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是学院进行教学、科研、后勤等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学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通用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教学科研等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或者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列入固定资产管理。
其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部分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视对资金的管理,而对仪器设备管理却重视不够,存在严重的“重货币资金不重财产物资”的片面资产管理思想,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缺乏系统的、有效的监督机制,短期行为较为严重,进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高职院校资产购建以各使用单位为主,“谁购买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形成了资产名义上是学院所有,实际上是使用单位所有的管理体制。由于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部门间的责任不明确,各使用单位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与协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和使用寿命的缩短。高职院校设备高投资低效率,有的甚至长期闲置,造成严重浪费;管理手段没有采用信息化手段,依旧停留在手工登记和监管资产上,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
其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少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比如在资产的预算配置环节缺乏科学有效的审核机制;在资产购置环节没有清晰和规范的程序;对固定资产的长期管理也不到位未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以致家底不清,资产账、卡、物不相符;未建立固定资产移交制度,造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使用人与真正的实物持有人不符,甚至少数人员离职后将其使用的固定资产据为己有,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其三,固定资产缺乏评估。受政府办学体制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至今仍局限于资产账面管理, 夸大了高校资产的价值,对资产使用效益缺乏必要的评估。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除了财政拨款外,高校学费收入逐年增加,借贷资金、民营资本也相继介入。财政拨款占高校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逐年下降,只能勉强维持正常人员经费的开支,在高职院校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但是现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然未要求对教学、科研所占用的资产使用进行完全成本核算,没有制定具体的资产成本核算及计提折旧的实施办法。
其四,固定资产利用率低、共享性差。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评估或其他需要建立实训室,未考虑专业设置未进行充分论证,只知道建立机房,建成后开出率利用率很低,有的甚至无长期规划购置固定资产,之后长期闲置不用,未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所有人一般为各单位或部门,难以实现资产在全院范围内共享。
其五,固定资产管理员兼职现象普遍、整体素质偏低。目前,高职院校多进行精简机构,由此出现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的纳入党政办公部门、有的纳入综合部门、有的纳入后勤部门,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编制偏少,有的单位甚至全部是兼职人员,这与快速发展的规模不相适应;管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层次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加之忙于应付日常的事务性工作,无法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基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加强措施
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合理配置”的原则。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角度提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如表1所示:
其一,建立由财务部门负责人、主要固定资产使用单位负责人、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负责人、分管院长、学院院长等组成的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和预算。一般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于每年12月完成下一年度设备购置计划的申报,购置计划应以项目形式进行申报,并附可行性论证,行政办公设备按标准予以配置,学院每年核定一定数额的零星设备购置费、教学仪器设备由教务处初审,审核通过后报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汇总上报审定,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根据审定结果,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编制年度经费预算,并报学院财务管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由财务处下达经费预算。
其二,使用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建立接口。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院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第三版),学院固定资产分为十六类:房屋及构筑物;土地及植物;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文物及陈列品;图书、音像制品(含计算机应用软件);工具、量具和器皿;家具;行政办公设备;被服装具;牲畜。
建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拨使用、审核报销、会计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 高职院校财务部门设置、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分类账簿;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设置固定资产分类、分户明细账簿;使用单位设置分类明细账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明细账簿应按品种设置账户,按类设置汇总账页,反映各种各类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固定资产卡片要登记名称、财产编号等,一物一卡,由使用人员承担保管责任。 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延長,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实际净值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高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应该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物状态、价值情况。
其三,固定资产使用单位、资产与设备管理处以及按照金额逐级审批对固定资产的增加进行审批、审批后提出采购申请,采购进入招标流程,签订采购合同。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提出固定资产需求计划并经相关部门领导审批后并在上年所做的年度预算内填写立项设备购置审批单,设备采购科进行采购需求分析汇总并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调查库存,如果库存中有进入调拨程序,如果没有将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审核,并根据金额的大小,由单位审批权限规定逐级审批,审批后由申购单位配合设备采购科实施采购。
图书由图书馆组织采购;各单位用创收经费、科研经费购置设备,凡单价在一万元以下,总价在2万元以下的,可采用询价或双人采购等方式自行采购,也可委托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组织采购;基建项目中的设备由基建处组织招标采购。除上述设备外,其他设备均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组织采购。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由使用单位组织实施,供货商根据使用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完成安装调试工作,使用单位对安装调试工作负全面责任;资产与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需要对房屋及水、电等进行改造的,应由使用单位提出改造计划,报后勤、基建等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其四,设备的验收管理,根据收货单据或入库单采购合同暂估入账,待收到发票后暂估冲回。设备验收工作由使用单位组织实施,根据固定资产类别,由使用单位单独实施验收或由使用单位会同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相关部门实施联合验收。设备验收时,使用单位应填写设备验收报告单,验收合格后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负责建账立卡,资产管理科填写固定资产入库单,附申购表、发票、验收报告等并办理入库,编号、建账手续等,月末入库单汇总后交财务处签批及报销处理,财务处将固定资产登记入账。
