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二题

来源 :伊犁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n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支农
  我骑着“新日”牌白色的“黑豹”电摩,将五网格走访了一遍,只有两户有人在家,包括田间地头儿也没见到主人干活儿拾棉花的身影。现在,采棉基本上不需要人工,机采还没到时间,差不多要到十来天以后了。今年的棉花,受春季风灾的影响,普遍较往年成熟晚一些。
  据了解,农户们已经联系好了采棉机,每亩地机采费一百六十元,只需要把地头儿和边边角角采棉机采不到的地方,人工搭把手采一下。棉农们由此省心省力,不用起早贪黑地招呼采棉民工吃喝拉撒之类的操心费力的事儿了。
  看到老王叔地里有人在采摘棉花,我把“黑豹”随手停靠在地头处,进到棉田里搭把手。阿姨说,大儿子和小儿子一家三口来了,让我晚上一起吃顿饭,我也就没有推辞。跟阿姨说笑道,这平时做饭的锅,一下子添了五口人,其中包括我,做出来的饭够吃吧?说得阿姨一下子笑开了。我则感到了暖暖的亲情,老王叔也跟着说,孩子们都来了,你们一起聊聊天儿,说说话儿……这情分由不得我推脱啊。
  阿姨的小孙女,小学一年级,报了舞蹈班、绘画班、音乐班,她会K歌上百首,还会跳东北秧歌。她很开心地给我讲起了她的趣事儿,口齿伶俐得很,要是我媳妇儿在跟前的话,巴不得要二胎生下这么个女儿来……她的一个小伙伴儿,她喊它小军,隔壁邻居养的一条小黄狗,三四个月大的样子。她拿上好吃的给它吃,“小军小军”地喊得亲热得很。听老王叔说,女儿从上海为他带回来一条宠物哈巴狗,几经周折地费了不少事儿,他们老两口养了也就三四个月的功夫,由于误食了农药污染的食物后死掉了。
  我刚进地里不一会儿,阿姨就招呼在地头忙活的儿子,把冰箱里宰好的鸡拿出来泡在水盆里化冻。没过多大会儿,她感觉不太放心,自己回到厨房摆弄去了,想着还要准备些别的什么菜吧。
  晚饭是由阿姨和儿媳妇一起掌勺料理的,三荤三素六道菜,其中有散養的农家土鸡、菜园子里的绿色农家菜。另外,阿姨还特意把从家乡石河子带来的苹果,以及儿女们孝敬他们两位老人的中秋月饼,也一并端上了桌。一种暖暖的亲情,一种久违的“一家人”团圆的味道……这也是我没有执意离开而留下来一起吃饭的念想,还有那个才上一年级而口齿伶俐的小孙女,把她捂在手心里暖热的小蜜橘送给了我,喊了一声“张伯伯”,甜甜的,融化在我的心里……
  晚饭桌上,阿姨的儿媳妇(我还说不上她的名字)热情地为我盛了一碗煲好的南瓜粥,一碗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特有的金黄,一碗的家常饭,一碗的亲情,满满的。
  其实,今天我并没有支农劳动采摘棉花的打算,只想通过下午的入户走访,了解一下我的网格里的农户采棉用工需求的意向,算是上门对接一下,以便安排我接下来的“入住农户+支农服务”的时间表,做到全覆盖。时值“十一”小长假,从文化室出门的时候,我特意穿上了一件红色的上衣,一身中国红,融情国庆中。
  路过老王叔的棉田,我也就进到了地里添把手,拾起了棉花。阿姨倒心疼我的衣服,反复推脱了几次,不让我下地。我并不见外,入户走访时碰到谁家地里有活儿,就临时搭把手,赶上谁家做了好饭,就坐下来尝一尝吃上几口,这叫有活儿就干有饭就吃。其实,这也是一种历练,一种融入,慢慢地也就成了一种习惯。这是我驻村的工作方式,我也很享受这个过程,叫做自得其乐吧。
  老王叔因春播期间遭受风灾之后而改种的四十多亩地的打瓜,已经错过了采收的时节,如今还没有收回来。我打算抽空帮他料理一下打瓜的事儿,老两口明年就要告别了种地的时光,算是从土地上彻底退休下来。这个国庆后的秋天是他们从土地上收获的最后一个季节,一种圆满,我不想错过。
