的数量逐渐减少,能力和任务也更加全面,中场球员的进球数提高了。其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现在依然适用,并且更为明朗,比如“有的球队只有一名前锋是突在最前面的‘终结者’”,还有“现在的前锋必须能做球控球,为同伴创造机会,同时自己不浪费机会。”现在最火的几名前锋,如比利亚和贝尔巴托夫,都符合这样的特点。
中锋的艰难处境
2005年夏天,刚刚痛失冠军杯的AC米兰花费2400万欧元引进了吉拉迪诺。两个赛季下来吉拉迪诺一共进了29球,刚刚结束的这个赛季他曾遭遇进球荒,在欧洲赛场上迟迟等不来第一个进球。在冠军杯决赛等紧要关头,安切洛蒂仍然选择了老将因扎吉,赛季结束后又传出了米兰要引进前锋的传闻,有媒体报道说,吉拉迪诺表示买新前锋的话自己就要求转会。
吉拉迪诺曾被视为同时具备维耶里的力量和因扎吉的灵敏,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他既不具备维耶里那么出众的体格,也不具备因扎吉超人的捕捉战机能力,他擅长灵巧地摆脱后卫然后精确地射门,作为中锋身体对抗不占优势,充当桥头堡的话未免太浪费人才,踢二前锋的话盘带技术又太一般。他在帕尔马队时出任单中锋,但那时能够独享中场指挥官莫菲奥和边路好手布雷西亚诺创造出的大量机会。在米兰的4321圣诞树阵型里,单前锋的身后是卡卡和西多夫,按照安切洛蒂的布置,卡卡既是一个“9号半(trequartista)”,也是一个前锋,有机会就要自己射门,这让卡卡成了本赛季欧冠的最佳射手。米兰的战术倚重中路,边路进攻多由边后卫来进行传中,吉拉迪诺在中路抢点时就体现出了同维耶里的差距——他有些瘦弱,同后卫发生身体对抗时略显吃力,强壮的维耶里用手臂就可以把后卫“搬开”,吉拉迪诺不具备那么强的上肢力量。
本赛季的米兰主打单前锋的圣诞树阵型,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选择吝啬的单前锋,双中锋原本是经典的锋线配置,现在却成了少见的奢侈品,去年世界杯的四强里,只有德国队在坚持双中锋——克洛斯和波多尔斯基。本赛季卡佩罗执教皇马后,被不停地批评用兵保守,卡佩罗辩护说自己采用的是三前锋,可他的三前锋徒有其表,范尼的确是那种现在少见的在禁区里逞威的中锋,可劳尔离球门太远,金童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了防守上。佛罗伦萨也使用过三前锋,托尼居中,穆图和约根森(或雷吉纳尔多)在他的一左一右出任边锋,再加上拥有一支金左脚的左后卫帕斯夸尔,脚法相对粗糙的右后卫乌伊法卢西也积极助攻,利维拉尼和蒙托利沃分球,边路的这四个人拼命传中,然后让托尼在门前抢点,托尼充分利用了自己大象般的体格,在同都灵队的比赛时把对方后卫折磨得苦不堪言,这种打法的确有效,可是有一点单调。
吉拉迪诺在米兰遭遇过的困境堪称一个缩影。从九锋一卫到单前锋,足球越来越重视体能和防守,不肯在进攻上投入兵力,前锋要完成的任务更多了,但得到的支援少了,面临的防守也更加严密。
现在对前锋的要求更为苛刻。在职责上,不仅自己要能够把握机会,临门一脚过得硬,而且要能为队友创造机会,还要为全队服务,对防守有所贡献,所以去年德国世界杯时,亨利成了法国队里犯规次数最多的球员,所以能够看到劳尔不知疲倦地去和对方的后卫抢球,能看到库伊特开场哨一响便猛冲向对手的控球球员;在能力上,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技术——射门精确,突破犀利,传球到位,还要身强体壮,在日益激烈的身体对抗中不落下风,所以能够看到托尼这样身高1米90体重90公斤的庞然大物,还有德罗巴这样体格惊人的肌肉男。
对防守和体能的重视剥夺了一些足球的美感,不过“希望还在,明天会好,每一个发现,都出乎意料,每一个足迹,都令人骄傲,每一次微笑,都是新感觉,”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尽管要经历波折。还是在佛罗伦萨队,帕齐尼上场踢中锋和蒙托利沃位置前移后,两人的灵气立刻带来了改观,球队踢得更有内容,也更有技战术含量,托尼已经转会去了拜仁慕尼黑,他的离开给了帕齐尼机会,新一代的前锋仍会不断涌现,他们会给足球带来无穷魅力和澎湃动力。
进球是足球比赛最大的魅力之一,肩负进球重任的前锋是球队的主角,他们是球迷和教练们的宠儿。是战绩和观赏性的源泉。绿苗场上涌现过无数载入史册的锋线巨星,但是足球发展到今天,笼罩在前锋身上的一些光环逐渐褪去了。现在谈到前锋时,人们是否会想到愈发流行的单前锋战术(争夺去年世界杯和今年欧洲冠军杯的四支球队,都只采用了一名前锋)?是否会想起保莱塔和库伊特在锋线上的孤立无援碌碌无为?是否会想到斯帕莱蒂在罗马队采用的更为极端的“无锋阵型”?是否会想起卡卡击败各路中锋。成为本届冠军联赛的最佳射手?是否想起德罗巴的笨拙停球和劳尔的积极防守?是否会想起吉拉迪诺在米兰的艰难处境?
