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丕汉先生一段尘封百年的历史,一位被历史遗忘的民主革命先驱,终在杨丕汉先生等人的积极奔走下,为人们所了解,得到悼祭纪念。一份为英雄正名的责任,一条漫长而艰难的道路,历经近二十个春秋的征程,终於一步步实现。英雄已逝,浩气长存,慎终追远,扬烈士遗风,是每一位後辈的责任。让感恩与珍惜並重、传承与发扬同行,这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态度。
拂去尘埃 还真实历史
6348,这座墓碑上刻着的只有这一组冰冷的数字,无名亦无姓,孤寂地矗立在香港跑马地的坟场上。这墓究竟是何人的?这底下埋藏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历史的车轮向前滚滚驶过,扬起的尘埃湮没了太多的人和事。一百多年前,一场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开启中华民族历史新篇章。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书写着中华民族如何自醒、自立、自强的奋斗史,多少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地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然而,历史卻无法将所有英烈一一铭记,他——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学家唐德刚如此评价道:“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是应该从杨衢云开始写的。”而在中国近代史中,最寂寂无闻的,也要算是杨衢云了,他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探索国家出路而壮烈牺牲,然而,他的生平事蹟卻鲜为人知,在资料上也只有只言片语记载,甚至在其牺牲百餘年後,其在跑马地坟场的墓碑上竟依然是个无名碑,仅以“6348”这个冷冰冰的数字所代替。
历史不应该被忘记,烈士应该被後人敬仰,无名碑下就长眠着这样一位为国捐躯的英烈。拂去厚厚的历史尘埃,尘封的这段历史也逐渐清晰起来。杨衢云先烈是最早领导革命的香港人,为香港兴中会总会首任会长(第二任是孙文),他1861年生於广东虎门,比孙文大5岁,幼随父来港定居,任英文教师和招商局书记多年。1890年,他与友人谢缵泰在港成立辅仁文社,並出任会长。名为文社,实为议论大清朝政的基地。1895年初,刚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的孙文,回港寻找同道,结果二人一拍即合,辅仁文社和兴中会随即合併,以“兴中会”为会名。同年十月发动广州起义之首次革命,起义前,杨衢云被会内公推选为会长。1900年,杨衢云再次与同志策划惠州起义,惠州起义失败後,杨衢云被清廷列为主谋,1901年1月10日,他在结志街52号二楼学馆里被暗中潛入的清政府杀手暗杀。第二天,香港最早期文社领袖——杨衢云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而溘然长逝,为革命捐躯,洒尽了一腔热血中的最後一滴血,年仅40岁。
掸尽尘埃,重现真实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大浪淘沙,淘不尽的是那铮铮铁骨;风吹雨打,浇不灭是那凛然正气;沧海桑田,不朽的是英雄事蹟和民族精神,任凭时代变迁,依然回荡在中华民族的上空。
铭记历史 为英雄正名
岁月无情人有情,对於先辈们的付出与功绩我们应铭记於心,秉承其精神继续前行。感恩与珍惜並重、传承与发扬同行,这就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态度。而杨丕汉先生等人就是这样做的,为了把杨衢云先烈的事蹟让更多人知道,让其精神不被时间洪流湮灭,让现代的人们感受先烈的慷慨大义,长路漫漫,他倾其19载光阴为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先烈正名。
1996年,在一次杨氏宗亲会联谊活动上,杨丕汉先生第一次知道了杨衢云革命先烈的事蹟,待他极尽全力去找寻杨衢云先烈的历史资料时,只发现资料上的只言片语:“他是香港兴中会总会首任会长,为反清会党出谋献策,长期尽心尽力……可惜後来遭受暗杀,赍志而殁,未能看到清室之倾,民国之立……”心生寒意与遗憾的同时,也让他在心底下定了一个决心——为英雄正名,让更多人了解杨衢云的事蹟,因为革命先烈应该得到後人瞻仰。
