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一种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俱乐部正在不断兴起,并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俱乐部的形成,构建了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新格局,极大的丰富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同时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相互交流、主动锻炼的平台,培养了大学生组织、协调、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
[關键词]高校 体育俱乐部 建设 发展
一、高校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任,而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当以为国家培养终生健康的合格人才为目标。目前,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兴起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组织形式日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高校体育俱乐部式的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形成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专项运动能力和水平,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扩大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要向着多元化发展,更好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身心和谐统一。
二、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管理
1.体育俱乐部的性质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除日常体育教学之外,学生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在各俱乐部进行学习与训练,可以自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最终掌握1~2项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体育俱乐部是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体育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发挥其个性特长,从而锻炼学生组织、管理、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
2.体育俱乐部的建立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由校体育部、团委等部门直接指导下的群众性体育组织,一个体育俱乐部的成立,首先需由学生会根据学生对锻炼项目的需求提出申请,体育部视具体情况进行商议、了解、核实,按照正规的程序审批,确定具备一定条件的方可获准成立,并在学校团委备案。体育部可指派专项体育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帮助其设立组织机构、制定俱乐部章程、活动方案以及竞赛安排等,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做好日常运行和体育竞赛等相关工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锻炼需求报名参加。
3.体育俱乐部的管理
体育俱乐部活动是课内教学在课外的一种延伸,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具体措施,学生在课外俱乐部锻炼可以获得相应的体育学分,并记入体育课总成绩,这样便充分扩展了学生锻炼的时间、空间。体育部在尊重俱乐部自主操作管理的前提下,对各俱乐部的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价。俱乐部要有严格的章程,按照章程的规定执行各项工作,要有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按计划完成各项活动,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要有严格的考勤制度等等,从而使体育俱乐部在大学生充分自主管理的基础上持续、规范、科学地向前发展。
三、体育俱乐部的运行
1.体育俱乐部的普及以及发挥的作用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不断兴起,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场所,越来越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据悉,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单项协会,开设的项目种类颇多,深受学生的喜爱。有的高校建立的体育俱乐部、体育单项协会已达30余个,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了情趣,学会了交往,锻炼了能力。一些毕业的学生反馈,曾在大学期间参加体育俱乐部多项活动的同学,工作中反应出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部门体育活动中大多数是积极参与者和主要组织者,有的成为部门体育骨干,发挥着重要作用。
2.体育俱乐部的主要活动形式
俱乐部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定期定时活动,特别是利用假期组织一些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如北航自行车俱乐部暑假骑车去香港进行宣传、交流、学习;登山俱乐部去西藏攀登山峰;定向越野到郊外举行实地比赛等等,俱乐部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院,了解社会,丰富生活,锻炼意志,社会、学校反映极好!另外,俱乐部每学期按计划有组织地完成各项竞赛活动,并代表学校参加高校的一些比赛,以增进学校间的交流学习,更多得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受益匪浅。
四、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1.俱乐部发展需征得广泛支持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不断兴起和日益壮大,已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那么俱乐部的正常运行应力争得到学校及社会的更多支持,学校应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场地器材大力支持;活动经费酌情分配;合理配备高素质教师队伍,另外就是要争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一些商家的经费资助,相关的活动可以作为商家的宣传手段,利用社会文化的多元性、消费主体的选择性等市场理念对体育俱乐部的运作进行规范性操作,使之真正成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有益载体。
2.健全管理体制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经过运行不断总结,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根据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选举俱乐部学生负责人,要有较完善的俱乐部章程,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运行经费的管理等相关制度,实行明确的分工责任制。要有严格的考勤制度,规定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必须要参加一定学时的俱乐部活动,达到要求者方可给予相应的体育学分。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达到锻炼、健身、娱乐的目的。
3.建立奖惩制度
各俱乐部的活动要有详细的记录,指导教师要全面掌握所负责的俱乐部活动情况,定期进行询问、检查,要求各俱乐部根据年初工作计划,期末进行汇报,并将活动情况书面总结上交体育部,体育部对俱乐部进行全面评定,圆满完成活动计划的给予表扬、奖励,如长期不组织活动或效果不好的俱乐部则予以取缔。
4.进一步拓宽选修选项
根据学生目前的多元化需求和学校现有的场地条件,学校应适当增设一些时尚体育项目,以拓宽学生选项的空间,使学生在有限的大学生活里享受到更多的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全面身体素质。
五、结束语
总之,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建立是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的时代召唤,是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使学生既学到了体育知识、技能,又丰富了课余群体活动,既锻炼和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又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更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正是当今社会的第一需要,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正确所在。
参考文献:
[1]黄秋玲.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2]刘志敏.普通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体育学刊,2003.02.
[3]刘星.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商业时代:2008.27.
[4]邢登江,刘国庆,尹宝玉.大学体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3).
