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创新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sh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但目前其专业的现状是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为出发点,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指导,对实践教学环节展开讨论,提出了“3+1”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阐述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具体实践方法。
  关键词:实践教学;卓越计划;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作者简介:周清(1966-),女,江苏苏州人,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黄岚(1966-),男,湖北武汉人,南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江苏 南通 226019)
  基金项目:本文系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J230)、南通大学杏林学院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2011KC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37-02
  实践教学是指包括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在内的各类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总称。建筑行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进入21世纪建筑市场对工程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近几年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人才招聘不仅要求高学历,而且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实际经验,要求引进的人才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在工作上能够尽快地独当一面。然而,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普遍的现状是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使得学生进入工作领域后步履维艰,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这一现象表明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将是今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加强实践教学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一、以“卓越计划”为指导,精心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卓越计划”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相关企业深度参与学生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卓越计划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在人才培养类型上提出了指导意见。
  不同类型的高校需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地区及不同的发展历史,遵循各类人才的培养规律,以学生为本,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培养方法,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工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应有各自的重点和特色。[1]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是一个地方性的本科院校,依托于南通建筑之乡的优势,其办学理念是以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明显的技能优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根据“卓越计划”的相关精神要求为指导,根据杏林学院对工程师培养的定位,针对杏林学院2011级土木工程专业修订了本科教学计划,逐步构建了较为系统的培养教学体系。土木工程专业原有的计划是三年半完成理论教学、课程设计、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半年时间为毕业设计时间。此计划实践环节安排的时间较紧,特别是生产实习受实习时间的限制,严重影响了实习的质量与效果。
  新修订的计划采取“3+1”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用三年时间完成常规理论教学、课程设计及认识实习,第四年主要安排实践性环节,具体方案是专业应用设计6周、专业实习12周、毕业实习1周、毕业设计16周。四年总的实践环节周数为49周,从学时上给予实践环节以保证。该计划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为核心,加大了实践环节在整个本科教学的比重,给学生较多的时间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出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1]
  二、结合工程案例进行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
  1.课程设计的实践
  课程设计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此,重点探讨结构类课程设计的实施。目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结构类课程设计主要有楼盖结构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混合结构课程设计以及钢结构课程设计,学生在做这些设计的过程中,理论计算掌握得比较好,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但是定性分析、概念设计能力严重不足,特别是表现方法欠缺。[2]
  在有关结构设计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虽然一直强调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构造措施与结构计算同样重要,但主要学习内容还是结构计算,而概念设计要求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构造要求大多是些枯燥的条文,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由于忽视或没有掌握结构设计的构造要求,加上前期的建筑制图、建筑构造知识点掌握不够扎实,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往往与工程设计要求相差甚远。
  针对存在的问题,在课程设计的实施中采取如下措施进行完善:
  (1)编制课程设计指导书。指导书的编制结合设计实例将相关的规范条文及其应用方法加以强调和详细说明;同时对学生的课程设计成果提出施工图的深度要求,要求无论是表达内容还是表现方法都需要与实际工程施工图相接轨。
  (2)增加工程案例教学环节。如在指导基础课程设计时,结合南通大学主校区多幢新建教学楼的基础选型、基础的设计和基础的施工图的表达进行讲解,通过对实际工程的理解,引导学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原理的基础上参考实例进行课程设计,同时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如何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工程实践。
  (3)课程设计任务书多样化。在达到设计要求、工作量相当的前提下,布置的设计任务尽可能呈现多样性,精心构思,由原有的一个班一个任务书的模式,变换为4~5人一个任务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可避免少部分学生相互抄袭的现象。采用了小组下达课题的方式,其效果较好。
  2.毕业设计的有效实施
  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是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工程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取上,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分为建筑设计类、施工类及科研论文类供学生选择。以建筑设计类课题为例来说明其实施。   建筑设计类课题主要有教学楼设计、办公楼设计、厂房设计和生产办公综合楼设计,选题来自实际工程,为常用民用建筑,课题要求学生完成全套建筑和结构图纸,同时要求手算整体结构中的一榀框架、电算整个工程结构,训练内容广,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工程训练,从而具备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功,尽可能做到与实际工程的零距离接触,“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为了引导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除了进行常规的答疑外,根据设计的不同阶段给学生做专题辅导,依照进度,依次讲解“建筑设计方法与制图要求”、“建筑防火要求”、“结构布置方法与传力途径”、“框架计算简图的确定”、“一榀框架的计算方法”以及“平法施工图需表达的内容”等等,讲解中引导学生逐渐熟悉相关规范和规程。由于能根据学生的进度分阶段讲解,并根据实际工程作案例教学,毕业设计收到较好的效果。
  建筑行业已经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用人单位的资质与各类注册工程师的数量密切相关,毕业生在从业的过程中,如果不具备考取注册工程师的潜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将处于劣势。为了加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土木09级毕业设计实施中,首次增加了结合注册建造师和注册结构师的相关知识点对学生的考核,考核分为基础知识部分和专业部分,其考核成绩纳入毕业设计成绩。该举措目前正处在试行阶段,其效果有待时间来检验。