近二十年来,杨丕汉先生等人一直积极奔走,一心扑在为杨衢云先烈正名这件事上。他们多方查找史料,与历史界专家学者交流,收集历史文物资料;与杨氏後人携手与政府沟通,传达先烈事蹟;他成为各界纪念杨衢云先烈活动筹委会召集人,联合社会力量,举行各类纪念活动。他们多次到6348无名碑烈士墓献花拜祭;多番去信、联署到相关部门,请求政府支持;邀请媒体朋友参与,以专题报道等形式扩大影响力;举办杨衢云先烈与辛亥革命专题图片展;举办各界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暨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先烈逝世110周年纪念大会……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积极地为这位为民牺牲、捨生取义的民主人士奔走呼籲,贡献已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1997年,在其故乡霞阳村口大梧桐树旁,一个高3米,底座为1米的花岗岩的杨衢云铜像竖立起来了;2008年,在其故乡村委会、老人协会、及厦门杨衢云民主革命史研究会的三方支持下,杨衢云纪念堂成立了;2011年,杨衢云的事蹟登上《文汇报》、《虎门报》、菲律宾《世界日报》、《商报》及泰国《泰华日报》等大众媒体。
2011年1月11日,香港《文汇报》刊登了悼念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逝世110周年系列广告。在随後的第110天,即4月30日当天,为怀念杨衢云先烈,《文汇报》刊出了110人的全版版面的纪念文章,並在晚上举行大型纪念晚会。
随着百年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开展,为这段历史做过卓越贡献的民主人士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杨衢云先烈的事蹟生平也洗去历史的尘埃,展现在世人面前。2011年9月2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属下的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终於在杨衢云的无名墓碑旁竖立杨衢云三字的中英文说明牌,让市民了解这位革命人物的事蹟及清末革命历史。终於,他的墓前不再仅是“6348”这个冰冷的数字,他的重要历史功绩也被香港政府所承认。杨丕汉先生等人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终於爭取到政府的名分。
2013年10月,香港杨氏联合代表团特地由厦门、同安、漳浦、泉州、石狮,晋江、南安七个县市为杨氏的宗侄行走一圈,感受宗亲文化的繁荣发展,出发的第一站就是杨衢云的故乡霞阳,由杨衢云故乡的父老讲述先烈的感人故事,政府的官员都有来到现场参祭先烈铜像,厦门的报刊也对此作详细报道。 慎终追远 扬先烈遗风
2015年10月21日,正值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香港杨衢云纪念协会联同香港各界纪念杨衢云活动筹委会,还包括中华杨氏联谊总会、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及旅港莲潭同乡会等多个团体,在跑马地香港坟场举行悼念杨衢云仪式,北京、深圳、厦门等地的杨氏宗亲都派代表前来凭吊。一行二十餘人手执鲜花,在墓碑前默哀,並献上鲜花致意。香港杨衢云纪念协会理事长杨丕汉先生主持仪式,纪念活动还宣读了“民主共和,理想实现,精神永垂不朽”等颂词,肯定了一代革命先烈为中国民主作出的贡献。
不仅如此,中华杨氏联谊总会代表杨立龙表示,2016年1月11日将迎来辛亥革命烈士、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逝世115周年纪念日,香港杨衢云纪念协会等20多个社团,於2015年9月18日至2016年1月11日组织香港各界举行隆重的悼祭活动,共同缅怀革命先烈,发扬先烈爱国之情,也警醒後人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2016年1月11日将於厦门举行大型悼祭活动,届时将集合来自北京、深圳、香港、厦门等地的人士,一起纪念杨衢云先烈。
“杨衢云先烈将他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香港,香港就应该把他的精神向国际华人宣扬,让更多的人知道其事蹟,人们内心的感动及正能量的传递,对香港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杨丕汉先生曾这样说道。当百年後的今天,我们沐浴着民主自由之社会风气,享受着和谐稳定之生活,我们也不应该忘了洒下热血的革命先烈们,而是心怀敬仰与感恩之情。
慎终追远,为的是更好地前行。杨衢云堂侄杨兴安先生认为,慎终追远、学习历史能让下一代透过前人的人生经验,丰富其世界观,从历史中学会待人处事。因此,他鼓励香港政府加强历史教育,为下一代培育具有历史视野的优秀人才。
