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防萎蔫。猕猴桃在夏季高温期间叶片萎蔫,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高温干旱,多发生在晴天中午12时到下午4时,早晚恢复,通常是大面积的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应在早晚及时灌水,萎蔫即可解除。二是根系患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使根系功能被破坏而出现的病理性萎蔫。中午表现最为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严重时早晚也表现症状,且呈零星发生特点。一旦发现,应刨根检查,确属病虫危害的,应适当剪除枝叶,摘除部分或全部果实,选用农抗120、菌立灭等药剂灌根。
2.防日灼。日灼是猕猴桃夏季常发的生理病害。除采用高温期灌水、合理夏剪、保持适宜叶果比、控制果载重量等预防措施外,在幼果期喷两次美林高效钙(相隔15—20天),对裸露在外的果实逐个套袋,也可有效预防日灼。
3.防荫蔽。盛果期果树,忽视抹芽,偏施或重施氮肥,树体容易旺长荫蔽。夏季轻抹芽重摘心,对第一次摘心后萌发的二次枝留3—4叶,三次枝留1—2叶反复摘心。打开光路,对架上外围枝、结果枝留2—3叶反复摘心,疏除营养枝。对架下发生的细弱结果枝和临时结果枝短截、疏除。摘除老叶黄叶。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达到“树上不缠绕,行间一条缝,树下见花影,枝枝见阳光”的丰产型园貌。
261400 山东省莱州市柞村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向迅
杏树穿孔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穿孔病是核果类果树(桃、李、杏、樱桃等)常见病害,以细菌性穿孔病发生最普遍,主要为害叶片、嫩枝和幼果,如不及时防治,常造成大量落叶、落果,影响产量,甚至导致枝梢枯死。
1.发病症状。细菌性穿孔病为害叶、新梢和果实。叶片受害初期,产生多角形水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潮湿天气病斑背面常溢出黄白色黏稠的菌脓。病斑脱落后形成穿孔或有一小部分与叶片相连。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互相愈合,使叶片焦枯脱落。枝梢上病斑有春季溃疡和夏季溃疡2种类型。春季溃疡斑多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长的新梢上,产生暗褐色水浸状小疱疹。宽度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夏季溃疡斑则生在当年新梢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浸状暗紫色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浸状,病斑形成后很快干枯。果实发病初超产褐色小斑点,后发展成为近圆形、暗紫色病斑。中央稍凹陷,边缘水浸状,干燥后病部发生裂纹。天气潮湿时,病斑出现黄白色菌脓。霉班、褐斑穿孔病均为害叶、梢和果,斑点穿孔病则主要为害叶片。它们与细菌性穿孔病不同的是,在病斑上产生霉状物或黑色小粒点,而不是菌脓。
2.发病规律。细菌性穿孔病病菌,主要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在李树抽梢展叶时,潜伏在病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当病部组织破裂后,病菌从病组织内溢出,通过雨水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果实的皮孔侵入,幼嫩的组织最易受侵染。5—6月开始发病,雨季为发病盛期。
霉斑穿孔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梢或芽内越冬,春季产生孢子经雨水传播,侵染幼叶嫩梢及果实。病菌在生长季节可多次再侵染,多雨潮湿发病重。褐斑穿孔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和枝梢病组织中越冬。翌春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斑点穿孔病,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落叶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3.防治方法。①防止混栽。在建杏园时,不仅要求树种纯,选择抗病品种,而且附近不要栽植桃、李、樱桃等其他核果类果树。
②加强管护。合理施肥、灌水和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生长季节和休眠期对病叶、病斑、病果及时清除,特别是冬剪时,彻底剪除病枝,清除落叶、落果,集中深埋或烧毁,以消灭越冬菌源。
