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现状及问题分析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mingm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膜覆盖能够起到保湿增温的效果,对农作物健康生长非常有利。在新疆地区棉花种植过程中,常常运用地膜覆盖种植方式。运用地膜覆盖的棉花产量高、品质佳。然而采摘棉铃之后,如果没有将地膜回收工作充分做好,棉田中会残留很多地膜,对土壤结构造成很大破坏,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棉田肥力下降,对播种之后的棉花种子发芽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会影响棉花根系的正常发育,降低棉花产量。为此,必须充分重视棉田残膜回收工作,采用机械化棉田残膜机具,在棉花播种之前、苗期揭膜后及采摘棉铃后,对棉田残膜进行回收,这样才能保证棉花健康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还能控制和减少棉田污染。基于此,结合实践探讨了新疆棉田地膜污染情况与残膜回收现状,对棉田残膜机械化回收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当前新疆地区棉田残膜回收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棉田;残膜回收;机械化;现状;问题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118-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224.9       文献标志码: A
  新疆地区为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不仅有着充足的日照条件,而且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6.9 ℃,年均降水量为140~350 mm,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棉花。近年来,新疆地区棉花种植面积逐年扩大。数据显示,2019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达254.05万hm2,占全国棉花种植面积的76.1%。目前新疆已经成为我国商品棉主要生产基地,棉花生产不仅是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也是新疆地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农业产业。但新疆地区种植棉花时都是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虽然地膜覆盖种植技术给棉花种植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但是长年累月运用的地膜没有得到全面回收,土壤当中的残膜数量不断增多,对土壤结构造成很大影响,更降低了土壤肥力,引发突出的地膜污染问题,俗称“白色污染”,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很大影响[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关部门针对一些市(县)进行棉田地膜残留污染研究发现,经过多年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棉花,有些地区棉田农膜残留量达到585 kg/hm2,严重的棉田残膜污染对棉花正常生长构成巨大影响,更成为阻碍当地棉花种植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但在棉田残膜机械化回收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大量的棉田残膜得不到回收,也有的地区通过人工方式回收棉田残膜,然而这种生产方式效率非常低,而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工,工作条件较差,也需要投入高强度的劳动,成本也较高。由于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棉田残膜得不到及时、全面的清理,对翌年棉花播种与生长造成巨大影响。面对这种现状,要想保证棉花产量,提高棉花品质,就应當加强棉田质量控制,从源头做起,通过运用棉田残膜机械化技术来高效处理棉田残膜问题迫在眉睫。
  1   残膜回收情况对比
  新疆地区棉花种植过程中,过去主要通过人工手段回收残膜,这种方式回收效率非常低,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耗费时间长,效能低下,而运用机械化回收棉田残膜是解决棉田残膜问题的重要途径。现如今应用机械化回收棉田残膜过程中,主要在耕种前及播种前进行回收,而且在进行残膜机械化回收方面试验示范工作仅在一些地区开展。
  与人工残膜回收相比,机械化回收残膜更具优势,见表1。
  棉田中的残膜通过人工手段进行拣拾,不仅需要较大强度的劳动力投入,而且效率很难保障,回收效果不显著,还容易引发残膜累积污染。特别是一些超薄膜,由于抗拉强度非常低,再加上强烈的光照条件、水土因素影响,以及机械应用,导致地膜老化破损,同时导致部分埋入土中,增加了回收难度。运用机械化回收残膜,可使人工拣拾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克服,所以对于新疆棉花生产基地,更应当通过机械化手段高效地回收棉田残膜[2-3]。
  2   机械化残膜回收发展情况
  棉花属于中耕作物,回收棉田残膜主要包括3类,一是苗期回收地表残膜,二是耕作之前回收棉田残膜,三是播种之前回收棉田残膜。新疆及兵团科研企事业单位在20世纪90年代对棉田残膜回收机进行了大力研究,在残膜回收方面主要运用搂草式、扒齿式及钉齿式等。
  2.1   苗期残膜回收
  在一些灌溉条件好的非滴灌生产的棉区,可以运用苗期残膜回收技术进行回收。苗期残膜回收技术具有很高的拾膜率,而且有着较为简单的机器结构。然而实施揭膜作业之后,应当及时进行灌水,因新疆地区缺水问题较突出,伴随滴灌技术的普及应用,这种揭膜形式慢慢地被废弃[4]。
  2.2   耕前地表残膜回收
  耕前地表残膜回收技术主要包括3种类型,不仅普及率低,而且难度也相对较高。新疆地区种植棉花过程中使用的农膜厚度主要为0.006~0.008 mm,还有的厚度为0.005 mm,不论是当年秋后及工作之前回收残膜,还是第2年春季耕种之前回收残膜,都会因为地膜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变得非常破碎,极大地增加了回收难度。
  相较于苗期残膜回收,在残膜回收率相同的前提下,极大地增加了技术难度,只进行了小规模应用,没有实施大面积推广。
  2.3   播前残膜回收
  播前残膜回收方式,主要是针对苗期阶段,或秋季之后没有全面彻底回收的棉田进行回收,同时回收多年积累的残膜。
  耕翻土壤后,清理地表进行回收,但是耕翻之后对回收率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常常当作辅助的残膜回收方式[5]。
  3   合理配置残膜机械化回收机
  新疆地区气候环境条件相对特殊,而且随着滴灌技术在广大种棉区的普及应用,机械化回收残膜主要在耕作前及播种前进行。现如今残膜回收,有效补充了耕前残膜回收存在的不足,而且各个棉花种植地区也依照种植面积对两种残膜回收机进行了配置,大大提高了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对于棉田残膜污染问题起到很好的应对作用。   4   存在问题及建议
  (1)回收残膜具有较强的公益性特征。与常规农业机械作业相比,短时间内难以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农户又没有充分认识到残膜污染造成的危害性,环境保护意识存在很大不足,很难接受残膜回收额外增加的费用,所以作为行政部门应当进一步提高宣传监督作用。
  (2)在回收残膜过程中运用机械化技术进行回收,农膜厚度必须≥0.008 mm,但是现在市场上很多农膜都较薄,厚度处于0.006~0.008 mm,而且抗拉能力较弱,严重影响着残膜机械化回收。质检部门应当提高整治水平,对农膜质量加强规范,选择厚度适宜的农膜,杜绝超薄膜的应用[6]。
  (3)回收残膜有着较高的成本投入,但回收价格非常低,政府部门扩大补贴,才能将农民回收残膜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因此新疆棉花种植区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构建回收残膜的有关法律法规,并加强残膜回收补贴,为机械化回收棉田残膜打下良好的基础。
  (4)对棉田耕作方式进行科学规范,构建统一工作规范,确保种、管、收的行距一致,为机械化回收残膜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机械化回收成效。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政府应当结合当地棉田残膜污染问题,出台治理残膜污染的有关法规,针对一些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保证残膜机械化回收工作的高效推进。
