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季的家位于京郊东南一隅,城市与乡村接壤地带,闹中取静,很大的院子中四平八稳地立着一个方形三层灰楼。大铁门闩得紧紧的。门外是一乡镇企业的工厂,门内有花圃、池塘、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修建得像我去过的大首长住宅。敲门时跳出两条狗,大的"汪汪汪",小的"汪汪汪",既害怕,又热闹。
那天马季在书房整理书法作品,潍坊来人取去搞展览。窗外射进滚烫的阳光,马季满脸是汗。我们坐在书房的方桌边,他边呷着宜兴茶壶里的水,边跟我唠嗑。年过花甲的马季,先从小时候的苦难说起。
小时候过年
马季的家祖居京东宝坻,在旧社会,三河县出老妈子,宝坻县出剃头的。凡是出手艺人的地方,大多是穷乡僻壤。马季之父马子衡既不种地也不剃头,而是常年在外经商,落脚在天津。元配夫人姓甚名谁无从查考,过早去世,留下了四个子女。马季的妈陈淑茹是续弦,因脸上长了块"记",医学名词叫"血管瘤"。旧社会讲究郎才女貌,他妈妈有这等残疾,当属"困难户",年纪轻轻地嫁给了他父亲,岁数与元配夫人的子女相差无几,像白居易《琵琶行》里说的"老大嫁作商人妇",也是不幸之大幸了。
这样,马季有两个家,父亲与元配妻子的子女都在天津,他妈妈住在北平。"商人重利轻别离",父亲常年在外经商,逢年过节回北平,小聚数日,却不妨碍生儿育女。妈妈也有四个儿女,按长幼为序,依次为:马树梁、马树槐(马季)、马淑珍、马树铭。
马季12岁那年,父亲猝然去世。家一下子散了架,穷得让人好伤感。马季给我讲了两段小时候家里过年的旧话:父亲刚死的那年冬天特别冷,按老北京的话说:冷得邪性。手伸出去,不一会儿,就冻得酱紫酱紫的,像茄子。
大年三十那天,全家起了个大早。妈妈前几天就许了愿,要带我们出去玩,可把我们乐坏了。妈妈领我们出了家门,先是到杂货铺买了一毛钱的五香蚕豆,一个小孩分了10多个。是啊,买别的吧,一毛钱能买多少呢,一个人三口两口,就吃得精光。也就是这玩意儿,最撑时候,要不怎么叫"穷人磨"哟?那时候,过春节,北海也不打票,全家就奔了去。别看我们家在西城,离北海没多远,可是一家大小逛北海,还真是头一回呢。起初,玩得特别开心,架不住时候长了,肚子咕咕乱叫,想玩也玩不动了。偷眼看看妈妈,一连看了几回,竟然没有回去的意思。后来,我才弄明白,原来,过春节,同院的老姨家大鱼大肉,大米白面,又点灯笼,又放鞭炮。不像我们家,除了一年吃到头的"黄金塔"(窝头),别的一概没有。妈妈最担心孩子眼馋,跑到邻居那儿瞅着,丢人,只好躲了出来。一躲躲到日头偏西,才领着我们回了家。妈妈从吊着的篮子里捡出剩窝头烤烤,又坐了壶开水,吃饱喝足,歇歇腿,又领我们往外走。这时候,同院的老姨发话了:"这么冷的天,别出去了,都到我这来吧!"
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在老姨家吃的年夜饭。又有鱼又有肉,妈妈却没胃口,脑袋一直耷拉着,眼睛像睁不开似的。
又是一年春节,这事发生在我小弟身上。家里虽穷,逢年过节,还短不了亲戚走动,是个姨表亲,见我们家的日子实在惨透了,想稍微接济接济。我妈脾气那个倔呀,万贯银钱丢在地上,瞧都不带瞧一眼的,更甭说接受施舍啦!姨表亲心眼灵,说是给小弟压岁钱,硬塞进他的兜里。妈妈没说什么。小弟哪领会得出这层意思呀,高兴极了,忙找小伙伴出去玩。不大工夫,这钱就变成鞭炮和灯笼了。小弟兴冲冲地跑回家去,还显摆了一通。姨表亲前脚出了家门,妈妈就把小弟摁倒在炕上,褪下裤子,好一通揍。一边揍一边哭,断断续续地说:"你也不小了,就不明白家里指着这点钱过日子吗?你怎么……"直到妈妈诀别人世之前,竟又提及这件往事,她对我们说:"你们明白妈妈是怎么过来的就行啦!"