其五,资产管理人员打印、黏贴固定资产编码,并登記存放地点、维修计划等。固定资产增加后由资产管理员打印资产条形码标签交由使用单位贴标签,标签上需注明相关信息。高职院校应配备具有一定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资产管理员:及时做好本单位固定资产账、卡的登录、标签粘贴和有关统计报表等工作;统一办理固定资产的申报、验收、入库、领用、借用、报损、报废及其它工作;按资产管理部门要求开展本部门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本单位领导和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汇报;协助本单位离职离岗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对资产管理人员应经常进行业务培训,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
其六,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定期、不定期维护,盘点等。主要包括:
(1)日常管理。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暴、防潮、防尘、防锈、防蛀等工作,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对购置仪器设备、文物、陈列品以及基建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资料,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及时收集、整理、妥善保管。固定资产已届使用年限确实无法使用的可予以报废,使用年限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未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原则上不予报废处理。 固定资产的报废由使用单位提出报废的理由和意见,经使用单位和分管领导同意后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单》,经鉴定后报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汇总后经学院同意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核销。
(2)定期、不定期维护。各使用单位设备维修费应采用“核定经费、超支自理、结余留用”的原则,各部门进行设备维修,首先应由使用单位设备责任人填写《设备维修申请表》,经使用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实施维修,并由本单位组织进行质量验收,记录维修结果。各部门设备维修费用,在学院核拨的设备维修经费中开支,验收合格后到财务处办理报销。《设备维修审批单》平时由各部门资产管理员或其他指定的专人保管,每学期结束时上报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备案。
(3)资产与设备管理处与财务处应保持定期、不定期对账,确保账账、账卡、账实相符。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和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每年需进行账、物清查、盘点,主要查明账面结存与实有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确保账实相符。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内部每年应由资产管理员组织一次清查、盘点,使用单位在日常实训室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以物对账、以账对物,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由使用单位查明原因,说明情况,按管理权限逐级上报,经批准后调整账目。
参考文献:
[1]程艳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当代经济》2009年第1期。
[2]崔毓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6期。
[3]邴金兰:《浅谈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长春医学》2010年第2期。
(编辑 杜 昌)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通用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教学科研等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或者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列入固定资产管理。
其一,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部分高职院校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比较重视对资金的管理,而对仪器设备管理却重视不够,存在严重的“重货币资金不重财产物资”的片面资产管理思想,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缺乏系统的、有效的监督机制,短期行为较为严重,进而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高职院校资产购建以各使用单位为主,“谁购买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形成了资产名义上是学院所有,实际上是使用单位所有的管理体制。由于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部门间的责任不明确,各使用单位之间缺乏顺畅的沟通与协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浪费和使用寿命的缩短。高职院校设备高投资低效率,有的甚至长期闲置,造成严重浪费;管理手段没有采用信息化手段,依旧停留在手工登记和监管资产上,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不能及时反映资产的存量分布和动态变化。
其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少高职院校的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比如在资产的预算配置环节缺乏科学有效的审核机制;在资产购置环节没有清晰和规范的程序;对固定资产的长期管理也不到位未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以致家底不清,资产账、卡、物不相符;未建立固定资产移交制度,造成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的使用人与真正的实物持有人不符,甚至少数人员离职后将其使用的固定资产据为己有,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其三,固定资产缺乏评估。受政府办学体制的影响,很多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至今仍局限于资产账面管理, 夸大了高校资产的价值,对资产使用效益缺乏必要的评估。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除了财政拨款外,高校学费收入逐年增加,借贷资金、民营资本也相继介入。财政拨款占高校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逐年下降,只能勉强维持正常人员经费的开支,在高职院校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但是现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仍然未要求对教学、科研所占用的资产使用进行完全成本核算,没有制定具体的资产成本核算及计提折旧的实施办法。
其四,固定资产利用率低、共享性差。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评估或其他需要建立实训室,未考虑专业设置未进行充分论证,只知道建立机房,建成后开出率利用率很低,有的甚至无长期规划购置固定资产,之后长期闲置不用,未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另外由于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所有人一般为各单位或部门,难以实现资产在全院范围内共享。
其五,固定资产管理员兼职现象普遍、整体素质偏低。目前,高职院校多进行精简机构,由此出现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的纳入党政办公部门、有的纳入综合部门、有的纳入后勤部门,专职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编制偏少,有的单位甚至全部是兼职人员,这与快速发展的规模不相适应;管理人员的学历职称层次较低、专业技术水平不高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加之忙于应付日常的事务性工作,无法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管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基于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视角的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加强措施
