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辣椒种植在忻府区近年来面积逐年扩大,种植辣椒已经成为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2020年忻府区辣椒种植面积8.5万亩,占到全区总种植面积的12.5%,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辣椒生产基地”称号。蚜虫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以成虫、若虫密集在辣椒幼苗、嫩叶、茎和近地面的叶背,刺吸汁液,造成叶片边缘卷缩变形、发黄,同时,排泄的蜜露还会引发霉污病,导致辣椒产量和质量下降。长期以来防治蚜虫主要采用吡虫啉、啶虫脒等常规化学制剂,导致蚜虫已对新烟碱类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防治效果明显下降。
关键词:不同浓度;苦参碱液剂;防治;辣椒蚜虫;
引言:苦参碱是一种植物源农药,不易导致有害物产生抗药性,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为明确该药剂防治辣椒蚜虫的最佳使用量和防治效果,笔者进行了不同浓度苦参碱液剂防治辣椒蚜虫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最佳用量,为其大力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苦参碱液剂对辣椒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药剂1%苦参碱可溶液剂在水中分散性好,防治蚜虫持效性长,对作物安全。当用药量100g/亩-120g/亩时,药后7天,防效均大于90%,防治辣椒蚜虫效果较好。
1. 材料与基本情况
1.1供试药剂
1.1.1试验药剂:1%苦参碱液剂;生产厂家:葫芦岛市鹏翔农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1.1.2对照清水
1.2 防治对象
辣椒蚜虫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安排在忻府区西张镇曹村山西省高标准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试验用地1.2亩。供试作物:辣椒(品种为北京红、天津红、L3)。试验地地力均匀,肥力中上等,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1%—2%,土壤属沙质壤土,排灌条件便捷,栽培管理均匀一致,辣椒长势均匀。
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4个处理
①处理1:亩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80克/亩/次;
②处理2:亩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100克/亩/次;
③处理3:亩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120克/亩/次;
④处理4:对照清水
本试验共设置12个处理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0.1亩,各小区分布为随机排列,使用方法:叶面喷施,每处理进行三次重复试验,为防止小区间相互交差影响,各小区均设置隔离行。
2.2 喷药时间与方法
喷药时间:施药于2020年6月15日上午,天气晴朗无风时进行,田间处于蚜虫发生始盛期。此试验前未喷过任何杀虫剂,施药器械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使用浓度为80克/亩/次、100克/亩/次、120克/亩/次,均匀喷洒辣椒叶片正反面,使全株叶片均匀着药,用药液量45kg/667㎡,空白对照区喷等量清水,一次性施药,试验期间再未喷其他任何药剂。
3.防治情况调查
3.1 调查时间与方法
在每个处理小区内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在每点取10株辣椒进行挂牌标记,每小区定点10株,每株定叶10片,施药前定点调查辣椒苗上的蚜虫虫口基数,打药以后1天、3天、7天分别调查各小区残留的活虫数,共调查4次。第一次6月14日调查药前虫口基数;第二次6月16日调查药后虫口數量;第三次6月18调查药后虫口数量;第四次6月22日调查药后虫口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施药1星期后观察不同处理对辣椒自身及其周边作物的生长状况,调查是否有药害现象发生。
3. 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虫口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试验结果 1%苦参碱液剂防治辣椒蚜虫试验结果(表1)
4.2结果与分析
施药以后调查观察,未发现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辣椒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表现苦参碱亩用药液量在安全范围内,对辣椒生长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
通过表1可以看出,1%苦参碱可溶液剂80克/亩,药后1d的防治效果为40.9%,药后3d防治效果为74%,药后7d防治效果为80.7%;1%苦参碱可溶液剂100克/亩,药后1d的防治效果为48.7%,药后3d防治效果为86.3%,药后7d防治效果为91.2%;1%苦参碱可溶液剂120克/亩,药后1d的防治效果为60.7%,药后3天防治效果为88.7%,药后7天防治效果为99.6%。
5.结论
