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原因与护理干预运用效果。方法:研究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来院产检并分娩的8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产后抑郁护理干预,分析产妇各方面抑郁影响因素与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差异。结果:产后抑郁的原因主要受到产妇年龄、社会压力因素、个性因素、角色缺失、超重、睡眠紊乱、遗传因素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在产后抑郁比例上,观察组为7.5%(30/400),对照组为19.5%(78/400)。结论:围产期应针对孕产妇产时抑郁的相关因素做对应生理、心理护理来调整产妇心理状态,减少产后抑郁发生。
【关键词】 产后抑郁原因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产后抑郁一般在产后6周时间内发生,主要表现为产妇食欲下降、健忘、头痛、注意力分散、失眠、抑郁、沮丧与悲观,情况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倾向,抑郁情况会引发宫缩乏力,进而导致产后出血,同时还会导致泌乳延迟或分泌量减少,对母婴双方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要积极的针对围产期相关抑郁诱发因素做积极的护理干预,做好产前宣教、心理护理以及生理护理等,做好产后抑郁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来院产检并分娩的8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0岁至40岁,平均年龄为(28.4±2.1)岁;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为128例,高中与中专为144例,大专以上为128例;职业中;农民98例,工人154例,白领与公职人员为148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2岁至39岁,平均年龄为(27.5±1.8)岁;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为112例,高中与中专为151例,大专以上为137例;职业中;农民85例,工人141例,白领与公职人员为174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产后抑郁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操作如下:
1.2.1 心理护理
产后患者会对身份的转变有迷茫、紧张不安等心理状态,因此要做好产妇沟通,给与产妇足够的心理支持,针对产妇具体的年龄、家庭情况、性格、文化程度等综合情况做对应的心理安抚开展,同时积极调动产妇家属对产妇的心理安抚,让产妇有归属感与安全感,体贴照料产妇产后生活[1]。
1.2.2 产前宣教
在产前要让孕妇对分娩有充分的认识,避免自身对信息了解不清而产生的不必要担忧,同时让产妇充分了解产后抑郁问题,做好产后抑郁身心预防,掌握自身情绪管理技巧,同时积极的倡导产妇家属提供产妇更优质的家庭环境。积极的让产妇表达自我,将内心压力得到发泄的途径,同时坚持做身体锻炼,调整身体健康状态,从而给与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身体状态基础,避免因为生理不健康而引发的心理影响。在分娩前应将注意事项做充分告知,提升产妇分娩配合度,减少错误操作而引发的不良分娩情况。同时让产妇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提升相互配合的高效度[2]。
1.2.3 产后支持
在产后要指导产妇做好哺乳,尽可能运用母乳喂养,避免乳房胀痛而引发的不良情绪;做好产后生命体征观察,做好感染、大出血等情况预防,同时做好相关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处理。嘱咐产妇舒缓心理压力,保持心情放松状态。积极调动家属做好护理辅助工作,多关心和照料产妇,避免产妇产生孤独无助感,让家庭的温暖来舒缓产妇心理压力,及时的发现抑郁初期情况,避免抑郁情况的严重化。积极的针对产后不适感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尽可能的让产妇从生理上感受到舒适感,从而减少生理因素对心理因素的影响。在饮食上,减少大量补品的食用,相关食品会导致产妇焦躁心烦、焦虑失眠等,因此要多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以蔬果、合理蛋白质和温和性质的汤为主,多引用温水来促进乳汁分泌,做好身体调养[3]。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产后抑郁率,同时分析抑郁患者相关抑郁原因。主要集中在生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其中生理因素中,包括遗传因素、睡眠紊乱(产后睡眠不足、疲倦)、年龄(35岁以上高龄产妇)、体重因素(超重)等;心理因素中,包括个性(内向、焦虑、敏感)、角色缺失(对母亲角色的转换没有充分心理准备和认同)、社会因素(家庭经济条件差,支持欠缺,工作压力大、居住条件差等)、分娩方式(剖宫产、自然分娩)等。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抑郁情况
在产后抑郁比例上,观察组为7.5%(30/400),对照组为19.5%(78/400),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后抑郁总发生数量为108例。
表1 两组患者产后抑郁发生率情况[n(%)]
注:两组对比,p<0.05
2.2 产后抑郁相关原因
表2 两组患者产后抑郁相关原因[n(%)]
注:两组对比,p<0.05
产后抑郁的原因主要受到产妇年龄、社会压力因素、个性因素、角色缺失、超重、睡眠紊乱、遗传因素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其中突出因素以睡眠紊乱、社会压力因素和不良个性等为主。
3 讨论
护理工作中,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也尤为重要。提供产妇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让产妇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降低围产期的焦躁不安或者其他不良心理状态,保证病房环境空气清新,定时通风,光线柔和明亮。同时限制人员进出,避免过多的探视而导致病房环境的嘈杂。其次,在相关服务沟通和个性化服务提供上满足产妇需求,也可以让产妇在心理上有更为舒适的体验,降低不良情绪的滋生。
参考文献
[1]管亮. 98例产后抑郁患者原因分析护理对策[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4:173-174.