  三、土木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几点探讨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1.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的研究
  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针对步入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之初的学生,对如何逐步引导他们从建筑、结构乃至施工全面地认识建筑物,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下了很大功夫。除了相关课程的设置外,还有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对于如何引导他们从孤立地认识事物过渡到全面、正反面、从各个层面去认识和解释事物上下功夫不足,哲学课与土木专业教育脱节。应当把哲学、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等作为一个教学体系研究,使学生从专业入门时养成求真务实、辩证认识事物的态度。在高年级实践环节中,应加强背景调查分析,引导学生在多种因素中寻找出最佳方案,培养判断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性课程设计的研究
  在课程设计的选题上,由于每个课程设计时间从一周到二周不等,时间短,任务重,选题往往把真实工程作了简化,这样容易造成学生在设计中整体与局部、理论与实际的脱节。这就需要研究如何将课程设计的整体概念具体体现到各个课程设计中去,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实现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利过渡,让课程设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各个孤立的教学环节。[3]
  3.工程教育师资队伍的研究
  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是目前高校工科师资队伍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原来已具备工程经验的教师,如果不常规化地深入企业工作,其实践知识也难与时俱进。根据“卓越计划”要求,实践教学的教师需要具备工程实践经历,这就需要从政策层面上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积极主动地承担实际工程项目,从建筑行业一线获得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从而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4]
  参考文献:
  [1]庞思勤.实践能力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与行动[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32-34.
  [2]陈以一,李国平,应惠清,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1999,(3):37-38.
  [3]齐宏伟,杨颖.结构工程综合性课程设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14):136-137.
  [4]林键.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 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1,(6):19-21.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必须不断拓展和丰富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内容。要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现代生态科学教育、中国传统生态文明思想教育、生态文明道德法律及方针政策教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为主线,全面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增强他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马克思主义  作者简介:周芬芬(1
期刊
摘要:考试作弊成为大学校园司空见惯的普遍现象,并且屡禁不止,频频引发大学生诚信危机。考试作弊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评估、学术氛围的营造,而且对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人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成因作出合理、全面的分析,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力对策,才能有效控制和根治舞弊现象。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因素  作者简介:向红(1986-),女
期刊
摘要:通过对南昌县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现状描述,提出南昌县城乡教育资源共享与利用的现实问题,探讨南昌县城乡教育资源共享的新途径,对促进南昌县城乡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教育资源;共享;教师  作者简介:董玲(1970-),女,江西鄱阳人,江西省教育厅教育技术装备站,中学一级教师。(江西 南昌 330038)潘琰(1988-),女,江西南昌人,南昌县莲塘三中,助教。(江西 南昌
期刊
摘要: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与目前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相吻合。通过实例分析了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和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举措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刘旭辉(1978-),男,湖北天门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机
期刊
摘要:论述当前我国高等院校CDIO创新教学改革中,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术管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高校在创新型CDIO教学模式中,教学管理中学术管理应占权重,分析学术管理的特点、内涵,阐述加强高校CDIO教学模式改革中学术管理的途径。  关键词:学术管理;CDIO教学改革;高等教育  作者简介:汤卉(1960-),女,辽宁沈阳人,哈尔滨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王文雪(1989-),女,黑龙江绥
期刊
摘要: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大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从组织管理、项目实施、训练时间和场所安排、相关政策等方面阐述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的具体运行情况。从近年来的实施效果来看,科研训练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实施情况;创新人才  作者简介:金翠云(1978-),女,浙江江山人,北
期刊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误区是指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自以为正确但实际上错误的想法或做法。分析了非理论化错误倾向,包括案例化倾向、实践化倾向和视频化倾向,其次阐明了非主流化错误倾向,论述了对待教材态度问题上的教材虚无化和教材教条化错误倾向。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误区  作者简介:阮云志(1975-),男,安徽无为人,陕西科技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期刊
摘要:以湖南城市学院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发展现状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对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发展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确定GIS专业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湖南城市学院GIS专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SWOT;GIS;教学模式;评价机制  作者简介:吴德华(1976-),男,湖南岳阳人,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讲师;杨冰(1981-),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
期刊
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基于E-Learning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该模式依靠在线自主学习中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收到较好效果,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关键词:E-Learning;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学计算机基础  作者简介:王希斌(1981-),男,黑龙江哈尔滨人,黑龙江科技
期刊
摘要:针对第二炮兵工程大学专业课教学模式较为单调、课堂气氛较为沉闷的现实,在分析影响专业课教学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从研讨内容的优化与取舍、教学研讨实施以及学员参与研讨环节的结果运用等方面,对专业课教学采用研讨式教学法进行了实践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提出了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研讨式教学方法仍需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法;专业课;实践  作者简介:程洪杰(1
期刊