衢通民主四知存义理,云映共和百载显英名。百年前,杨衢云先烈用生命换来了民主共和之春风;百年後,众人抹去尘埃,继承先烈精神遗产,续写爱国之心。悠悠百年岁月,英雄虽已长逝,留下一股浩然正气於历史的天空,成为值得後人瞻仰与学习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杨丕汉先生,各界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暨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先烈逝世110周年纪念大会主任、悼念杨衢云先烈召集人、旅港莲潭同乡会名誉会长、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荣誉顾问、秘书长,香港杨氏宗亲会副监事长、五星中学香港校友会副监事长、香港杨衢云纪念协会理事长。】
拂去尘埃 还真实历史
6348,这座墓碑上刻着的只有这一组冰冷的数字,无名亦无姓,孤寂地矗立在香港跑马地的坟场上。这墓究竟是何人的?这底下埋藏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历史的车轮向前滚滚驶过,扬起的尘埃湮没了太多的人和事。一百多年前,一场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开启中华民族历史新篇章。一部中国近代史,是书写着中华民族如何自醒、自立、自强的奋斗史,多少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地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然而,历史卻无法将所有英烈一一铭记,他——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就是其中之一。
历史学家唐德刚如此评价道:“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是应该从杨衢云开始写的。”而在中国近代史中,最寂寂无闻的,也要算是杨衢云了,他为推翻清朝封建统治、探索国家出路而壮烈牺牲,然而,他的生平事蹟卻鲜为人知,在资料上也只有只言片语记载,甚至在其牺牲百餘年後,其在跑马地坟场的墓碑上竟依然是个无名碑,仅以“6348”这个冷冰冰的数字所代替。
历史不应该被忘记,烈士应该被後人敬仰,无名碑下就长眠着这样一位为国捐躯的英烈。拂去厚厚的历史尘埃,尘封的这段历史也逐渐清晰起来。杨衢云先烈是最早领导革命的香港人,为香港兴中会总会首任会长(第二任是孙文),他1861年生於广东虎门,比孙文大5岁,幼随父来港定居,任英文教师和招商局书记多年。1890年,他与友人谢缵泰在港成立辅仁文社,並出任会长。名为文社,实为议论大清朝政的基地。1895年初,刚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的孙文,回港寻找同道,结果二人一拍即合,辅仁文社和兴中会随即合併,以“兴中会”为会名。同年十月发动广州起义之首次革命,起义前,杨衢云被会内公推选为会长。1900年,杨衢云再次与同志策划惠州起义,惠州起义失败後,杨衢云被清廷列为主谋,1901年1月10日,他在结志街52号二楼学馆里被暗中潛入的清政府杀手暗杀。第二天,香港最早期文社领袖——杨衢云因伤势过重,失血过多而溘然长逝,为革命捐躯,洒尽了一腔热血中的最後一滴血,年仅40岁。
掸尽尘埃,重现真实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大浪淘沙,淘不尽的是那铮铮铁骨;风吹雨打,浇不灭是那凛然正气;沧海桑田,不朽的是英雄事蹟和民族精神,任凭时代变迁,依然回荡在中华民族的上空。
铭记历史 为英雄正名
岁月无情人有情,对於先辈们的付出与功绩我们应铭记於心,秉承其精神继续前行。感恩与珍惜並重、传承与发扬同行,这就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态度。而杨丕汉先生等人就是这样做的,为了把杨衢云先烈的事蹟让更多人知道,让其精神不被时间洪流湮灭,让现代的人们感受先烈的慷慨大义,长路漫漫,他倾其19载光阴为民主革命先驱杨衢云先烈正名。
1996年,在一次杨氏宗亲会联谊活动上,杨丕汉先生第一次知道了杨衢云革命先烈的事蹟,待他极尽全力去找寻杨衢云先烈的历史资料时,只发现资料上的只言片语:“他是香港兴中会总会首任会长,为反清会党出谋献策,长期尽心尽力……可惜後来遭受暗杀,赍志而殁,未能看到清室之倾,民国之立……”心生寒意与遗憾的同时,也让他在心底下定了一个决心——为英雄正名,让更多人了解杨衢云的事蹟,因为革命先烈应该得到後人瞻仰。
近二十年来,杨丕汉先生等人一直积极奔走,一心扑在为杨衢云先烈正名这件事上。他们多方查找史料,与历史界专家学者交流,收集历史文物资料;与杨氏後人携手与政府沟通,传达先烈事蹟;他成为各界纪念杨衢云先烈活动筹委会召集人,联合社会力量,举行各类纪念活动。他们多次到6348无名碑烈士墓献花拜祭;多番去信、联署到相关部门,请求政府支持;邀请媒体朋友参与,以专题报道等形式扩大影响力;举办杨衢云先烈与辛亥革命专题图片展;举办各界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暨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先烈逝世110周年纪念大会……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积极地为这位为民牺牲、捨生取义的民主人士奔走呼籲,贡献已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下,1997年,在其故乡霞阳村口大梧桐树旁,一个高3米,底座为1米的花岗岩的杨衢云铜像竖立起来了;2008年,在其故乡村委会、老人协会、及厦门杨衢云民主革命史研究会的三方支持下,杨衢云纪念堂成立了;2011年,杨衢云的事蹟登上《文汇报》、《虎门报》、菲律宾《世界日报》、《商报》及泰国《泰华日报》等大众媒体。
