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元小说化叙述策略探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类号】I533
  摘要:《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品,涵盖了整个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其中,苏菲的故事提出真实和虚构二者之间关系的问题,苏菲认识到自己的虚构身份,既存在又不存在。故事中包含了至少三个叙述者,三个不同的视角组成三重叙述层面,相互交叉,构成该小说的复调结构。乔斯坦·贾德充分运用元小说叙述策略,将《苏菲的世界》这本哲学巨著以通俗化的方式展现出来。
  关键词:《苏菲的世界》;西方哲学史;元小说;通俗化
  一. 作为小说的《苏菲的世界》
  苏菲是一个十四、五岁女孩,偶尔收到一名神秘人物艾伯特的书信,以由浅入深的方式向其简介西方哲学。将西方从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祁克果、柏拉图等人的思想一一展现。从古希腊爱琴海里发源的自然派哲学光芒,到雅典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人在整个欧洲所燃起的燎原的千年智慧之火;从人性被献上神权祭坛的漫长中世纪,到人性复苏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尔,斯宾诺莎等人的理性主义和以洛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的碰撞;从启蒙运动里人权对于王权和神权的反抗,百科全书派对于自然和理性的推崇,到黑格尔三段式的辩证法以及作为一个哲学家的马克思对人类的终极理想;从基督徒康德革命性的人本主义到二十世纪无神论者萨特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主义。在艾伯特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这些关于人的根本性问题。
  在哲学课进行的过程中,席德这个人物不断以各种方式出现。而后,席德真正出现,而苏菲却只是挪威少校艾伯特为给女儿庆祝生日而虚构出来的人物。苏菲也在慢慢意识到自己只是书中的一个人物,是艾伯特少校意识的一部分。真实与虚构激烈冲荡。苏菲和艾伯特开始抗争,而这种抗争却使书中世界渐渐扭曲,他们最终逃出书中世界,来到席德所在世界。而席德也发现自己也面临同样问题,人生总有一天会终结。艾伯特、苏菲和席德三者视角交叉一起,使得小说具有一定魔幻色彩。从文学叙述手段而言,这其实就一种元小说叙述策略。
  二. 元小说叙述理论研究
  “元小说”(metafiction),兴起于西方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拥有“后小说”、“反小说”、“超小说”、“自我意识小说”、“非现实主义小说”、“实验小说”、“自生小说”等多种称谓。(万晓燕,2011:2)“元小说”把小说本身作为对象,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有多重叙述视角,形成一种复调结构,也称为“小说中的小说”。在元小说中,人物突然意识自己并不存在,不可能有所作为。元小说创作中使用经常使用露迹、戏仿、时空变换等元小说叙事技巧与操作策略。其中,这几种策略在元小说创作中是较为常用的,当然它们并非仅在元小说中用到,有些叙述策略在传统小说中也可以看到其身影。
  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对探索元小说理论和方法的探索略有一些且呈上升趋势,但对元小说的理论研究还显得相对滞后。而西方对于元小说创作实践及理论研究都相对较为成熟,特别是大量优秀元小说创作作品的出现。元小说出现于当代西方社会后现代主义文化反思的思潮中,受到现代语言学理论发展的推动和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影响,也可以说“元小说”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反思的大潮中有了现实基础,而在现代语言学与哲学思潮中找到了其理论依据。所以元小说的兴起符合文学发展的要求。
  元小说质疑、考验传统并反思自身,使人们重新思考已经形成的“现实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扩大了作品再现现实的空间,有利于新的“真实观”的形成。同时也标志着小说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对于小说艺术的发展、成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 《苏菲的世界》元小说化叙述策略
  (一) 露迹
  所谓“露迹”,即元小说家在文本中安排叙事者直接将叙事的人为因素暴露给读者,公开暴露小说虚构的痕迹,有时候还直接讨论叙事技巧的运用。露迹可以说是元小说文本最为显著的表面特征,是元小说家们用来揭示小说虚构性本质的最根本策略,也是各位元小说家最广泛使用的叙事策略。(万晓燕,2011:20)
  在《苏菲的世界》中,一开始艾伯特少校对于苏菲来说完全是一个陌生的人,两个人不可能有生活交集,但是艾伯特少校却对苏菲所有行动和思想,无论巨细,一清二楚。这本来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如果按照当时苏菲的视角来理解,除非是魔幻事件。这实际上是元小说的露迹叙述策略,为后来苏菲一步步意识到自己其实就是艾伯特少校意识一部分做铺垫。
  (二) 戏仿
  所谓“戏仿”,一般来说指小说家为了追求某种特殊的小说艺术效果而对前人创作出的一些经典文本的情节结构及其叙事成规进行滑稽模仿,利用传统的经典文本结构,对故事的情节和主题进行改写并加以肆意夸张,创作出完全不同的主题内容,生成一个新的元小说文本。
