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界普遍认为“封闭、神秘”的伊朗,有很多特点颠覆了我们的固有认知,当地的年轻人过着某种意义上的“双面”生活。
若要比政府官员在美国大学里获得的博士学位数量,世界上哪个国家能比得过美国?答案也许令人大跌眼镜——伊朗!没错,正是这个受美国制裁多年的中东国家。
其实,外界普遍认为“封闭、神秘”的伊朗,还有很多特点颠覆了我们的固有认知。
富裕和享受
在该国的设拉子及伊斯法罕等城市,有很多年轻人开的咖啡馆,美国民谣大师鲍勃·迪伦的《变革时代》是里面最常播放的歌曲;学生们手挽手出现在公众场合;包得不那么严实的面纱,恰到好处地露出女性的部分头发,这在伊朗可是“犯禁”的举动;可接收西方电视节目的圆盘式卫星电视天线随处可见,尽管法律禁止百姓安装……可以说,在中东地区除了以色列,再没有别的国家像伊朗这样具有如此多的“西方元素”。
对于经常堵车的伊朗大城市,外国游客的第一感受常是,尽管被制裁,这里的人过得并不艰难,“生活水平与购物的便利程度与南欧类似”,《明镜》周刊称。一些有着洋气名字的高档购物中心正在建造,大街上不时有保时捷等豪车驶过。
最显著的变化是公共基础设施。在首都德黑兰,隧道、桥梁、立交桥、高架路、人行道纵横交错;高楼鳞次栉比;公交车站的屏幕提示着车辆的实时情况。原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经常光顾德黑兰,他说:“看上去或感觉起来,如今的德黑兰更像马德里或雅典,而不像孟买或开罗。”
小一点的伊朗城市变化更大。大不里士、设拉子和伊斯法罕正在修建地铁。在德黑兰西部的工业城镇加兹温,数百年来,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澡堂悉数关门,因为“现在都能在自家浴室里洗热水澡了”。
爱美和自由
数百公里外,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正致力于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建立一个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国家。但在伊朗,宗教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正逐渐下降:清真寺里的人日渐稀少,购物中心里的人却多了起来。
伊朗人对宗教不像以前那么感兴趣了,前不久弗拉特赴伊朗采访时,有人告诉他,拦出租车时不要同身穿长袍、包头巾的神职人员站在一起,否则“司机会拒载”。
同时,伊朗人更加“世俗”起来。在内贾德执政时期,情人节被视作西方文化入侵的表现而遭封杀。鲁哈尼上台后,政府对西方节日的态度不再“上纲上线”,因此在今年的情人节期间,德黑兰市的空气中似乎也飘荡起浓情蜜意。许多店铺打着节日的旗号进行促销,红色的心形标志和诉说爱意的词句在街头随处可见。
尽管伊朗女性仍未获得百分之百的平等——法律不准她们主动提出离婚,也不让母亲拥有孩子的监护权,但她们确实比生活在中东地区的很多女性更自由。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伊朗女性渴望拥有高而挺拔的鼻子,因此该国的美鼻手术数量排名世界第一。“挨刀的”主要是学生、家庭主妇和职员,其中20岁左右的女孩最多,即使手术费昂贵也抵挡不了她们的爱美之心。
此外,伊朗议会下属的研究机构去年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伊朗年轻人正在增加,80%的女性承认曾有过此种行为。
上网和读书
伊朗是个“年轻”的国家,超过6096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上网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便互联网管制也抑制不住他们了解世界的热情。
在互联网自由度排行榜上,伊朗被美国人权游说团体“自由之家”排在最后一名,可实际上伊朗人上网既便宜、又快捷(宗教学校的网速最快,因为宗教人员需通过网络布道,因此能优先使用光纤通讯电缆)。
在伊朗,被屏蔽的社交媒体脸书和推特最受年轻人欢迎。
32岁的纳德·布鲁杰迪是德黑兰的一名家装设计师,和许多中国年轻人一样,他总是手机不离手,并喜欢把随手拍下的照片传到脸书上。他说,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有苹果手机。
注册地在荷兰的非营利基金会“全球之声”官网称,根据伊朗青年与体育部的报告,在伊朗数千万青年中,69.3%的人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如服务器和虚拟专用网络(VPN,即“翻墙”),来链接被屏蔽的海外网站。这甚至催生了一门生意——有专人兜售用来绕过管控的软件和接入密码。
一位戴着无线耳机的21岁小伙子对《经济学人》说,他有8万个客户,每个客户每月收费1美元(约合人民币6.2元),或每年收取10美元。而他在一家IT公司的工作只是幌子,偶尔需要贿赂网络警察几百美元。
