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不尽人意,虽然在国家层面上也曾提出过一些要求,如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1],但均未能改变武术在中小学的教学状况。而全国性的调查显示“有70.3%的学校没有开设武术课”“武术在中小学的开展情况很不乐观”[2]。调查结果还认为,学生主要通过武打影视片和武侠小说了解武术,受其影响,学生心目中的武术与现实存在错位,学生的武术认知模糊。
事实上,学校教育背景下的武术不同于广泛概念上的武术,它是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属于课程内容的范畴。因此,学校的武术内容也不是社会背景中武术的简化版,探寻武术在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则必须遵循学校课程内容的构建模式,实现武术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化改造。在课程构建理论中,美国学者塔巴(Hilda Taba)提出的课程编制过程的七个步骤中,“预测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则是首要工作,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教育目标”和“选择教育内容”[3]等。如此,了解学生对武术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认识,了解他们对武术的需求则成了进行武术教材与教学化改造的首要任务,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学校武术教育的基本方向,设计、构建武术的教学目标及内容。本研究对北京市的10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希望能够充分挖掘他们对中国武术真实、深入的看法。
一、中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武术,基本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有64%的中学生认为武术既是一种防身术也是一种健身方式,长期练习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还有人认为武术是古代用于修身养性的运动项目,是古人一种养生之道;而现代的武术是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技能,一门艺术,其实用性不强,不能用来打架。在文化层面上,有半数的中学生认为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其中有的学生还谈到武术是中国魂,是一种精神,一种标志,作为中华儿女应当继承与发展(见表1)。可以看出,现代社会的中学生能够从武术的健身与养生、防身性、文化与精神等层面来看待中国武术,反映出其对武术的认识比较客观、全面。
此外,尽管中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主要来自于武侠小说(56%)、影视等作品或电视节目,但可以认为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对武术产生所谓的误解,而“学生心目中的武术与现实存在错位”的说法也不够准确。而且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武术的认识是作为中华儿女的本能意识想出来的,正如北京四中一名高中生谈到:“我喜欢武术,做武术动作时有说不出的一种‘劲’,很有吸引力,这与跆拳道完全不同。”当问及武侠影视作品是否会影响其对武术的认识时,他说:“不会,在中学学习了数理化之后就明白了电影中武术的有些内容不可能是真的,有很多夸张的手法,那不是真实的武术……”足以见得,中国人对武术感情是根深蒂固的,是一种很自然的存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和精神,同时也说明中学生开始用比较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看待中国武术,并不会一味地被外界因素所影响。
基于此,在武术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认知与中学生进行武术方面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地认识武术。
二、中学生对体育课上的武术学习态度比较积极,有利于教学开发
有半数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武术,还有42%的学生对武术的感觉“还行”,处于比较中立的态度,而表示“不喜欢武术”的很少(见表2)。访谈发现,喜欢武术的学生普遍认为:武术不但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既好看又好玩;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练习武术有助于切实体会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学生的这种认识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启迪,结合青少年对武术的需求以及积极态度,努力构建有利于武术文化体验与传承的学校武术内容体系是突破学校武术教学瓶颈的关键。
另外,我们还需深入分析中学生对武术持中立态度的原因,这种 “还行”的态度如果可以被“吸引”或“转变”过来,武术学习将呈现出一片光明。“女生多认为武术更适合于男生习练”“缺乏对武术的认识,信息来源太少”“有健身效果,但由于时间限制想学好不太现实”“用于防身不太现实”等等,这些是他们对武术学习的真实感受和看法,也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需要解释和完善的问题。
三、中学生对武术具体学习内容的需求
当谈到具体想学习哪些武术内容时,中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表明了自己的喜好与需求(见表3),但总体来看也可以反映出适合于中学生学习的武术内容的特点,概括起来为:1.基础性,初学较易入门。2.防身性,具有一定的技击和对抗功能,体现其实用价值。3.应体现一定的美观和精彩程度,不能太难看。4.性别差异较大,男生喜欢比较刚烈有力的动作,女生喜欢柔美舒缓一些的动作。5.内容需求的多样性,既有拳种的需求,也有器械的需求。6.养生和放松身心的需要,这对于学习比较紧张的中学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在选择和编制武术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上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安排和实施武术教学。
四、结语
武术在学校的教学情况不理想,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武术教材的开发、一线教师对武术相关文化、武术核心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是制约学校武术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往往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中学生对中国武术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明确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目的,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构建和拓展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教材),丰富和改进武术的教学方法。
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在武术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仅仅通过几个武术动作的学习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基于现代社会背景、学生认知以及教育所需的情况下,构建出武术及其文化相应的、具体的知识点和相关内容,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时可就此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武术全方位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摆在现代学校武术教育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5/201001/xxgk_81930.html