前锋这个角色发生的变化,跟足球整体风貌的变化脱离不了关系,通过前锋在不同年代的不同表现,可以一窥足球的渊源和流向。
中锋的起源
查普曼的WM阵型是现代足球的基石,WM引入和重新塑造的一些位置沿袭至今,比如中后卫、组织者和边锋,还有就是中锋。WM战术体系影响深远,它的问世,离不开规则的变动、天才的头脑以及查普曼的从谏如流。
1925年2月11日,纽卡斯尔和博里进行了一场互交白卷的甲级联赛,这已是纽卡斯尔队该赛季的第6场零比零。英格兰足总坐不住了,他们认为进球少的罪魁祸首是越位规则,开始酝酿修改。4个月后,也就是1925年6月15日,英格兰足总在会议上通过了新规则。新的越位规则为:在传球给进攻球员的瞬间,该球员前方的防守方队员如果不足两人,那么这名球员为“越位”,之前为三人。
1925-26赛季是新规则生效的第一个赛季,阿森纳队开局不利,他们在纽卡斯尔输了个04,纽卡斯尔队的中前卫名叫斯班塞,25年后他告诉著名的足球记者布赖恩·格伦威尔,他在这场比赛里实际上踢的是中后卫。
阿森纳马上就要同西汉姆联交手,一位名叫巴肯的队员意识到战术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他向查普曼建议把中前卫布特勒的位置后撤到两名后卫之间,一起组成三后卫防线,布特勒尽管本人不太愿意,还是照着这么做了。为了弥补布特勒回撤引起的空缺,巴肯又建议他自己的位置也相应后撤,在前锋的身后进行活动。查普曼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但他没有完全按照巴肯说的做,而是选择了另外一名球员内尔。完成战术调整之后阿森纳如愿击败了西汉姆联,他们开始连战连捷,步入了辉煌时期,从此之后阿森纳和WM阵型一起载人了史册。
阿森纳的做法说明:
首先,WM阵型是从235阵型调整而来,中前卫(布特勒)回撤到后卫线,两名后卫的位置推至边路。原来的左前卫和右前卫则向内收,看管进攻方的内锋。边锋和中锋的位置向前移,两个内锋保持拖后的纵深,成为三个锋线尖刀人物身后的组织者。
其次,WM体系有很多种调整,但三后卫是这种战术体系的根基,新规则实行后球队不能像从前那样依赖造越位来进行防守,出现了人盯人,防守变得更有组织,投入的人数也逐渐增多,现代足球防守的雏形逐渐显露了出来。
总体而言。相比于235阵型里5名前锋拥挤在一起的混沌,WM阵型让边锋和中锋的划分更为明确,边锋在这种体系中成为关键因素,大多数进攻通过边锋的边路传中发起,抢点射门成了中锋的主要任务。跟过去相比,中锋和盯人后卫之间发生了更多的身体对抗,因此需要具备更强壮的体格,而且内锋已经位置回撤。中锋显得形单影只,跟现在的单前锋有些类似。
WM让中锋从脚法华丽的控球大师逐渐转变成身高体壮的撞城锤。中锋位置在WM问世之前肯定就已存在,但是至少可以说,WM让这一位置的要求和职责发生了明显变化,查普曼本人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在为新的战术体系寻找球员时,他购买了一个又一个中锋,但始终没有找到特别满意的人选。
中锋的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匈牙利队普斯卡什、科奇士和希代古提等人组成的锋线无坚不摧,他们组成的M进攻体系,是中锋这一位置发展演变的结果,位置回撤的中锋可以被视为那种经典的中场组织者的起源。
1930年世界杯时,进攻型中前卫还显赫一时,但是在1954年世界杯之前就已经行将没落,注意力被转移到了中锋身上,最后匈牙利队发展出了“回撤中锋”。查普曼引入了第三名后卫,让中锋的面貌发生了改观。高大强壮的球员才能踢好中锋,但是匈牙利缺乏身强力壮的中锋,布达佩斯一支甲级队的教练布克维面对这个问题时采取了回避方式,他的做法是把中锋后移到中场,中锋的角色由两名内锋承担,w被完全颠倒。威力十足的M横空出世了。
