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flgvd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国际(GINA)方案,儿童哮喘是包含两个年龄组的哮喘患儿,一是小于5岁的小年龄组,二是大于5岁的儿童组。儿童哮喘与成人哮喘有许多相同点,如定义病理机制,病程自然发展规律等,但也有许多不全相同之处。由于儿童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所以哮喘与成人哮喘的发生,发展规律是相同的。当儿童暴露于致敏原的环境,机体被致敏后,气到产生慢性炎症反应。致敏原多种多样,可以是气源性的,也可以是食源性的,可以是非细菌感染的化学物理因素,也可以由感染引起或诱发。感染中病毒及胞内菌是公认的病因或触发因素。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公认与小年龄组患儿的喘息息息相关;大年龄组则与支原体,鼻病毒密切相关。
  关键词:临床表现中西医结合疗法预防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90-01
  现时导致儿童哮喘病发的过敏源正不断增多,如空气中的各种化学粉尘、花粉、烟雾、刺激性气味等。为了避开这些过敏源,儿童室内活动增加,但是室内的尘螨,装修材料等用各种化学物质制成的物件以及宠物的分泌物、皮屑和脱发,又可造成过敏从而诱发哮喘。所以,过敏是儿童哮喘高发的最主要原因。
  1临床表现
  1.1前驱症状:哮喘发作前,常有咳嗽,胸闷或连续喷嚏等先兆症状。
  1.2发作期症状和体征:症状发作与缓解期限的长短差异很大。可以一年发作1~2次,每次数分钟;也可一周发作数次,每次数小时到数日。急性发作时出现呼吸困难、哮鸣、咳嗽及多痰。由于呼气时支气管腔有生理性缩小,呼气困难尤为明显,因而有“呼气性呼吸困难”之称。患者被迫采取坐位,两手前撑、两肩耸起,额部冷汗,痛苦异常。体格检查,胸部多较饱满,胸壁运动受限,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肝浊音界下移,听诊两肺满布哮鸣音,发作后期并发感染者可有湿性罗音。
  1.3哮喘持续状态,哮喘发作严重,经治疗持续24小时不缓解者,称“哮喘持续状态”。导致“哮喘持续状态”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①感染未得到控制;②过敏源未去除;③体液消耗过多或利尿失水,以致痰液粘稠不易咳出,阻塞小支气管;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⑤心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2中西医结合组
  2.1咳嗽急性发作期口服酮替芬和氨茶碱片。酮替芬:年龄小于3岁,1mg/d,分2次口服;年龄大于3岁2mg/d,分2次口服,联系用药1月。氨茶碱片:5mg/(kg·d),分3次口服。同事服用自制益肾固表糖浆。咳嗽缓解期停用酮替芬,继续用小剂量氨茶碱维持治疗,3mg/(kg·d),分2次口服,共6月;继续服用自制益肾固表糖浆。药物组成:生地黄20g,山药15g,泽泻12g,茯苓15g,牡丹皮15g,紫苑15g,山茱萸15g,款冬花15g,诸药按照以上比例,按照药典规定,由我院制剂室制成浓缩液100ml,按1ml/kg给药,每日2次,连用6月。
  2.2西药组。根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方案指导治疗,包括必要时吸氧,雾化吸入,或按需要给予抗生素补液;糖皮质激素等处理。连续治疗7—10d,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哮喘可以明显改善、咳嗽、喘息、肺部哮鸣音等症状及体征,控制咳嗽,咳痰,喘息的作用较强,其疗效优于西医组,而对肺部哮鸣音的改善,其疗效与西医组相当。说明中医药在对症治疗中,尤其是止咳化痰平喘方面有独特的疗效。治疗结束后,观察组的喘息、咳嗽、咯痰症状的积分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改善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的咳嗽、咯痰、喘息的作用明显优于西药组。
  2.3预防复发。
  2.3.1色甘酸二钠:主要用于预防哮喘发作。对外源性哮喘效果显著。对运动诱发的哮喘及部分内源性哮喘也有效。本药口服极少吸收,用粉剂作雾化吸入每次20mg,每日3~4次。干粉剂有刺激性,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同时给肾上腺素吸入,可以防止。
  2.3.2脱敏疗法。主要用于吸入性和混合性哮喘,采用经皮肤试验或其他方法证实的抗原浸出液,按计量由小至大,浓度由淡至浓的原则,每5~10天一次皮下注射。疗效一般在70%左右。
  3结论
  现时西医药在治疗及控制哮喘发作上可起立竿见影之效,但只是治标不治本,不能根本解决这一关键问题。而中医的辩证施治,分清痰热虚实,孰脾孰肺孰肾,因时因人开出针对之中药;配合西医药正规哮喘疗法(GINA)。可收到治标治本的疗效。
  参考文献
  [1]全国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836(12)
  [2]徐明瑞.《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3]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按摩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3年间收治的80例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利用按摩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患者治疗后临床情况和治疗效果。  结果:80例患者治愈57例,有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7%。  结论:按摩疗法师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操作简便,效果显著。  关键词:按摩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更年期功血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接诊的更年期功血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均分为三组,各组4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妇科养荣胶囊治疗,观察组单纯采用西药炔诺酮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即炔诺酮+妇科养荣胶囊治疗。对比分析三组患者在治疗24h、48h、72h时的出血控制率与控制出血时间,并对三组
期刊
摘要:冠心病的现代医学分类方法与治疗手段种类繁多。作为基层医疗机构,限于诊疗条件与所针对的病患群体,中医疗法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范围与适用优势。本文立足于中医学基本理论,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与体会对冠心病与心律失常的中医诊治方法作以总结。  关键词:基层医疗机构冠心病心律失常中医诊疗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86-01  中医临证首先都要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老年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50例老年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西医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25例,分别采用西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前列腺增生疗效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发热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照组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再此基础上加服中药结合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9%。  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产后发热临床疗效更为确切。  关键词:产后发热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89-01  中医认为产后发
期刊
摘要:目的: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和分析。  方法: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我科收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患者82例,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5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2例,对其行中医药治疗,即将黄芩、乌梅、甘草、延胡索、苦参、白术、白芍、鸡内金、黄芪、石榴皮、炒山楂、 蝎子七以及赤石脂(煅)等混合加药水煎,且早晚温服;对
期刊
摘要:为了寻找到科学有效的治疗中医外科血管病证的方法,文章主要对患者采用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以此达到治疗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相应的分析了中医外科血管病证的主要临床特点,对活血化瘀这种治疗方法在中医外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以此让人们更加的了解这种治疗方法。活血化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较为快速和科学的治愈中医外科血管病,是一种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中
期刊
摘要:心绞痛是冠心病觉症状,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的短暂性发作性胸骨后疼痛。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多。本病属于中医学“脑痛”、“真心痛”范畴。频繁发作应警惕心肌梗塞。  关键词: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80-01  1发病机理  心绞痛的产生机理,主要是由于心肌血液供应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产后乳汁淤积患者采用手法按摩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就诊的产后乳汁淤积患者9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热敷+吸奶器吸奶处理,研究组50例采用热敷+手法按摩乳房处理。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研究组一次治愈率高达90.00%(45/50),对照组则为55.56%(25/45),
期刊
摘要:目的:对足转筋患者采用中医验方进行治疗的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患者采用中医进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1年7月—2012年7月所治疗的12例足转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确诊后采用我院自制中药验方来进行治疗,对其中1例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治疗情况进行举例分析。  结果:对该例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患者在经过两个疗程后,其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再以同功效药酒巩固治疗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