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追求课堂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本文从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关注点,反思,联系实际的角度简述了提高课堂效益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70(2011)03-0109-01
追求课堂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其为“有效教学”。从狭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整合与发展。因此,“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始终致力于教学效益的提高,聚焦在有限的教育时空里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实现更好的发展,是一个实现升华的概念。作为一种策略,它表现为教学者为提高教学效益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行为方式。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阶段。本文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就有效课堂应体现的行动基点阐述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作为思想品德科教师,首先要端正对思品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把握好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以创新的精神运用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联系农村实际进行社会调查……想方设法使思想品德课既能有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思想品德科教师还应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把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体现出来,形成适合农村初中学生需要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风格,让课堂在自己的有效掌控下,讲得更加生动,更富有情感。更有吸引力。
二、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不是教师表演的道具和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引导最终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等多向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教学。
(一)调动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同是基于外在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具有某种兴趣,就成为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学生就会主动、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二)培养独立性,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传统教学低估、漠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堂变成“讲堂”,教师变成了“讲师”。学生则成“看客”、“听客”。这样学生独立性不断消失,依赖性越来越强,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
(三)发现独特性,由“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一刀切”现象十分普遍,这种“齐步走”式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压制了学生个性,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而发现学生学习的独创性,使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思课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学习新知识必须及时思考。这里的思课是指归纳和小结教学内容,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教学。老师在这一环节中的具体作法如下:
(一)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能力,进行简单回顾、整理认清思路的教学重要环节。精心处理好课堂小结,会对全课内容所学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课堂小结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启发诱导、讨论、对比探究等方式进行。
(二)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反馈知识、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练习题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又是课堂教学的深化,是老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环节,也是知识信息反馈的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通过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教师可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依据实际情况调控教学,改进教学,完善教学。
四、注重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学以致用
由于思想品德课课堂脱离农村学生的实际,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些材料,如榜样性材料大多为古人、名人和成人,这些榜样的生活环境和农村相去甚远,示范性、模仿性不强,“可望不可及”。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关键在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选择材料、引导思考和指导行为,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通过指导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饭馆不要发票可以多打折、中考前去求神拜佛保佑、怎样孝敬父母等)进行探讨,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方法一:结合农村调查。生活离不开所处的环境,学生身边农村发生的事情能够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要求学生对熟悉的农村生活,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鉴别,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知道学什么、思考为什么和学会怎么做。
方法二:结合经济生活。经济常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思想品德课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涉及乡亲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可触摸的经济生活事实中理解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
方法三:结合时事政治。教师可以把焦点问题(如“钓鱼岛撞船”事件)、热点问题(如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感兴趣的问题(如中国足球)与教材相关内容的结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四:结合艺术形式。思想品德课教学不是古板的教导,还可以充分吸收其他艺术形式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如对一些理论术语和法律条文可以通过影视、歌曲、漫画、摄影等这些艺术形式的通俗注解,使深奥的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形象,让学生学得有情、有趣、有感、有悟。
关键词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70(2011)03-0109-01
追求课堂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广义上讲,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教学活动,都可称其为“有效教学”。从狭义上讲,有效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有机整合与发展。因此,“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策略。始终致力于教学效益的提高,聚焦在有限的教育时空里让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实现更好的发展,是一个实现升华的概念。作为一种策略,它表现为教学者为提高教学效益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行为方式。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阶段。本文以初中思想品德课为例,就有效课堂应体现的行动基点阐述几点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课堂掌控能力
作为思想品德科教师,首先要端正对思品教学的认识和态度,把握好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以创新的精神运用教育教学规律,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课件,扩大知识容量、生动形象地进行课堂教学;积极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联系农村实际进行社会调查……想方设法使思想品德课既能有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思想品德科教师还应适应时代要求,不断加强学习,懂得运用教育理论知识,掌握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把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深入浅出地体现出来,形成适合农村初中学生需要的思想品德课教学风格,让课堂在自己的有效掌控下,讲得更加生动,更富有情感。更有吸引力。
二、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
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不是教师表演的道具和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引导最终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等多向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教学。
(一)调动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同是基于外在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具有某种兴趣,就成为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学生就会主动、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
(二)培养独立性,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传统教学低估、漠视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课堂变成“讲堂”,教师变成了“讲师”。学生则成“看客”、“听客”。这样学生独立性不断消失,依赖性越来越强,其实每个学生都具有相当强的潜在的独立学习能力。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由“我不能学”转变为“我能学”。
(三)发现独特性,由“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一刀切”现象十分普遍,这种“齐步走”式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压制了学生个性,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而发现学生学习的独创性,使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思课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因此学习新知识必须及时思考。这里的思课是指归纳和小结教学内容,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的教学。老师在这一环节中的具体作法如下:
(一)课堂小结。课堂小结是培养学生概括和归纳能力,进行简单回顾、整理认清思路的教学重要环节。精心处理好课堂小结,会对全课内容所学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作用。课堂小结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启发诱导、讨论、对比探究等方式进行。
(二)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反馈知识、检查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及时复习、巩固和运用。练习题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又是课堂教学的深化,是老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重要环节,也是知识信息反馈的途径之一。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练习题,通过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教师可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依据实际情况调控教学,改进教学,完善教学。
四、注重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学以致用
由于思想品德课课堂脱离农村学生的实际,他们往往很难理解和接受这些材料,如榜样性材料大多为古人、名人和成人,这些榜样的生活环境和农村相去甚远,示范性、模仿性不强,“可望不可及”。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关键在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选择材料、引导思考和指导行为,重视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学习,通过指导学生对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如:饭馆不要发票可以多打折、中考前去求神拜佛保佑、怎样孝敬父母等)进行探讨,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方法一:结合农村调查。生活离不开所处的环境,学生身边农村发生的事情能够引起他们的高度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可以要求学生对熟悉的农村生活,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和鉴别,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知道学什么、思考为什么和学会怎么做。
方法二:结合经济生活。经济常识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思想品德课要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和经济生活,特别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些涉及乡亲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可触摸的经济生活事实中理解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
方法三:结合时事政治。教师可以把焦点问题(如“钓鱼岛撞船”事件)、热点问题(如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感兴趣的问题(如中国足球)与教材相关内容的结合,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对这些问题做进一步的讨论,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四:结合艺术形式。思想品德课教学不是古板的教导,还可以充分吸收其他艺术形式为思想品德课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如对一些理论术语和法律条文可以通过影视、歌曲、漫画、摄影等这些艺术形式的通俗注解,使深奥的变得浅显,抽象变得形象,让学生学得有情、有趣、有感、有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