[關键词]高校 体育俱乐部 建设 发展
一、高校建立体育俱乐部的必要性
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的重任,而高校的体育教学应当以为国家培养终生健康的合格人才为目标。目前,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兴起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俱乐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组织形式日益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认可,高校体育俱乐部式的教学,对培养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形成体育意识,增强学生体质,提高体育专项运动能力和水平,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及扩大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高校体育教学要向着多元化发展,更好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德、智、体、美协调发展,身心和谐统一。
二、体育俱乐部的建设与管理
1.体育俱乐部的性质
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体育的一种基本组织形式,在培养学生个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这一教学模式的特点是除日常体育教学之外,学生可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余时间在各俱乐部进行学习与训练,可以自由选择、自主练习、自我评价,最终掌握1~2项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运动项目。体育俱乐部是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其体育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发挥其个性特长,从而锻炼学生组织、管理、协调等多方面的能力。
2.体育俱乐部的建立
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是由校体育部、团委等部门直接指导下的群众性体育组织,一个体育俱乐部的成立,首先需由学生会根据学生对锻炼项目的需求提出申请,体育部视具体情况进行商议、了解、核实,按照正规的程序审批,确定具备一定条件的方可获准成立,并在学校团委备案。体育部可指派专项体育教师作为辅导教师,帮助其设立组织机构、制定俱乐部章程、活动方案以及竞赛安排等,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并协助做好日常运行和体育竞赛等相关工作,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锻炼需求报名参加。
3.体育俱乐部的管理
体育俱乐部活动是课内教学在课外的一种延伸,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具体措施,学生在课外俱乐部锻炼可以获得相应的体育学分,并记入体育课总成绩,这样便充分扩展了学生锻炼的时间、空间。体育部在尊重俱乐部自主操作管理的前提下,对各俱乐部的活动进行指导、检查和评价。俱乐部要有严格的章程,按照章程的规定执行各项工作,要有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按计划完成各项活动,要制定详细的管理办法,要有严格的考勤制度等等,从而使体育俱乐部在大学生充分自主管理的基础上持续、规范、科学地向前发展。
三、体育俱乐部的运行
1.体育俱乐部的普及以及发挥的作用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不断兴起,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场所,越来越受到学生的积极参与。据悉,目前全国大多数高校都建立了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单项协会,开设的项目种类颇多,深受学生的喜爱。有的高校建立的体育俱乐部、体育单项协会已达30余个,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培养了情趣,学会了交往,锻炼了能力。一些毕业的学生反馈,曾在大学期间参加体育俱乐部多项活动的同学,工作中反应出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部门体育活动中大多数是积极参与者和主要组织者,有的成为部门体育骨干,发挥着重要作用。
2.体育俱乐部的主要活动形式
俱乐部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定期定时活动,特别是利用假期组织一些大型公益宣传活动,如北航自行车俱乐部暑假骑车去香港进行宣传、交流、学习;登山俱乐部去西藏攀登山峰;定向越野到郊外举行实地比赛等等,俱乐部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院,了解社会,丰富生活,锻炼意志,社会、学校反映极好!另外,俱乐部每学期按计划有组织地完成各项竞赛活动,并代表学校参加高校的一些比赛,以增进学校间的交流学习,更多得锻炼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受益匪浅。
四、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1.俱乐部发展需征得广泛支持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不断兴起和日益壮大,已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那么俱乐部的正常运行应力争得到学校及社会的更多支持,学校应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场地器材大力支持;活动经费酌情分配;合理配备高素质教师队伍,另外就是要争得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一些商家的经费资助,相关的活动可以作为商家的宣传手段,利用社会文化的多元性、消费主体的选择性等市场理念对体育俱乐部的运作进行规范性操作,使之真正成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有益载体。
2.健全管理体制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现有的基础上,经过运行不断总结,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根据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组织机构,选举俱乐部学生负责人,要有较完善的俱乐部章程,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运行经费的管理等相关制度,实行明确的分工责任制。要有严格的考勤制度,规定学生在一个学期内必须要参加一定学时的俱乐部活动,达到要求者方可给予相应的体育学分。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资源,达到锻炼、健身、娱乐的目的。
3.建立奖惩制度
各俱乐部的活动要有详细的记录,指导教师要全面掌握所负责的俱乐部活动情况,定期进行询问、检查,要求各俱乐部根据年初工作计划,期末进行汇报,并将活动情况书面总结上交体育部,体育部对俱乐部进行全面评定,圆满完成活动计划的给予表扬、奖励,如长期不组织活动或效果不好的俱乐部则予以取缔。
4.进一步拓宽选修选项
根据学生目前的多元化需求和学校现有的场地条件,学校应适当增设一些时尚体育项目,以拓宽学生选项的空间,使学生在有限的大学生活里享受到更多的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全面身体素质。
五、结束语
总之,高校课外体育俱乐部的建立是素质教育对高校体育的时代召唤,是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使学生既学到了体育知识、技能,又丰富了课余群体活动,既锻炼和培养了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又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更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这样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正是当今社会的第一需要,这充分体现了高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新理念的正确所在。
参考文献:
[1]黄秋玲.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探究.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0.
[2]刘志敏.普通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体育学刊,2003.02.
[3]刘星.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发展思路.商业时代:2008.27.
[4]邢登江,刘国庆,尹宝玉.大学体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