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荧光识别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k_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热法合成一种结构新颖的配位聚合物:[Zn3(cbda)2(H2O)2]n(H3cbda=1-(3-羧基苄基)苯并咪唑-5,6-二羧酸),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等进行了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配位聚合物中锌离子采取三角双锥构型和扭曲的八面体构型,基于两种构型形成了{ZnO5}和{ZnO4N2}两种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将两种结构单元有序联结,进而组装成为三维空间结构;荧光性能测试表明配位聚合物对色氨酸、硝基苯和Fe3+具有良好的荧光识别性能.
其他文献
夹杂性裂纹是大型锻件致废的主要缺陷形式之一.为提高大型锻件的质量,研究了塑性变形过程中夹杂性缺陷的形成机理,分析了其变化过程和形成条件,探讨了其损伤和修复规律.研究
微动磨损与微动疲劳是 2种主要的微动模式 ,造成的损伤在工业中相当普遍 ,并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主要研究了位移幅度、压力和疲劳应力 3个基本微动参数 ,并以获得的微动区
以氢化脱氢钛粉为原料,经冷等静压成型,在一定温度下通过CH4和钛粉颗粒间的气固反应在钛粉表面原位生成均匀的Ti C颗粒,采用真空烧结技术制备得到氧含量(体积分数)低于0.2%的
利用资源丰富、实时交互的未来教室平台,探索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的融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地理教学中,利用未来教师平台可以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