爱情是看大字报得来的
马季的恋爱经历是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的。
1967年7月18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马季和赵连甲与前来见面的女友于波和同乡兼战友张宝昌,聚集在一起。尽管月下老人--著名剧作家焦乃积(时任铁道兵文工团团长),把各自的情况都作了介绍,但孤家寡女单独相见还会有非分之嫌。这样,双方都选定了"保镖"。相视之后,于波对马季并无好感,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人太黑,看不出在舞台上讲相声的那股潇洒劲。但媒人有言在先,况且焦团长又是于波的顶头上司,不敢盲目"拜拜"。
短暂的寒暄之后,马季在附近的酒家摆了几道菜,正中央是一条新鲜的大鲤鱼,既有鲤鱼跳龙门,又有吉庆有余之意。总之,马季对于波是满意的,并动了些心计。酒足饭饱之后,会面宣告结束,赵连甲和张宝昌各自找了借口溜号了,剩下马季和于波。
于波怎么也不好明说咱们不成。她斟酌着说:"马季同志,时候不早了,我想……"马季倒挺爽快的:"好,好,我送你。"刚走几步,于波觉得很不自在,重新想了个脱身之计:"对不起!我想起来了,还得帮朋友买点东西。"马季还是那么爽快:"好,好,反正也没什么事,我陪你去吧!"于波只好硬着头皮领他进了一家商店,匆匆转了一圈就出来了。
刚出店门,马季提议:"咱们走走,好吗?"60年代的姑娘,待人接物,还保存着含蓄婉转的方式,于波就没有驳回他的面子,但她心里想着,大不了就这一下午全泡进去,回去也好给焦乃积团长一个交待。
从西单步行到铁道兵文工团驻地的玉泉路,少说也有十几里,他们一边走,一边聊。当然,靠耍嘴皮子吃饭的马季,十之八九是充当说客的,苦涩的童年,艰辛的学徒,阴差阳错地搞起了相声,直把同是专业演员的于波听得心里痒痒的。太阳早已偏西,他们要在玉泉路的公共汽车站分手,马季轻声地说:"后天有空吗?到我们单位里来看大字报吧!"于波点了点头,样子倒不是勉强了。
两天之后,马季和于波再相逢,他们走到"红海洋"时候的"政治专栏"边,密密麻麻的白纸黑字,写着"牛鬼蛇神马季"、"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马季"……总之一条"罪状"加上一条"罪状",当然都是莫须有的罪名了。马季看着于波并不想往下看了,便笑着说:"于波同志,大字报都看了,问题够严重的吧?"
于波笑笑,什么也没说。这时,马季诚恳地说:"我今年都33了,婚姻事没时间等啦,你瞧这阵势,还能再等吗?"于波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不时陪着点头。马季又一字一句地说:"甭说大字报上条条是真的,就是有一条两条现行反革命,我也跑不了。我自信是党一手养育大的,从来不曾忘恩负义。咳,说这些有什么用呢?谁相信我?谁还能信我?"
要说初次见面于波对马季是以貌打分,此刻她倒觉着人的真诚更重要了,并在心里呼唤:"我相信你!我相信你!"
马季还是一字一句地说:"于波同志,万一当真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人只有一辈子,你得慎重……"
是呀,人只有一辈子,哪里去寻觅这么真诚的汉子呢?于波此刻似乎一下子铁了心,她默默地在内心说着:我有种种理由拒绝任何人的爱,惟独没有权利伤害那颗真诚凝就的正在滴血的心!
