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解释诠释合同审判疑难问题

来源 :董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p901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司法解释全面诠释了合同订立、效力、履行、终止和违约责任各环节的疑难法律问题
  
  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颁布实施10年后,最高院于2009年4月24日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5月13日起施行,以下简称司法解释)。
  此司法解释是对《合同法》合同审判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难题的一次集中梳理和应对,其注重针对性,避免了条文抽象、笼统、原则,力求严谨、明确、具体可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矛盾纠纷逐渐转化为各类诉讼纠纷案件进入司法领域,给人民法院的审判、执行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司法解释的出台,有助于明晰合同订立、效力、履行、终止、违约责任等一系列法律问题,妥善解决合同领域的经济纠纷。
  
  合同订立:乐观其成
  
  曾有一段时期,我国对经济合同的签订采取严格的“要式”管理,即必须以书面形式达成,否则司法实践中不予确认,这种“要式”传统一直沿袭至今。司法解释对合同订立问题加以澄清,只要能从各种要素确认当事人达成“意思表示一致”,无论以何种形式,甚至欠缺某些条款,均可确认合同效力。
  最高院对合同订立采取“三要素说”:只要能够确定当事人、合同标的和数量,一般应当认定合同成立,除非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由此,衍生出其他一些确认合同成立的方法,比如允许从当事人的民事行为推定其订约意向,支持悬赏人公开声明的法律效力,允许当事人不签字只按手印签订合同,对双方当事人交易习惯的确认等,无不显示出对合同订立的一种“乐观其成”的宽松态度。
  其中,以“行为推定”的方式确认合同成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曾发生这样的案例:建筑公司因施工期紧迫,而事先未能与有关厂家订好供货合同,造成施工过程中水泥短缺,急需100吨水泥。该公司向A市水泥厂发函,函件中称:“如贵厂有300号矿渍水泥现货(袋装),吨价不超过1500元,请于接信10日发货,运费自理。”A市水泥厂接信后即发货,但建筑公司已于到货前组织到货源,并以双方未订立合同为由拒绝接纳A市水泥厂的货,双方由此产生纠纷。司法解释明确此类合同可以民事行为的方式达成,从而使实践中大量的事实合同得以成立,有效保障了善意信诺一方的利益。
  
  合同效力:保护善意方利益
  
  司法解释重点对格式条款的效力进行了认定和解释,如果提供格式条款方没有尽到《合同法》规定的提示和说明义务,导致相对方没有注意到免责条款的,相对方申请撤销该格式条款的要求,应得到法院的支持。
  总体而言,在合同的效力方面,司法解释严格适用合同无效的法定条件,效力上坚持从宽认定有效。比如,在对无权代理人签订的合同效力认定上,允许被代理人以实际履行合同的行为表达追认意思;对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的情形,作了限缩型解释,限定为“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合同履行:妥善解决债务清偿问题
  
  在司法解释“合同履行”的6个条款中,除了2条诉讼程序的规定外,均为关于债权债务清偿的实体性规定。这反映了在当前金融危机深化的经济背景下,恶意逃废债、资不抵债、债务清偿顺序等重要问题已引起司法机关的重视。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本是尽人皆知、无需赘言的道理,但有些企业却总是心存侥幸、胆大妄为,想方设法逃债。司法解释规定,债务人放弃其未到期的债权或者放弃债权担保,或者恶意延长到期债权的履行期,或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收购或出售资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均有权提起撤销权诉讼。最高院给出了“合理价格”的判断标准:转让价格达不到交易时交易地的指导价或者市场交易价70%的,一般可以视为明显不合理的低价;对转让价格高于当地指导价或者市场交易价30%的,一般可以视为明显不合理的高价。
  金融危机发生后,许多经济主体陷入经营困境,资金链断裂,造成给付不足以全额清偿所有债权的问题,对此,司法解释也做了明确的顺序安排:当债务人的给付不足以清偿其对同一债权人所负的数笔相同种类的全部债务,应当优先抵充已到期的债务;几项债务均到期的,优先抵充对债权人缺乏担保或者担保数额最少的债务;担保数额相同的,优先抵充债务负担较重的债务;负担相同的,按照债务到期的先后顺序抵充;到期时间相同的,按比例抵充。但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对清偿的债务或者清偿抵充顺序有约定的除外。
  
