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网络的日趋重要,人们在大数据时代建立了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而很多问题也随之衍生,有些严重冲击着中国传统道德价值观,怎么在尊重网络主权下保证社会的和谐、学校教育的不缺失,社会个体的慎言,提高个人道德修养,正确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我们每个教育者要正确面对的课题。
关键词:网络暴力道德绑架;趋年轻化;中国精神;道德目标
道德约束的武器只是人的行为,而不是绑架别人的手段。而道德绑架者通常将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上,利用道德作为工具或者诱饵,通过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于网络具有及时性、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得道德绑架现象在网络上层出不穷,同时造成的负面影响极为巨大。
一、网络道德绑架现象及其负面影响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似乎挣脱了现实世界中的枷锁,由于不用承担责任,因此在这里人们畅所欲言,为所欲为。
(一) 网络道德绑架现象
网络道德绑架现象常分为以下三种:
1.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网络道德绑架。在网络中,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或者错误都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无限放大。道德绑架者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完全无视自己的缺点,在他們眼里,事情的真相、问题的解决方法毫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赢得这场“伪道德战争”的胜利。
2.只讲义务,不讲权利
这类主要是对于公众人物的道德绑架。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网络,网络舆论的力量磅礴汹涌,但是网络舆论缺乏理性,容易被误导或被利用,而作为网民舆论和网络媒体焦点的公众人物,他们往往更容易遭受网络道德绑架。例如公众人物捐款,捐多捐少都会引起道德绑架者的非议,在他们眼中,做慈善竟变成了一种义务。公众人物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行为话语传播范围更远,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他人的看法,他们要为自身的言行举止负责,稍有不慎就会对公众地位造成损害。
3.只重道德,不重规则
网络道德绑架者常会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凭借所谓的道德冲动,通过网络随意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这就导致人人都在高谈阔论讲道德,但是规则却无人重视。今天绑架了别人,明天可能被其他人绑架,这无疑会造成社会上的人人自危和道德恐慌。例如出现打砸抢烧日系车、抵制洋节这类的行为便是道德绑架者不重视规则的结果,自私自利之心可见一斑。
(二) 网络道德绑架的负面影响
1.干扰个人意志自由
网络道德绑架者不仅是要在其“伪道德”角度上对目标进行谴责,更是要求被绑架对象对自己的言行想法做出改变,以达到符合“道德”的标准。这无疑是干扰了个人的自由意志。若谴责无效,道德绑架者们可能采取侵犯他人隐私或是人身攻击等方法。网络上,大多数网民的身份是虚假的,而道德绑架对象的信息通常是真实的,这就导致道德绑架对象的隐私侵犯现象时有发生。对于网络道德绑架者而言,在网络中肆无忌惮地诋毁、攻击、否认他人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及监管的漏洞, 他们自认为自己具有绝对的言论自由并且不必负任何责任。
2.弱化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力
网络道德绑架者们在评判一件事情的时候,通常以道德为第一准则,这便弱化了法律的公信力与约束力,而且他们用于评判的道德标准有时也是错误的,可能会引发错误道德价值导向,这亦会弱化道德的约束力。
3.传播虚假信息
道德绑架者们在对被绑架对象进行谴责时,可能会对信息进行改造或者臆想,从而导致信息失真。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同时,监管者对于网络监管力度不严且存在漏洞,因此,上网者可以隐去真实身份从而“高度自由”地活动,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会去大肆传播片面不实的信息,这便导致传播虚假信息这一现象时常发生。
二、网络道德绑架产生的原因
(一) 道德绑架行为主体的因素
我们应当正确去看待道德绑架者。首先,少数的道德绑架者是以真正的善恶为评价标准,以道德和善的名义要求他人,其行为与言论是与道德有关的,具有道德性,并且与被绑架者的矛盾不激烈,这种道德谴责方式在原则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更多的道德绑架者是以道德为砝码,公开地对他人施以网络舆论压力,其所采取的方式具有强迫性,同时也不尊重他人的意志自由和道德选择,以他人所顾虑的社会道德形象为筹码而强迫甚至要挟其言行。这类道德绑架者们以道德为起点和终点对目标进行声讨,看似是一种道德的行为,实际上是将道德作为工具,因为自身的不平衡心理,以通过对他人的道德绑架达到自我心理的满足和帮助了他人的荣誉感。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不仅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也抹杀了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对等关系。
(二)被绑架者自身因素
很大一部分受害者之所以会被道德绑架,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上期望获得一种普遍的道德评价的认可,而这一心理却为绑架者所利用,以此心理胁迫帮他完成他们想做的事。又或者是迫于网络舆论的巨大压力,不得不按照道德绑架者的意愿进行改变。
结合目前网络时代网络暴力、道德绑架现象层出不穷,大部分学校德育目标与现实疏离的现象,发扬社会正能量,重视帮助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做到真正了解人生价值,正确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特别是网络事件,正确认识人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和谐,共同实现国家理想。
参考文献:
[1]罗雅婷.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的伦理分析[D].苏州科技大学,2018.
[2]高晨晖.网民对网络道德绑架行为的道德判断[D].宁夏大学,2018.