伊朗年轻人热衷同世界相连的背后,是该国国民日益提高的受教育水平,以及由此推动的对信息的渴望。2009年,伊朗有34%的适龄人群进入大学读书,3年后这个比例上升到55%,据称这一数字还会继续上升。
随着伊朗人越来越富裕、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出生率开始下降,并己降至比1979年革命前还低的水平。尽管没有可靠数字,但据专家推算,每个伊朗育龄妇女大约生育1. 6~1.9个孩子,这和欧洲大体上相当。而邻国伊拉克的平均生育率是3.5。
29岁的德黑兰媒体记者哈桑·赛义德,来自伊朗西北部的库姆省农村,月收入近600美元(约合人民币3718元),这在德黑兰“马马虎虎”,可每月光房租就要花去他近半薪水,令他对成家生子的事“想都不敢想”。在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他说:“养孩子的开销太高了,如果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最好还是少要或不要孩子。”
传统和现代
在德黑兰、设拉子、伊斯法罕、阿瓦兹等地,年轻人过着某种意义上的“双面”生活,其中一面依然被传统教义法令所规定。
去年4月,在第10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的评选中,德籍伊朗裔摄影师卡维·罗斯塔姆哈尼以一组《背叛传统的伊朗年轻人》获得日常生活类新闻组照金奖。这组作品中,有正在练习的摇滚乐手(摇滚乐在伊朗是被禁止的),有正在上网的青年学生,有练瑜伽的男子……但更多的是女性,她们或在私人聚会场合,换上“清凉”服装翩翩起舞,或在咖啡馆里喷云吐雾抽水烟,或在公园进行跑酷训练,或在加油站为汽车自助加油……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在公共场合,伊朗女性还是得把头发罩起来,但她们身上的衣服,同西方女性的衣着己一般无二。
公共场所的纯洁依然被伊朗政府所强调,以防男女混杂。去年的巴西世界杯期间,伊朗政府颁布条令,不准在公共场合聚众看球。但热爱足球的伊朗人,仍想方设法在一些小型放映厅兼咖啡馆里看球,这也被男女青年看作是难得的聚会时刻。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名记者曾于2010年在设拉子参加过伊朗年轻人组织的私人聚会。该记者描述称,聚会上来了一群伊朗女郎,进屋后立刻摘掉头巾,换上“清凉”的上装。大家边喝酒,边谈论刚下载的西方流行音乐。
喝完酒,大家开始打带点彩头的扑克牌,期间还有男女情侣相互调情、亲吻,让BBC记者“几乎忘了这是在伊朗”。后来,这名记者又在伊斯法罕参加伊朗人组织的野外篝火晚餐,同样有男有女,喝酒、听歌、跳舞。男孩向女孩“套磁”,交换电话号码……
就在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道德警察骑着摩托车赶到了,人们赶紧关掉音乐,把酒瓶扔到河里,然后立刻走人。
若要比政府官员在美国大学里获得的博士学位数量,世界上哪个国家能比得过美国?答案也许令人大跌眼镜——伊朗!没错,正是这个受美国制裁多年的中东国家。
其实,外界普遍认为“封闭、神秘”的伊朗,还有很多特点颠覆了我们的固有认知。
富裕和享受
在该国的设拉子及伊斯法罕等城市,有很多年轻人开的咖啡馆,美国民谣大师鲍勃·迪伦的《变革时代》是里面最常播放的歌曲;学生们手挽手出现在公众场合;包得不那么严实的面纱,恰到好处地露出女性的部分头发,这在伊朗可是“犯禁”的举动;可接收西方电视节目的圆盘式卫星电视天线随处可见,尽管法律禁止百姓安装……可以说,在中东地区除了以色列,再没有别的国家像伊朗这样具有如此多的“西方元素”。
对于经常堵车的伊朗大城市,外国游客的第一感受常是,尽管被制裁,这里的人过得并不艰难,“生活水平与购物的便利程度与南欧类似”,《明镜》周刊称。一些有着洋气名字的高档购物中心正在建造,大街上不时有保时捷等豪车驶过。
最显著的变化是公共基础设施。在首都德黑兰,隧道、桥梁、立交桥、高架路、人行道纵横交错;高楼鳞次栉比;公交车站的屏幕提示着车辆的实时情况。原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经常光顾德黑兰,他说:“看上去或感觉起来,如今的德黑兰更像马德里或雅典,而不像孟买或开罗。”
小一点的伊朗城市变化更大。大不里士、设拉子和伊斯法罕正在修建地铁。在德黑兰西部的工业城镇加兹温,数百年来,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澡堂悉数关门,因为“现在都能在自家浴室里洗热水澡了”。
爱美和自由
数百公里外,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正致力于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建立一个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国家。但在伊朗,宗教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正逐渐下降:清真寺里的人日渐稀少,购物中心里的人却多了起来。