综上所述,1%苦参碱可溶液剂防治蚜虫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亩用量100克-120克,药后7天效果相当,防治效果在90%-99%之间,而且对供试作物安全,对环境无污染,是防治蚜虫的理想药剂。但从降低经济成本角度出发,建议每亩用量100克为宜。喷药期应在蚜虫发生始盛期,喷药时药液要均匀喷洒,力求叶面上下均匀着药。
参考文献:
[1]5种杀虫剂对设施大棚辣椒蚜虫的防治效果[J].徐广春,顾中言,徐德进,许小龙.农药.2013(11)
[2]0.3%苦参碱不同浓度防治辣椒蚜虫的药效试验[J].刘杰.新疆农垦科技.2012(11)
关键词:不同浓度;苦参碱液剂;防治;辣椒蚜虫;
引言:苦参碱是一种植物源农药,不易导致有害物产生抗药性,是一种低毒、低残留环保型农药。为明确该药剂防治辣椒蚜虫的最佳使用量和防治效果,笔者进行了不同浓度苦参碱液剂防治辣椒蚜虫田间药效试验,以筛选最佳用量,为其大力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本试验比较了不同浓度苦参碱液剂对辣椒蚜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试验药剂1%苦参碱可溶液剂在水中分散性好,防治蚜虫持效性长,对作物安全。当用药量100g/亩-120g/亩时,药后7天,防效均大于90%,防治辣椒蚜虫效果较好。
1. 材料与基本情况
1.1供试药剂
1.1.1试验药剂:1%苦参碱液剂;生产厂家:葫芦岛市鹏翔农药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1.1.2对照清水
1.2 防治对象
辣椒蚜虫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安排在忻府区西张镇曹村山西省高标准辣椒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试验用地1.2亩。供试作物:辣椒(品种为北京红、天津红、L3)。试验地地力均匀,肥力中上等,地势平坦,有机质含量1%—2%,土壤属沙质壤土,排灌条件便捷,栽培管理均匀一致,辣椒长势均匀。
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本试验为4个处理
①处理1:亩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80克/亩/次;
②处理2:亩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100克/亩/次;
③处理3:亩用1%苦参碱可溶液剂120克/亩/次;
④处理4:对照清水
本试验共设置12个处理小区,每个试验小区面积为0.1亩,各小区分布为随机排列,使用方法:叶面喷施,每处理进行三次重复试验,为防止小区间相互交差影响,各小区均设置隔离行。
2.2 喷药时间与方法
喷药时间:施药于2020年6月15日上午,天气晴朗无风时进行,田间处于蚜虫发生始盛期。此试验前未喷过任何杀虫剂,施药器械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使用浓度为80克/亩/次、100克/亩/次、120克/亩/次,均匀喷洒辣椒叶片正反面,使全株叶片均匀着药,用药液量45kg/667㎡,空白对照区喷等量清水,一次性施药,试验期间再未喷其他任何药剂。
3.防治情况调查
3.1 调查时间与方法
在每个处理小区内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在每点取10株辣椒进行挂牌标记,每小区定点10株,每株定叶10片,施药前定点调查辣椒苗上的蚜虫虫口基数,打药以后1天、3天、7天分别调查各小区残留的活虫数,共调查4次。第一次6月14日调查药前虫口基数;第二次6月16日调查药后虫口數量;第三次6月18调查药后虫口数量;第四次6月22日调查药后虫口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治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施药1星期后观察不同处理对辣椒自身及其周边作物的生长状况,调查是否有药害现象发生。
3. 防治效果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口数-施药后活虫数)/施药前虫口数]×100%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试验结果 1%苦参碱液剂防治辣椒蚜虫试验结果(表1)
4.2结果与分析
施药以后调查观察,未发现1%苦参碱可溶液剂对辣椒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表现苦参碱亩用药液量在安全范围内,对辣椒生长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
通过表1可以看出,1%苦参碱可溶液剂80克/亩,药后1d的防治效果为40.9%,药后3d防治效果为74%,药后7d防治效果为80.7%;1%苦参碱可溶液剂100克/亩,药后1d的防治效果为48.7%,药后3d防治效果为86.3%,药后7d防治效果为91.2%;1%苦参碱可溶液剂120克/亩,药后1d的防治效果为60.7%,药后3天防治效果为88.7%,药后7天防治效果为99.6%。
5.结论
综上所述,1%苦参碱可溶液剂防治蚜虫有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亩用量100克-120克,药后7天效果相当,防治效果在90%-99%之间,而且对供试作物安全,对环境无污染,是防治蚜虫的理想药剂。但从降低经济成本角度出发,建议每亩用量100克为宜。喷药期应在蚜虫发生始盛期,喷药时药液要均匀喷洒,力求叶面上下均匀着药。
参考文献:
[1]5种杀虫剂对设施大棚辣椒蚜虫的防治效果[J].徐广春,顾中言,徐德进,许小龙.农药.2013(11)
[2]0.3%苦参碱不同浓度防治辣椒蚜虫的药效试验[J].刘杰.新疆农垦科技.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