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天地一书生》是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周一良先生的自述,这本回忆录几乎囊括其丰富的一生,本书对于研究周先生为人与治学两方面的形象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书中一些相关资料的探讨,可以概括出周先生在治学方面是个真正的学者,“性情中人”则是对他为人一面的大致概括。周一良先生为世人留下了极其丰厚的史学遗产,值得后世的重视与探究。
关键词:周一良;《天地一书生》
[中图分类号]:K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1
周一良史学生涯浓缩了20世纪中国的学术生态,《天地一书生》则给了我们了解周先生于20世纪风云激荡的岁月。[1]这本自述不仅对周先生来说有巨大价值,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也很有意义。正如周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说,“希望为以后编写我国20世纪中期文化、学术以至社会史的人提供一点資料。”[2]他的这点希望毫无疑问地达成了。本文以《天地一书生》为中心,考察相关资料,对周一良先生的为人、为学的形象进行探究,周一良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厚的史学遗产,开展对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直书性情的周一良
周一良先生的自述《天地一书生》可谓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性情直书。这里的性情直书主要表现在周先生的谦虚、坦诚,他的这种品格无时不打动着读者。
周一良先生曾撰文指出过他的另一本自述《毕竟是书生》中的错误之处,他直截了当地指出:“71页:浦文起,‘浦’应作‘濮’。汤一介同志在会上宣讲批林批孔材料。宣讲不时在一二五大会上,而在以后,地点仍是体育馆。”“73页,江青曾几次来梁效驻地。实际只来过一次,上午在北大北招待所,下午在清华,两次会我都参加了,故而误记。”[3]像这样细小的错误,周先生在文中指出了多处,精确到某日、某时、某事的事件,一旦发现出错必须纠正,这也是他作为一个优秀史学家本能的表现。他坦诚地谈到:“应由作者负责的错误终未得改正,我一直感到歉疚,对不起广大读者,对不起拉练时给我背行错误作了自我批评李的同学。”[4]他的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周先生的谦虚还体现于他乐于反省自我,这体现于他曾对自己往日的思想。从美国归国后就职于燕京大学,但他对学校给他的头衔和住房均不满意,加之因住房问题产生的与妻子孩子两地分居,每一两周探亲的火车又时常被国共内战所阻隔,他便作诗一首排解心中郁闷(独裁民主 两悠悠,扒路断桥未肯休。小民何日免饥色,细君几夜怯空楼。凄凉最是教化界,书卷难作稻粱谋。祸乱十年殊未已,炮声今又逼卢沟),周先生对于此诗自我批评到,把“内战”与抗日战争相提并论,目为“祸乱”,显然极端错误。[5]还为其曾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拿了一本《唐令拾遗》而自我反省,觉得自己近似贪污。其实那本书本来身份未定,而且他本意是花钱购买,图书馆负责人让他直接拿走。后来他还是因良心不安,把此书拿到清华历史系图书馆。小事中始能见品格,正是在这些一件件小事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使生命中一件件大事不留遗憾,才有了后来的周一良先生。
坦诚的周先生还坦言曾作弊考大学的往事,《天地一书生》一书中对此毫无隐瞒。他用诙谐的语言回忆道:“照相馆可以把准考证上的相片修版,使它看来既像是甲,又像是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辨认不出捉刀人。我就是用这种方法……代人考大学当时司空见惯,我爱人也曾替朋友去考过中国大学。”[6]对目前已成为学术大师的周先生来说,能做到敢于揭露自己往年的污点,甚至把自己爱人作弊的旧事暴露出来,从这一点来说,确实是令人佩服的。他的这段回忆不仅描述了当时假办证书、冒名替考的司空见惯的场景,也为我们了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考试制度松懈的习气提供了讯息。
周先生对自己的鉴定是“功力勤奋有余,脑筋聪敏不足”。周先生如此自谦,但事实是,他不仅个人成就突出,还把自己的三儿一女均抚养成国之栋梁,大儿子毕业于南开大学,后又于北大读研;二儿子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三儿子迫于“文革”的限制,没能考大学,但最后也成功成为著名公司的总经理;小女儿获乔治亚大学博士学位。子女均获得锦绣前程,令周先生的一生更加完美。
二、真正的学者——周一良
成功的人都擅长抓住身边的各种机遇,但机会总是留给有把握的人,周一良先生就是一个很会把握机遇的人。周一良先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一直都努力识别与把握身边的各种时机。在他读研期间,经陈寅恪先生介绍到史语所历史组工作,然而由于当时没有空缺职位,便只能在图书馆做图书员,但也因此有空闲与便利的条件做研究。但周先生当时出于对陈先生的景仰之诚,欣然接受了这个职位。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不在乎职称的问题,也愿意放弃当时的燕京大学硕士学位以及哈燕社奖学金。正是在此期间,由于周先生刻苦、扎实的努力,加上其与傅斯年和陈寅恪的不时交流,进步极快,写成了《南朝境内的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宇文周的种族》、《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三篇文章。
参考文献:
[1]武守志:《周一良心态发微》,《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周一良:《天地一书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3]周一良:《毕竟是书生中的几点错误》,《读书》1999年第9期。
[4]周一良:《毕竟是书生中的几点错误》,《读书》1999年第9期。
[5]周一良:《天地一书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页。
[6]周一良:《天地一书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页。
[7]韩敬群.书生襟怀 史家卓识——评周一良先生自传<毕竟是书生>[J].北京观察,1998(09).
