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皖南山区,有一种树木,俗名叫“乔木”。这种树木生长很特别,每年到了夏季,山民们都要用砍刀在树干上砍上几刀,留下一道道条状的砍痕。砍痕处渗出点点浆汁,像树的眼泪。
  我问父亲,平白砍它们做什么,不疼吗?
  父亲说,用刀在树上砍上几刀,让这树有一种疼痛感,反而有利于它的生长。如果就让它在那养尊处优地生長,反而长不出坚固耐用的板材。
  父亲说罢,递给我一把砍刀,说,去,砍几刀去,让它们更加茁壮地生长。
  不一会,寂静的山林里,传来“啪啪啪”的声音。那声音,清脆悦耳,仿佛是树木生长发出的欢笑声。

2


  前几天一觉醒来,发现左手小指头突然疼痛起来。穿衣、刷牙、洗脸、吃饭,小指头只能僵硬地翘着。
  几天下来,疼痛不见好转,于是到医院去看。
  医生检查后说,没什么毛病,一种自然的生理疼痛,过几天就会好了。
  我问什么叫自然的生理疼痛。医生说,在我们身体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疼痛,这是一种身体机能的自然反应。某些时候,出现疼痛反而是一种好事,它找到了一个发泄窗口,有利于身体其他机能的调节和生长。
  我高悬的心如释重负地放下了。
  果然,过了几天,小指头的疼痛自行消失了。原来,有时疼痛还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和发育。
其他文献
杭州有个小区,一到晚上,蛙声一片。业主投诉这些青蛙扰人清梦,要求保安履行职责进行驱赶。这可苦了保安,青蛙在暗处,保安在明处,这黑灯瞎火地要把青蛙赶跑,哪有那么容易?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曾是古诗里一种令人怡然自乐的意境,但现在却成了被人投诉的噪音。不是现在的青蛙发音量大了,而是我们的心态发生问题了。中国道家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其中一层意思是人类要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不要试图去改变自
期刊
家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家族绵延不断的风气,是塑造兒童的无形力量。一个人成长的起点便是家风,好的家风便是孩子茁壮成长的地基。  传承家风,很大一部分的内容便在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曾经,《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等,都是为人父母学习的榜样。但进入现代社会,我们时常感到父母与子女的沟通不畅。青春靓丽的初中女生走上天台向妈妈喊话:“妈妈,孩子不是只有别人
期刊
初三开学没多久的那个周末,儿子突然豪情万丈地宣布,他要考本市最好的高中!我当然要第一时间肯定他:“有目标,非常好!爸爸妈妈给你点赞,为你加油!”接着问,“那你想过没有,以自己目前的能力和水平,要怎样考上最好的高中?”  儿子说,要努力,具体没想好。“要不我也报个补习班?”  我们一想,初三学业已很紧张,再从周末有限的休息时间中挤时间去补课,效果未必好,还不如优化现有的学习方法,更有效果。和儿子一沟
期刊
“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以上文字摘自《傅雷家书》。傅雷作为一名父亲,给身在海外求学的儿
期刊
小亮是个乖巧懂事的男孩,从小到大,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前的夏至那天,他从隔壁班的门口路过,看见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正低头看书,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女孩的半边侧脸上,白皙的面庞微透着粉色,小亮痴痴地看着这幅画面直到上课铃声响起才回过神来。  夏至的夜晚是安静的,小亮还像以往一样写完作业上会网。他习惯隐身登录QQ,看看朋友们的动态与空间。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他的老爸,也是他们学校的语文老师。  小亮想起了
期刊
从儿子的青春期开始,我们和他的沟通就出现了障碍。尽管儿子天性忠厚,不至于恶语顶撞,但我们深深感到,我们的苦口婆心,他根本就听不进去。为了改变现状,我绞尽脑汁变换花样,短信啊、QQ留言啊,甚至每周手写一封书信。只是,每次我都只收到简单的答复:收到。这让我陷入深深的无力感之中。  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当朋友圈出现时,我好一阵子兴奋,觉得这下可有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但凡我认为应该让儿子知道的,一概
期刊
刚上四年级的女儿,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叛逆心极重,拒绝和我交流,还常常和我作對。更令我伤心的是,一向学习优秀的女儿,竟在测试中考了人生的第一个50分。我被老师点名到校处理问题。  “想想我们小时候,哪有父母这样苦口婆心地劝说?现在的小孩真不知足。”老公无可奈何地对我说。“是啊,我14岁就到外地上学,想父母时只能给父母写信,或者看看父母的来信,那就很幸福了……”与老公谈话间,我不禁陷入了回忆中。  我
期刊
我家算是小门小户,祖上来自一个贫瘠的南方小縣农村,到县城落户后,特别勤勉、善良和古道热肠。一直到现在,邻居有啥事儿,都会找父亲。每到过年,总找父亲为他们写春联,谁家的孩子结婚,也请我父亲为他们写喜字、喜帖、喜榜。父亲教给我们诚信、正直、助人。我那文化不高的母亲,每天对我们灌输:要讲卫生,收拾齐整;吃饭时不能挑食,米粒掉在桌上一定要捡起来吃掉,这是惜福;一张纸掉地上也要捡,这是不浪费;尊老爱幼,要懂
期刊
堂弟小东是个很懂事的孩子,十几岁的年纪,除了刷碗、擦地、择菜,焖饭、煮粥、做菜样样在行。每次去叔叔家吃饭,若堂弟在家,我都能有幸尝到他的手艺,饭后堂弟也自觉地刷碗做家务。妈妈经常夸堂弟:“男孩子也可以做母亲的贴身‘小棉袄’。”  但最近去小叔家吃饭,堂弟一改温顺的性格,捎带抱怨地说:“妈妈,你能不要再逼迫我做家务了吗?我还有很多学习任务,书房里的书好多都还没看完呢……”我刚要起身来收拾,婶婶立刻拦
期刊
許燕的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喜欢文学,尤其是中国的古典文学。许燕和姐弟们的启蒙教育,没有一首儿歌,全是历史故事。受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三个孩子都对书有着特别的偏爱,尤其是许燕,同龄孩子还在妈妈怀里吃奶的时候,她就开始口齿不清地背一些古诗词。  许燕大学读的是汉语言专业,毕业后从事文员工作,但这个工作除了偶尔写一点领导的发言稿和总结外,所学的专业几乎无用武之地。2009年的一天,朋友为她推荐了一份报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