③药剂防治。在树体萌芽前,刮除病斑后,涂25—30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全株喷布1:1:(100—200)波尔多液或4—5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从5月上旬开始每隔15天左右喷药1次,连喷3—4次,可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穿流停)1500—2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0.5千克,石灰2千克,水120千克),0.3波美度石硫合剂等。必须清除病源与药剂防治并举,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277200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局 翟洪民
电话:15562259355
2.防日灼。日灼是猕猴桃夏季常发的生理病害。除采用高温期灌水、合理夏剪、保持适宜叶果比、控制果载重量等预防措施外,在幼果期喷两次美林高效钙(相隔15—20天),对裸露在外的果实逐个套袋,也可有效预防日灼。
3.防荫蔽。盛果期果树,忽视抹芽,偏施或重施氮肥,树体容易旺长荫蔽。夏季轻抹芽重摘心,对第一次摘心后萌发的二次枝留3—4叶,三次枝留1—2叶反复摘心。打开光路,对架上外围枝、结果枝留2—3叶反复摘心,疏除营养枝。对架下发生的细弱结果枝和临时结果枝短截、疏除。摘除老叶黄叶。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达到“树上不缠绕,行间一条缝,树下见花影,枝枝见阳光”的丰产型园貌。
261400 山东省莱州市柞村镇农业综合服务站
向迅
杏树穿孔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穿孔病是核果类果树(桃、李、杏、樱桃等)常见病害,以细菌性穿孔病发生最普遍,主要为害叶片、嫩枝和幼果,如不及时防治,常造成大量落叶、落果,影响产量,甚至导致枝梢枯死。
1.发病症状。细菌性穿孔病为害叶、新梢和果实。叶片受害初期,产生多角形水浸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潮湿天气病斑背面常溢出黄白色黏稠的菌脓。病斑脱落后形成穿孔或有一小部分与叶片相连。发病严重时,数个病斑互相愈合,使叶片焦枯脱落。枝梢上病斑有春季溃疡和夏季溃疡2种类型。春季溃疡斑多发生在上一年夏季生长的新梢上,产生暗褐色水浸状小疱疹。宽度不超过枝条直径的一半。夏季溃疡斑则生在当年新梢上,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浸状暗紫色病斑,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浸状,病斑形成后很快干枯。果实发病初超产褐色小斑点,后发展成为近圆形、暗紫色病斑。中央稍凹陷,边缘水浸状,干燥后病部发生裂纹。天气潮湿时,病斑出现黄白色菌脓。霉班、褐斑穿孔病均为害叶、梢和果,斑点穿孔病则主要为害叶片。它们与细菌性穿孔病不同的是,在病斑上产生霉状物或黑色小粒点,而不是菌脓。
2.发病规律。细菌性穿孔病病菌,主要在枝条病组织内越冬,在李树抽梢展叶时,潜伏在病组织内的细菌开始活动,当病部组织破裂后,病菌从病组织内溢出,通过雨水或昆虫传播,经叶片的气孔、枝条、果实的皮孔侵入,幼嫩的组织最易受侵染。5—6月开始发病,雨季为发病盛期。
霉斑穿孔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梢或芽内越冬,春季产生孢子经雨水传播,侵染幼叶嫩梢及果实。病菌在生长季节可多次再侵染,多雨潮湿发病重。褐斑穿孔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叶和枝梢病组织中越冬。翌春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新梢和果实。斑点穿孔病,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落叶中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
3.防治方法。①防止混栽。在建杏园时,不仅要求树种纯,选择抗病品种,而且附近不要栽植桃、李、樱桃等其他核果类果树。
②加强管护。合理施肥、灌水和修剪,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生长季节和休眠期对病叶、病斑、病果及时清除,特别是冬剪时,彻底剪除病枝,清除落叶、落果,集中深埋或烧毁,以消灭越冬菌源。
③药剂防治。在树体萌芽前,刮除病斑后,涂25—30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全株喷布1:1:(100—200)波尔多液或4—5波美度石硫合剂。生长季节,从5月上旬开始每隔15天左右喷药1次,连喷3—4次,可用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穿流停)1500—20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硫酸锌石灰液(硫酸锌0.5千克,石灰2千克,水120千克),0.3波美度石硫合剂等。必须清除病源与药剂防治并举,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277200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业局 翟洪民
电话:1556225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