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正是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态”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和实践活动,让课堂真正达到“三维目标”的三位一体和有机统一。
关键词:生态;回归;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课堂当作车间,学生既是“原料”,又是“产品”;把课堂教学当作“工艺流程”,上课就是教教材的过程。学生在整个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完全是“被填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课堂教学没有创造,没有活力,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正是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态”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和实践活动,让课堂真正达到“三维目标”的三位一体和有机统一。
一、还原课堂环境,营造生态氛围
生态课堂就是指在课堂环境中,师生间的和谐发展。传统课堂上,教师对课堂是垄断与霸占,而生态课堂上,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以创设“自信与兴趣、尊重与欣赏”的课堂意境为核心,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把师生还原为有真实情感的人。在刚上课时,利用巧妙的导入或有吸引力的评价方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呈现“思维开放、气氛活跃、激情高涨、心态积极”的状态。在课堂环节和流程中要见机行事,及时鼓励、质疑、点拨,使学生自然“动”起来,课堂充分“活”起来。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既是精神的同道,又是学习的伙伴,营造一种“生活态”,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主动状态中去体验,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转变教师角色,落实生态理念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建立一种自然的、和谐的生态课堂,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重中之重。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习的引导者、潜能的开发者,要做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助学,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者、学习的自主者、潜能的发挥者,要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教师分享到“教学相长”的喜悦,达到互勉、互助、互进的和谐氛围。
生态课堂上,学生成了主体,教师虽然“少讲”了,却并不清闲。首先要调控好课堂,让它活而有度,乱而有序,不能太多地偏离目标,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其次,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另外,做一个适时的点拨者也是教师扮演的角色。何时点拨,如何点拨,实践起来也是一门艺术。在学生“愤”和“悱”的时候及时出现,迅速化解,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解开疙瘩。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认识、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允许学生独树一帜。我们还应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有,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感悟、去获取知识。这是生态课堂教学生成的重要标志。
三、转变学习方式,构建生态课堂
构建生态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教师的角色转变还不够,还要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个性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方式有三个主要特征: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上,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要指导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的问题,要引导他们去寻找、去分析、去解决。这样,学生在观察、发现、思考、探索的实践中,就能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之后进行合作学习,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找到新的答案或新的假设,更会激起学习的热情,实现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根本性变革。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生态化课堂的又一个重要目标。自主学习能力在某些时候可以通过自己“发现”来获得,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是“教”会的。这里的“教”,准确地讲为“导”,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在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一步步把学习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水平。进行学法指导时,面对学生共性的需要,采取集体指导法;对学生个体,采取个别指导法。做学法指导时,不能只讲道理,提要求,树榜样,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行为训练、行为监督和行为评价。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学法积累感性经验,有成功的体验。学生有了感性经验和成功体验后,才会乐于用科学的方法求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当课堂回归生态,完成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完成了真正的回归与和谐时,课堂必然成为个性奔放的乐园,生命狂欢的天堂。
“让课堂回归生态”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正确把握好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新的理念化为教学观念,并成为我们自觉的教学行为,构建的生态课堂一定是美丽的,学生的生命一定能得以充分地舒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李炳亭,褚清源.问道课堂:高效课堂理念与方法的26个方法.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04.
作者简介:徐丽微,女,1973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就职学校:凤城市翰墨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生态;回归;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课堂当作车间,学生既是“原料”,又是“产品”;把课堂教学当作“工艺流程”,上课就是教教材的过程。学生在整个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完全是“被填鸭”,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趣,课堂教学没有创造,没有活力,效果可想而知。新课程认为教学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也正是生态课堂的核心理念。“让课堂回归生态”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和实践活动,让课堂真正达到“三维目标”的三位一体和有机统一。
一、还原课堂环境,营造生态氛围
生态课堂就是指在课堂环境中,师生间的和谐发展。传统课堂上,教师对课堂是垄断与霸占,而生态课堂上,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发展的主体。教师要以创设“自信与兴趣、尊重与欣赏”的课堂意境为核心,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命活动,把师生还原为有真实情感的人。在刚上课时,利用巧妙的导入或有吸引力的评价方案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呈现“思维开放、气氛活跃、激情高涨、心态积极”的状态。在课堂环节和流程中要见机行事,及时鼓励、质疑、点拨,使学生自然“动”起来,课堂充分“活”起来。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既是精神的同道,又是学习的伙伴,营造一种“生活态”,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处在一种主动状态中去体验,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转变教师角色,落实生态理念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逐步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建立一种自然的、和谐的生态课堂,教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教师角色的转变是重中之重。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两个平等的生态要素,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学习的引导者、潜能的开发者,要做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以教助学,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达到互动、交流、合作的教学情境;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者、学习的自主者、潜能的发挥者,要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教师分享到“教学相长”的喜悦,达到互勉、互助、互进的和谐氛围。
生态课堂上,学生成了主体,教师虽然“少讲”了,却并不清闲。首先要调控好课堂,让它活而有度,乱而有序,不能太多地偏离目标,要做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其次,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时,教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另外,做一个适时的点拨者也是教师扮演的角色。何时点拨,如何点拨,实践起来也是一门艺术。在学生“愤”和“悱”的时候及时出现,迅速化解,帮助学生化难为易,解开疙瘩。教师要尊重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认识、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允许学生独树一帜。我们还应减少对学生学习时间的占有,把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感悟、去获取知识。这是生态课堂教学生成的重要标志。
三、转变学习方式,构建生态课堂
构建生态课堂,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教师的角色转变还不够,还要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个性学习。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学习方式有三个主要特征: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上,要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活学生思维的兴奋点,真正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思结合,乐于参与。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要指导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能自己发现的问题,要引导他们去寻找、去分析、去解决。这样,学生在观察、发现、思考、探索的实践中,就能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之后进行合作学习,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常常会相互受到启发而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找到新的答案或新的假设,更会激起学习的热情,实现学习方式向自主、合作、探究的根本性变革。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生态化课堂的又一个重要目标。自主学习能力在某些时候可以通过自己“发现”来获得,但是在更多情况下是“教”会的。这里的“教”,准确地讲为“导”,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在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学习目标之间建立一种帮助学生理解的支架,在支架的支持下帮助学生一步步把学习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水平。进行学法指导时,面对学生共性的需要,采取集体指导法;对学生个体,采取个别指导法。做学法指导时,不能只讲道理,提要求,树榜样,还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行为训练、行为监督和行为评价。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学法积累感性经验,有成功的体验。学生有了感性经验和成功体验后,才会乐于用科学的方法求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当课堂回归生态,完成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完成了真正的回归与和谐时,课堂必然成为个性奔放的乐园,生命狂欢的天堂。
“让课堂回归生态”不仅仅是以上几个方面,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正确把握好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使新的理念化为教学观念,并成为我们自觉的教学行为,构建的生态课堂一定是美丽的,学生的生命一定能得以充分地舒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李炳亭,褚清源.问道课堂:高效课堂理念与方法的26个方法.山东文艺出版社,2011-04.
作者简介:徐丽微,女,1973年10月出生,大学本科,就职学校:凤城市翰墨小学,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