  (6)新疆地区地理环境具有特殊性,而且近年来种植棉花地膜覆盖技术得到了普及应用,但各种作物有着不同的种植模式,在回收残膜方面也存在不同的要求,所需的残膜回收机也存在很大不同,所以建议有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加强合作,对不同作物机械残膜回收机具进行研究,减少“白色污染”。
  参考文献:
  [ 1 ] 李伟,禚冬玲,刘玉京,等.棉田残膜污染及机械化回收技术探讨[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1):136-140,145.
  [ 2 ] 曾小堂.棉田地膜残留与回收治理现状分析[J].农家参谋,2018(18):50.
  [ 3 ] 刘晨.新疆残膜污染危害成因分析及治理建议[J].基层農技推广,2017(11):28-29.
  [ 4 ] 陈发.新疆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研究、应用与建议[J].新疆农业科学,2018(2):127-134.
  [ 5 ] 郭晓燕.新疆棉田残膜污染危害及机械化回收[J].农业工程技术,2020(20):46.
  [ 6 ] 靳伟.残膜回收研究现状及治理措施[J].南方农机,2020(22):72-73.
其他文献
摘 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而影响生产力的直接因素是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协调。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技术是发展的根本所在,因此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种子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对影响种子管理和农业技术推广的因素作了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种子管理;农业技术推广;问题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122-02
摘 要:在农作物市场中花椒的市场销量较大,尤其近些年伴随人们日益提高的饮食要求,花椒产量进一步提高。相比其他农作物,花椒栽培方式相对特殊,而且针对花椒树生长提出相对较高的培养要求,若是花椒树发生病虫害等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花椒树的寿命,同时会降低花椒的产量与质量。为切实提高花椒产量,结合甘肃省实际情况,简要分析了花椒树寿命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和相关防治措施,旨在为有关种植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
摘 要:在林业工作中,应特别重视对林木种子的储藏,认真踏实做好储藏工作,保证林木种子在储藏期间保持生命力,进而才能保证种子在播种时顺利发芽、生长。在林木播种育苗过程中,应采取更科学、更适合的播种育苗方法来选育更加优良的幼苗。论述了林木种子储藏和播种育苗技术。  关键词:林木种子;种子储藏;播种育苗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10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2
摘 要:为进一步提高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质量,提高森林病虫害防治效果,针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的成因、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的影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中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3点内容进行了分析,从多角度出发,提出具体可行性方法,为后续工作的有效展开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92-02 中国
摘 要:森林作为陆地最大的生态系统,为人类以及各种生物的生存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森林生态系统不仅结构复杂,而且生物物种多样,具备多种功能。森林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林副产品,同时在保持生物圈物质能量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直接决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影响其可持续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森林资源遭受巨大破坏,导致生态环境出现明显恶化,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土
摘 要:目前,我国越来越重视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园林绿化建设的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伐越来越快,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质量以及园林绿化建设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市化建设的效果。针对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园林绿化建设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探究,希望能为城市生态建设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园林绿化建设;发展  文章编号: 10
摘 要:林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林木能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和净化空气,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开始加大对林业的建设,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林业建设的过程中,育苗技术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能推动林业的发展。为此,应提高幼苗育种技术,不断创新造林方法,为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造林方法  文章编号: 1
摘 要:油松是一种常见的松树品种,为松科松属针叶常绿乔木,是我国特有的树种之一,此树种在甘肃庆阳地区种植广泛。油松属于温带树种,具有很强的适应性,生长旺盛,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油松容器育苗、大田育苗技术得到不断发展。结合实践总结了大田油松育苗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松;育苗栽植;病蟲害防治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112-02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杉木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杉木种植部门应着力于优化和创新栽培技术,提高杉木产量,并重视杉木的服务与管理。讨论了杉木速生丰产林的栽培技术和经营策略。  关键词:杉木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抚育管理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9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91.27 文献标志码: B  杉木(也称为沙树、荆
摘 要:广西是桉树主要种植区,桉树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广西是臺风多发地区,台风对桉树的生长造成了明显影响。讨论了台风对桉树的危害及桉树造林中台风预防措施,具体措施包括桉树造林的品种选择、地块选择、具体造林方法和防风林的建设等,总结了其他一些关于桉树种植户对抗台风的经验,供参考。  关键词:桉树;台风;造林;预防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