  合同权利义务终止:允许情势变更
  
  “情势变更”指的是合同依法成立后,发生了不可预见,且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事情,动摇了合同订立的基础。在此情况下,应允许合同双方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该原则是合同法的一个重要原则,世界各国的立法均有规定。“情势变更”原则也一度被写入《合同法》草案,但最终没有被采纳。此次最高院以司法解释的方式,明确将“情势变更”原则纳入,使合同法原则与国际合同规范更加接近,而这个原则的确立,实际上也是司法机关应对金融危机的积极对策。
  但“情势变更”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用以确认合同履行的真实经济背景,对显失公平的合同履行加以纠正,但利用不当,也可能沦为当事人肆意毁约的借口,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情势变更”的引入对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为此,最高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必须严格区分变更的情势与正常的市场风险之间的区别,对必须适用情势变更原则进行裁判的个案,要呈报高级人民法院审查批准,最大限度地避免对交易安全和市场秩序造成大的冲击。
  
  违约责任:注重违约金的公平性
  
  司法解释对违约责任的规定主要集中在违约金问题上。实践中常见的问题表现在对违约金设定标准过高,从而造成不公平的后果。例如,某标的额为10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当事人约定迟延履行违约金标准为每日2000元,即每日为标的额的2%,因买受人迟延履行10万元付款义务被对方诉至法院,按照双方约定的计算标准,当时已迟延200天,违约金40万元,且诉讼期间还在一天一天往上累计。类似的案例在实践中屡见不鲜,法院在处理这类问题也处于两难境地。
  我国《合同法》的违约金性质主要是补偿性的,主要用以弥补违约方给守约方造成的损失,只带有有限的惩罚性质,这与国外动辄天文数字的天价违约金是不可比的。因此,此次司法解释也以违约金的公平性为宗旨,认定以实际损失为基准,来判断违约金是否畸高或畸低。
  司法解释规定,当当事人认为违约金数额过低,要求增加违约金时,增加的数额以不超过实际损失额为限,并且不得再要求对方赔偿损失,即增加违约金与要求损害赔偿请求只能择其一;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司法解释对违约金过高提供了一个参考标准: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30%的,一般可以认定为“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应予以调整。
其他文献
试图从萧红的作品出发 ,来谈谈如何面对鲁迅的问题。半个多世纪风云变幻的中国社会 ,曾使鲁迅形象遭受到神化、误解、利用、亵渎等种种损害。真正能像萧红那样以平常从容的心
贵州地区三叠系和寒武系发育的白云岩存在显著的砂化现象,这极易引起隧道掌子面坍塌及支护结构大变形。以贵州五座隧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白云岩砂化规律及特征,提出砂化特征
董事会以会议体的方式行使权力,会议质量是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中非常具体、关键的问题。有效的董事会会议需要会前做好充分准备,会中遵循必要的程序,会后确保董事会的决议能够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董事会掌握着现代企业的管理大权,董事会以会议体的方式行使权力。除了公司法的基本要求之外,没有有关何时、何处及如何召开董事会会议的固定规则。平时不在一起,到一起就要正式地开会,并且要有效和正确地做出决策,这给董事
随着国际性大公司的治理丑闻相继曝光,使得节约成本、控制风险、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等问题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愈发突出
城镇集体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是一件大事,它涉及广大职工在发生生、老、病、死、伤、残时的必不可少的物质保障问题。办好这件事,可以解除集体企业职工的后顾之忧,对巩固和发
<正> 我们进行四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专业人才。人才诚可贵,荐才更重要。首钢党委书记周冠五极力推荐爱给领导提意见,曾两次向冶金部告他“状”的“反对派”毛普庆担任首钢自
在雷达、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微波滤波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微波通信、微波制导导航、卫星通信以及电子对抗等众多领域。传统的滤波器已经无法适应某些领域对频率与带宽的
<正> 江苏省建湖县劳动服务公司十分重视为新办集体企业选用管理人才和技艺良师的工作,在1982年一年间。共选用了53人,使集体企业越办越兴旺。他们在选用能人良师上采取了四
研究表明,股权激励制度的实施效果明显受行业属性、企业规模、资本结构等因素的影响    2006年以来,在沪深两地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中有近60多家上市公司制定并公布了包括股票和股票期权在内的股权激励方案。随着公司治理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更多的上市公司正准备将股权激励引入其管理层薪酬激励之中,中国上市公司正进入一个现金激励与股权激励并举的时代。  然而,在2007年中国股市一路高涨之际,三花股份、思源电气
导语: 中国品牌如何应对“未来冲击”,是考验中国企业家头脑的时刻,更是中国品牌突围之契机      阿尔文 托夫勒在《未来冲击》中写道:“为了生存,也为了避免我们称之为‘未来冲击’的形势,每个人都必须拥有比过去更无限的适应性和能力。”随着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经济危机波动中国,中国品牌如何应对“未来冲击”,是考验中国企业家头脑的时刻,更是中国品牌突围之契机。  公元前3000年,在爱琴海彼岸,有一名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