[8]史飞翔.周一良作弊上大学[J].文史博览,2011(04).
关键词:周一良;《天地一书生》
[中图分类号]:K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01
周一良史学生涯浓缩了20世纪中国的学术生态,《天地一书生》则给了我们了解周先生于20世纪风云激荡的岁月。[1]这本自述不仅对周先生来说有巨大价值,对20世纪的中国历史也很有意义。正如周先生在本书序言中所说,“希望为以后编写我国20世纪中期文化、学术以至社会史的人提供一点資料。”[2]他的这点希望毫无疑问地达成了。本文以《天地一书生》为中心,考察相关资料,对周一良先生的为人、为学的形象进行探究,周一良为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厚的史学遗产,开展对他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一、直书性情的周一良
周一良先生的自述《天地一书生》可谓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性情直书。这里的性情直书主要表现在周先生的谦虚、坦诚,他的这种品格无时不打动着读者。
周一良先生曾撰文指出过他的另一本自述《毕竟是书生》中的错误之处,他直截了当地指出:“71页:浦文起,‘浦’应作‘濮’。汤一介同志在会上宣讲批林批孔材料。宣讲不时在一二五大会上,而在以后,地点仍是体育馆。”“73页,江青曾几次来梁效驻地。实际只来过一次,上午在北大北招待所,下午在清华,两次会我都参加了,故而误记。”[3]像这样细小的错误,周先生在文中指出了多处,精确到某日、某时、某事的事件,一旦发现出错必须纠正,这也是他作为一个优秀史学家本能的表现。他坦诚地谈到:“应由作者负责的错误终未得改正,我一直感到歉疚,对不起广大读者,对不起拉练时给我背行错误作了自我批评李的同学。”[4]他的这种高度负责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周先生的谦虚还体现于他乐于反省自我,这体现于他曾对自己往日的思想。从美国归国后就职于燕京大学,但他对学校给他的头衔和住房均不满意,加之因住房问题产生的与妻子孩子两地分居,每一两周探亲的火车又时常被国共内战所阻隔,他便作诗一首排解心中郁闷(独裁民主 两悠悠,扒路断桥未肯休。小民何日免饥色,细君几夜怯空楼。凄凉最是教化界,书卷难作稻粱谋。祸乱十年殊未已,炮声今又逼卢沟),周先生对于此诗自我批评到,把“内战”与抗日战争相提并论,目为“祸乱”,显然极端错误。[5]还为其曾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拿了一本《唐令拾遗》而自我反省,觉得自己近似贪污。其实那本书本来身份未定,而且他本意是花钱购买,图书馆负责人让他直接拿走。后来他还是因良心不安,把此书拿到清华历史系图书馆。小事中始能见品格,正是在这些一件件小事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才能使生命中一件件大事不留遗憾,才有了后来的周一良先生。
坦诚的周先生还坦言曾作弊考大学的往事,《天地一书生》一书中对此毫无隐瞒。他用诙谐的语言回忆道:“照相馆可以把准考证上的相片修版,使它看来既像是甲,又像是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辨认不出捉刀人。我就是用这种方法……代人考大学当时司空见惯,我爱人也曾替朋友去考过中国大学。”[6]对目前已成为学术大师的周先生来说,能做到敢于揭露自己往年的污点,甚至把自己爱人作弊的旧事暴露出来,从这一点来说,确实是令人佩服的。他的这段回忆不仅描述了当时假办证书、冒名替考的司空见惯的场景,也为我们了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考试制度松懈的习气提供了讯息。
周先生对自己的鉴定是“功力勤奋有余,脑筋聪敏不足”。周先生如此自谦,但事实是,他不仅个人成就突出,还把自己的三儿一女均抚养成国之栋梁,大儿子毕业于南开大学,后又于北大读研;二儿子是毕业于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三儿子迫于“文革”的限制,没能考大学,但最后也成功成为著名公司的总经理;小女儿获乔治亚大学博士学位。子女均获得锦绣前程,令周先生的一生更加完美。
二、真正的学者——周一良
成功的人都擅长抓住身边的各种机遇,但机会总是留给有把握的人,周一良先生就是一个很会把握机遇的人。周一良先生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他一直都努力识别与把握身边的各种时机。在他读研期间,经陈寅恪先生介绍到史语所历史组工作,然而由于当时没有空缺职位,便只能在图书馆做图书员,但也因此有空闲与便利的条件做研究。但周先生当时出于对陈先生的景仰之诚,欣然接受了这个职位。他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并不在乎职称的问题,也愿意放弃当时的燕京大学硕士学位以及哈燕社奖学金。正是在此期间,由于周先生刻苦、扎实的努力,加上其与傅斯年和陈寅恪的不时交流,进步极快,写成了《南朝境内的各种人及政府对待之政策》、《宇文周的种族》、《领民酋长与六州都督》三篇文章。
参考文献:
[1]武守志:《周一良心态发微》,《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周一良:《天地一书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3]周一良:《毕竟是书生中的几点错误》,《读书》1999年第9期。
[4]周一良:《毕竟是书生中的几点错误》,《读书》1999年第9期。
[5]周一良:《天地一书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56页。
[6]周一良:《天地一书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页。
[7]韩敬群.书生襟怀 史家卓识——评周一良先生自传<毕竟是书生>[J].北京观察,1998(09).
[8]史飞翔.周一良作弊上大学[J].文史博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