1968年12月25日,这对患难夫妻,喜得儿子马东。正是马季挨整受批的时候,取什么名字都能上纲上线,毛泽东的东字谁也上不了纲。
《情感私语:名人们的亲情世界》 王南方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2.1 定价:17.00元
那天马季在书房整理书法作品,潍坊来人取去搞展览。窗外射进滚烫的阳光,马季满脸是汗。我们坐在书房的方桌边,他边呷着宜兴茶壶里的水,边跟我唠嗑。年过花甲的马季,先从小时候的苦难说起。
小时候过年
马季的家祖居京东宝坻,在旧社会,三河县出老妈子,宝坻县出剃头的。凡是出手艺人的地方,大多是穷乡僻壤。马季之父马子衡既不种地也不剃头,而是常年在外经商,落脚在天津。元配夫人姓甚名谁无从查考,过早去世,留下了四个子女。马季的妈陈淑茹是续弦,因脸上长了块"记",医学名词叫"血管瘤"。旧社会讲究郎才女貌,他妈妈有这等残疾,当属"困难户",年纪轻轻地嫁给了他父亲,岁数与元配夫人的子女相差无几,像白居易《琵琶行》里说的"老大嫁作商人妇",也是不幸之大幸了。
这样,马季有两个家,父亲与元配妻子的子女都在天津,他妈妈住在北平。"商人重利轻别离",父亲常年在外经商,逢年过节回北平,小聚数日,却不妨碍生儿育女。妈妈也有四个儿女,按长幼为序,依次为:马树梁、马树槐(马季)、马淑珍、马树铭。
马季12岁那年,父亲猝然去世。家一下子散了架,穷得让人好伤感。马季给我讲了两段小时候家里过年的旧话:父亲刚死的那年冬天特别冷,按老北京的话说:冷得邪性。手伸出去,不一会儿,就冻得酱紫酱紫的,像茄子。
大年三十那天,全家起了个大早。妈妈前几天就许了愿,要带我们出去玩,可把我们乐坏了。妈妈领我们出了家门,先是到杂货铺买了一毛钱的五香蚕豆,一个小孩分了10多个。是啊,买别的吧,一毛钱能买多少呢,一个人三口两口,就吃得精光。也就是这玩意儿,最撑时候,要不怎么叫"穷人磨"哟?那时候,过春节,北海也不打票,全家就奔了去。别看我们家在西城,离北海没多远,可是一家大小逛北海,还真是头一回呢。起初,玩得特别开心,架不住时候长了,肚子咕咕乱叫,想玩也玩不动了。偷眼看看妈妈,一连看了几回,竟然没有回去的意思。后来,我才弄明白,原来,过春节,同院的老姨家大鱼大肉,大米白面,又点灯笼,又放鞭炮。不像我们家,除了一年吃到头的"黄金塔"(窝头),别的一概没有。妈妈最担心孩子眼馋,跑到邻居那儿瞅着,丢人,只好躲了出来。一躲躲到日头偏西,才领着我们回了家。妈妈从吊着的篮子里捡出剩窝头烤烤,又坐了壶开水,吃饱喝足,歇歇腿,又领我们往外走。这时候,同院的老姨发话了:"这么冷的天,别出去了,都到我这来吧!"
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在老姨家吃的年夜饭。又有鱼又有肉,妈妈却没胃口,脑袋一直耷拉着,眼睛像睁不开似的。
又是一年春节,这事发生在我小弟身上。家里虽穷,逢年过节,还短不了亲戚走动,是个姨表亲,见我们家的日子实在惨透了,想稍微接济接济。我妈脾气那个倔呀,万贯银钱丢在地上,瞧都不带瞧一眼的,更甭说接受施舍啦!姨表亲心眼灵,说是给小弟压岁钱,硬塞进他的兜里。妈妈没说什么。小弟哪领会得出这层意思呀,高兴极了,忙找小伙伴出去玩。不大工夫,这钱就变成鞭炮和灯笼了。小弟兴冲冲地跑回家去,还显摆了一通。姨表亲前脚出了家门,妈妈就把小弟摁倒在炕上,褪下裤子,好一通揍。一边揍一边哭,断断续续地说:"你也不小了,就不明白家里指着这点钱过日子吗?你怎么……"直到妈妈诀别人世之前,竟又提及这件往事,她对我们说:"你们明白妈妈是怎么过来的就行啦!"
