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市场营销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对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9-0127-01
作者简介:张梦冰(1974-),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1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定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重心升级、经济模式转换时期,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而我国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营销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一方面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高素质营销类人才紧缺的矛盾。
1.2 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脱离知识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窠臼,与普通大学的课程设置相比,除课时减少外,内容基本相同,是“压缩饼干”式的职业教育。理论课程设置多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缺乏高职高专特色,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力度不大,教学内容陈旧。
1.3 实训、实习没有大纲(指导书)或大纲粗糙
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完备的营销实训、实习大纲(指导书),甚至没有制定大纲,还有一些院校虽然有文字大纲,但内容不具体,缺乏必要的内容,或有内容但操作时却难以实施。
1.4 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不协调
大多数营销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学校在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时,会主动寻求合作,在平时则少有联系,而企业主动积极寻求学校合作的则更少。
2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各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素质看,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及在企业实践经验,讲课时只能以理论为主,只能帮助学生们对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形成认知的作用,而对于营销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老师们却很难真正地对学生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当然,有少部分高职院校从企业聘请了具备相关实践经验的营销员,以开设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传递市场营销的一线技能,这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应用性人才,只是杯水车薪的作用。此外,在高职学生实训过程中,最需要各行业一线营销人员来对学生实训起指导作用的环节,各高职院校也基本上选择了理论型的教师来指导学生实训,并未满足学生真正的需求。
2.2 学校和企业没有实现“双赢”
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不协调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拒绝障碍。企业是“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体,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的目标,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它们觉得自己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实训的场所。再加上企业出于对自身商业机密的保护,企业更加不愿意提供相应的条件。二是企业的自身要求与学校的需求存在偏差。高职院校借用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提供学生在课余实践,学习营销技能的场所,使学生通过顶岗实践真正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一线工作相结合,使自己真正能学到并掌握营销技能,改变未来就业时出现的“有经验者优先”的尴尬局面。然而,有些企业却将学生充当免费劳动力,这与学校借用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营销技能的出发点大相径庭。另外学校管理没有到位,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不够,学生自觉性较差,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基层锻炼意识相对不足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对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失去兴趣和热情。
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本质上是利益问题。需要从企业的利益出发,找到校企共同的利益点,基于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的实训基地才能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有效保障,可以通过送教上门、资源互换、订单培养等方式进行,让企业感觉到受益,他们才会真正地投入其中,不会形成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局面。
2.3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实行有效的激励措施,没有用制度鼓励和保障实践教学的进行,导致许多教师专注于理论教学和研究,在对待实验、实训、实习时,则采取应付的态度,不能发挥出主动性,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3 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3.1 课程改革与设计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改革。
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模式取代知识型课程体系,在理论课程设置上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按照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在掌握营销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开设有效的职业技能实践课,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上社会大舞台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上岗工作。
(2)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具体说来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必须够用”;二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教授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3)教学考评改革。
注重考评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是高职高专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区别,这也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3.2 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
(1)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
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顺利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将毕业实习、岗前训练和预就业有机结合以加强和突出实践教学。
即在毕业环节,将原有的毕业实习、岗前训练与预就业合并,学生实习的单位就是即将就业的岗位,用人单位通过实习了解学生的能力,决定是否聘用。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单位和岗位情况,决定是否应聘。同时根据实习单位工作的实际选定毕业设计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由此赢得实习单位的认可。
(3)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十分突出,如果没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就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的预定目标。一是建立自营实训基地。高职高专院校自营实训基地的建立可考虑投资创建超市、商场以及生产实体,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推进名牌战略和集团化经营,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二是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校要与企业加强沟通,针对企业需要按照岗位要求调整细化实训环节,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实训,既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
3.3 加大产学合作,实现教学模式改革
(1)积极实行“订单培养”。
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订单”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从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训直至学生就业,都要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指导、监督、参与、支持作用。
(2)积极实行校企联合办学。
企业可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做学校的兼职教师,学校可以借助企业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同时,企业可以委托学校帮助培训员工,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
3.4 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1)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培训制度。安排教师定期到基地、龙头企业和相关用人单位进行顶岗锻炼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和实践教学能力,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步建立和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努力营造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
(2)增加“双师型”比例。注重从企事业单位或科研单位引进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增加“双师型”比例。
(3)积极聘请龙头企业中高级营销管理人员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补充,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吴希.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研究[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迟艳琴.高职高专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北方经贸,2001,(5).
[3]施芬.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4]熊文杰.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启示[J].当代经济,2010,(6)(上).