伊朗人对宗教不像以前那么感兴趣了,前不久弗拉特赴伊朗采访时,有人告诉他,拦出租车时不要同身穿长袍、包头巾的神职人员站在一起,否则“司机会拒载”。
同时,伊朗人更加“世俗”起来。在内贾德执政时期,情人节被视作西方文化入侵的表现而遭封杀。鲁哈尼上台后,政府对西方节日的态度不再“上纲上线”,因此在今年的情人节期间,德黑兰市的空气中似乎也飘荡起浓情蜜意。许多店铺打着节日的旗号进行促销,红色的心形标志和诉说爱意的词句在街头随处可见。
尽管伊朗女性仍未获得百分之百的平等——法律不准她们主动提出离婚,也不让母亲拥有孩子的监护权,但她们确实比生活在中东地区的很多女性更自由。
英国《每日电讯》报称,伊朗女性渴望拥有高而挺拔的鼻子,因此该国的美鼻手术数量排名世界第一。“挨刀的”主要是学生、家庭主妇和职员,其中20岁左右的女孩最多,即使手术费昂贵也抵挡不了她们的爱美之心。
此外,伊朗议会下属的研究机构去年8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发生婚前性行为的伊朗年轻人正在增加,80%的女性承认曾有过此种行为。
上网和读书
伊朗是个“年轻”的国家,超过6096的人口年龄在30岁以下。上网是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即便互联网管制也抑制不住他们了解世界的热情。
在互联网自由度排行榜上,伊朗被美国人权游说团体“自由之家”排在最后一名,可实际上伊朗人上网既便宜、又快捷(宗教学校的网速最快,因为宗教人员需通过网络布道,因此能优先使用光纤通讯电缆)。
在伊朗,被屏蔽的社交媒体脸书和推特最受年轻人欢迎。
32岁的纳德·布鲁杰迪是德黑兰的一名家装设计师,和许多中国年轻人一样,他总是手机不离手,并喜欢把随手拍下的照片传到脸书上。他说,身边的很多朋友都有苹果手机。
注册地在荷兰的非营利基金会“全球之声”官网称,根据伊朗青年与体育部的报告,在伊朗数千万青年中,69.3%的人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如服务器和虚拟专用网络(VPN,即“翻墙”),来链接被屏蔽的海外网站。这甚至催生了一门生意——有专人兜售用来绕过管控的软件和接入密码。
一位戴着无线耳机的21岁小伙子对《经济学人》说,他有8万个客户,每个客户每月收费1美元(约合人民币6.2元),或每年收取10美元。而他在一家IT公司的工作只是幌子,偶尔需要贿赂网络警察几百美元。
伊朗年轻人热衷同世界相连的背后,是该国国民日益提高的受教育水平,以及由此推动的对信息的渴望。2009年,伊朗有34%的适龄人群进入大学读书,3年后这个比例上升到55%,据称这一数字还会继续上升。
随着伊朗人越来越富裕、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出生率开始下降,并己降至比1979年革命前还低的水平。尽管没有可靠数字,但据专家推算,每个伊朗育龄妇女大约生育1. 6~1.9个孩子,这和欧洲大体上相当。而邻国伊拉克的平均生育率是3.5。
29岁的德黑兰媒体记者哈桑·赛义德,来自伊朗西北部的库姆省农村,月收入近600美元(约合人民币3718元),这在德黑兰“马马虎虎”,可每月光房租就要花去他近半薪水,令他对成家生子的事“想都不敢想”。在接受英国《每日邮报》采访时,他说:“养孩子的开销太高了,如果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最好还是少要或不要孩子。”
传统和现代
在德黑兰、设拉子、伊斯法罕、阿瓦兹等地,年轻人过着某种意义上的“双面”生活,其中一面依然被传统教义法令所规定。
去年4月,在第10届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的评选中,德籍伊朗裔摄影师卡维·罗斯塔姆哈尼以一组《背叛传统的伊朗年轻人》获得日常生活类新闻组照金奖。这组作品中,有正在练习的摇滚乐手(摇滚乐在伊朗是被禁止的),有正在上网的青年学生,有练瑜伽的男子……但更多的是女性,她们或在私人聚会场合,换上“清凉”服装翩翩起舞,或在咖啡馆里喷云吐雾抽水烟,或在公园进行跑酷训练,或在加油站为汽车自助加油……从照片上可以看出,在公共场合,伊朗女性还是得把头发罩起来,但她们身上的衣服,同西方女性的衣着己一般无二。
公共场所的纯洁依然被伊朗政府所强调,以防男女混杂。去年的巴西世界杯期间,伊朗政府颁布条令,不准在公共场合聚众看球。但热爱足球的伊朗人,仍想方设法在一些小型放映厅兼咖啡馆里看球,这也被男女青年看作是难得的聚会时刻。
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名记者曾于2010年在设拉子参加过伊朗年轻人组织的私人聚会。该记者描述称,聚会上来了一群伊朗女郎,进屋后立刻摘掉头巾,换上“清凉”的上装。大家边喝酒,边谈论刚下载的西方流行音乐。
喝完酒,大家开始打带点彩头的扑克牌,期间还有男女情侣相互调情、亲吻,让BBC记者“几乎忘了这是在伊朗”。后来,这名记者又在伊斯法罕参加伊朗人组织的野外篝火晚餐,同样有男有女,喝酒、听歌、跳舞。男孩向女孩“套磁”,交换电话号码……
就在大家玩得开心的时候,道德警察骑着摩托车赶到了,人们赶紧关掉音乐,把酒瓶扔到河里,然后立刻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