[2]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事实上,学校教育背景下的武术不同于广泛概念上的武术,它是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的,属于课程内容的范畴。因此,学校的武术内容也不是社会背景中武术的简化版,探寻武术在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则必须遵循学校课程内容的构建模式,实现武术的学校课程与教学化改造。在课程构建理论中,美国学者塔巴(Hilda Taba)提出的课程编制过程的七个步骤中,“预测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则是首要工作,在此基础上再“提出教育目标”和“选择教育内容”[3]等。如此,了解学生对武术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认识,了解他们对武术的需求则成了进行武术教材与教学化改造的首要任务,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学校武术教育的基本方向,设计、构建武术的教学目标及内容。本研究对北京市的100名初、高中学生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希望能够充分挖掘他们对中国武术真实、深入的看法。
一、中学生能够比较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武术,基本不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有64%的中学生认为武术既是一种防身术也是一种健身方式,长期练习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还有人认为武术是古代用于修身养性的运动项目,是古人一种养生之道;而现代的武术是体育运动项目,是一项技能,一门艺术,其实用性不强,不能用来打架。在文化层面上,有半数的中学生认为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传承中国历史文化的一种方式。其中有的学生还谈到武术是中国魂,是一种精神,一种标志,作为中华儿女应当继承与发展(见表1)。可以看出,现代社会的中学生能够从武术的健身与养生、防身性、文化与精神等层面来看待中国武术,反映出其对武术的认识比较客观、全面。
此外,尽管中学生对武术的认识主要来自于武侠小说(56%)、影视等作品或电视节目,但可以认为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对武术产生所谓的误解,而“学生心目中的武术与现实存在错位”的说法也不够准确。而且有24%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武术的认识是作为中华儿女的本能意识想出来的,正如北京四中一名高中生谈到:“我喜欢武术,做武术动作时有说不出的一种‘劲’,很有吸引力,这与跆拳道完全不同。”当问及武侠影视作品是否会影响其对武术的认识时,他说:“不会,在中学学习了数理化之后就明白了电影中武术的有些内容不可能是真的,有很多夸张的手法,那不是真实的武术……”足以见得,中国人对武术感情是根深蒂固的,是一种很自然的存在,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和精神,同时也说明中学生开始用比较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看待中国武术,并不会一味地被外界因素所影响。
基于此,在武术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认知与中学生进行武术方面的探讨,激发学习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合理地认识武术。
二、中学生对体育课上的武术学习态度比较积极,有利于教学开发
有半数的学生明确表示喜欢武术,还有42%的学生对武术的感觉“还行”,处于比较中立的态度,而表示“不喜欢武术”的很少(见表2)。访谈发现,喜欢武术的学生普遍认为:武术不但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品质,既好看又好玩;武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练习武术有助于切实体会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学生的这种认识给我们带来了莫大的鼓舞和启迪,结合青少年对武术的需求以及积极态度,努力构建有利于武术文化体验与传承的学校武术内容体系是突破学校武术教学瓶颈的关键。
另外,我们还需深入分析中学生对武术持中立态度的原因,这种 “还行”的态度如果可以被“吸引”或“转变”过来,武术学习将呈现出一片光明。“女生多认为武术更适合于男生习练”“缺乏对武术的认识,信息来源太少”“有健身效果,但由于时间限制想学好不太现实”“用于防身不太现实”等等,这些是他们对武术学习的真实感受和看法,也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中需要解释和完善的问题。
三、中学生对武术具体学习内容的需求
当谈到具体想学习哪些武术内容时,中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表明了自己的喜好与需求(见表3),但总体来看也可以反映出适合于中学生学习的武术内容的特点,概括起来为:1.基础性,初学较易入门。2.防身性,具有一定的技击和对抗功能,体现其实用价值。3.应体现一定的美观和精彩程度,不能太难看。4.性别差异较大,男生喜欢比较刚烈有力的动作,女生喜欢柔美舒缓一些的动作。5.内容需求的多样性,既有拳种的需求,也有器械的需求。6.养生和放松身心的需要,这对于学习比较紧张的中学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在选择和编制武术教学内容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上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安排和实施武术教学。
四、结语
武术在学校的教学情况不理想,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但武术教材的开发、一线教师对武术相关文化、武术核心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程度也是制约学校武术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可否认的是,人们往往习惯于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中学生对中国武术最真实的想法和需求,明确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目的,才能够更加有效地构建和拓展学校武术的教学内容(教材),丰富和改进武术的教学方法。
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在武术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仅仅通过几个武术动作的学习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基于现代社会背景、学生认知以及教育所需的情况下,构建出武术及其文化相应的、具体的知识点和相关内容,教师在进行具体教学时可就此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武术全方位的认识和理解,这是摆在现代学校武术教育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的通知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5/201001/xxgk_81930.html
[2]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
[3]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