爱情是看大字报得来的
马季的恋爱经历是可以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的。
1967年7月18日,在北京中山公园来今雨轩,马季和赵连甲与前来见面的女友于波和同乡兼战友张宝昌,聚集在一起。尽管月下老人--著名剧作家焦乃积(时任铁道兵文工团团长),把各自的情况都作了介绍,但孤家寡女单独相见还会有非分之嫌。这样,双方都选定了"保镖"。相视之后,于波对马季并无好感,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人太黑,看不出在舞台上讲相声的那股潇洒劲。但媒人有言在先,况且焦团长又是于波的顶头上司,不敢盲目"拜拜"。
短暂的寒暄之后,马季在附近的酒家摆了几道菜,正中央是一条新鲜的大鲤鱼,既有鲤鱼跳龙门,又有吉庆有余之意。总之,马季对于波是满意的,并动了些心计。酒足饭饱之后,会面宣告结束,赵连甲和张宝昌各自找了借口溜号了,剩下马季和于波。
于波怎么也不好明说咱们不成。她斟酌着说:"马季同志,时候不早了,我想……"马季倒挺爽快的:"好,好,我送你。"刚走几步,于波觉得很不自在,重新想了个脱身之计:"对不起!我想起来了,还得帮朋友买点东西。"马季还是那么爽快:"好,好,反正也没什么事,我陪你去吧!"于波只好硬着头皮领他进了一家商店,匆匆转了一圈就出来了。
刚出店门,马季提议:"咱们走走,好吗?"60年代的姑娘,待人接物,还保存着含蓄婉转的方式,于波就没有驳回他的面子,但她心里想着,大不了就这一下午全泡进去,回去也好给焦乃积团长一个交待。
从西单步行到铁道兵文工团驻地的玉泉路,少说也有十几里,他们一边走,一边聊。当然,靠耍嘴皮子吃饭的马季,十之八九是充当说客的,苦涩的童年,艰辛的学徒,阴差阳错地搞起了相声,直把同是专业演员的于波听得心里痒痒的。太阳早已偏西,他们要在玉泉路的公共汽车站分手,马季轻声地说:"后天有空吗?到我们单位里来看大字报吧!"于波点了点头,样子倒不是勉强了。
两天之后,马季和于波再相逢,他们走到"红海洋"时候的"政治专栏"边,密密麻麻的白纸黑字,写着"牛鬼蛇神马季"、"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马季"……总之一条"罪状"加上一条"罪状",当然都是莫须有的罪名了。马季看着于波并不想往下看了,便笑着说:"于波同志,大字报都看了,问题够严重的吧?"
于波笑笑,什么也没说。这时,马季诚恳地说:"我今年都33了,婚姻事没时间等啦,你瞧这阵势,还能再等吗?"于波只是静静地看着他,不时陪着点头。马季又一字一句地说:"甭说大字报上条条是真的,就是有一条两条现行反革命,我也跑不了。我自信是党一手养育大的,从来不曾忘恩负义。咳,说这些有什么用呢?谁相信我?谁还能信我?"
要说初次见面于波对马季是以貌打分,此刻她倒觉着人的真诚更重要了,并在心里呼唤:"我相信你!我相信你!"
马季还是一字一句地说:"于波同志,万一当真被打成了现行反革命,人只有一辈子,你得慎重……"
是呀,人只有一辈子,哪里去寻觅这么真诚的汉子呢?于波此刻似乎一下子铁了心,她默默地在内心说着:我有种种理由拒绝任何人的爱,惟独没有权利伤害那颗真诚凝就的正在滴血的心!
1968年12月25日,这对患难夫妻,喜得儿子马东。正是马季挨整受批的时候,取什么名字都能上纲上线,毛泽东的东字谁也上不了纲。
《情感私语:名人们的亲情世界》 王南方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2002.1 定价:17.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