布克维手下的中锋帕罗塔什首先尝试了这种踢法,但他的心脏总有问题,于是天降大任,希代古提获得了命运的垂青。这种中锋后撤战术大获成功,后来成为了古斯塔沃·塞贝岑执教的匈牙利国家队的战术基石,希代古提也成为了那支匈牙利队前场的战术核心。
主教练塞贝岑让中锋希代古提位置后撤,埋伏在科奇士和普斯卡什的身后。三人组成了三叉戢,从而组成了M进攻阵型,1953年匈牙利国家队在温布利大胜英格兰队,采用的阵型大致为MM或者3214,其中这个1就是希代古提,希代古提频频回撤到中场拿球,将中后卫吸引出来。他身披传统中锋所穿的9号球衣。却不像中锋那样顶在禁区里,而是频频出现在中场,神出鬼没的跑动让习惯了盯防中锋的英格兰队中后卫摸不着头脑。当时希代古提的位置就相当于现在的“前腰”,尽管中锋和“前腰”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希代古提在前锋身后策动进攻。同时自己也可以亲自操刀解决战斗,他在这场比赛里上演了帽子戏法。科奇士和普斯卡什两人充当进攻箭头,充分利用了希代古提创造出的空间。匈牙利的攻击手跑位熟练,不断交叉换位,火力十足,最后以6.3大胜马修斯和拉姆塞领衔的英格兰队。一败涂地的英格兰人不甘受辱,几个月后远征布达佩斯试图挽回颜面。结果输的更惨,17。
匈牙利队让中锋回撤的做法得到了巴西队的仿效,流行开来后并经历过漫长的岁月,诞生出一代又一代太师级的中场指挥官,普拉蒂尼、济科、鲁伊·科斯塔,还有齐达内,在历史发展脉络中,他们传承着希代古提的衣钵。
锋线球员的分类
关于前锋有很多五花八门的名词,如中锋、射手、目标球员、二中锋、小前锋、攻击手,9号半,还有影子前锋,简直让人眼花缭乱,这些不同的术语有的是指场上位置,有的是指球员的技术类型,它们源自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理解、乃至不同的偏好。比如射手(striker)是根据球员的职责来进行 命名,而中锋(centre-forward)则是着眼于场上的位置,两者的描述对象是同一个,这两个词也常常混用,“striker”常常也被翻译成中锋。
所有的前锋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中锋和二前锋。
中锋(相近的词有射手和目标球员)通常是个以进球为己任的纯粹杀手,往往身材高大而且头球出色。球员需要具备灵敏的嗅觉、精湛的射门技术、以及过硬的身体素质,代表球员有希勒、特雷泽盖、维耶里和巴斯滕。比较另类的是亨利和因扎吉。亨利的技术风格独具特色,被他的队友称为“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的中锋,也是最不像中锋的中锋”,安切洛蒂说自己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没能意识到亨利可以被培养成中锋,在安切洛蒂手下亨利踢的是中场边路。亨利身材高大却头球很差,速度奇快,脚下技术细腻,被阿森纳主帅温格赋予了充分自由。亨利不会待在禁区里等待机会,他招牌式的进攻是从中场左路开始高速带球,在人群当中闪挪腾跃后将球送进大门。他还善于给队友送出妙传,他自己对此也十分满意,2002-03赛季亨利贡献了23次助攻,“这的确是我表现最佳的一个赛季。我攻入了41粒球,但最令我满意的是英超赛场上的23次助攻。”因扎吉更是一个奇迹,他刚刚在冠军杯决赛和欧洲杯预选赛上连续梅开二度。身体瘦弱几乎一碰就倒,盘带技术也上不了台面,带起球来磕磕绊绊,但因扎吉对进球有着近乎狂热般的渴望,在禁区内的灵感超人一筹,世界足坛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内斯塔曾说过,意甲里两个前锋最难防,一个是罗纳尔多,一个是因扎吉。