2011年1月11日,香港《文汇报》刊登了悼念中国民主革命先驱、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逝世110周年系列广告。在随後的第110天,即4月30日当天,为怀念杨衢云先烈,《文汇报》刊出了110人的全版版面的纪念文章,並在晚上举行大型纪念晚会。
随着百年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开展,为这段历史做过卓越贡献的民主人士亦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杨衢云先烈的事蹟生平也洗去历史的尘埃,展现在世人面前。2011年9月20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属下的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终於在杨衢云的无名墓碑旁竖立杨衢云三字的中英文说明牌,让市民了解这位革命人物的事蹟及清末革命历史。终於,他的墓前不再仅是“6348”这个冰冷的数字,他的重要历史功绩也被香港政府所承认。杨丕汉先生等人多年的努力没有白费,终於爭取到政府的名分。
2013年10月,香港杨氏联合代表团特地由厦门、同安、漳浦、泉州、石狮,晋江、南安七个县市为杨氏的宗侄行走一圈,感受宗亲文化的繁荣发展,出发的第一站就是杨衢云的故乡霞阳,由杨衢云故乡的父老讲述先烈的感人故事,政府的官员都有来到现场参祭先烈铜像,厦门的报刊也对此作详细报道。 慎终追远 扬先烈遗风
2015年10月21日,正值一年一度的重阳节,香港杨衢云纪念协会联同香港各界纪念杨衢云活动筹委会,还包括中华杨氏联谊总会、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孙中山文教福利基金会、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及旅港莲潭同乡会等多个团体,在跑马地香港坟场举行悼念杨衢云仪式,北京、深圳、厦门等地的杨氏宗亲都派代表前来凭吊。一行二十餘人手执鲜花,在墓碑前默哀,並献上鲜花致意。香港杨衢云纪念协会理事长杨丕汉先生主持仪式,纪念活动还宣读了“民主共和,理想实现,精神永垂不朽”等颂词,肯定了一代革命先烈为中国民主作出的贡献。
不仅如此,中华杨氏联谊总会代表杨立龙表示,2016年1月11日将迎来辛亥革命烈士、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逝世115周年纪念日,香港杨衢云纪念协会等20多个社团,於2015年9月18日至2016年1月11日组织香港各界举行隆重的悼祭活动,共同缅怀革命先烈,发扬先烈爱国之情,也警醒後人铭记历史,传承民族精神。2016年1月11日将於厦门举行大型悼祭活动,届时将集合来自北京、深圳、香港、厦门等地的人士,一起纪念杨衢云先烈。
“杨衢云先烈将他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香港,香港就应该把他的精神向国际华人宣扬,让更多的人知道其事蹟,人们内心的感动及正能量的传递,对香港来说无疑是意义重大的。”杨丕汉先生曾这样说道。当百年後的今天,我们沐浴着民主自由之社会风气,享受着和谐稳定之生活,我们也不应该忘了洒下热血的革命先烈们,而是心怀敬仰与感恩之情。
慎终追远,为的是更好地前行。杨衢云堂侄杨兴安先生认为,慎终追远、学习历史能让下一代透过前人的人生经验,丰富其世界观,从历史中学会待人处事。因此,他鼓励香港政府加强历史教育,为下一代培育具有历史视野的优秀人才。
衢通民主四知存义理,云映共和百载显英名。百年前,杨衢云先烈用生命换来了民主共和之春风;百年後,众人抹去尘埃,继承先烈精神遗产,续写爱国之心。悠悠百年岁月,英雄虽已长逝,留下一股浩然正气於历史的天空,成为值得後人瞻仰与学习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杨丕汉先生,各界庆祝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暨香港兴中会首任会长——杨衢云先烈逝世110周年纪念大会主任、悼念杨衢云先烈召集人、旅港莲潭同乡会名誉会长、香港八闽弘农杨氏宗亲联合会荣誉顾问、秘书长,香港杨氏宗亲会副监事长、五星中学香港校友会副监事长、香港杨衢云纪念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