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赡养义务及履行困境的法律应对

来源 :萍乡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a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将精神赡养义务入法,但是精神赡养义务的履行仍受到孝道理念的淡化、立法技术的缺陷、司法救济的不能三个方面阻碍,应从契合“义务德性”的方式引导、建构“多方参与”的履行机制、拟合“亲情裂痕”的司法救济三个方面走出精神赡养义务的履行困境。
其他文献
乡村文化振兴存在伦理道德体系“破而未立”、乡村文化自信根基动摇、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水平不高等问题。乡村文化可以为地方高校特色发展提供支撑,传承创新乡村文化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乡村文化与地方高校是一种共生共荣的关系。但是,地方高校服务乡村文化建设存在认知偏误、制度错配、可持续性不强的问题。地方高校可以通过振兴人文学科、完善教师评价、搭建合作平台等手段,夯实人才和研究基础,畅通合作与服务渠道,更好地为乡村文化建设服务,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优秀家风家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资源,其内涵丰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资源、有效载体和有益补充。优秀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层面,表现为学生对优秀家风认知度较低;在高校层面,表现为优秀家风家训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不畅;在家庭和社会层面,表现为家庭、学校、社会联动不足。挖掘整理优秀家风家训的潜在资源,探索优秀家风家训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建立健全大学生思政教育与优秀家风家训融合的长效机制,有利于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