[2]吴晓琴. 浅谈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原因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J]. 当代医药论丛,2014,02:213-214.
[3]李学勇. 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2015,23:3261-3262.
【关键词】 产后抑郁原因 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
产后抑郁一般在产后6周时间内发生,主要表现为产妇食欲下降、健忘、头痛、注意力分散、失眠、抑郁、沮丧与悲观,情况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倾向,抑郁情况会引发宫缩乏力,进而导致产后出血,同时还会导致泌乳延迟或分泌量减少,对母婴双方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要积极的针对围产期相关抑郁诱发因素做积极的护理干预,做好产前宣教、心理护理以及生理护理等,做好产后抑郁的预防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在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来院产检并分娩的8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0岁至40岁,平均年龄为(28.4±2.1)岁;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为128例,高中与中专为144例,大专以上为128例;职业中;农民98例,工人154例,白领与公职人员为148例。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2岁至39岁,平均年龄为(27.5±1.8)岁;文化程度上初中以下为112例,高中与中专为151例,大专以上为137例;职业中;农民85例,工人141例,白领与公职人员为174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产后抑郁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操作如下:
1.2.1 心理护理
产后患者会对身份的转变有迷茫、紧张不安等心理状态,因此要做好产妇沟通,给与产妇足够的心理支持,针对产妇具体的年龄、家庭情况、性格、文化程度等综合情况做对应的心理安抚开展,同时积极调动产妇家属对产妇的心理安抚,让产妇有归属感与安全感,体贴照料产妇产后生活[1]。
1.2.2 产前宣教
在产前要让孕妇对分娩有充分的认识,避免自身对信息了解不清而产生的不必要担忧,同时让产妇充分了解产后抑郁问题,做好产后抑郁身心预防,掌握自身情绪管理技巧,同时积极的倡导产妇家属提供产妇更优质的家庭环境。积极的让产妇表达自我,将内心压力得到发泄的途径,同时坚持做身体锻炼,调整身体健康状态,从而给与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身体状态基础,避免因为生理不健康而引发的心理影响。在分娩前应将注意事项做充分告知,提升产妇分娩配合度,减少错误操作而引发的不良分娩情况。同时让产妇对医护人员有充分的信任,提升相互配合的高效度[2]。
1.2.3 产后支持
在产后要指导产妇做好哺乳,尽可能运用母乳喂养,避免乳房胀痛而引发的不良情绪;做好产后生命体征观察,做好感染、大出血等情况预防,同时做好相关问题的及时发现与处理。嘱咐产妇舒缓心理压力,保持心情放松状态。积极调动家属做好护理辅助工作,多关心和照料产妇,避免产妇产生孤独无助感,让家庭的温暖来舒缓产妇心理压力,及时的发现抑郁初期情况,避免抑郁情况的严重化。积极的针对产后不适感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尽可能的让产妇从生理上感受到舒适感,从而减少生理因素对心理因素的影响。在饮食上,减少大量补品的食用,相关食品会导致产妇焦躁心烦、焦虑失眠等,因此要多食用清淡易消化食物,以蔬果、合理蛋白质和温和性质的汤为主,多引用温水来促进乳汁分泌,做好身体调养[3]。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产后抑郁率,同时分析抑郁患者相关抑郁原因。主要集中在生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其中生理因素中,包括遗传因素、睡眠紊乱(产后睡眠不足、疲倦)、年龄(35岁以上高龄产妇)、体重因素(超重)等;心理因素中,包括个性(内向、焦虑、敏感)、角色缺失(对母亲角色的转换没有充分心理准备和认同)、社会因素(家庭经济条件差,支持欠缺,工作压力大、居住条件差等)、分娩方式(剖宫产、自然分娩)等。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抑郁情况
在产后抑郁比例上,观察组为7.5%(30/400),对照组为19.5%(78/400),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产后抑郁总发生数量为108例。
表1 两组患者产后抑郁发生率情况[n(%)]
注:两组对比,p<0.05
2.2 产后抑郁相关原因
表2 两组患者产后抑郁相关原因[n(%)]
注:两组对比,p<0.05
产后抑郁的原因主要受到产妇年龄、社会压力因素、个性因素、角色缺失、超重、睡眠紊乱、遗传因素以及分娩方式的影响,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其中突出因素以睡眠紊乱、社会压力因素和不良个性等为主。
3 讨论
护理工作中,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也尤为重要。提供产妇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让产妇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降低围产期的焦躁不安或者其他不良心理状态,保证病房环境空气清新,定时通风,光线柔和明亮。同时限制人员进出,避免过多的探视而导致病房环境的嘈杂。其次,在相关服务沟通和个性化服务提供上满足产妇需求,也可以让产妇在心理上有更为舒适的体验,降低不良情绪的滋生。
参考文献
[1]管亮. 98例产后抑郁患者原因分析护理对策[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4:173-174.
[2]吴晓琴. 浅谈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原因及对其进行护理的方法[J]. 当代医药论丛,2014,02:213-214.
[3]李学勇. 产后抑郁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J]. 基层医学论坛,2015,23:3261-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