  苏菲和艾伯特一旦知道他们身份的真相就等于走到路的尽头了,席德由此想到她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人所生活的环境是受到限制的,正如任何一个故事都有结尾一样,人生总有一天会终结。哲学家说,“我们只是历史中的过客”。苏菲问:“我们存在吗?”席德说,“存在或不存在,这正是问题所在”。(萧宝森,1996:293)这实际上借用了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中“To be or not to be, its’s a question”改写而来的。
  (三) 时空变换
  所谓时空变换,指的是小说故事情节展开所依赖的时空要素没有严格的现实表征,时空转换完全取决于叙事的操作,任意变更、转换,故事中人物的出场及活动时空可以是任意的、跳跃式地进行。(万晓燕,2011:24)
  《苏菲的世界》故事发展到后面的时候,几乎到处都是在进行时空变换。如当艾伯特和苏菲在书架上看到《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时,作为叙述者的苏菲和书中的苏菲则实现了时空变换。还如艾伯特将哲学内容改变成戏剧和电影故事,有一个录像中艾伯特本人身穿当时雅典人的装束,混在人群中间,并向苏菲介绍了他身边的两个人,他们分别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艾伯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实现了不同时间维度的人物出现在同一空间维度。
  四. 结语
  《苏菲的世界》作为一部通俗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哲学小说,为哲学的普遍意义提供了较好的媒介。同时,作为一本充分运用元小说叙述策略的代表性元小说,充分表明了文学创作的发展具有不竭创新源泉。
  参考文献:
  [1]伯特兰·罗素.西方哲学史[M].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弗洛姆.逃避自由[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4.
  [3]何成洲.《苏菲的世界》与元小说叙述策略[J].南京:当代外国文学,2007.
  [4]乔斯坦·贾德.苏菲的世界[M].萧宝森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其他文献
涡旋压缩机在工农业、医疗器械、交通运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噪音小、效率高、结构紧凑等特点也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如何进一步开发出性能更好、结构更紧凑的涡旋压缩
马钢一台3 万制氧机15000 kW 同步电机在启动时,因灭磁线圈引出线断裂并甩出,将测温、测振等控制电缆线割断而跳机。利用国产材料对灭磁线圈进行修复,经测试性能完全达到国家标
紫杉醇(PTX)是一种治疗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的广谱抗癌药物,临床疗效显著。但是,紫杉醇具有很强的亲脂性,其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具有严重的毒副作用,例如心血管毒性和肾毒性等,这些缺点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玉米醇溶蛋白(Zein)是玉米胚中的主要蛋白质,具有特殊的溶解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能够自组装成纳米粒,已广泛作为药物载体使用,但其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的稳定性和靶向性等都
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正在逐渐形成,在整个进程当中,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也在不断的优化,近些年来兴起的网络行政监督就是最好的例证。作为行政监督的新利器,公民
对焦炉的四大车即推焦车、装煤车、拦焦车、息焦车的摩电道进行改造,并对摩电道的供电电源进行改造,以提高焦炉四大车摩电道检修时的分段灵活性,从而消除安全隐患,提高焦炉的
第一部分双能量CT在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术前再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目的前瞻性地评估双能量CT在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术前再分期中的价值。方法这一项前瞻性研究得到了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并获得了每位患者的知情同意。从2013年4月至2017年3月,经病理确诊为胃腺癌的患者共入组8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第二代双能量CT机进行扫描,放射科医师评估患者化疗后的CT图像得到化疗后的临床再分期(ycTNM)。以组
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城市生态设计的探索。本文阐述了城市生态设计的理念,并从设计方法和措施等方面探讨设计形式与生态过程相协调的各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