二前锋(相近的词有拖后前锋、二中锋、小前锋、影子前锋和做球手)是像博格坎普、皮埃罗、迪米凯莱和穆图那样的球员,过去劳尔在和莫伦特斯一起搭档时,踢的差不多也是个二前锋。他们在场上的位置通常靠后一些,活动范围也更大,能够把握机会自己解决战斗,但还要善于在中前场穿针引线,给锋线搭档创造出得分机会。这类球员通常身材不高但快速灵活,技术全面,盘带出色。迪米凯莱曾说:“我更喜欢踢二中锋,对方的后卫集中注意力去对付中锋,我会充分利用好这一点。”一个高大的善于把握机会的中锋,再加上一个灵巧的善于创造机会的二前锋,这种互补的锋线组合曾是意大利国家队的传统,率队获得1982年世界杯的烟斗教练贝尔佐特酷爱这种搭配,参加1994年世界杯时巴乔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把意大利带进了决赛,当时他踢的就是二前锋,和他搭档的是马萨罗。
有些天赋异秉的球员无所不能,很难被严格地归到中锋或二前锋当中,像中前场几个位置都游刃有余的小罗。其次,有时候为了全局考虑,教练会让球员去踢自己不怎么得心应手的位置,埃里克森和弗格森都曾让鲁尼顶在阵型的最顶端。另外,就像马特乌斯踢过多个位置一样,一些锋线球员经历过转型。总之,无论指的是场上位置还是技术特点,中锋和二前锋之间都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速度奇快的埃托奥来到巴萨后曾和小罗、久利一起组成了三叉戢,克鲁伊夫评价说,“原本他是个二前锋,踢中锋现在取得了成功。”身材袖珍的萨维奥拉也曾出现在中锋位置上,这是因为他自己天赋过人,身边出任边锋的队友,如小罗和路易斯·加西亚能够内切后给他提供短传。更令人称奇的是国际米兰的当家花旦伊布拉希莫维奇,体格惊人让最强壮的后卫也占不了便宜,技术华丽一次次将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射门得分易如反掌,送出妙传不费吹灰之力,还能承担一部分组织者的职责,这真是足球场上的一朵奇葩。
锋线的发展趋势
《国际足联1998年世界杯技术报告》中谈道:
“绝大多数球队在阵容中包括两名中锋,但是他们的职责差别很大。一些球队采用了两名中锋,他们努力获得射门位置,利用中场和边后卫创造的机会射门。这类组合包括德国队的比埃霍夫和克林斯曼,巴西队的罗纳尔多和贝贝托,荷兰队的博格坎普和克鲁伊维特。在其他球队中,只有一名前锋是突在最前面的“终结者”,他的同伴则为其扯动出空间,提供传球和创造进球良机。选择这种锋线组合的有智利队(萨拉斯和萨莫拉诺),意大利队(维耶里和皮埃罗或巴乔),以及克罗地亚队(苏克和弗拉奥维奇或尤尔契奇)。”
“在1998年世界杯上有一点逐渐变得明朗,那就是现在的中锋必须能做球控球,为同伴创造机会,同时自己不浪费机会。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中锋位置得到了保留,如果一名球员能够展现出上文提到的那些才能,他就不必参与防守——进球数节节上升的话,所有人都会满意。”
“现在成为顶级球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教练进行的讨论以及对比赛和训练进行的观察表明,球员的全面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球员必须能攻善守;在必要情况下他得做好充分的准备去理解乃至去踢不同的位置。那种纯粹的“专家”仍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可以把某项任务完成得特别出色,并且不被安排其他职责(例如苏克、维耶里和罗纳尔多),但是他必须能够一直把某项任务完成得非常不错,以使得教练无法舍弃他。如果他的表现“打了盹”,那么一名更为全面的球员马上会取代他。”
这几段话比较好的概括了锋线球员的发展趋势一一随着时间的流逝,前锋的数量逐渐减少,能力和任务也更加全面,中场球员的进球数提高了。其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现在依然适用,并且更为明朗,比如“有的球队只有一名前锋是突在最前面的‘终结者’”,还有“现在的前锋必须能做球控球,为同伴创造机会,同时自己不浪费机会。”现在最火的几名前锋,如比利亚和贝尔巴托夫,都符合这样的特点。
