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负压创面治疗对猪肢体高压电烧伤炎性反应及创面血管化的影响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Emp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封闭负压创面治疗对猪肢体高压电烧伤炎性反应及创面血管化的影响。

方法

4只雌性巴马小型猪(8后肢)制成后肢跗关节内侧高压电烧伤模型。随机分为换药组(A 组)、封闭负压创面治疗组(B组),换药组用活力碘油纱换药,于伤前、伤后30 min、1、3、6、9 d测量肢体周径;于伤前、伤后30 min、6 h、1、3、6、9 d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计数;于伤前、伤后1、3、6、9 d分别取肌肉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肌肉组织、血管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创面Ⅷ因子相关抗原(vWF)的表达,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值。

结果

(1)电伤后即刻形成焦痂创面,肢体红肿及渗出明显,并随时间推移坏死组织渐进性扩大,形成Ⅲ~Ⅳ度电烧伤创面;与换药组比较,封闭负压创面治疗组猪肢体红肿、渗出反应消退较快,炎性反应较轻。(2)肢体周径肿胀观察总体趋势有差异(F= 11. 350,P< 0. 05),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两组间比较,伤后30 min、1 d、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21. 30±0. 48)、(22. 35±0. 51)、(21. 60±0. 64)cm;B组(19. 48±0. 37)、(19. 33±0. 59)、(18. 80±0. 79)cm,P< 0. 05);(3)组织学观察见电伤后1、3 d创面HE染色可见肌肉组织坏死、水肿明显及少许炎性细胞浸润;伤后6 d有新生毛细血管,炎性细胞浸润更加明显;伤后9 d肉芽组织形成及新生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增多;(4)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在电伤后6 d,MV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7)比(23±4)个;P< 0. 05];(5)白细胞计数(WBC)2组间比较总体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6. 743,P< 0. 05),伤后1 d,A组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 70±3. 50)×109/L比(19. 60±0. 74)×109/L,P< 0. 01]。

结论

封闭负压创面治疗有利于减轻电烧伤后猪肢体肿胀、炎性反应,促进创面血管化形成。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大鼠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采用大潮气量机械通气法制备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大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和MSCs治疗组,每组各10只。机械通气后4 h处死大鼠,分别进行大鼠肺组织病理及损伤评分、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数量测定和肺泡灌洗液中炎性因子水平测定。结果机械通气4 h后,MSCs治疗组大鼠肺组织损伤评分为(
目的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观察Eph A7基因抑制对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Eph A7基因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重组质粒采用脂质体介导法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采用左上肢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根据注射细胞的不同分为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和未转染组。35 d后获取移植瘤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目的探讨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脑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大肠癌患者6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TAT3和Gli1在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STAT3和Gli1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结果STAT3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0. 87%比11. 59%,P< 0. 01),Gli
期刊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奥曲肽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卡培他滨组、奥曲肽组、联合组(卡培他滨+奥曲肽)。每组分为不同浓度,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结果卡培他滨与奥曲肽在较高浓度水平联用抑制MCF-7细胞增殖,MCF细胞生长初期(4 d内)生长速度较快,滞后逐渐减慢,9 d后细胞生长趋于停滞;在高浓度水平联用抑制MCF-7细胞生长,表现为协同作用。结论卡培他滨
目的观察吴茱萸碱联合顺铂对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细胞间缝隙连接通讯(GJIC)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3细胞,分为顺铂组(5、10、15、20μmol/L)和顺铂(5、10、15、20μmol/L)+吴茱萸碱组(0. 4μmol/L)作用PC-3细胞。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分别检测间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
目的观察内质网应激在脓毒症大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6 h组、12 h组和24 h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大鼠脓毒症肾损伤模型,分别于术后6、6、12、24 h处死大鼠。观察大鼠肾功能,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肾脏细胞凋亡指数(AI),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肾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 (GPR78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NA,miR)-29b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miR-29b治疗组和缺血再灌注阴性对照组4组。假手术组大鼠,放置6-0缝合线不结扎,其余3组均按缺血再灌注模型处理,其中miR-29b治疗组在缺血再灌注模型前24 h,心肌内注射agomiR-29b(1×103 mol/ L),阴性对照组在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p5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雌激素高、低剂量组注射雌激素2 mg/kg和1 mg/kg。8周后测试学习记忆能力和海马p53、SOD表达。结果与雌激素低剂量组大鼠比较,雌激素高剂量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第三象限活动时间、穿越站台均明显减少(P< 0. 05)。雌激素低剂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