  那个小孙女给我的小蜜桔,我没有舍得吃,在我看来那个金黄的小蜜桔,捂在她的小手里,一半是食物,一半是心爱的小玩具;对我来说,一半是舍不得,一半是不忍心仅仅把它当作水果而吃掉。她有点儿不舍地对我说,她明天就要和爸爸妈妈回家了,她还有作业没有做完呢。那个小蜜橘,成了我转送她的一个小礼物。
  远行的南瓜
  昨天,整整下了一天的雨,我骑上“新日”黑豹电摩驶入五网格泥泞湿滑的土路。路面上低洼之处,可见一滩又一滩的积水。我随“新日”黑豹左摇右摆近乎飘移的状态,一路蛇行地进入了村口。
  我原想趁下雨的天气,前来看看好久未见的胡超俊老两口。两位老人租住在农九队,那里有个民间自发形成的劳务市场,每天早出晚归地打着零工。这下雨的天气,地里头暂时干不了活儿,两位老人该回来看看了吧。事与愿违,我还是没能见到他们,院子里种的蔬菜,包括大葱,已近枯黄之势。很明显,由于缺水所致,看来两位老人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回来了。院子里还有两亩来地的棉花一直未采摘。我也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想帮助两位老人把这些棉花采摘一下,除此之外,我羞于一时为他们做不了更多的事儿。
  无功而返的途中,路过老王叔家的棉田,看阿姨一个人在低头拾花,我就驱车赶了过去。
  其实今天不适合下地拾花,刚下过雨,地湿且不说,淋湿的棉花还没有晾干,采下来还要经过晾晒,这两天采棉机下不了地,棉农也难得清闲一下。而阿姨这院子里的两亩地就不同了,没办法机采,只得手拾,反正闲着也没啥事儿,采下来晾晒在地头的院子里,也没啥麻烦的,毕竟才两亩地嘛。早点采摘完也可以腾出手来忙别的事儿,这就是操心而闲不住的老人啊。
  直到天黑时,我把完整的一条地膜即四行的棉花从地北头儿采到了地南头儿。阿姨催促了好几次,天冷,让我早点儿收工。这时我已拿定了主意,今天连吃晚饭带住下来。
  晚饭从简,我建议阿姨做汤面即可,阿姨执意要炒菜,尽管午饭剩下的还有一小盘鸡肉。阿姨说,这两天下雨后,刚收过的打瓜地里冒出了不少的蘑菇,她非要炒一盘不可,让我尝尝鲜。老王叔接着说,现在的野蘑菇比以前少多了,老早的时候只要一下雨,随便出去转一圈,就可以捡拾上半袋子回来。这里离八十二团和蘑菇滩很近,盛产野蘑菇。直到现在还有人专门采野蘑菇晒干后,搭乘旅游经济的快车,加入地方土特产的行列,或专业或副业的都可以。看到鲜嫩的大朵儿的蘑菇,我忍不住下手掌起了勺,素炒白菜蘑菇,出锅时连汤带菜盛了一小盆,堪称一道野味,天然的美食。另外,还有农家小院里散养的土鸡,白菜也是自家菜园子里种的,这就是农家乐。
  饭后,阿姨指着地上堆着一地的南瓜——叫做金瓜的一种圆南瓜,准备打包给远在上海的女儿邮递过去。我数了一下,大大小小的总共五十个。就算每个差不多两公斤吧,加起来也上百公斤了,邮递费每公斤六块钱的话,则为六张“100”了。我心里琢磨着,这六百块钱在远方的大上海能买多少斤南瓜呢。不过,老王叔说了,就这么一个小南瓜,在上海那里的超市里,要卖四五十块钱。我也知道,在这两位老人看来,这其实并不是钱的事儿。这些南瓜,饱含了一种浓浓的亲情在里面,是他们亲手在自家的地里种出来的。这里面,富含汗水的味道,厚植泥土的气息,饱蕴着人间的天伦,还有无边的亲情……
  面对这一地的南瓜,即将启程远赴上海之前,我用手机把它们一一摄入了相册之中,作为一种纪念和感怀。我把它发到了朋友圈,点赞和留言一样的温暖——
  父母对儿女永远都是无私的……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老王叔说,土地承包出去的事儿已经谈妥了。眼下,收完地里的棉花之后,两位老人就算从土地上退休了。此时的他们,已过了古稀之年。
  不过,田园式养老生活是两位老人的选择与安排。以后的日子,他们就在自家院子里的两亩地里种种蔬菜瓜果,养养鸡鸭鹅。
  至于种南瓜,更是安心了。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