中锋的艰难处境
2005年夏天,刚刚痛失冠军杯的AC米兰花费2400万欧元引进了吉拉迪诺。两个赛季下来吉拉迪诺一共进了29球,刚刚结束的这个赛季他曾遭遇进球荒,在欧洲赛场上迟迟等不来第一个进球。在冠军杯决赛等紧要关头,安切洛蒂仍然选择了老将因扎吉,赛季结束后又传出了米兰要引进前锋的传闻,有媒体报道说,吉拉迪诺表示买新前锋的话自己就要求转会。
吉拉迪诺曾被视为同时具备维耶里的力量和因扎吉的灵敏,但是换个角度来看,他既不具备维耶里那么出众的体格,也不具备因扎吉超人的捕捉战机能力,他擅长灵巧地摆脱后卫然后精确地射门,作为中锋身体对抗不占优势,充当桥头堡的话未免太浪费人才,踢二前锋的话盘带技术又太一般。他在帕尔马队时出任单中锋,但那时能够独享中场指挥官莫菲奥和边路好手布雷西亚诺创造出的大量机会。在米兰的4321圣诞树阵型里,单前锋的身后是卡卡和西多夫,按照安切洛蒂的布置,卡卡既是一个“9号半(trequartista)”,也是一个前锋,有机会就要自己射门,这让卡卡成了本赛季欧冠的最佳射手。米兰的战术倚重中路,边路进攻多由边后卫来进行传中,吉拉迪诺在中路抢点时就体现出了同维耶里的差距——他有些瘦弱,同后卫发生身体对抗时略显吃力,强壮的维耶里用手臂就可以把后卫“搬开”,吉拉迪诺不具备那么强的上肢力量。
本赛季的米兰主打单前锋的圣诞树阵型,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选择吝啬的单前锋,双中锋原本是经典的锋线配置,现在却成了少见的奢侈品,去年世界杯的四强里,只有德国队在坚持双中锋——克洛斯和波多尔斯基。本赛季卡佩罗执教皇马后,被不停地批评用兵保守,卡佩罗辩护说自己采用的是三前锋,可他的三前锋徒有其表,范尼的确是那种现在少见的在禁区里逞威的中锋,可劳尔离球门太远,金童把太多的精力用在了防守上。佛罗伦萨也使用过三前锋,托尼居中,穆图和约根森(或雷吉纳尔多)在他的一左一右出任边锋,再加上拥有一支金左脚的左后卫帕斯夸尔,脚法相对粗糙的右后卫乌伊法卢西也积极助攻,利维拉尼和蒙托利沃分球,边路的这四个人拼命传中,然后让托尼在门前抢点,托尼充分利用了自己大象般的体格,在同都灵队的比赛时把对方后卫折磨得苦不堪言,这种打法的确有效,可是有一点单调。
吉拉迪诺在米兰遭遇过的困境堪称一个缩影。从九锋一卫到单前锋,足球越来越重视体能和防守,不肯在进攻上投入兵力,前锋要完成的任务更多了,但得到的支援少了,面临的防守也更加严密。
现在对前锋的要求更为苛刻。在职责上,不仅自己要能够把握机会,临门一脚过得硬,而且要能为队友创造机会,还要为全队服务,对防守有所贡献,所以去年德国世界杯时,亨利成了法国队里犯规次数最多的球员,所以能够看到劳尔不知疲倦地去和对方的后卫抢球,能看到库伊特开场哨一响便猛冲向对手的控球球员;在能力上,不仅要具备精湛的技术——射门精确,突破犀利,传球到位,还要身强体壮,在日益激烈的身体对抗中不落下风,所以能够看到托尼这样身高1米90体重90公斤的庞然大物,还有德罗巴这样体格惊人的肌肉男。
对防守和体能的重视剥夺了一些足球的美感,不过“希望还在,明天会好,每一个发现,都出乎意料,每一个足迹,都令人骄傲,每一次微笑,都是新感觉,”历史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尽管要经历波折。还是在佛罗伦萨队,帕齐尼上场踢中锋和蒙托利沃位置前移后,两人的灵气立刻带来了改观,球队踢得更有内容,也更有技战术含量,托尼已经转会去了拜仁慕尼黑,他的离开给了帕齐尼机会,新一代的前锋仍会不断涌现,他们会给足球带来无穷魅力和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