课题名称: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研究,编号:SDGY2020-16
关键词:网络暴力道德绑架;趋年轻化;中国精神;道德目标
道德约束的武器只是人的行为,而不是绑架别人的手段。而道德绑架者通常将自己置于道德的制高点上,利用道德作为工具或者诱饵,通过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由于网络具有及时性、隐蔽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得道德绑架现象在网络上层出不穷,同时造成的负面影响极为巨大。
一、网络道德绑架现象及其负面影响
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人们似乎挣脱了现实世界中的枷锁,由于不用承担责任,因此在这里人们畅所欲言,为所欲为。
(一) 网络道德绑架现象
网络道德绑架现象常分为以下三种:
1.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网络道德绑架。在网络中,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或者错误都可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无限放大。道德绑架者盯住别人的缺点不放,完全无视自己的缺点,在他們眼里,事情的真相、问题的解决方法毫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赢得这场“伪道德战争”的胜利。
2.只讲义务,不讲权利
这类主要是对于公众人物的道德绑架。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网络,网络舆论的力量磅礴汹涌,但是网络舆论缺乏理性,容易被误导或被利用,而作为网民舆论和网络媒体焦点的公众人物,他们往往更容易遭受网络道德绑架。例如公众人物捐款,捐多捐少都会引起道德绑架者的非议,在他们眼中,做慈善竟变成了一种义务。公众人物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的行为话语传播范围更远,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他人的看法,他们要为自身的言行举止负责,稍有不慎就会对公众地位造成损害。
3.只重道德,不重规则
网络道德绑架者常会占据道德的制高点,凭借所谓的道德冲动,通过网络随意对他人进行道德评判,这就导致人人都在高谈阔论讲道德,但是规则却无人重视。今天绑架了别人,明天可能被其他人绑架,这无疑会造成社会上的人人自危和道德恐慌。例如出现打砸抢烧日系车、抵制洋节这类的行为便是道德绑架者不重视规则的结果,自私自利之心可见一斑。
(二) 网络道德绑架的负面影响
1.干扰个人意志自由
网络道德绑架者不仅是要在其“伪道德”角度上对目标进行谴责,更是要求被绑架对象对自己的言行想法做出改变,以达到符合“道德”的标准。这无疑是干扰了个人的自由意志。若谴责无效,道德绑架者们可能采取侵犯他人隐私或是人身攻击等方法。网络上,大多数网民的身份是虚假的,而道德绑架对象的信息通常是真实的,这就导致道德绑架对象的隐私侵犯现象时有发生。对于网络道德绑架者而言,在网络中肆无忌惮地诋毁、攻击、否认他人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及监管的漏洞, 他们自认为自己具有绝对的言论自由并且不必负任何责任。
2.弱化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力
网络道德绑架者们在评判一件事情的时候,通常以道德为第一准则,这便弱化了法律的公信力与约束力,而且他们用于评判的道德标准有时也是错误的,可能会引发错误道德价值导向,这亦会弱化道德的约束力。
3.传播虚假信息
道德绑架者们在对被绑架对象进行谴责时,可能会对信息进行改造或者臆想,从而导致信息失真。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同时,监管者对于网络监管力度不严且存在漏洞,因此,上网者可以隐去真实身份从而“高度自由”地活动,为了达到自己目的会去大肆传播片面不实的信息,这便导致传播虚假信息这一现象时常发生。
二、网络道德绑架产生的原因
(一) 道德绑架行为主体的因素
我们应当正确去看待道德绑架者。首先,少数的道德绑架者是以真正的善恶为评价标准,以道德和善的名义要求他人,其行为与言论是与道德有关的,具有道德性,并且与被绑架者的矛盾不激烈,这种道德谴责方式在原则上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更多的道德绑架者是以道德为砝码,公开地对他人施以网络舆论压力,其所采取的方式具有强迫性,同时也不尊重他人的意志自由和道德选择,以他人所顾虑的社会道德形象为筹码而强迫甚至要挟其言行。这类道德绑架者们以道德为起点和终点对目标进行声讨,看似是一种道德的行为,实际上是将道德作为工具,因为自身的不平衡心理,以通过对他人的道德绑架达到自我心理的满足和帮助了他人的荣誉感。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不仅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也抹杀了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对等关系。
(二)被绑架者自身因素
很大一部分受害者之所以会被道德绑架,很大程度上源于心理上期望获得一种普遍的道德评价的认可,而这一心理却为绑架者所利用,以此心理胁迫帮他完成他们想做的事。又或者是迫于网络舆论的巨大压力,不得不按照道德绑架者的意愿进行改变。
结合目前网络时代网络暴力、道德绑架现象层出不穷,大部分学校德育目标与现实疏离的现象,发扬社会正能量,重视帮助学生端正人生态度,做到真正了解人生价值,正确面对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情况,特别是网络事件,正确认识人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实现意识形态领域的社会和谐,共同实现国家理想。
参考文献:
[1]罗雅婷.网络道德绑架问题的伦理分析[D].苏州科技大学,2018.
[2]高晨晖.网民对网络道德绑架行为的道德判断[D].宁夏大学,2018.
课题名称: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劳动者权益保障机制研究,编号:SDGY2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