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应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合理配置”的原则。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角度提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如表1所示:
其一,建立由财务部门负责人、主要固定资产使用单位负责人、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负责人、分管院长、学院院长等组成的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制定固定资产管理政策和预算。一般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于每年12月完成下一年度设备购置计划的申报,购置计划应以项目形式进行申报,并附可行性论证,行政办公设备按标准予以配置,学院每年核定一定数额的零星设备购置费、教学仪器设备由教务处初审,审核通过后报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汇总上报审定,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根据审定结果,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编制年度经费预算,并报学院财务管理委员会审批。批准后由财务处下达经费预算。
其二,使用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建立接口。根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院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第三版),学院固定资产分为十六类:房屋及构筑物;土地及植物;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文物及陈列品;图书、音像制品(含计算机应用软件);工具、量具和器皿;家具;行政办公设备;被服装具;牲畜。
建立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逐步形成对资产的投入需求、形成方式、调拨使用、审核报销、会计核算、处置报废的监控模式,使固定资产从需求、购入、使用直至报废都处于制度的严密监督和管理之下。 高职院校财务部门设置、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分类账簿;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设置固定资产分类、分户明细账簿;使用单位设置分类明细账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明细账簿应按品种设置账户,按类设置汇总账页,反映各种各类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固定资产卡片要登记名称、财产编号等,一物一卡,由使用人员承担保管责任。 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延長,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实际净值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为了弥补这一缺陷,高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应该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反映和监督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实物状态、价值情况。
其三,固定资产使用单位、资产与设备管理处以及按照金额逐级审批对固定资产的增加进行审批、审批后提出采购申请,采购进入招标流程,签订采购合同。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提出固定资产需求计划并经相关部门领导审批后并在上年所做的年度预算内填写立项设备购置审批单,设备采购科进行采购需求分析汇总并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调查库存,如果库存中有进入调拨程序,如果没有将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审核,并根据金额的大小,由单位审批权限规定逐级审批,审批后由申购单位配合设备采购科实施采购。
图书由图书馆组织采购;各单位用创收经费、科研经费购置设备,凡单价在一万元以下,总价在2万元以下的,可采用询价或双人采购等方式自行采购,也可委托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组织采购;基建项目中的设备由基建处组织招标采购。除上述设备外,其他设备均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组织采购。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由使用单位组织实施,供货商根据使用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完成安装调试工作,使用单位对安装调试工作负全面责任;资产与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需要对房屋及水、电等进行改造的,应由使用单位提出改造计划,报后勤、基建等部门审批后组织实施。
其四,设备的验收管理,根据收货单据或入库单采购合同暂估入账,待收到发票后暂估冲回。设备验收工作由使用单位组织实施,根据固定资产类别,由使用单位单独实施验收或由使用单位会同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相关部门实施联合验收。设备验收时,使用单位应填写设备验收报告单,验收合格后资产与设备管理处负责建账立卡,资产管理科填写固定资产入库单,附申购表、发票、验收报告等并办理入库,编号、建账手续等,月末入库单汇总后交财务处签批及报销处理,财务处将固定资产登记入账。
其五,资产管理人员打印、黏贴固定资产编码,并登記存放地点、维修计划等。固定资产增加后由资产管理员打印资产条形码标签交由使用单位贴标签,标签上需注明相关信息。高职院校应配备具有一定责任心和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资产管理员:及时做好本单位固定资产账、卡的登录、标签粘贴和有关统计报表等工作;统一办理固定资产的申报、验收、入库、领用、借用、报损、报废及其它工作;按资产管理部门要求开展本部门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本单位领导和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汇报;协助本单位离职离岗人员做好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对资产管理人员应经常进行业务培训,对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
其六,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定期、不定期维护,盘点等。主要包括:
(1)日常管理。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做好防火、防盗、防暴、防潮、防尘、防锈、防蛀等工作,落实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使用单位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对购置仪器设备、文物、陈列品以及基建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件资料,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及时收集、整理、妥善保管。固定资产已届使用年限确实无法使用的可予以报废,使用年限参照国家有关标准。未到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原则上不予报废处理。 固定资产的报废由使用单位提出报废的理由和意见,经使用单位和分管领导同意后填写《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单》,经鉴定后报资产与设备管理处,由资产与设备管理处汇总后经学院同意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批准核销。
(2)定期、不定期维护。各使用单位设备维修费应采用“核定经费、超支自理、结余留用”的原则,各部门进行设备维修,首先应由使用单位设备责任人填写《设备维修申请表》,经使用单位负责人审批后实施维修,并由本单位组织进行质量验收,记录维修结果。各部门设备维修费用,在学院核拨的设备维修经费中开支,验收合格后到财务处办理报销。《设备维修审批单》平时由各部门资产管理员或其他指定的专人保管,每学期结束时上报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备案。
(3)资产与设备管理处与财务处应保持定期、不定期对账,确保账账、账卡、账实相符。资产与设备管理处和固定资产使用单位每年需进行账、物清查、盘点,主要查明账面结存与实有数是否相符,固定资产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确保账实相符。固定资产使用单位内部每年应由资产管理员组织一次清查、盘点,使用单位在日常实训室管理过程中也要注意以物对账、以账对物,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由使用单位查明原因,说明情况,按管理权限逐级上报,经批准后调整账目。
参考文献:
[1]程艳军:《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当代经济》2009年第1期。
[2]崔毓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考》,《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第6期。
[3]邴金兰:《浅谈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与对策》,《长春医学》2010年第2期。
(编辑 杜 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