关键词:市场营销;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9-0127-01
作者简介:张梦冰(1974-),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1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市场定位不明确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重心升级、经济模式转换时期,社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是大量的,而我国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营销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相脱节,造成一方面高职营销专业学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高素质营销类人才紧缺的矛盾。
1.2 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仍然没有脱离知识学科性、系统性、完整性的窠臼,与普通大学的课程设置相比,除课时减少外,内容基本相同,是“压缩饼干”式的职业教育。理论课程设置多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缺乏高职高专特色,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力度不大,教学内容陈旧。
1.3 实训、实习没有大纲(指导书)或大纲粗糙
一些高职院校缺乏完备的营销实训、实习大纲(指导书),甚至没有制定大纲,还有一些院校虽然有文字大纲,但内容不具体,缺乏必要的内容,或有内容但操作时却难以实施。
1.4 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不协调
大多数营销实训基地建设不完善,学校在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实习时,会主动寻求合作,在平时则少有联系,而企业主动积极寻求学校合作的则更少。
2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从各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素质看,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社会及在企业实践经验,讲课时只能以理论为主,只能帮助学生们对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形成认知的作用,而对于营销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老师们却很难真正地对学生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当然,有少部分高职院校从企业聘请了具备相关实践经验的营销员,以开设讲座的形式为学生传递市场营销的一线技能,这对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应用性人才,只是杯水车薪的作用。此外,在高职学生实训过程中,最需要各行业一线营销人员来对学生实训起指导作用的环节,各高职院校也基本上选择了理论型的教师来指导学生实训,并未满足学生真正的需求。
2.2 学校和企业没有实现“双赢”
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不协调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企业拒绝障碍。企业是“经济人”与“社会人”的统一体,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其经营的目标,站在企业的角度分析,它们觉得自己没有义务也没有责任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实训的场所。再加上企业出于对自身商业机密的保护,企业更加不愿意提供相应的条件。二是企业的自身要求与学校的需求存在偏差。高职院校借用企业作为实训基地的目的是为了让企业提供学生在课余实践,学习营销技能的场所,使学生通过顶岗实践真正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一线工作相结合,使自己真正能学到并掌握营销技能,改变未来就业时出现的“有经验者优先”的尴尬局面。然而,有些企业却将学生充当免费劳动力,这与学校借用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培养学生营销技能的出发点大相径庭。另外学校管理没有到位,与企业的沟通协调不够,学生自觉性较差,吃苦耐劳、敬业精神、基层锻炼意识相对不足等,这些都会导致企业对成为学校的实训基地失去兴趣和热情。
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本质上是利益问题。需要从企业的利益出发,找到校企共同的利益点,基于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建立的实训基地才能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提供有效保障,可以通过送教上门、资源互换、订单培养等方式进行,让企业感觉到受益,他们才会真正地投入其中,不会形成学校“一头热”,企业“一头冷”的局面。
2.3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实行有效的激励措施,没有用制度鼓励和保障实践教学的进行,导致许多教师专注于理论教学和研究,在对待实验、实训、实习时,则采取应付的态度,不能发挥出主动性,使得实践教学环节“形同虚设”。
3 高职高专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3.1 课程改革与设计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改革。
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模式取代知识型课程体系,在理论课程设置上打破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按照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在掌握营销基本原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学生开设有效的职业技能实践课,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掌握一技之长,为将来走上社会大舞台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上岗工作。
(2)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具体说来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必须针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切实做到“必须够用”;二是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教授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实现“按需施教”;三是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3)教学考评改革。
注重考评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水平及实践能力是高职高专教育区别于其他类型教育的显著区别,这也是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
3.2 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
(1)积极实施“双证书”制度。
要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顺利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2)将毕业实习、岗前训练和预就业有机结合以加强和突出实践教学。
即在毕业环节,将原有的毕业实习、岗前训练与预就业合并,学生实习的单位就是即将就业的岗位,用人单位通过实习了解学生的能力,决定是否聘用。学生通过实习了解单位和岗位情况,决定是否应聘。同时根据实习单位工作的实际选定毕业设计题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由此赢得实习单位的认可。
(3)搞好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十分突出,如果没有一定规模和层次的实习实训基地,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就成为空中楼阁,无法达到人才培养的预定目标。一是建立自营实训基地。高职高专院校自营实训基地的建立可考虑投资创建超市、商场以及生产实体,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推进名牌战略和集团化经营,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二是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学校要与企业加强沟通,针对企业需要按照岗位要求调整细化实训环节,根据不同企业的需要安排不同的实训,既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
3.3 加大产学合作,实现教学模式改革
(1)积极实行“订单培养”。
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订单”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和计划,从教学计划制定与修改、教学实施、实训直至学生就业,都要充分发挥企业和用人单位的指导、监督、参与、支持作用。
(2)积极实行校企联合办学。
企业可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做学校的兼职教师,学校可以借助企业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技术对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同时,企业可以委托学校帮助培训员工,节省培训时间、场地、师资和费用。
3.4 建设“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1)建立专业教师实践培训制度。安排教师定期到基地、龙头企业和相关用人单位进行顶岗锻炼和岗位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和实践教学能力,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逐步建立和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努力营造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
(2)增加“双师型”比例。注重从企事业单位或科研单位引进既有工作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增加“双师型”比例。
(3)积极聘请龙头企业中高级营销管理人员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作为学校教师队伍的补充,形成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吴希.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研究[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迟艳琴.高职高专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北方经贸,2001,(5).
[3]施芬.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4]熊文杰.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与启示[J].当代经济,2010,(6)(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