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蚁群算法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工序多目标优化模型

来源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长期以来属于粗放型产业。由于粗放式管理,建筑施工阶段往往面临工期延长、成本超标等问题,并产生大量碳排放。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出发,首先以叠合板构件安装过程为例详细梳理了施工工序以及每道工序的人工、材料以及机械或设备等资源的消耗类型。随后,结合多目标优化思想,构建了施工工序多目标优化数学模型,并汇总分析了现场调研获取的施工数据,得出每道工序在不同执行模式下的成本、工期与碳排放。最后,利用蚁群算法寻找出使得“成本-工期-碳排放”综合最优的工序执行模式组合,
其他文献
针对既有空间屋盖因建筑功能发生改变、结构遭受损害、服役期满等因素引起的承载力不足或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通过检测评估、概念设计、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等方法,创新性提出了由“单坡屋盖结构”改为“双重坡屋盖结构”的拆除重建方案,研发了“高空分片拆除、地面人工解体”的钢网架拆除方法,发明了一种金属屋面系统固定支座及连接技术,解决了原屋盖结构迎风面积大、抵御恶劣台风天气能力弱和原金属屋面抗风压能力较差、易开裂的问题,实现了在原主体结构保留完好的前提下对既有空间屋盖结构安全、经济及高效的拆除和重建,为我国既有空间屋盖改
抱箍作为施工中的临时构件,其可靠性对工程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探究钢抱箍与被箍钢管界面之间橡胶垫对抱箍承载力的影响,开展了橡胶垫组和无橡胶垫组,每组3个抱箍试件,合计6套钢抱箍试验。对界面是否设置橡胶垫及不同螺栓预紧力下的钢抱箍破坏模态、荷载–位移特性及承载力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钢抱箍与被箍钢管界面之间设置的橡胶垫显著降低了钢抱箍承载力;橡胶垫还明显削弱界面剪切刚度,导致破坏时抱箍与钢管之间的相对滑移和残余位移增大,同等压力下设置橡胶垫的钢抱箍将产生更大的滑移位移;接近极限荷载时,橡胶垫可消除抱箍与被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对改善乡村的民生问题有重要意义.全过程工程咨询是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能有效避免传统模式下的碎片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乡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效率,助力
进行了不同尺寸配筋增强钢管混凝土(R-CFST)短柱的轴压试验,旨在明确尺寸效应对受力性能的影响及R-CFST短柱承载力计算方法。将横截面的尺寸作为主要变化参数,制备了大尺寸和小尺寸两组试件,其中对应每一组包括两根R-CFST重复试件,为了对比分析同时准备对应于R-CFST的普通钢管混凝土(CFST)试件。对大、小尺寸试件的破坏模式、受力、刚度、约束效应和承载力等特性开展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套箍系数因径厚比而产生的尺寸效应对以上性能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可以忽略R-CFST箍筋的贡献而将承载力的提高归因于纵筋
深基坑施工一直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并日益成为施工安全事故最为频发的领域。本研究根据事故表征分析方法构建了深基坑施工事故表征信息的指标体系,采用CART回归树模型分析预测深基坑施工事故的分类情况。研究表明深基坑施工事故可以划分为决策树深度为9的交叉树形结构,并且是否存在违法招投标、基坑等级、项目所处区域、施工单位规模等事故表征信息对其影响较大,相较于一般的分类决策树算法,改进后的极端梯度提升算法的分类精度更高。研究结果丰富了深基坑施工事故研究,并为施工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